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平衡针灸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血清GABA水平对老年失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许珂 蔡丽伟 +3 位作者 周书喆 刘晨 刘淑清 马学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平衡针灸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血清氨基丁酸(GABA)水平对老年失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老年失眠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阿普唑仑... 目的探讨自拟平衡针灸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血清氨基丁酸(GABA)水平对老年失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老年失眠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自拟平衡针灸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改善指标、PI3K-AKT信号通路及GABA、多导睡眠监测仪指标、睡眠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及觉醒次数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I3K、AKT及GABA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PI3K、AKT显著低于对照组,GA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第一(TS1)、二(TS2)、三(TS3)及四期(TS4)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觉醒期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时间(SL)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入睡时间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入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平衡针灸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血清GABA水平,有效降低局部炎性反应,优化神经系统的递质传递,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灸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 氨基丁酸(GABA) 失眠
下载PDF
光照治疗在职业人群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
2
作者 周天航 周书喆 +8 位作者 吕柯 党卫民 曲丽娜 陈志忠 董问天 聂靖昕 唐彦 杨磊 于欣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4期5-9,共5页
光照治疗作为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已在精神卫生领域得到应用,并已被相关研究证实可有效改善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目前,光照治疗在职业卫生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对光照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 光照治疗作为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已在精神卫生领域得到应用,并已被相关研究证实可有效改善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目前,光照治疗在职业卫生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对光照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精神卫生及职业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促进职业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治疗 职业人群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动态光环境的构建及其在密闭环境和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聂靖昕 陈志忠 +18 位作者 党卫民 董问天 吕柯 曲丽娜 唐彦 潘祚坚 邓楚涵 张浩东 焦飞 陈伟华 康香宁 周天航 周书喆 杨磊 于欣 童玉珍 王琦 张国义 沈波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4期23-30,共8页
自然光环境呈24 h稳定的周期性变化,有效地同步人体的生物节律。在缺少自然光照以及倒班的环境中,模拟自然光照的人工光环境对保持生物节律,避免和改善与节律紊乱相关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自然光的特点,对动态光源光谱的司晨节... 自然光环境呈24 h稳定的周期性变化,有效地同步人体的生物节律。在缺少自然光照以及倒班的环境中,模拟自然光照的人工光环境对保持生物节律,避免和改善与节律紊乱相关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自然光的特点,对动态光源光谱的司晨节律因子(CAF)的变化、色温变化、光谱的连续性及显色指数等做出规定。在地下室、极地环境及其他长期人工光源环境等密闭空间中,仿自然光动态变化、高显色性、高光谱连续性的特点,都有利于生物节律及节律相关的睡眠、警觉性和认知表现。动态光环境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方式,在节律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医护等轮班工作人员开发的动态光环境,在夜晚呈现低色温、中等照度、高显色性等特点,能帮助轮班工作人员保持生物节律稳定、改善主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环境 生物节律 司晨节律因子 密闭空间
下载PDF
新冠肺炎流行期心理自助方法详解 被引量:24
4
作者 石川 钱英 +24 位作者 李雪 李雪霓 杨磊 刘琦 潘成英 孙新宇 黄薛冰 柳学华 姜思思 马湘云 孙伟 徐建芳 邢颖 王天姿 廖金敏 周书喆 何萤萤 井军君 高兵玲 黄剑 唐登华 马弘 孙洪强 陆林 吕秋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由于它的爆发性、不可预测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创伤应激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将破坏人的五个基本需求:安全感、信任感、控制感、自尊、亲密关系。当以上基本需求被破坏,人们常有的改变包括...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由于它的爆发性、不可预测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创伤应激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将破坏人的五个基本需求:安全感、信任感、控制感、自尊、亲密关系。当以上基本需求被破坏,人们常有的改变包括:(1)急性反应。当创伤应激性事件发生,每个人都会发生的急性反应包括战斗、逃跑、僵住、屈服或假死四种方式。具体表现是,有些会表现得特别愤怒,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有些开始逃避,有些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化 危机干预 自我关怀 新冠肺炎
下载PDF
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见心理冲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9
5
作者 周书喆 黄薛冰 +2 位作者 钱英 高兵玲 唐登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0,共3页
面对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压力,这是很自然的,无论您感到多么恐慌、不安,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害怕危险、害怕死亡,这是我们人类生命本能!在当前疫情下,有些人因疫区旅居史或发热患者接触史等而隔离,有些人出现疑似症状而... 面对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压力,这是很自然的,无论您感到多么恐慌、不安,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害怕危险、害怕死亡,这是我们人类生命本能!在当前疫情下,有些人因疫区旅居史或发热患者接触史等而隔离,有些人出现疑似症状而隔离,还有些人已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有些患者正是这样一步步从疑似到隔离到确诊,期间不仅经受着躯体痛苦的折磨,同时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面对疾病的不同阶段,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而又如何去应对,最终我们又该如何发掘自身资源与疾病做战斗呢?希望我们的这篇短文,能回答您的疑惑,减轻您的痛苦,带给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爆发 识别 接纳 挖掘资源
下载PDF
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问题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兵玲 唐登华 周书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47,共2页
自疫情出现以来,无数的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民警辅警、志愿者、各级管理人员、保洁等后勤人员、媒体人等奋战在新冠肺炎的一线,持续承受着被感染的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等身心压力,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一线工作者要特别关注... 自疫情出现以来,无数的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民警辅警、志愿者、各级管理人员、保洁等后勤人员、媒体人等奋战在新冠肺炎的一线,持续承受着被感染的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等身心压力,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一线工作者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心身健康,做好个人防护、及时自我调适,才能更好地工作来抗击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爆发 一线工作人员 心理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语音分析的双相障碍患者情绪时相检测
7
