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杵针治疗部分肩袖撕裂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砚铭 仉贵龙 +5 位作者 刘弋详 赵加松 邱恒 黄勇 李可烨 周之栋 《四川中医》 2019年第8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杵针对部分肩袖撕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部分肩袖撕裂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杵针配合熏洗、康复训练,并在3月,末次随访(>6月)时记录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Constant评分较前有显著提高,患者疼痛、... 目的:观察杵针对部分肩袖撕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部分肩袖撕裂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杵针配合熏洗、康复训练,并在3月,末次随访(>6月)时记录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Constant评分较前有显著提高,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3月时的评分,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采用杵针等传统中医药治疗PTRCT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杵针 部分肩袖撕裂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公路沿线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重金属污染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之栋 徐建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15-221,共7页
公路沿线由于汽车尾气和扬尘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道路绿化应兼顾植被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净化作用。选择公路两侧4种树种为研究对象,即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金边胡秃子(Elaeagnus pungens)、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中山杉(Taxo... 公路沿线由于汽车尾气和扬尘导致重金属污染严重,道路绿化应兼顾植被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净化作用。选择公路两侧4种树种为研究对象,即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金边胡秃子(Elaeagnus pungens)、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118,测定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叶际重金属、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显著不同;中山杉和海滨木槿具有更高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PD_whole_tree、Shannon、Simpson),而中山杉叶际微生物的丰富度(OTUs、Chao1)最高;中山杉和金边胡秃子叶片Cr(铬)、Cu(铜)、Zn(锌)、Cd(镉)和Pb(铅)含量较低,而对于植被林下土壤重金属含量,海滨木槿较低,中山杉显著高于其余树种;叶片Cr、Cu、Zn以及重金属总量对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不同,其中中山杉总体上对公路交通扬尘阻隔和净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重金属 汽车尾气 叶际 微生物
下载PDF
模拟植食动物啃食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华 周之栋 +1 位作者 李海敏 薛建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8-11,24,共5页
本研究在露天盆栽条件下进行,在冬季小麦苗期采用不同程度的刈割处理模拟植食动物啃食,试验刈割程度设轻度、中度、重度(在小麦苗期分别刈割整个植物地上部分高度的33%、50%、100%)3个处理,以不刈割处理为对照(CK),待小麦返青后测量各... 本研究在露天盆栽条件下进行,在冬季小麦苗期采用不同程度的刈割处理模拟植食动物啃食,试验刈割程度设轻度、中度、重度(在小麦苗期分别刈割整个植物地上部分高度的33%、50%、100%)3个处理,以不刈割处理为对照(CK),待小麦返青后测量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收获后比较不同处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研究被植食动物啃食后冬小麦的生长和生理变化,以及冬小麦的补偿生长类型与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只有重度刈割在试验处理后短时间内对少量植株的存活有影响,在小麦发育早期推迟冬小麦叶、茎和穗的发育;刈割作用对冬小麦成熟时的叶片数影响不大;中度刈割可以刺激冬小麦植株增高,在一定时间后产生超补偿现象,而重度和轻度刈割对株高产生欠补偿效应;轻度刈割可促进穗增长以及冬小麦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而产生超补偿效应,中度和重度刈割则产生欠补偿效应,且刈割程度越重,欠补偿效应越明显;刈割对冬小麦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刈割 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洪泽湖大堤生态防护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之栋 张锐 +3 位作者 芦治国 徐铭 华建峰 陈昌仁 《江苏水利》 2021年第7期44-51,共8页
研究选取洪泽湖大堤不同地段的不同林分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林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林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指导洪泽湖大堤林分更新改造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洪泽湖大堤 生态防护林 林分 植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PT、APTT、TT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之栋 黄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骨刺平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疗法,试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quesne-Mery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患者治疗后Lequesne-Mery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TT均较治疗前延长,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显示,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5.36%,低于对照组患者31.82%(均P<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复发率,并减轻患者局部血瘀状态,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关节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水葫芦根部H^+、NH_4^+、NO_3^-通量的影响
6
作者 周之栋 黄华 薛建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8-340,共3页
