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桂香 刘翠 +3 位作者 黄邦杏 陈烁 吴钧华 聂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53~67岁,平均61.5岁,4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镜下见癌组织由形态单一、分化良好的基底样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小巢状或条索状。癌巢周边见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部分癌巢中央形成囊性腔隙,也可见腺样或鳞状分化。4例患者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5/6、CK8/18、CK19、p16、p40、p53、BCL-2和p63均阳性,ER、CK7、CEA、CD117和S-100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HPV16/18阳性。4例患者随访19~6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属于罕见但预后较好的肿瘤,因预后不同,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及腺鳞癌鉴别。治疗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不推荐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基底细胞癌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牛朝荣 吴钧华 +2 位作者 谭艳佳 罗丹菊 许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的ECD,分析4例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 目的探讨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断的ECD,分析4例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ECD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2岁11个月至69岁,病变分别位于肺(2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及睾丸(1例)。1例偶发夜间发热,1例有恶心、呕吐,其余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肺ECD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结节影,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的病例表现为实性占位。镜下均见纤维化背景中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伴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其中肺ECD的肿瘤细胞浸润主要出现在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在胸膜和小叶间隔更为明显,在肺泡间隔中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均表达CD68、CD163及Fa,不表达CD1α及Langerin,仅1例表达S-100蛋白,3例BRAF V600E阳性。RT-PCR法检测4例均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以骨外为首发部位的ECD罕见且起病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需通过活检予以明确诊断。肺ECD与其他脏器ECD的影像学改变显著不同,其胸膜下、小叶间隔、血管周和细支气管周围浸润的组织学特点也有助于与其他肺疾病进行鉴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RT-PCR技术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诊断,且2种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肿瘤 各部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十例穿刺尸检肺部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9
3
作者 吴钧华 李想 +8 位作者 黄博 苏华 李燕 罗丹菊 陈烁 马琳 王思桦 聂秀 彭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死亡患者肺组织穿刺标本的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内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10例COVID-19死亡病例双侧肺脏行B超引导下经皮多点穿刺尸检,常规HE染...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死亡患者肺组织穿刺标本的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内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10例COVID-19死亡病例双侧肺脏行B超引导下经皮多点穿刺尸检,常规HE染色制片后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行电镜检查,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内2019-nCoV核酸,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0例死亡患者中7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70(39~87)岁。7例合并基础疾病。平均病程30(16~36)d。9例肺组织肺泡腔内检出程度不一的纤维素性及化脓性炎性渗出物,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肺泡隔纤维母细胞增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脱落。肺泡腔内见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可见毛细血管透明血栓和血管内混合血栓。部分病例检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黏膜剥脱及腔内分泌物增多和细支气管上皮化生。该组病例中1例肺泡腔内检出大量细菌(球菌),1例检出大量真菌(酵母型菌体)。9例肺组织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1例阴性。电镜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检出冠状病毒颗粒。结论该组2019-nCoV感染死亡病例肺部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以急性渗出期和机化增生期为主,有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聚集伴透明膜形成,肺泡隔纤维母细胞增生,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脱落。大部分病例伴多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病例检出大量细菌及真菌,提示在DAD基础上继发了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疾病 肺损伤 病理状态 解剖学 尸体解剖 微创尸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