作者 李志营 纪俊 +6 位作者 周书喆 李嘉琪 李欣慧 冯超南 管丽丽 马灶晖 马燕桃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2,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语音的深度学习方法区分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方法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双相障碍患者61例,使用抑郁症状快速筛查量表、心境障碍问卷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时... 目的利用基于语音的深度学习方法区分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方法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双相障碍患者61例,使用抑郁症状快速筛查量表、心境障碍问卷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时相。收集所有患者的语音,缓解期、抑郁情绪和躁狂情绪各190条。使用Python中的语音分析库提取语音中的梅尔倒谱系数、过零率等136个特征,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训练模型检测情绪时相。采用准确度评估模型整体性能,使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的预测结果。不同情绪时相人口统计学信息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双相障碍3种情绪时相患者年龄(H=25.83,P<0.001)、受教育年限(H=25.25,P<0.001)和婚姻状况(χ^(2)=23.8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P=0.099)。类LIGHT-SERNET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检测的准确度为0.84,其中对缓解期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3,PPV为0.87,NPV为0.94;对抑郁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2,PPV为0.84,NPV为0.92;对躁狂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1,PPV为0.83,NPV为0.91。模型对3种语音情绪时相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值相近,均在0.90以上。结论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对语音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建立的模型对双相障碍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语音 情绪时相 深度学习 类LIGHT-SERNET网络
原文传递
布瑞哌唑片治疗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周书喆 李良 +16 位作者 杨栋 翟金国 姜涛 石玉中 吴斌 吴向平 栗克清 刘铁榜 李洁 唐仕友 王丽莉 王学义 谭云龙 刘琦 宇木元道 咸明姬 张鸿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目的 观察布瑞哌唑对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口服布瑞哌唑每日2~4 mg,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每日10~20 mg,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后有效率,比... 目的 观察布瑞哌唑对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成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口服布瑞哌唑每日2~4 mg,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每日10~20 mg,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评分、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I-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和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184例、对照组186例。治疗6周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50%(140例/184例)和82.40%(150例/186例),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分分别为(2.00±1.20)和(1.90±1.01)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0.70±16.96)和(-32.20±17.00)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GI-S评分变化分别为(-2.00±1.27)和(-1.90±1.22)分,PSP评分变化分别为(18.80±14.77)和(19.20±14.55)分,PANSS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分别为(-10.30±5.93)和(-10.80±5.81)分,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变化分别为(-6.80±5.98)和(-7.30±5.15)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0%vs.64.50%,P>0.05)。结论 布瑞哌唑相比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劣效性成立,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瑞哌唑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巴戟天寡糖胶囊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巩固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周书喆 韩祖成 +29 位作者 王秀珍 陈燕清 呼亚玲 余雪芹 王斌红 樊国珍 桑红 海英 贾智捷 王占敏 魏琰 朱建国 宋学勤 刘志东 况利 王洪明 田峰 李玉欣 张玲 林海 吴斌 王超英 刘畅 孙佳凡 闫少校 刘君 谢守付 房茂胜 宓为峰 张鸿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819,共5页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胶囊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24周巩固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单臂、多中心设计,纳入已完成巴戟天寡糖急性期治疗的成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继续给予巴戟天寡糖胶囊24周,巩固期维持治疗剂量不变...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胶囊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24周巩固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单臂、多中心设计,纳入已完成巴戟天寡糖急性期治疗的成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继续给予巴戟天寡糖胶囊24周,巩固期维持治疗剂量不变,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度(CGI-S)和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评估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缓解率、复燃率及复燃时间,观察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HAMD-17评分分别为(6.60±1.87)和(5.85±4.18)分,HAMA评分分别为(6.36±3.02)和(4.93±3.09)分,CGI-S评分分别为(1.49±0.56)和(1.29±0.81)分,ASEX评分分别为(15.92±4.72)和(15.57±5.26)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24周末,患者的缓解率为54.59%(202例/370例),复燃率为6.49%(24例/370例),复燃时间为(64.67±42.47)d。巴戟天寡糖胶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5%(64例/417例)。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能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巩固期治疗,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寡糖胶囊 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珂 沈晓旭 +1 位作者 周书喆 蔡丽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联合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躯体症状的积极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入组的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抗抑郁药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 目的评价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联合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躯体症状的积极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入组的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抗抑郁药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治疗,药液主要成分是炙甘草、桂枝、麦冬。2组均每周治疗5 d,早晚各1次,共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22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SS评分分别为(35.45±1.37)和(40.35±2.45)分;SAS评分分别为(49.61±1.13)和(51.57±2.18)分;SDS评分分别为(48.03±1.08)和(51.22±2.24)分;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分别为(10.38±1.03)和(15.62±2.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联合抗抑郁药方案可用于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躯体症状,较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定向透药物疗法 抗抑郁药 抑郁症 心理躯体症状