以水葫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喷施p H值为2.0模拟酸雨后1、3、6、12、24 h水葫芦细根根尖0~3 mm区域H+、NH+4、NO-3离子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酸雨后24 h内,水葫芦根系对H+和NH+4为净吸收,对N... 以水葫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喷施p H值为2.0模拟酸雨后1、3、6、12、24 h水葫芦细根根尖0~3 mm区域H+、NH+4、NO-3离子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酸雨后24 h内,水葫芦根系对H+和NH+4为净吸收,对NO-3为净排放;短期内酸雨对水葫芦根部H+、NH+4、NO-3离子通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3种离子做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水葫芦 根系 离子通量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7
作者 郭雅倩 薛建辉 +2 位作者 吴永波 周之栋 华建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8,共11页
基于对国内外众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就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净化机制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沉水植物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经分析,沉水植物能够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 基于对国内外众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就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净化机制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沉水植物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经分析,沉水植物能够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主要有吸收同化氮磷营养盐、改善水体-植物-沉积物的理化环境、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及抑制藻类生长。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利用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主要有原水位种植、生态沉床、联合固定化微生物和人工湿地。基于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现状,建议在藻型-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机制、沉水植物退化机制、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过程及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净化作用 净化机制 修复技术
下载PDF
浮水植物-底泥-微生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邬淑婷 周之栋 +2 位作者 华建峰 殷云龙 薛建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41-1351,共11页
浮水植物有较大的水深适应范围,繁殖能力强,对营养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且便于种植、收割和日常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除了植物的吸收及根区效应外,底泥的吸附与截留、微生物降解等途径也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是... 浮水植物有较大的水深适应范围,繁殖能力强,对营养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且便于种植、收割和日常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除了植物的吸收及根区效应外,底泥的吸附与截留、微生物降解等途径也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是,在同一近自然实验体系内,植物、底泥和微生物等在水体营养物质去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笔者通过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水体、植株、底泥N含量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阐明浮水植物-底泥-微生物系统中各途径在富营养化水体N的净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处理40 d后,中、高N浓度系统中对照组和植物组水体NH_(4)^(+)-N、NO_(3)^(-)-N和TN的去除率均高于87%,且大多数情况下2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更适应在高N环境中生长,不仅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且其对N的积累量也最高。低N和中N系统,对照组底泥的无机氮(IN)含量显著高于植物组,而在高N系统,IN含量在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均表现出累积效应。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组底泥的根际细菌α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无显著变化。与未灭菌处理相比,底泥灭菌后水体TN、NH_(4)^(+)-N及底泥IN含量显著升高。该研究证明了在富营养化水体N净化过程中,除了植物吸收外,微生物作用和底泥的吸附与截留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湿地系统中富营养化水体N的高效去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吸收 富营养化水体 N沉降 灭菌 微生物功能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物炭土壤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严陶韬 高婷 +2 位作者 周之栋 卜晓莉 薛建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1-199,共9页
生物炭是指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有机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越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中国知网(C... 生物炭是指由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生成的有机材料。近年来,由于其在土壤性质改良、土壤固碳减排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越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与趋势等。结果表明,在我国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领域,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2 215篇,年度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表现出缓慢增长—平稳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09年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报》上的"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耿增超、陈温福和孟军是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的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刊载文献数量最多,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生态环境学报》刊载文献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近阶段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生物炭植烟土壤效应、生物炭土壤NH_4~+吸附作用及N_2O减排机制、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物炭对黄瓜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以及生物炭紫色土效应等。上述研究结果从相关文献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生物炭土壤效应研究现状与趋势,以期促进生物炭土壤效应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生物炭 土壤 知识图谱 CITESPACE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与平茬措施对喀斯特土壤养分含量及刺槐幼苗热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时正伦 郭雅倩 +3 位作者 周之栋 朱倩 薛建辉 吴永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8,共8页
