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影响
1
作者 黄振勇 淡明 +3 位作者 韦馨平 周主贵 梁晓君 张娥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97-103,共7页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中胁迫温度为-7℃、胁迫时间为5 h、发芽温度为35℃、发芽时间为18 h时,藜麦萌发后GABA含量可达1.71 mg/g,对发芽藜麦进行乳酸菌发酵,在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时,发酵后藜麦GABA含量可达2.45 mg/g。研究表明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提高藜麦G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低温胁迫 发芽 乳酸菌发酵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孙宇 周主贵 +7 位作者 刘健 辛明 李昌宝 冯锦清 李杰民 李天宇 叶冬青 零东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分析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VS组的总酸增长速度最快,在1~6 d均高于CS组、CK组;CS组、DVS组的pH值下降速率比CK组快,在7 d时CS组p H值最低,DVS组仅次于CS组;在发酵至第7天时,DVS组菌落总数分别比CK组、CS组高33.86%、42.31%。发酵成熟后,DVS组的盐度、亚硝酸盐、b^(*)值最低,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感官评分、硬度、粘力、胶着性、咀嚼性最高,L^(*)值、a^(*)值、弹性与其他发酵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可知,DVS组不仅发酵启动快,且酸豇豆成品的综合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豇豆 发酵方式 直投式菌剂 品质
下载PDF
抗旱营养调节剂“旱地龙”对甘蔗矿质营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主贵 陆国盈 +1 位作者 林善海 满若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5,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 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旱地龙"喷施质量浓度以3g/L、2g/L、4g/L分别对提高甘蔗叶片N、P、K含量效果最好,分别比CK(0g/L)提高0.13、0.04、0.12个百分点。在光合指标方面,以"旱地龙"3g/L喷施处理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4g/L喷施处理对提高气孔导度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0.19mg/g和0.05μmol/(m2·s);喷施"旱地龙"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伸长期均高于CK,以4g/L处理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4.94μmol/(m2·s)和0.42mmol/(m2·s),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旱地龙"4g/L喷施处理最高,为0.32μmol/(m2·s)。可见,喷施"旱地龙"可有效促进甘蔗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旱地龙” 新台糖22号 矿质元素 光合指标
下载PDF
甘蔗喷施旱地龙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主贵 陆国盈 +2 位作者 唐秀梅 韩世健 裴铁雄 《广西蔗糖》 2006年第4期25-29,共5页
2005年,以甘蔗品种台优为试验材料,在甘蔗分蘖期和生长初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旱地龙,通过测定甘蔗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甘蔗糖分等指标,研究旱地龙对甘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旱地龙处理的甘蔗分蘖率、株高、... 2005年,以甘蔗品种台优为试验材料,在甘蔗分蘖期和生长初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旱地龙,通过测定甘蔗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甘蔗糖分等指标,研究旱地龙对甘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旱地龙处理的甘蔗分蘖率、株高、生长速度、产量、蔗糖分均优于对照,其中3g/L处理对提高甘蔗分蘖率、前期生长速度和蔗糖分的效应最佳;4g/L处理对促进后期蔗茎生长、提高甘蔗产量的效应较好。喷施旱地龙后每667m2甘蔗产量比对照增长179-246kg,农民增收40·1-56·9元;11月~2006年1月平均蔗糖分以3g/L处理的表现最好,比对照高0·94个百分点。在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中,3g/L处理的综合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旱地龙 生理指标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泽平 段维兴 +4 位作者 李毅杰 梁强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分级标准 抗性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荣峰 蔡妙珍 +3 位作者 刘鹏 徐根娣 梁和 周主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8-325,共8页
以大豆[Glycinemax(L.)Merrill]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静置培养(保持边缘细胞附于根尖)和振荡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测定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根相对伸长率和根内酶的活性,研究了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大豆... 以大豆[Glycinemax(L.)Merrill]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静置培养(保持边缘细胞附于根尖)和振荡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测定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根相对伸长率和根内酶的活性,研究了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大豆发育过程中存活的边缘细胞数与总数之比达60%~80%,50~400μmolL-1 Al3+胁迫12h能诱导边缘细胞从根尖脱落,200~400μmolL-1 Al3+胁迫24h对边缘细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Al3+处理抑制根伸长,移除边缘细胞的根相对伸长率低于保留边缘细胞的根。0~100μmolL-1 Al3+胁迫12h,0和50μmolL-1 Al3+胁迫24h,具有边缘细胞的大豆根系的POD、S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移除边缘细胞的根内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但200和400μmolL-1 Al3+处理12h,100~400μmolL-1 Al3+处理24h时,根尖有无边缘细胞对根系的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低浓度Al3+胁迫下,大豆通过增加边缘细胞数目、提高根尖蛋白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的POD、CAT和SOD活性来对抗铝毒胁迫,以缓解植物的铝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细胞 大豆 铝毒 缓解效应
