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张冬青 林升龙 +6 位作者 马华皙 王香梅 廖资渊 吴雯军 陈梦云 王剑宇 高海兵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诊断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7例,所有入组患者随访半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随访终点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检测IFN-λ3水平及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分型。收集患者治疗基线时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计算治疗基线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模型。结果随访半年后,死亡组15例,存活组82例,死亡率15.5%。两组年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IFN-λ3水平、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IFN-λ3水平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FN-λ3水平更低。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程:Y=0.144+0.054×年龄(岁)+0.005×总胆红素水平(μmol/L)-0.07×凝血酶原活动度(%)-0.002×IFN-λ3(pg/ml)。ROC曲线比较新建立模型、MELD评分和IFN-λ3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用的终末期肝病的预测模型MELD评分及IFN-λ3水平。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显示仅1例死亡患者基因型为CT型,其余病例均为CC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FN-λ3水平可以作为判断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IFN-λ3水平联合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水平及年龄建立的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8B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扰素-λ3 肝衰竭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冬青 郑瑞丹 +7 位作者 林明华 吴雯军 林升龙 王香梅 马华皙 李芹 叶寒辉 高海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19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抗病毒方案为...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19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抗病毒方案为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收集治疗基线时患者ALT、AST、ChE、Alb、CHO、AFP、HBV DNA水平等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MELD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新的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新预测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在90 d内,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7.7%。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年龄、ALT、Alb、ChE、MELD评分以及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肝性脑病(OR=10.404,95%CI:2.522~42.926,P=0.001)、血清Alb水平(OR=0.853,95%CI:0.764~0.952,P=0.005)、MELD评分(OR=1.143,95%CI:1.036~1.261,P=0.008)是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这3项指标联合建立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高于MELD评分的0.672。结论对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评估,肝性脑病、Alb水平联合MELD评分建立的新模型较单纯MELD评分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甲强龙治疗早期普通型登革热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林銮锋 敖雯 +2 位作者 吴雯军 翁声通 官升灿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8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普通型登革热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甲强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98例早期普通型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 目的:研究早期普通型登革热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甲强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98例早期普通型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甲强龙治疗,试验组予以高剂量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PLT、WBC、肝功能水平、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4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ST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普通型登革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剂量甲强龙治疗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可提升血小板和白细胞水平,对于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及缩短住院时间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普通型登革热 早期治疗 炎症因子水平 血小板 白细胞
下载PDF
基于芯片和公共数据库数据分析微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升龙 王香梅 +7 位作者 马华晳 张冬青 吴雯军 林佳煌 廖资渊 林明华 郑瑞丹 高海兵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miRNA)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Affyme...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miRNA)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Affymetrix GeneChip microRNA 4.0芯片检测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miRNA表达谱,获得CHB相关差异表达miRNA,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公共数据库分析其功能。结果共有7个miRNA在CHB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其中miRNA-122-5p[差异表达倍数(log2 fold change,log2 FC)=7.78,P=0.0073]、let-7c-5p(log2FC=3.52,P=0.0196)、miRNA-6794-5p(log2FC=1.15,P=0.0332)和miRNA-1226-5p(log2FC=0.68,P=0.0343)为高表达,miRNA-619-5p(log2FC=-1.83,P=0.0026)、miRNA-1273g-3p(log2FC=-2.69,P=0.0251)和miRNA-4440(log2FC=-3.99,P=0.0478)为低表达。进一步的分析提示这些差异表达miRNA可能直接作用于HBV基因序列,影响病毒复制。其中miRNA-122-5p、miRNA-6794-5p和miRNA-1226-5p可能通过负向调控其靶基因表达,影响富含纤胶凝蛋白-1颗粒体、富含纤胶凝蛋白-1管腔、伪足体和细胞膜褶皱的构成,共同参与细胞膜的运动及细胞基质附着。结论miRNA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分子运动使病毒得以侵入肝细胞内,在HBV感染肝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感染 微RNA芯片 公共数据库 细胞膜运动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与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升龙 林明华 +9 位作者 王香梅 陈秀敏 叶寒辉 马华晳 张冬青 吴雯军 林佳煌 廖资渊 郑瑞丹 高海兵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8-56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的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能量代谢指标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和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183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的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能量代谢指标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和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183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3例,其中肝衰竭患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被定义为重症肝病组;使用Quark RMR间接能量代谢检测仪(购自意大利COSMED公司)检测患者的能量代谢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继发细菌感染事件。连续变量数据采用Shapiro-Wilk检验和正态Q-Q图分析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Levene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且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的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样本的均值,然后采用Tukey's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或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然后采用Dunnett检验(Z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分类变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变量纳入标准为P<0.05。结果3组患者的呼吸熵(RQ)和非蛋白呼吸熵(npR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的RQ和npRQ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衰竭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3组患者的脂肪氧化率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肝衰竭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脂肪氧化率较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则较高(P<0.05)。3组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和预测值、蛋白质氧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重症肝病患者中,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8.39%(45/93),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FAT%则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胆固醇和npRQ为重症肝病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胆固醇和npRQ下降提示继发细菌感染风险增加。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亚组分析也同样提示,与非感染组相比较,继发细菌感染组的RQ值和npRQ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脂肪氧化率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其中低RQ、npRQ、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和高脂肪氧化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npRQ下降与重症肝病患者的继发细菌感染风险相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间接检测 能量代谢 继发感染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4个月的生存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海兵 王香梅 +6 位作者 马华皙 林升龙 张冬青 吴雯军 方建凯 林明华 郑瑞丹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基线指标对替比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患者24个月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自愿接受替比夫定治... 目的探讨基线指标对替比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患者24个月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自愿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个月以上,观察患者1、3、6、12和24个月生存情况,分析基线生物化学指标、凝血功能、基线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HBVDNA载量、并发症的影响。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检验),方差齐则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近似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41例患者入选,3例脱落,38例完成随访进入结果分析。女3例(7.9%),男35例(2.1%),年龄(38.5±11.1)岁。1个月时生存32例,死亡6例,基线MELD评分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RR=1.864,95%CI:1.151~3.019);3个月时生存31例,死亡7例,基线MELD评分(RR=2.053,95%CI:1.163~3.625)和上消化道出血(RR=394.939,95%CI:1.880~82948.817)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6个月、12个月时生存均为26例,死亡12例,基线MELD评分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RR=1.761,95%CI:1.230~2.523);24个月时生存15例,死亡23例,发生病毒学反弹6例,其中3例死亡,基线HBVDNA载量(RR=9.722,95%CI:1.607~58.821)、MELD评分(RR=1.518,95%CI:1.066~2.162)和电解质紊乱(RR=87.505,95%CI:2.263~3384.232)是影响24个月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目前虽然替比夫定不被推荐为一线用药,但对于基线MELD评分低、HBVDNA载量低的ACLF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而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其疗效,并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替比夫定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