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乙雄 姚力 +3 位作者 薛延 张洪 李瑾 朱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通过测量骨关节炎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及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 5 9例测量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12例仅测量了腰椎骨密度。所有... 目的 通过测量骨关节炎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及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 5 9例测量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12例仅测量了腰椎骨密度。所有患者均按Kellgren分级标准对膝关节进行了评分。结果 绝经后妇女膝关节X线评分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逐渐增高 ,4级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 2级患者 (P <0 0 5 ) ,而髋部骨密度均值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差异无显著性。如以低于同性别同部位峰值骨量的 2 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腰椎和髋部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分别为 4 3 7%和 77%。在控制年龄和骨关节炎的影响后 ,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偏相关系数为 0 4 0 7(P <0 0 1)。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 ,同髋部骨密度测量相比 ,腰椎骨密度测量受骨关节炎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女性 骨关节炎 骨密度 临床特点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第3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随访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乙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05-1607,共3页
关键词 骨水泥技术 全髋置换 术中应用 第3代 人工 20世纪90年代 骨水泥充填 随访 远期效果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严重骨缺损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3 位作者 徐辉 张洪 殷建华 蒋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打压植骨 翻修术 金属网
下载PDF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7
4
作者 郭晓忠 窦宝信 +1 位作者 周乙雄 李玉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 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 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5 d,3个月和6个月行双髋关节功能、常规X线片、ECT、CT和MRI检查.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74个月,平均31.4个月.17例临床症状缓解明显,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8分升至术后91.6分.18例X线片显示髋关节形态基本保持完好,无明显坏死进展.ECT、CT和MRI检查均见植骨成骨征象.有2例4髋于1年半后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有3例4髋症状有所加重,但未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损伤小,术后关节功能2~4周即可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坏死 髓心减压 异体腓骨移植
下载PDF
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技巧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庆 殷建华 +2 位作者 周乙雄 张洪 李玉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介绍陶瓷对陶瓷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分析2种陶瓷髋假体的特点。[方法]自2001年11月~2006年6月间行101例123髋初次全髋置换手术,分别使用Osteonics ABC(型和Option(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系统。术中严格控制假体位置,并遵循安放... [目的]介绍陶瓷对陶瓷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分析2种陶瓷髋假体的特点。[方法]自2001年11月~2006年6月间行101例123髋初次全髋置换手术,分别使用Osteonics ABC(型和Option(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系统。术中严格控制假体位置,并遵循安放陶瓷假体的特殊技巧。取2款陶瓷髋假体进行体外实验:测量理论最大活动范围,测量不同的臼杯位置对发生撞击的影响。[结果]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无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陶瓷部件术中发生边缘崩裂现象,2例出现一过性髂腰肌刺激症状。实验结果:髋臼假体位置直接影响关节活动度。超半径设计对髋关节活动范围影响明显,理论活动范围和臼杯安放位置允许区间均较小。[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使用陶瓷对陶瓷型假体,需要掌握特殊的手术技巧,超半径设计假体安放要求适当增加髋臼假体前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陶瓷 手术技巧
下载PDF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志义 郭艾 +8 位作者 段婷 伍沪生 周乙雄 扈文海 李兴福 王吉波 邹和建 李明全 张伟滨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乳胶)平行对照。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吡罗昔康贴片组116例,双氯芬酸乳胶组114例。吡罗昔康贴片2日一贴,贴于患处... 目的:观察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乳胶)平行对照。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吡罗昔康贴片组116例,双氯芬酸乳胶组114例。吡罗昔康贴片2日一贴,贴于患处,双氯芬酸乳胶涂于患处,tid,连续使用14 d。主要疗效指标为靶部位休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疗效的综合评价,患者对疗效的总体评价,药物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和压痛评分变化。安全性指标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和用药部位皮肤的刺激性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FAS人群)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休息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2.43和1.14分(P<0.05)。两组活动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3.41和1.99分(P<0.05)。疗效综合评价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55%和51.75%(P<0.05)。患者对疗效的综合评价两组分别为92.24%和77.88%(P<0.05)。两组首次给药后疼痛缓解率、压痛评分和肿胀评分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P分析结果和FAS结果一致。结论:吡罗昔康贴片治疗骨关节炎在多项疗效指标结果优于双氯芬酸乳胶剂,安全性与双氯芬酸乳胶剂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吡罗昔康 透皮控释贴片 双氯芬酸 乳胶