下载PDF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泽平 陈奕 +5 位作者 孙海军 李毅杰 段维兴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主栽品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金花茶种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昌艳 周主贵 +3 位作者 王晓国 卢家仕 关世凯 卜朝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研究防城港金花茶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初步建立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为金花茶的组培快繁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设置3个不同种子的发育程度处理、17个不同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处理,测定... 【目的】研究防城港金花茶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初步建立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为金花茶的组培快繁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设置3个不同种子的发育程度处理、17个不同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金花茶种子萌发率、增殖系数、株高、叶片数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金花茶组培苗生长的萌发、继代和壮苗培养基。【结果】选用胚乳直径大于1.0 cm的金花茶种子接种于MS+GA31.0 mg/L培养基中,萌发率可达82.4%;金花茶组培苗增殖系数随6-BA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6-BA浓度为3.0 mg/L时增殖系数最大,达3.79;适宜金花茶壮苗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其平均株高、叶片数、茎粗等均优于其他处理;在黄泥∶泥炭=1∶1组合处理下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生根率最高,达61%,成活率也较高,为90%。【结论】广西防城港金花茶适宜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GA31.0 mg/L、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3.0 mg/L效果较好、壮苗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05 mg/L较适宜、黄泥∶泥炭=1∶1作为金花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种子萌发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带叶兜兰菌根真菌分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晓国 卢家仕 +3 位作者 周主贵 李秀玲 陈廷速 卜朝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了解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对采自广西乐业县的野生带叶兜兰进行了菌根真菌分离,通过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菌根真菌,以确定75%乙醇和10%NaClO的最适表面消毒时间,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属的... 了解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为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对采自广西乐业县的野生带叶兜兰进行了菌根真菌分离,通过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菌根真菌,以确定75%乙醇和10%NaClO的最适表面消毒时间,并应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属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带叶兜兰菌根真菌最适表面消毒时间是75%乙醇8 min,10%NaClO 8 min。从带叶兜兰菌根中分离到的63株真菌,除8株菌株分类地位不能确定外,其余菌株归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轮层菌属(Daldinia,)、碳团菌属(Hypoxylon)、毛壳菌属(Chaetomi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5属,其中镰刀菌属和轮层菌属为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叶兜兰 菌根真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镉对龙葵(Solanum nigrum L.)根系形态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唐秀梅 龚春风 +4 位作者 周主贵 刘鹏 徐根娣 蔡妙珍 吴琼鸯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2-1465,共4页
以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材料,水培法设置了5个镉质量浓度:0、10、25、50、100mg·L^-1进行试验。在处理17d和34d时,分别对其根系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中低质量浓度(10~50mg·L^-1)的镉促进... 以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材料,水培法设置了5个镉质量浓度:0、10、25、50、100mg·L^-1进行试验。在处理17d和34d时,分别对其根系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中低质量浓度(10~50mg·L^-1)的镉促进龙葵根系生长,表现在处理17d时其根长、体积均随镉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加;高质量浓度(100mg·L^-1)的镉抑制根系生长,表现在处理34d时其根长、体积、直径低于对照,根长达到届著水平。随着镉处理时间的延长,10mg·L^-1促进效果明品,表现为处理34d时其根长、体积、直径均达到最大值,100mg·L^-1抑制程度加剧,表现为其根长、体积、直径均急剧下降;(2)0~50mg·L^-1的Pro含量和质膜透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100mg·L^-1 MDA与Pro含量均冠著高于对照,100mg·L^-1的质膜透性在处理34d时比对照增加了58.7%。