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情理之间”的高校科研建筑实践思考
1
作者 吴震陵 高佳妮 叶慧瑶 《当代建筑》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建筑呈现复合、多元的蓬勃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情理”的进一步挖掘与归纳,从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两方面归纳科研建筑的设计策略,并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产业创新平台项目为例展开具体论述,以期...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建筑呈现复合、多元的蓬勃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情理”的进一步挖掘与归纳,从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两方面归纳科研建筑的设计策略,并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产业创新平台项目为例展开具体论述,以期在新时代下为高校科研建筑的创新设计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建筑 情理之间 理性思维 感性情感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初探——廖俊波纪念馆设计
2
作者 闻佳琳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纪念性场所 多元化 公共空间 纪念馆 场所精神 廖俊波
下载PDF
城市脉络的应对与传承--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设计回顾
3
作者 章嘉琛 李宁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04-105,共2页
在特有的城市脉络和精神特征下,通过适宜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尺度,表达建筑内在的场所精神和文脉传承,用建筑记录和表达城市,并且承载更多城市脉络展示与传承的责任。结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的设计分析,从“对话城市、栖居山水、消... 在特有的城市脉络和精神特征下,通过适宜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尺度,表达建筑内在的场所精神和文脉传承,用建筑记录和表达城市,并且承载更多城市脉络展示与传承的责任。结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运动中心的设计分析,从“对话城市、栖居山水、消隐融合、灵活转译”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与城市的平衡之道,对如何将建筑真正融入城市空间和市民生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脉络 运动中心 应对 传承 平衡
下载PDF
生发于乡野之间——宁海技工学校营造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震陵 陈冰 王英妮 《华中建筑》 2017年第6期78-83,共6页
校园不只是一片被开发了的土地或一些可供使用的房屋,更应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整体系统,以其空间与氛围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潜力。该文结合宁海技工学校限制条件与营造过程分析,阐述了建筑师与建设方、施工方共同... 校园不只是一片被开发了的土地或一些可供使用的房屋,更应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整体系统,以其空间与氛围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研究潜力。该文结合宁海技工学校限制条件与营造过程分析,阐述了建筑师与建设方、施工方共同努力的有效策略,讨论了校园设计中对多重限定与需求进行超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野 现代 限制 营造 超越
下载PDF
虚怀若谷:政府办公空间的塑造——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震陵 王昕洁 《华中建筑》 2005年第2期58-59,共2页
通过对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该文讨论了尊重城市肌理与城市文脉,注重群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解读建筑功能,理解建筑个性,从而体现政府办公建筑的开放与民主性以及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场所氛围。
关键词 城市肌理 城市空间 简明开放
下载PDF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宁海技工学校设计回顾
6
作者 吴震陵 陈冰 《华中建筑》 2015年第4期78-81,共4页
由于该案基地周边环境及进入方式特殊,大有当年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之意境,所以设计结合项目本身定位及功能要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富有创意的建筑手法以及色彩、尺度、细节等的控制,尝试创造一个与环境相融,又与现如今千篇一律的校... 由于该案基地周边环境及进入方式特殊,大有当年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之意境,所以设计结合项目本身定位及功能要求,通过合理的规划,富有创意的建筑手法以及色彩、尺度、细节等的控制,尝试创造一个与环境相融,又与现如今千篇一律的校园建筑不同的校园空间,并探讨学校建筑的田园个性的表达。希冀新时代的都市校园空间和传统田园生活方式在这里能够相互融合,希望能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野气息 刚柔并济 多元化 地域特征 希望田野
下载PDF
科研建筑的科技创新
7
作者 徐全胜 崔彤 +9 位作者 钱方 Paul Rice 文莉 傅绍辉 吴震陵 Colin Ward 孙晨星 张浩 王子彬 周笋 《当代建筑》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建筑内在功能需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科研建筑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科研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科研建筑不再局限于实验、科研办公、展览展示等功能属性,而是朝着更加多元化、复合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建筑内在功能需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科研建筑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科研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科研建筑不再局限于实验、科研办公、展览展示等功能属性,而是朝着更加多元化、复合化、综合化方向转变。本期沙龙希望建构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平台,以科学思维与技艺呈现相结合为目标,交流最前沿的科研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探讨相关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探索面向未来的科研建筑设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的发展 功能属性 建筑的功能 科研建筑 内在功能 复合化 交流平台 展览展示
