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五)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4-75,共2页
《四郎探母》这出戏围绕着杨四郎思念15年未见面的母亲,舍生忘死奔赴宋营,只为能够见母亲一面。母子亲情贯穿全剧始终,也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1988年9月10日,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台北爵士艺廊同一天、同一时间举办《吴钢... 《四郎探母》这出戏围绕着杨四郎思念15年未见面的母亲,舍生忘死奔赴宋营,只为能够见母亲一面。母子亲情贯穿全剧始终,也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1988年9月10日,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台北爵士艺廊同一天、同一时间举办《吴钢戏曲艺术摄影展览》,在台北的主办方后来给了我一份毛笔写的开幕式上出席嘉宾的名单,台湾戏曲界的知名演员几乎都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郎探母》 中国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 台北 戏曲艺术
原文传递
四门兼擅的童芷苓
2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4,共3页
童芷苓天资聪明,先后拜过荀慧生和梅兰芳为师,又学习程砚秋和尚小云,戏路极宽。有一件事情最能够说明问题,1946年的上海,梅兰芳与程砚秋同时间在黄金大戏院和天蟾舞台唱起了对台,两个剧场夜夜爆满,这两位最当红的京剧名旦各展才艺,演出... 童芷苓天资聪明,先后拜过荀慧生和梅兰芳为师,又学习程砚秋和尚小云,戏路极宽。有一件事情最能够说明问题,1946年的上海,梅兰芳与程砚秋同时间在黄金大戏院和天蟾舞台唱起了对台,两个剧场夜夜爆满,这两位最当红的京剧名旦各展才艺,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上海的观众大饱眼福。一个演期下来,双方旗鼓相当,不分高下,报社记者写文章称之为“世纪大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芷苓 樊梨花 程砚秋 梅兰芳 《宇宙锋》 薛金莲 刺杀旦 尚小云 樊江关 荀慧生
原文传递
张继青的“第二碗饭”《寻梦》
3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78,共2页
昆曲大师张继青常常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碗饭是姚传芷老师给我的《痴梦》,还有一碗饭就是姚传芗老师给我的《寻梦》。"张继青表演的《牡丹亭·寻梦》,得到了昆曲传字辈老师姚传芗的真传。姚传芗是传字辈里面重要的旦... 昆曲大师张继青常常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碗饭是姚传芷老师给我的《痴梦》,还有一碗饭就是姚传芗老师给我的《寻梦》。"张继青表演的《牡丹亭·寻梦》,得到了昆曲传字辈老师姚传芗的真传。姚传芗是传字辈里面重要的旦角演员,为了学到一些昆曲的绝门戏,他曾经用100块大洋的酬劳,向昆曲名旦钱宝卿学戏,学习了《牡丹亭》中的《寻梦》一折、《疗妒羹》中的《题曲》一折和《狐思》(狐狸思凡)半折戏,成为了昆曲传字辈艺人中唯一能够演出这两出半戏的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青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思凡 《疗妒羹》 《寻梦》 老师
原文传递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四)
4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75,共2页
20世纪80年代的《四郎探母》演出改革开放之后,《四郎探母》逐渐"解禁",开始公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一位因为演出《四郎探母》而引起北京观众关注的,就是京剧老生演员安云武。安云武是马连良先生收的最后一位学生,得到了... 20世纪80年代的《四郎探母》演出改革开放之后,《四郎探母》逐渐"解禁",开始公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一位因为演出《四郎探母》而引起北京观众关注的,就是京剧老生演员安云武。安云武是马连良先生收的最后一位学生,得到了马连良先生的亲授。安云武在“文革”之中流落到了河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 老生演员 “文革” 马连良 演出 观众 公演
原文传递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三)
5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1,共3页
大张旗鼓地恢复演出■当年北京最红火的一次《四郎探母》演出是《北京晚报》主办的。那时《北京晚报》总编辑王纪刚是一位旗人出身的干部,从小爱看戏,又懂戏。他一直认为《四郎探母》是一出京剧历史上重要的剧目,应该恢复演出。1980年... 大张旗鼓地恢复演出■当年北京最红火的一次《四郎探母》演出是《北京晚报》主办的。那时《北京晚报》总编辑王纪刚是一位旗人出身的干部,从小爱看戏,又懂戏。他一直认为《四郎探母》是一出京剧历史上重要的剧目,应该恢复演出。1980年的下半年,王纪刚把《北京晚报》年轻的记者过士行叫至协公室,安排他联络有关单位,由《北京晚报》来主办《四郎探母》演出,推出一些年轻的京剧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晚报》 京剧演员 演出 总编辑 过士行 主办 剧目
原文传递
第一部法国人拍摄的京剧纪录片
6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3,共2页