下载PDF
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周乙雄 徐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3-425,429,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自2005年9月~2006年3月行后外侧单切口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30髋和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35髋。小切口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52±14.4岁,常... [目的]评价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自2005年9月~2006年3月行后外侧单切口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30髋和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35髋。小切口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52±14.4岁,常规切口组男17例,女17例,平均48±11.7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和并发症,分析术后影像学资料,测量髋臼杯外展角,髋臼杯前倾角,髋关节旋转中心,肢体长度,股骨假体内外翻比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体重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别。小切口组25例(29髋),常规切口组32例(33髋)随访18~24月(平均20.1个月)。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497±64.9ml)比常规切口组(675±181.4ml)少(P<0.05)。常规切口组术后需要输血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小切口组37.7°±6.8°,常规切口组40.3°±5.8°;髋臼杯前倾角小切口组10.8°±7.2°,常规切口组13.2°±8.9°;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上移小切口组-1.4±2.5mm,常规切口组-1.5±3.8mm;术后肢体延长小切口组1.1±7.1mm,常规切口组1.5±8.4mm;股骨假体小切口组内翻1例,中置27例,外翻2例;常规切口组内翻2例,中置30例,外翻3例。两组假体位置相关参数测量数值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术者具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与常规切口手术相比并不影响假体位置的安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急慢性疼痛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义 戴闽 +7 位作者 施宇翔 郑淑慧 彭阿钦 张克亮 王吉波 张力丹 周乙雄 张伟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吡罗昔康贴片(透皮控释剂型)治疗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平行对照试验。急慢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吡罗昔康贴片2日1贴贴于患处,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乳胶1日3次涂于患... 目的:观察吡罗昔康贴片(透皮控释剂型)治疗急慢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平行对照试验。急慢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吡罗昔康贴片2日1贴贴于患处,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乳胶1日3次涂于患处,均连续使用14 d。主要疗效指标为靶部位休息痛和活动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疗效的综合评价、病人对疗效的总体评价、药物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和压痛评分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210例病人入选,试验组(吡罗昔康组)106例,对照组(双氯芬酸组)104例。2组治疗前基础情况,疼痛分类、程度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按全分析集(FAS)人群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休息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2.6±s 2.0)和(3.6±2.3)分,改善率分别为(50±47)%和(63±38)%(P<0.01);活动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3.0±2.3)和(4.0±2.4)分,改善率分别为(44±33)%和(61±32)%(P<0.01)。2组疗效综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0.2%和82.1%(P<0.05),病人对疗效的总体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3.3%(P<0.05)。2组压痛和肿胀评分、首次给药后疼痛缓解率有显著差异,而2组疼痛消失时间、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按符合方案集(PP)人群分析结果与按FAS人群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吡罗昔康贴片治疗急慢性疼痛多项疗效指标结果优于双氯芬酸乳胶,安全性与双氯芬酸乳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投药 皮肤 吡罗昔康 双氯芬酸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单盲法 贴片
下载PDF
骨关节炎软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分布 被引量:8
9
作者 姚力 周乙雄 +2 位作者 赵丹惠 黄靖香 薛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研究骨关节炎软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分布。方法 :从正常关节软骨和骨关节炎软骨上取样本做切片。所有样本行HE、蕃红 0染色及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 :骨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不均匀。Ⅰ型胶原染色 ,在表层和... 目的 :研究骨关节炎软骨中Ⅰ型和Ⅱ型胶原的分布。方法 :从正常关节软骨和骨关节炎软骨上取样本做切片。所有样本行HE、蕃红 0染色及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 :骨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不均匀。Ⅰ型胶原染色 ,在表层和中层的部分区域有不规则着色。纤维样组织中 ,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呈阳性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不着色。结论 :骨关节软骨基质中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破坏增强与软骨细胞对其合成增强同时存在 ,软骨修复的过程中 ,部分软骨细胞发生去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骨关节炎 免疫组化 分布
下载PDF
Ⅱ型胶原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及对骨性关节炎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丹慧 姚力 +2 位作者 周乙雄 尹大庆 李成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34,共4页