说明高质量浓度镉使龙葵积累了大量的MDA和Pro,对龙葵表现出毒害作用,而龙葵作为超积累植物对镉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根系形态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带叶兜兰菌根真菌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晓国 闫海霞 +2 位作者 李秀玲 何荆洲 周主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目的】鉴定和筛选带叶兜兰根段的菌根真菌,为其种群恢复和其他种类野生兜兰的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广西带叶兜兰根段的菌丝团结构,并进行组织分离获取真菌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取的真菌菌株进行... 【目的】鉴定和筛选带叶兜兰根段的菌根真菌,为其种群恢复和其他种类野生兜兰的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广西带叶兜兰根段的菌丝团结构,并进行组织分离获取真菌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取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筛选部分真菌用于开展共生促生作用试验。【结果】用于分离菌根真菌的带叶兜兰根段多数有菌根真菌定殖,共分离到134株真菌,经ITS鉴定84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炭球菌属和胶膜菌属等8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菌群。筛选出10株菌株进行共生促生试验,其中,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具有极显著的促生效果(P<0.01),镰刀菌属菌株A-8的促生效果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作用也较大,其余菌株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均无显著促生效果(P>0.05)。【结论】带叶兜兰根段多数定植有菌根真菌,其中的镰刀菌属、炭团菌属和胶膜菌属为优势菌属,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最佳,镰刀菌属菌株A-8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效果也较明显,这些菌株可储备为保育和人工栽培带叶兜兰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叶兜兰 菌根真菌 鉴定 rDNA ITS序列 促生作用
下载PDF
垂花悬铃花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春牛 蒋月喜 +5 位作者 李先民 周主贵 周锦业 罗海斌 陶大燕 卜朝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建立垂花悬铃花无性繁殖体系,为垂花悬铃花种苗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比较7种生根剂及浓度溶液、3种插穗直径对垂花悬铃花硬枝扦插插穗的生根率、生根量、最长根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7种生... 【目的】建立垂花悬铃花无性繁殖体系,为垂花悬铃花种苗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比较7种生根剂及浓度溶液、3种插穗直径对垂花悬铃花硬枝扦插插穗的生根率、生根量、最长根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7种生根剂及浓度溶液对嫩枝扦插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5种插穗长度对嫩枝扦插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5种基质、施肥与否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硬枝扦插,以直径为1.0~1.5 cm的插穗最好,1000 mg/L IBA溶液生根效果最好,扦插生根率达100.00%,平均生根量57.75条,最长根长9.25 cm。嫩枝扦插,以长度为6.0~7.0 cm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100.00%,平均生根数8.83条,最长根长4.43 cm;1000 mg/L GGR-6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9.26%,平均生根量3.63条,最长根长2.69 cm。移栽基质以泥炭土最佳,移栽7 d后开始施肥,每10 d施一次复合肥(N∶P∶K=15∶15∶15)1600倍液能有效促进扦插苗生长。【结论】垂花悬铃花能通过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快速繁育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花悬铃花 扦插 生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柿子片干燥特性与品质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盛金凤 王雪峰 +8 位作者 雷雅雯 李昌宝 李江阔 罗自生 周主贵 唐杰 陈茜 零东宁 孙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该文对比分析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柿子片干燥水分比、干燥速率及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低,切片厚度越厚,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厚度1.75 cm的柿子片所需干燥时间是厚度1.00 cm柿子片的1.5倍。45℃条件下柿子片干燥时长... 该文对比分析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柿子片干燥水分比、干燥速率及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低,切片厚度越厚,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厚度1.75 cm的柿子片所需干燥时间是厚度1.00 cm柿子片的1.5倍。45℃条件下柿子片干燥时长为21 h,是75℃条件下的2.33倍。VC在55℃条件下含量最高为694.30 mg/100 g,是75℃条件下的6.76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总酚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干燥温度对柿子片可溶性单宁含量影响显著,柿子未经脱涩生产的柿子片存在涩味偏重的风险。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柿子片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影响显著,结合感官评价得出干燥温度60℃切片厚度1.25 cm和1.50 cm的柿子片分值都在85分以上,可接受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片 干燥温度 切片厚度 干燥特性 品质
下载PDF
