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行业员工的人格特质、情绪劳动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71
1
作者 黄敏儿 吴钟琦 唐淦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5-1189,共15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服务行业员工样本357份,探讨人格特质(QZPS)、情绪劳动策略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在QZPS中,善良预测较少的表层动作,较多的自动调节;才干预测较多的深层加工;行事风格预测较多自动调节;情绪性预测较少... 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服务行业员工样本357份,探讨人格特质(QZPS)、情绪劳动策略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在QZPS中,善良预测较少的表层动作,较多的自动调节;才干预测较多的深层加工;行事风格预测较多自动调节;情绪性预测较少的深层加工;他人指向预测较少的表层调节,较多的自动调节;自我指向预测较多的深层调节;事物指向预测较多的自动调节和深层加工,较少的表层动作。(2)表层劳动预测较差的心理健康,深层劳动和自动调节预测较好的心理健康。(3)表层动作在善良、他人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深层加工在情绪性、才干、自我指向、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自动调节在善良、行事风格、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4)外向性可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研究显示,外向性、善良、才干、行事风格、他人指向、自我指向、事物指向等QZPS特质高分者都比较容易适应服务行业,"情绪性"高分者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将有较大的心理健康代价。另外,从深层调节和自动调节角度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职业心理咨询及自我调节,可增强员工对服务工作的适应性,并促进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QZPS) 情绪劳动 心理健康 服务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