目的 建立Ⅱ型胶原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学 ,为临床骨性关节炎 (OA)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灵敏的检测手段。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酶联免疫夹心测定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 2 4例正常人及 65例OA患者进行分组血清学检测 ,并与蛋白多糖的血清... 目的 建立Ⅱ型胶原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学 ,为临床骨性关节炎 (OA)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灵敏的检测手段。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酶联免疫夹心测定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 2 4例正常人及 65例OA患者进行分组血清学检测 ,并与蛋白多糖的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Ⅱ型胶原与蛋白多糖高度相关 ,OA患者血清中两种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P <0 0 5 ) ;X光片显示OA患者B组、C组Ⅱ型胶原明显增高 (P <0 0 5 ) ;截骨术后半年及 1年Ⅱ型胶原明显降低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 酶联免疫方法 骨性关节炎 研究 应用 蛋白多糖
下载PDF
“骨关节十年”与康复医学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淼 周一新 周乙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7期7-10,共4页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目的在于团结号召各方力量共同对抗该类疾病。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下腰痛、严重肢体创伤都是目前发病率很高,...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目的在于团结号召各方力量共同对抗该类疾病。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下腰痛、严重肢体创伤都是目前发病率很高,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的骨科疾病,对于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及诊治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康复医学在骨科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骨科康复工作起步晚,但发展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下腰痛 肢体创伤 康复
下载PDF
改良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1 位作者 吕厚山 张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的Ninomiya方法治疗27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男3例3髋,女24例27髋;平均年龄29.4岁(15~42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双... [目的]研究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的Ninomiya方法治疗27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男3例3髋,女24例27髋;平均年龄29.4岁(15~42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双髋侧位及外展位像,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和AC角(臼顶倾斜角),记录髋关节旋转中心及Shenton氏线变化、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随访,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截骨术后股骨头覆盖均得到改善,CE角由术前的3.2°(-15°~15°)矫正为28.5°(20°~40°),AC角由术前的26.6°(15°~38°)矫正为3.9°(0°~12°),髋臼旋转中心内移率为63.3%(19/30),Shenton氏线不连续率由67%降为23%。平均随访4.2年(1.5~7年),1髋失随访,28髋疼痛减轻、骨关节炎得到控制,1髋疼痛加重,Harris评分由术前82.7分(67~96分)改善为97.8分(87~100分)。术后2例患者出现耻骨纤维愈合,1例出现耻骨下支应力骨折,无截骨块或大粗隆不愈合病例。[结论]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能有效地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骨关节炎
下载PDF
滑雪如何防意外
13
作者 周乙雄 《养生大世界(B版)》 2008年第2期50-50,共1页
北方进入滑雪季节,人们又多了一个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滑雪不仅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还是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但同时它也是项有危险的运动,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滑雪首先要掌握运动要领,科学热身,谨防因滑雪不当而造成骨伤。
关键词 滑雪 运动 初学者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庆 张洪 +1 位作者 周乙雄 殷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5281-5284,共4页
目的: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04-04/2006-08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完成手术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患者13例作为表面置换组,全髋置换组为15例人工全髋置换手术病例... 目的: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04-04/2006-08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完成手术的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患者13例作为表面置换组,全髋置换组为15例人工全髋置换手术病例。入选病例均知情同意。比较两组间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重力臂、股骨偏心距和颈干角,以及Shenton's线是否连续等5个生物力学参数。结果: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重力臂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4,0.125);股骨偏心距的改变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面置换组:-1.08mm,全髋置换组:5.6mm,P=0.042)。②表面置换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干角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7,P<0.01)。③表面置换组中7例术前Shenton's线不连续,4例术后Shenton's线仍然不连续,全髋置换组有3例出现肢体延长。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可以较好的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但对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颈干角的纠正及Shenton's的恢复不理想,其临床意义尚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生物力学 医用植入体
下载PDF