下载PDF
因柔至刚——宁海县图书馆设计札记
8
作者 吴震陵 潘政纲 《华中建筑》 2008年第9期86-89,共4页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参与,一种设身处地进入作者写作情境的旅程。该文结合宁海县图书馆设计分析阐述了通过建筑语汇表达更多的文化意味,柔性的院落空间烘托刚性建筑实体,概显建筑刚方正气的设计思路,在围合与开放之间的对比中造成内部...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参与,一种设身处地进入作者写作情境的旅程。该文结合宁海县图书馆设计分析阐述了通过建筑语汇表达更多的文化意味,柔性的院落空间烘托刚性建筑实体,概显建筑刚方正气的设计思路,在围合与开放之间的对比中造成内部空间深远的意味。图书馆设计应在空间与建筑上创造更多的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使读者深入其中的过程成为精神旅程中的一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海 图书馆设计 地域文化特征
下载PDF
从塑造主题到塑造体验——诸暨香榧博物馆设计札记
9
作者 方华 吴震陵 胡慧峰 《华中建筑》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博物馆是一个存储特定文明的载体、激发大众思考与领悟的场所,博物馆的空间构成也应能反映其设计的由来。该文结合诸暨香榧博物馆的设计分析,阐述了生发于基地、事件、记忆的当代博物馆设计思路,讨论了博物馆设计中提供体验、适合漫游... 博物馆是一个存储特定文明的载体、激发大众思考与领悟的场所,博物馆的空间构成也应能反映其设计的由来。该文结合诸暨香榧博物馆的设计分析,阐述了生发于基地、事件、记忆的当代博物馆设计思路,讨论了博物馆设计中提供体验、适合漫游、契合大地等策略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场景 漫游 主题 体验
下载PDF
应对环境应力的建筑和而不同样态分析——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永久会址设计回顾
10
作者 吴震陵 李宁 《世界建筑》 2023年第8期80-83,共4页
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在不断地分析契合特定基地特征的建筑界面组合可能性,以适宜的技术及合理的代价给出能够融入整体环境之中又和而不同的建筑解答。结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永久会址的设计回顾,本文探讨了凤栖湖景观环境中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在不断地分析契合特定基地特征的建筑界面组合可能性,以适宜的技术及合理的代价给出能够融入整体环境之中又和而不同的建筑解答。结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永久会址的设计回顾,本文探讨了凤栖湖景观环境中的建筑设计如何通过创新性的发展与高完成度的营造来实现环境整体的多元包容与地方意蕴的当代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包容性 环境应力 当代诠释 整合
下载PDF
联合国地理信息会址配套工程网壳结构设计研究
11
作者 胡波 周建炉 +4 位作者 吴震陵 章嘉琛 谢为时 高博青 李智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2,109,共6页
联合国地理信息会址配套工程采用长轴67428m、短轴52795m的单层类椭球形非规则网壳,与相邻的幕墙、屋顶楼板等结构相连,网壳结构和邻近结构外形关系复杂。从网壳结构建筑需求及网格划分、风洞试验、结构静力分析、稳定分析等方面对网壳... 联合国地理信息会址配套工程采用长轴67428m、短轴52795m的单层类椭球形非规则网壳,与相邻的幕墙、屋顶楼板等结构相连,网壳结构和邻近结构外形关系复杂。从网壳结构建筑需求及网格划分、风洞试验、结构静力分析、稳定分析等方面对网壳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给出了网壳中部采用K8型时不同圈扩展下的多方案网格划分方案,比较了网壳特点和受力特性,为建筑师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满足了建筑师设计意蕴。网壳结构横跨主体建筑立面及屋顶平面,结构荷载规范给出的体型系数无法真实反映网壳结构受风状态,风荷载取值应按照风洞试验确定。由网壳杆件、幕墙构件、楼面梁设计形成的空间巨型桁架,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网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还解决了屋顶大跨度楼面的设计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网格划分 kewitt型网格 风洞试验 静力分析 稳定分析
下载PDF
小城故事——顺昌博物馆从策划到建造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丹申 吴震陵 赵博 《建筑技艺》 2022年第5期82-86,共5页
阐述顺昌博物馆城市区位的特殊性以及场地与城市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筑师对建造的整体把控,选择恰当的设计策略,从而让建筑更为自然、真实,并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集体记忆 在地 建造
下载PDF
基于自然参与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以富春未来城幼儿园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佳煊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1期31-33,共3页
文章从自然参与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然要素在幼儿园室外空间中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以富春未来城幼儿园为例,分析了自然要素在其户外活动空间中的运用,介绍了园内的地形设计、趣味性细节设计、种植设计等等与自然参与理念相关的设... 文章从自然参与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然要素在幼儿园室外空间中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以富春未来城幼儿园为例,分析了自然要素在其户外活动空间中的运用,介绍了园内的地形设计、趣味性细节设计、种植设计等等与自然参与理念相关的设计内容,展示了关于幼儿园活动空间自然化的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参与 幼儿园户外环境 幼儿活动场地 景观设计
下载PDF
限制下的克制,适变方能适宜——基于顺昌体育中心设计的持续生态思考
14
作者 颜慧 吴震陵 《世界建筑》 2023年第8期124-127,共4页
