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吴饶仙 况九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9-52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临床通常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然而COPD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展、治疗反应、肺功能下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单一使用FEV1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将CO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临床通常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然而COPD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展、治疗反应、肺功能下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单一使用FEV1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将COPD进行分类及作为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手段,不能更好地反映COPD的异质性。近年来有学者试图通过不同的表型对COPD异质性进行描述和研究,认为COPD表型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就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表型 异质性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饶仙 况九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3699-3703,共5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临床表型,为实现个体化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157例 COPD 患者,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法识别不同 COPD 亚组分类。结果12...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临床表型,为实现个体化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157例 COPD 患者,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法识别不同 COPD 亚组分类。结果122例研究对象参与分析,其中9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为53~89岁,平均年龄为(72±7)岁。PCA 分析出三个主要因子,在所有因子中累积方差贡献率约为73.1%。在 PCA 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患者分成4类:(1)相对老年患者,吸烟指数高,中重度气流受限,重度呼吸困难,合并症少,炎症指标明显升高;(2)老年患者,中度气流受限,中度呼吸困难,吸烟指数低,合并症多,炎症指标明显升高;(3)与第2类比较,第3类为相对年轻患者,重度气流受限,重度呼吸困难,合并症少,吸烟指数低,炎症指标轻度升高;(4)与第1类比较,第4类患者吸烟指数低,合并症少,轻度呼吸困难,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结论气流受限程度相似的COPD 患者可能有不一样的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症及预后,多维分析 COPD 患者,实行个体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表型 异质性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肺康复训练在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饶仙 张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在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分析肺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观察组行肺康复训练... 目的:在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分析肺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观察组行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肺弥散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和肺弥散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秒率、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弥散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结论 :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行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和肺弥散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稳定期治疗 肺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免疫治疗辅助化疗方案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饶仙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以中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予免疫治疗辅助化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入组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按照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为A、B组,予化疗方案、免疫治疗+化疗方案,比对、分析两组效果的统计学价值。... 目的以中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予免疫治疗辅助化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入组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按照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为A、B组,予化疗方案、免疫治疗+化疗方案,比对、分析两组效果的统计学价值。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B组>A组(87.50%vs 65.63%)(χ^(2)=4.267,P=0.039);(2)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均降低,但B组降低幅度比A组小(P<0.05);(3)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降低,但B组降低幅度比A组小(P<0.05);(4)不良反应率,B组<A组(9.38%vs 34.38%)(χ^(2)=5.851,P=0.016)。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行免疫治疗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NSCLC 免疫治疗 化疗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