新型槽式钢板结合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治疗膝外翻畸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3 位作者 徐辉 周一新 蒋毅 张春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结合新型槽式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之间37例43膝膝外翻患者行股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并使用新型槽式钢板(Giebel钢板/德国Link)固定,其中男7例...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翻截骨术结合新型槽式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之间37例43膝膝外翻患者行股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畸形,并使用新型槽式钢板(Giebel钢板/德国Link)固定,其中男7例8膝,女30例35膝;平均年龄为31.2岁(15~70岁).术前外侧间室有骨关节炎表现者11例13膝,Ahlback分级中Ⅰ度8例10膝,Ⅱ度3例3膝.术前、术后拍摄负重位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双下肢全长像,测量股骨角及股胫角并进行比较.术后平均1.5年取出内固定并进行随访,了解截骨角度的变化和骨愈合情况,并对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外翻畸形得到矫正,股骨角由术前的71.7°(62°~75°)矫正到术后的82.1°(78°~85°),平均矫正10.4°(8°~2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1~2年),34例40膝在术后1年随访时截骨愈合,2例截骨端愈合不佳,经再次手术更换内固定并在截骨处植自体松质骨后获得骨性愈合,1例1膝失随访.伴骨关节炎症状患者中8例10膝术后疼痛明显减轻,3例3膝疼痛消失.[结论]使用新型槽式钢板固定的股骨髁上截骨术手术方便快捷,创伤小,固定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内固定 股骨 截骨
下载PDF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30例随访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及松洁 李玉军 +4 位作者 黄野 周乙雄 张洪 殷建华 周一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 关节假体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对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毅 周一新 +1 位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44-1646,1653,共4页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35例(59膝)因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在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中测量:胫骨...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35例(59膝)因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在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中测量: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角术前平均为99.1°±4.3°,术后平均为91.1°±3.8°;胫骨后倾角度术前平均为8.9°±2.6°,术后平均为5.0°±2.3°;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术前平均为(46.2±3.6)%,术后平均为(53.1±3.9)%;关节线高度术前平均(41.2±3.6)mm。术后平均(38.0±3.2)mm。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会发生明显变化,如胫骨角变小,后倾角度变小,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相对下降等,将对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截骨术 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大直径球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庆 周一新 +1 位作者 李玉军 周乙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大直径球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 021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22、28、32、36 mm球头假体的临床效果。连续观察其中100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8 mm(小直径)球头组和36 mm(大... 目的观察大直径球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 021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22、28、32、36 mm球头假体的临床效果。连续观察其中100例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8 mm(小直径)球头组和36 mm(大直径)球头组,记录术中情况和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2、28、32、36 mm球头组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大直径头组(≤28 mm)术后脱位、骨溶解均少于小直径头组(≥32 mm)。36 mm球头组术中剐蹭、膝关节痛VAS、髋臼假体直径、腹股沟痛均多于28 mm球头组(P<0.05、0.01)。结论大直径球头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需要避免髋臼杯假体选择过大的问题,其远期临床结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人工关节 大直径球头
下载PDF
垫片设计对TKA术后髌骨倾斜和胫骨旋转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及松洁 周一新 +3 位作者 刘庆华 李玉军 周乙雄 李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垫片设计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GENESISⅡ型假体行TKA的28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共42膝,平均随访27.7个月。按照使用垫片的种类分为高屈曲垫片组(23膝)和标准垫片组(19膝),采...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垫片设计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GENESISⅡ型假体行TKA的28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共42膝,平均随访27.7个月。按照使用垫片的种类分为高屈曲垫片组(23膝)和标准垫片组(19膝),采用循环透视的方法对两组病例屈伸活动进行观察并储存DICOM数据。通过Image J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CorelDRAW作图软件进行测量。通过对比两组病例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胫骨内旋和髌骨倾斜等参数来分析垫片设计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的影响。结果标准垫片组和高屈曲垫片组在术后活动度无差异(P=0.789)。两组在0°~120°范围活动时髌骨倾斜角无差异,活动范围达到130°时,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两组在胫骨旋转活动上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垫片设计对TKA术后髌骨倾斜角有一定影响,对股胫旋转运动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高屈曲 运动学 假体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及其与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玉兰 李春增 周乙雄 《中医正骨》 2000年第8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病因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