原文传递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和/或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宓为峰 周书喆 +6 位作者 杜岚婷 付艺 郝晓楠 李玲芝 郭丽华 施莹 张鸿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211-3214,共4页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和/或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治疗前后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将50例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组)、...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和/或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治疗前后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将50例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组)、B组(GCBT单独治疗组)和C组(艾司西酞普兰+GCBT联合治疗组)。治疗方法如下:艾司西酞普兰10 mg·d^(-1),qd,口服,连续治疗8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1次,每次60 min,共计8次。治疗8周末,比较3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值、惊恐障碍相关症状量表(PASS)减分值和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减分值,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进行治疗前后静息态核磁扫描。结果治疗8周末,A、B、C组的HAMD总分减分值分别为(8.15±5.68),(9.25±3.14)和(12.06±3.56)分,PAS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2.62±2.99),(10.42±2.50)和(14.71±2.08)分,PDS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3.00±3.81),(11.50±3.94)和(14.47±2.48)分。HAMD总分减分值、PASS总分减分值和PDSS总分减分值在不同时间点存在组内差异,并在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效应(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P<0.05)。HAMD总分减分值与前额叶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改变相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0.502,P<0.05)。结论GCBT和/或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伴有惊恐发作的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均有效,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可能与其脑部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改变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片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惊恐发作 抑郁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光源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褪黑素影响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书喆 党卫民 +22 位作者 张国义 周天航 林健 司天梅 李继涛 何仲恺 钟灿涛 王生 赵丽 王永志 魏伟 黄振烈 张阔 陈志忠 刘薏 刘洋 赵荣生 孙海明 李思恒 牛荣峰 童玉珍 马燕桃 于欣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观察节能灯、白炽灯和生物节律光源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褪黑素的影响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雌性6周龄SD大鼠40只,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取30只于11~14周龄时采用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 目的观察节能灯、白炽灯和生物节律光源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褪黑素的影响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雌性6周龄SD大鼠40只,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取30只于11~14周龄时采用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的复合式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后,随机分为节能灯、白炽灯和生物节律灯干预组,每组10只,于17周龄时分别予相应的光源光照干预,为期3周;另10只大鼠为对照组,常规饲养。在17、19、20和21周龄时称量大鼠体质量,在7、14、20周龄时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在21周龄时测定大鼠1个暗周期(19:30)至明周期(08:30)7个时间点的周围血褪黑素水平,每组每个时间点随机测定1只大鼠。结果光照干预前的17周龄时,4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干预后,3个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在17~20周龄均呈随时间增加而增长趋势(P〈0.05);21周龄时4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与同组20周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周龄时,4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未予光照干预前的14周龄时,3个干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干预组大鼠上述2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干预结束后20周龄时,4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干预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值均高于对照组;节能灯和节律灯干预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分别较对照组提前或延后2 h出现,而白炽灯干预组与对照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出现时间相近。结论生物节律灯与节能灯、白炽灯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均有改善作用,3种光照干预效果相近;生物节律灯干预可延迟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光源 抑郁模型 抑郁症 行为学 褪黑素 糖水偏好实验 旷场实验 大鼠
原文传递
精神科医生推荐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与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杜岚婷 宓为峰 +6 位作者 周书喆 付艺 郝晓楠 李玲芝 郭丽华 施莹 张鸿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236-2237,2241,共3页
目的本研究将探索精神科医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改善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工作。方法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在10家精神科专科或医院精神科进行。结果共回收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精神科医生... 目的本研究将探索精神科医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改善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工作。方法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在10家精神科专科或医院精神科进行。结果共回收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精神科医生中,会推荐适合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有284例(91.32%)。推荐患者参加的原因为促进新药研发及医学发展(推荐9.54%,不知道是否推荐60.00%)。不推荐的原因为对新药的副作用了解不足(不推荐12.50%,不知道是否推荐83.33%)。讨论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愿意推荐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精神科医生及时了解临床试验最新相关信息,拓宽医生获取临床试验信息的渠道,明确医生在药物临床试验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改善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 精神科医生 推荐意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强迫性障碍
14
作者 David Veale Alison Roberts +1 位作者 周书喆 于欣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4年第4期234-239,共6页
强迫性障碍特征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两者普遍都存在。强迫性障碍是继抑郁症、酒精/物质滥用及社交恐怖症后的第四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社区调查中显示,终生患病率为1.6%。强迫性障碍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且显著不同。尽... 强迫性障碍特征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两者普遍都存在。强迫性障碍是继抑郁症、酒精/物质滥用及社交恐怖症后的第四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社区调查中显示,终生患病率为1.6%。强迫性障碍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且显著不同。尽管强迫性障碍会引起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影响学习或工作能力,但即使是面对着家人,患者也常常会隐瞒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患者 临床治疗 精神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