伸长期不同供水量处理对甘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国盈 唐仕云 +2 位作者 韩世健 刘甫清 周主贵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甘蔗大棚内于甘蔗伸长期间,进行相当于60、40、20、0mm/旬降雨量的供水量处理(分别以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和CK表示),试验结果表明:(1)蔗茎伸长速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以处理Ⅱ的综合... 在甘蔗大棚内于甘蔗伸长期间,进行相当于60、40、20、0mm/旬降雨量的供水量处理(分别以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和CK表示),试验结果表明:(1)蔗茎伸长速度、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以处理Ⅱ的综合表现最佳,CK的综合表现最差;(2)处理Ⅰ和处理Ⅱ8~10月份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和10月份、11月份的中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处理Ⅰ和CK的;(3)蔗茎产量、1月份甘蔗蔗糖分和1月份每公顷甘蔗含糖量等指标,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Ⅰ〉CK;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的蔗茎产量和每公顷甘蔗含糖量与CK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 农艺性状 品质
下载PDF
番木瓜株性转变与叶片内源激素平衡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芬 唐文忠 +3 位作者 周主贵 黄茂康 崔素芬 何全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3-717,共5页
为探明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变与温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及激素平衡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台农1号、大白、穗中红3个番木瓜品种两性株的叶片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高温条件下(30~42℃)叶片的四种内源激素(IAA、GA3、ZR和A... 为探明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变与温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及激素平衡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台农1号、大白、穗中红3个番木瓜品种两性株的叶片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高温条件下(30~42℃)叶片的四种内源激素(IAA、GA3、ZR和ABA)含量。结果表明:3个番木瓜品种在株性稳定时(30~32℃)时,IAA、GA3含量及(IAA+ZR)/ABA、GA3/ABA比值保持较低水平,而ZR和ABA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株性转变时(35~40℃)时,4种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均较高,同时(IAA+ZR)/ABA、GA3/ABA和(IAA+ZR)/GA3比值也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和温度对四种激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主成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番木瓜两性株趋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是IAA和ZR的含量,两者含量对两性株的趋雌发育起抑制作用。而对两性株趋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是GA3。ABA对两性株的趋雄发育和趋雌发育均起到抑制作用。综合表明,ZR含量和(IAA+ZR)/GA3平衡的调节是影响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高温 番木瓜 株性转变 两性花
下载PDF
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芬 唐文忠 +1 位作者 黄茂康 周主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索葡萄成熟花粉粒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下一步原生质体杂交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低温—酶解法对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进行分离,探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花序位置和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 【目的】探索葡萄成熟花粉粒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下一步原生质体杂交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低温—酶解法对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进行分离,探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花序位置和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越高,在0.6mol/L甘露醇条件下,以处理7d的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8.94%,其次是处理5d。对于不同部位花粉,以中上部花药的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而以中部花序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9.11%;中下部花药及已开始散粉的花药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低。相对于1.2mol/L甘露醇,以添加0.6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处理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结论】低温处理时间、花粉成熟度及甘露醇浓度均对酿酒葡萄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有明显影响。选用即将开花的中上部花药为材料,经0~4℃低温预处理5~7d,并以0.6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花粉原生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桂萄一号 花粉 原生质体 分离条件
下载PDF