以喀斯特山地石灰土为基础栽培基质,以1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幼苗为实验对象,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了生物炭基肥(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稻壳炭、木炭以及堆肥和化肥)和平茬措施(平茬高度分别为10、15和20 cm)对土壤养分含量及... 以喀斯特山地石灰土为基础栽培基质,以1年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幼苗为实验对象,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了生物炭基肥(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稻壳炭、木炭以及堆肥和化肥)和平茬措施(平茬高度分别为10、15和20 cm)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刺槐枝、叶的灰分含量、干质量和热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各施肥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提高13.49%~103.97%,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不同程度提高,以4%稻壳炭-堆肥-化肥和4%木炭-堆肥-化肥2个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以及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幅较大;但平茬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生物炭基肥和平茬措施对刺槐枝、叶的灰分含量、干质量和热能相关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各施肥处理组的叶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枝灰分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枝、叶的干质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热量以及总干质量和总热量总体高于对照组;其中,施用4%稻壳炭-堆肥-化肥后,枝、叶的干质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热量以及总干质量和总热量均最高,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8.41%、21.36%、22.94%、21.82%、23.01%、19.80%、54.52%、46.74%、24.84%和50.21%。采取不同平茬措施后,枝灰分含量及枝、叶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以及总热量无显著变化,但其他指标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幼苗总干质量、叶干质量热值与枝干质量热值和枝去灰分热值以及叶去灰分热值与枝干质量热值和枝去灰分热值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对土壤养分指标及刺槐热能相关指标有显著效应,平茬措施仅对刺槐枝、叶热量有显著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仅对刺槐叶灰分含量、枝热量和总热量有显著效应。施用含4%稻壳炭的生物炭基肥并采取高度10 cm的平茬措施,可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刺槐能源林的适宜栽培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喀斯特土壤 生物炭基肥 平茬措施 土壤养分 热能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基肥对喀斯特石灰土磷元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倩 周之栋 +2 位作者 施毅 吴永波 薛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37-4044,共8页
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生物炭(稻壳炭)、猪粪堆肥和NPK肥3种肥料制成的生物炭基肥,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刺槐幼苗生物量。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CK、M、F、MF、RH1MF、... 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生物炭(稻壳炭)、猪粪堆肥和NPK肥3种肥料制成的生物炭基肥,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刺槐幼苗生物量。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CK、M、F、MF、RH1MF、RH2MF、RH4MF、RH8MF、RH4M、RH4F(其中CK代表对照,M代表堆肥,F代表化肥,RH代表稻壳炭,数字代表生物炭按炭土质量比计算在生物炭基肥中的配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可显著提高喀斯特石灰土中总磷、有效磷、有机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及刺槐幼苗生物量,生物炭高施用量下处理(RH8MF)的效果更好,且4种不同形态的磷含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炭中等用量配比下生物炭基肥处理(RH2MF、RH4MF)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比CK提高82.7%、63.4%。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基肥,尤其在生物炭较高施用量下,可以显著改善喀斯特石灰土中磷素含量,可改善石灰土中磷素含量较低状况,提高喀斯特山地人工幼林地生态恢复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生物炭基肥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喀斯特石灰土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倩 严陶韬 +3 位作者 周之栋 孙嘉曼 薛建辉 吴永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施用生物炭以期改善喀斯特山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及其添加量对喀斯特石灰土土壤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施用生物炭以期改善喀斯特山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及其添加量对喀斯特石灰土土壤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3种供试生物炭为稻壳炭、棉花秸秆炭和木炭,添加比例均为1.0%、2.5%、5.0%、10.0%(炭土质量比)。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处理后,石灰土容重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其中木炭降低土壤容重效应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影响显著,木炭在2.5%施用量下对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增加效应最明显;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均在生物炭中等施用量(2.5%、5.0%)下达到最大值。木炭和稻壳炭对MWD值增加作用较强,木炭对GMD值增加效应最强;3种生物炭均在5.0%施用量下对土壤水分特性改善作用最明显,其中木炭对土壤持水性改善作用较好,秸秆炭对土壤入渗性的改善作用较好;3种生物炭施用后均能提高盆栽刺槐幼苗的生长量。说明生物炭能够改良喀斯特石灰土土壤、促进植物幼苗生长,其中木炭在中等施用量(2.5%、5.0%)下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喀斯特石灰土 土壤特性 团聚体 土壤水分 刺槐 幼苗生长 直径 土壤改良 造林成活率