法国汉学家、中国电影和戏曲研究专家纪可梅女士,热爱中国文化,在20世纪初就在巴黎接待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我的父亲吴祖光幼年时在北京东华门法国人创办的孔德学校上中学,后来又在中法大学上大学。因此在1980年他第一次出国,就是随同... 法国汉学家、中国电影和戏曲研究专家纪可梅女士,热爱中国文化,在20世纪初就在巴黎接待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我的父亲吴祖光幼年时在北京东华门法国人创办的孔德学校上中学,后来又在中法大学上大学。因此在1980年他第一次出国,就是随同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法国访问,认识了纪可梅女士。纪可梅与父亲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她一直希望拍摄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戏曲的纪录片,把戏曲艺术介绍给欧洲的观众,于是父亲就把我介绍给了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团 父亲 戏曲 法国 中国 法国人 纪录片
原文传递
宛城绝响
7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京剧《战宛城》是一出人物众多的大戏,光是曹操领兵的阵容就占了不少人。舞台上曹操是主帅,背后有撑伞人举着红罗伞,旁边站着他的儿子和侄子,两旁排列着典韦、夏侯淳、曹洪、张辽等八员靠将(扎着大靠,配着四面靠旗),这是曹操戏中出战时... 京剧《战宛城》是一出人物众多的大戏,光是曹操领兵的阵容就占了不少人。舞台上曹操是主帅,背后有撑伞人举着红罗伞,旁边站着他的儿子和侄子,两旁排列着典韦、夏侯淳、曹洪、张辽等八员靠将(扎着大靠,配着四面靠旗),这是曹操戏中出战时候的基本配置,称为'曹八将'。再加上两堂龙套和四个兵丁12人,台上就有20多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宛城 陈永玲 侯喜瑞 尚长春 舞台调度
原文传递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一)
8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71,共2页
“文革”后的第一场演出从京剧诞生之时起,就有《四郎探母》这出戏,200年来久演不衰,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如果我们投票选一出历史最长、观众最喜爱的京剧传统剧目,《四郎姆》是当之无愧的。不过,说《四郎探母》久演不衰,其实并不准... “文革”后的第一场演出从京剧诞生之时起,就有《四郎探母》这出戏,200年来久演不衰,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如果我们投票选一出历史最长、观众最喜爱的京剧传统剧目,《四郎姆》是当之无愧的。不过,说《四郎探母》久演不衰,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早在解放初期,《四郎探母》就是明令禁止演出的剧目之一,直到"文革"结束之后,才逐渐得以恢复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剧目 “文革” 解放初期 演出 京剧
原文传递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二)
9
作者 吴钢(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68,共2页
"擦边球"的演出1979年北京风雷京剧团《四郎探母》的演出被禁止之后,郭永江心有不甘,还在到处呼吁。他的主张,得到了我们的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领导刘厚生的支持,郭永江把他的意见,以《四郎探母是坏戏吗?》为题,在我们协会... "擦边球"的演出1979年北京风雷京剧团《四郎探母》的演出被禁止之后,郭永江心有不甘,还在到处呼吁。他的主张,得到了我们的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领导刘厚生的支持,郭永江把他的意见,以《四郎探母是坏戏吗?》为题,在我们协会的杂志《人民戏剧》198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一开始就拉开"挑战权威"的架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家协会 京剧团 演出
原文传递
卢永根夫妇 孩子自立了,积蓄还给国家
10
作者 吴钢(文/) 《中国老年》 2019年第8期18-19,共2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在2018年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是:'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在2018年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给他的颁奖词是:'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2017年,卢永根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孩子已经自立。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我们做的最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蓄 中国 青禾 春泥 护花 春风 颁奖词 院士
原文传递
昆曲往事(二)——为“继字辈”等昆曲第二代演员留影
11
作者 吴钢(文/) 《中华文化画报》 2018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1981年,在苏州举行的昆曲传习所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当年尚健在的十六位“传字辈”老艺人都参加了活动和演出。如果我们把传字辈的老先生们称为近现代昆曲能够传承下来最重要的一代演员,那么接下来的便是昆曲的第二代演员,包括江... 1981年,在苏州举行的昆曲传习所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当年尚健在的十六位“传字辈”老艺人都参加了活动和演出。如果我们把传字辈的老先生们称为近现代昆曲能够传承下来最重要的一代演员,那么接下来的便是昆曲的第二代演员,包括江苏省昆剧团的“继字辈”演员、浙江省昆剧团的“世字辈”演员和上海昆剧团的昆大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 演员 昆曲 字辈 上海昆剧团 纪念活动 近现代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