食虫植物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倩 卢家仕 +3 位作者 周锦业 周主贵 李春牛 卜朝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食虫植物是一类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还能食用部分功能食物,以增加自身缺乏的一些营养物质的植物总称,全球有10科24属约600余种。现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综述了食虫植物的分类、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保护现状,并探讨了部分食虫... 食虫植物是一类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还能食用部分功能食物,以增加自身缺乏的一些营养物质的植物总称,全球有10科24属约600余种。现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综述了食虫植物的分类、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保护现状,并探讨了部分食虫植物濒危甚至灭绝的原因,对其需要进行的保护工作提出保护对策。以期达到呼吁社会各界保护食虫植物和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目的,为食虫植物保护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虫植物 濒危 保护 对策
下载PDF
三种加工工艺对姜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芬 崔素芬 +5 位作者 周主贵 何全光 李丽 李志春 李昌宝 游向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用热风烘干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三种工艺制备姜粉,比较分析了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的含水量、得率、姜酮及姜油含量,并对姜粉品质进行感官模糊评判。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含水量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用热风烘干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三种工艺制备姜粉,比较分析了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的含水量、得率、姜酮及姜油含量,并对姜粉品质进行感官模糊评判。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含水量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热风烘干法;得率为:真空冷冻干燥法>热风烘干法>喷雾干燥法;姜油含量为:热风烘干法>喷雾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法;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的姜酮含量无差异。感官模糊评价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得姜粉品质最优,其次是喷雾干燥法和热风烘干法。综合各指标,真空冷冻干燥法在保持姜粉的姜酮、姜油含量,以及色泽、滋味、外观、组织状态等方面,均优于热风烘干法及喷雾干燥法,且得率也显著高于另两种工艺,可作为工业生产姜粉的一种很好的工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粉 姜油 姜酮 感官评判
下载PDF
带叶兜兰根内与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国 李秀玲 +1 位作者 董艳 周主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69,共8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为带叶兜兰的保育和种群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真菌的18S rDNA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组...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为带叶兜兰的保育和种群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真菌的18S rDNA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及根内真菌群落组成与根区土壤环境的相关关系。【结果】带叶兜兰根内不同样品间、根区土壤不同样品间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存在差异,但根内的OTUs总数与根区土壤的OTUs总数差异不明显;带叶兜兰的根内真菌群落组成与根区土壤相似,但植株个体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带叶兜兰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小,真菌群落分化程度较低,丛赤壳科(Nectriaceae)和虫草科(Cordycipitaceae)真菌同为其根内和根区土壤的优势菌群。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根内和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均未聚在单独分支,说明根内样品的真菌群落种类和丰度与土壤样品差异较小。在真菌的特异性组成方面,优势菌群镰刀菌属(Fusarium)和虫草属(Cordycipitaceae)在根内和根区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接近,分布较均衡。【结论】带叶兜兰根内与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具有相似结构,真菌群落的种类间和丰度间差异不明显,但根内与根区土壤共有多数种类的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叶兜兰 根内真菌 根区土壤 群落组成
下载PDF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阗 罗亚伟 +4 位作者 黄杏 丘立杭 周主贵 吴建明 邓国富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43-44,46,共3页
在甘蔗伸长初期,采用浓度为0、100、150、200、250mg/L赤霉素进行2次(间隔31d)叶面喷施,调查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分析各处理蔗糖品质,探讨赤霉素应用于甘蔗的最佳浓度,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50mg/L处理的单位面积蔗... 在甘蔗伸长初期,采用浓度为0、100、150、200、250mg/L赤霉素进行2次(间隔31d)叶面喷施,调查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分析各处理蔗糖品质,探讨赤霉素应用于甘蔗的最佳浓度,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50mg/L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最高,但与其它处理之间增产差异不显著;250mg/L处理甘蔗蔗糖分最高为14.67%,分别比0、100、150、200mg/L处理高1.29、1.45、1.06、0.46个百分点;250mg/L处理单位面积含糖量最高,与CK、100、150mg/L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200mg/L处理差异不明显。150、200、250mg/L处理对甘蔗品质、含糖量等具有正效应,并与处理浓度呈正比,250mg/L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赤霉素 浓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