下载PDF
微塑料对氮素循环相关土壤理化特性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晨磊 周之栋 +1 位作者 王翰琨 薛建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6-406,共11页
微塑料在土壤中的不断富集累积已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构成威胁.为探究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氮素循环相关的主要理化特性、功能基因丰度和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微塑料添加浓度(质量比)的土壤培养试验,分别为CK(未添加... 微塑料在土壤中的不断富集累积已对土壤氮素养分循环构成威胁.为探究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氮素循环相关的主要理化特性、功能基因丰度和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微塑料添加浓度(质量比)的土壤培养试验,分别为CK(未添加)、MP0.5(0.5%)、MP1(1%)、MP2(2%)、MP4(4%)和MP8(8%).结果表明:随微塑料添加浓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4.62%~13.08%),田间持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MP2处理最高.土壤有机质、全碳、碳氮比、可溶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随微塑料添加逐渐升高.微塑料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46.02%~120.70%)和硝态氮含量(42.56%~208.26%),且MP8处理最高;降低可溶性有机氮(2.46%~15.39%)和铵态氮含量(17.36%~60.42%),而全氮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土壤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但MP8处理呈明显抑制作用.微塑料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降低,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提高.此外,添加微塑料显著降低了土壤nif DHK、nir K和nor B基因相对丰度,但提高了ure ABC、nxr B和nas A基因相对丰度.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微塑料影响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循环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氮循环 土壤理化特性 宏基因组 功能微生物
原文传递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之栋 卜晓莉 +1 位作者 吴永波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生物炭是在低氧条件下生物质经过热裂解得到的含碳丰富的产品,可提高土壤酸碱度,具有保水保肥及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等功能。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生物炭的碱性性质及多孔性... 生物炭是在低氧条件下生物质经过热裂解得到的含碳丰富的产品,可提高土壤酸碱度,具有保水保肥及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等功能。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生物炭的碱性性质及多孔性质提供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从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等的含量;生物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多孔性质,促进了土壤中细菌及某些功能菌的生长,但同时生物炭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对细菌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相比于土壤细菌,生物炭碳氮比(C/N)高、含大量难降解碳化合物,则有利于土壤真菌生长,并且生物炭具有的较大孔隙度,为真菌菌丝提供了附着位点;生物炭对微生物的促进作用间接提高了土壤中脱氢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等土壤酶活性。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深入了解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深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薛建辉 周之栋 吴永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喀斯特山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其土壤发育缓慢、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极易退化形成石漠化景观。笔者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治理措施,喀斯特山地土壤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不同类... 喀斯特山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其土壤发育缓慢、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极易退化形成石漠化景观。笔者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与治理措施,喀斯特山地土壤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不同类型修复技术和修复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的改良作用,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数据,采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和分析了生物炭、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混施、生物炭基肥、生物覆盖和生物结皮等不同措施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差异和作用机理。总结认为:喀斯特山地土壤生态系统是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改善土壤质量是提升喀斯特植被生态修复成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结皮技术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保水性能,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应;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效应更为显著;生物覆盖技术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今后应在不同区域喀斯特山地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关键限制因子辨识、土壤改良集成技术对喀斯特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新型生物炭基菌肥研发、土壤固碳增汇技术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退化土壤 生态修复技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