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与“吊针”刺法并用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佩云 郑彦立 +1 位作者 李荣 周东侠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商肌痉挛 针灸疗法 刺法
下载PDF
十二经脉气血论浅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东侠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5期54-55,共2页
十二经脉不仅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内气血盛衰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经络系统产生相应变化。十二经脉中所藏气血多少有异,故明确十二经气血差异,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疗。本文通过对《内经》及后世医家中有... 十二经脉不仅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内气血盛衰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经络系统产生相应变化。十二经脉中所藏气血多少有异,故明确十二经气血差异,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疗。本文通过对《内经》及后世医家中有关十二经脉气血差异的条文进行整理、总结,浅析十二经脉气血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 气血差异 临床应用 浅析
下载PDF
芬太尼合谷封闭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东侠 王光东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 芬太尼 合谷穴 术中 病人 穴位封闭 临床对照观察 手术效果 用药 人流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针刺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运元 周东侠 +2 位作者 张天东 颜云 齐静 《中原医刊》 2005年第6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针刺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病程分为 发病后48h和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设计方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影响常规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相同的针刺与 康复治疗方法,三个疗程统计治疗结果,...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针刺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病程分为 发病后48h和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设计方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影响常规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相同的针刺与 康复治疗方法,三个疗程统计治疗结果,每疗程7~10d。结果 研究不论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积分(P< 0.01);还是从FMA运动功能障碍评定(P<0.05)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初步认为,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发病后48h介入康复与针刺治疗优于生命体征稳定后再介入康复与针刺治疗,减少了并发 症及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不同时间 针刺 病后 对照组 生命体征 发病 并发症
下载PDF
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谭振 周东侠 《中原医刊》 2004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排石汤 泌尿系结石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6
作者 谭振 周东侠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胃下垂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东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低频rTMS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和NSE、M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低频rTMS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NSE、MB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针刺与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范运元 周东侠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9期2647-264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时间针刺与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97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程(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分别于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时间针刺与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97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病程(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分别于发病后48 h和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采用相同的针刺与康复治疗方法.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每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FMA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都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发病后48 h针刺与康复治疗优于生命体征稳定后的48 h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治疗 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