限制因素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凸显,随着场地条件的变化,限制程度逐渐升级。应对限制,克制的态度是前提:深入问题本质,冷静思考;寻找适变的策略:适当应变,从关注城市更新的大格局,回归关注场地本来特征和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尽量贴近长期持续... 限制因素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凸显,随着场地条件的变化,限制程度逐渐升级。应对限制,克制的态度是前提:深入问题本质,冷静思考;寻找适变的策略:适当应变,从关注城市更新的大格局,回归关注场地本来特征和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尽量贴近长期持续低成本运维的社会诉求,进而在建筑的持续生态课题层面作出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 克制 适变性 适宜
下载PDF
技艺合一——基于多元包容实证对比的建筑情境建构
15
作者 许逸敏 李宁 +1 位作者 吴震陵 赵黎晨 《世界建筑》 2023年第8期25-28,共4页
“技艺合一”作为平衡建筑三大核心价值之一,是工程设计的价值观与行为导向。技艺合一的环境与基础是多元包容,实现手段与目标在于和而不同。技艺合一,是一个不断平衡、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与合作,让一切专业技术的... “技艺合一”作为平衡建筑三大核心价值之一,是工程设计的价值观与行为导向。技艺合一的环境与基础是多元包容,实现手段与目标在于和而不同。技艺合一,是一个不断平衡、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与合作,让一切专业技术的协同充满人性的光芒与尊严,将文化、历史、艺术、传统等人文精神合一于建筑技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建筑 技艺合一 多元包容 和而不同
下载PDF
历史遗迹的文脉对应与当代诠释——以福建浦城泮池遗迹保护更新设计为例
16
作者 汤贤豪 李宁 吴震陵 《华中建筑》 202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历史遗迹的保护更新包括历史遗迹本身的保护修缮与遗迹周边环境的保护性更新,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缮在原真性的约束下有明确的指向性,但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性更新却缺乏明确的取舍评判标准。以福建浦城泮池遗迹保护更新设计为例,从历史文... 历史遗迹的保护更新包括历史遗迹本身的保护修缮与遗迹周边环境的保护性更新,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缮在原真性的约束下有明确的指向性,但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性更新却缺乏明确的取舍评判标准。以福建浦城泮池遗迹保护更新设计为例,从历史文脉感知与现时情境重构等两方面阐述了空间组织的应对策略,讨论了历史遗迹保护更新中的平衡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迹 地域文化 泮池 保护更新 平衡
下载PDF
韧性大学校园中营造和合共生
17
作者 董丹申 汤贤豪 吴震陵 《建筑技艺》 2022年第9期20-23,共4页
全球化变局、疫情防控、学科交叉与信息化教学,带来了大学校园空间环境需求的快速变革。从应对危机与变化的视角出发,韧性概念应在校园增量规划与存量更新中得到重视。将校园韧性置于城市韧性的宏观概念下,通过物理韧性与社会韧性两条脉... 全球化变局、疫情防控、学科交叉与信息化教学,带来了大学校园空间环境需求的快速变革。从应对危机与变化的视角出发,韧性概念应在校园增量规划与存量更新中得到重视。将校园韧性置于城市韧性的宏观概念下,通过物理韧性与社会韧性两条脉络,梳理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多层级的韧性表征,将韧性概念纳入校园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考量范畴,以和合共生的整体性思维,维护校园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校园 和合共生 动态平衡
下载PDF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卫生防疫与安全使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震陵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8,共3页
中小学校园疫情防控的关键是"杜绝源头、切断途径、保护师生、安全复课"。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看,合理安全地使用校园主要涉及整体环境中的日常通风、空调使用、安全用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安全防护,以及教学空间、生活服务空... 中小学校园疫情防控的关键是"杜绝源头、切断途径、保护师生、安全复课"。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看,合理安全地使用校园主要涉及整体环境中的日常通风、空调使用、安全用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安全防护,以及教学空间、生活服务空间、办公后勤空间、盥洗空间等建筑空间的安全使用。未来教育建筑的规划设计应融入安全防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学校建筑 卫生防疫 空调使用 安全用水 垃圾处理
下载PDF
原创性与可读性--福建顺昌县博物馆设计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震陵 李宁 章嘉琛 《华中建筑》 2020年第5期37-39,共3页
公共建筑的感染力在于向公众传递富有吸引力的信息,以此激发公众的参与意愿和愉悦感;而公众对建筑所蕴含信息的接受度取决于原创性与可读性的平衡。结合福建顺昌县博物馆的设计分析,从共享性、交互感和地方味三方面阐述了原创性与可读... 公共建筑的感染力在于向公众传递富有吸引力的信息,以此激发公众的参与意愿和愉悦感;而公众对建筑所蕴含信息的接受度取决于原创性与可读性的平衡。结合福建顺昌县博物馆的设计分析,从共享性、交互感和地方味三方面阐述了原创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之道,进而讨论了空间畅达、界面亲和、情境认同等设计策略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文化 原创性 可读性 平衡
下载PDF
多元包容——中学校园设计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震陵 李才全 章嘉琛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81-82,共2页
建筑设计中的多元包容策略旨在追求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共存、共生。和而不同,跨界互动,这是由平衡的特征决定的。结合德清新高中和鄞州钟公庙第二初级中学的设计,文章从空间组合、建筑功能和地域风格三个方面,对多元包容的中学校园设... 建筑设计中的多元包容策略旨在追求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共存、共生。和而不同,跨界互动,这是由平衡的特征决定的。结合德清新高中和鄞州钟公庙第二初级中学的设计,文章从空间组合、建筑功能和地域风格三个方面,对多元包容的中学校园设计策略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 包容 中学校园 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