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中—深层砂岩的次生孔隙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书欣 卓胜广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9,T002,共13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深层砂岩的次生孔隙主要是由不稳定的骨架颗粒组分溶解而成,按结构系列,次生孔隙可划分为八种类型。斜长石的溶解是造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在埋藏浅处开始溶解,在1000—1500m 深处溶解变得集中和剧烈。钾长石的... 松辽盆地北部中—深层砂岩的次生孔隙主要是由不稳定的骨架颗粒组分溶解而成,按结构系列,次生孔隙可划分为八种类型。斜长石的溶解是造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在埋藏浅处开始溶解,在1000—1500m 深处溶解变得集中和剧烈。钾长石的溶解一般发生在埋藏较深处。钾长石溶解和浊沸石溶解大大丰富了深层砂岩的孔、渗条件。次生孔隙的形成不仅取决于酸性介质环境,而偏碱性的孔隙溶液对长石的溶解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次生孔隙 长石 溶解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书欣 王建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1-369,共9页
本文主要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生油能力、储集条件、油气藏类型以及对湖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进行了规律性的讨论和总结。认为半深湖和深湖相碳酸盐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滩相和生物礁相灰(云)岩可成为良好的储集层;其储集空间可... 本文主要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生油能力、储集条件、油气藏类型以及对湖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进行了规律性的讨论和总结。认为半深湖和深湖相碳酸盐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滩相和生物礁相灰(云)岩可成为良好的储集层;其储集空间可有原生孔隙、次生溶孔和溶洞、裂缝及复合型孔缝等;油气藏类型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也有成岩圈闭和构造圈闭类型。此外,还从不同角度对湖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手段和勘探方法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储集层 碳酸盐油气田
下载PDF
油气化探指标的垂向逸散效应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书欣 王文广 +1 位作者 牛犇 杜鸿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升平地区几口探井的油气化探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地下油气藏中烃类的逸散机理、油气化探指标的选择方法和应用,并与地表化探作对比,揭示了酸解烃、紫外、荧光物质、△C、热释汞和有机亲缘关系组合等指标在垂向上的演变... 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升平地区几口探井的油气化探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地下油气藏中烃类的逸散机理、油气化探指标的选择方法和应用,并与地表化探作对比,揭示了酸解烃、紫外、荧光物质、△C、热释汞和有机亲缘关系组合等指标在垂向上的演变规律和分布特征,对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指导油气勘探和早期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论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书欣 张秀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5-222,共8页
本文根据贵州、华北和松辽盆地碳酸盐岩研究成果,对碳酸盐沉积物(岩)的成岩环境和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和总结。对各成岩环境的变化特点和识别标志提出了看法和依据。进而阐述了各成岩环境对孔隙演化、次生孔隙成因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环境 孔隙演化
下载PDF
贵州石阡地区宝塔灰岩的成因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书欣 王建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贵州石阡地区中奥陶统宝塔组的宝塔灰岩层面凹凸不平,由两组缝合线相交形成网状充填裂缝,形似宝塔状构造。其岩性为含生屑含泥灰岩,据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属潮下局限海沉积,其宝塔状构造特征与蒸发龟裂无关,认为是受成岩作用控制的产物... 贵州石阡地区中奥陶统宝塔组的宝塔灰岩层面凹凸不平,由两组缝合线相交形成网状充填裂缝,形似宝塔状构造。其岩性为含生屑含泥灰岩,据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属潮下局限海沉积,其宝塔状构造特征与蒸发龟裂无关,认为是受成岩作用控制的产物。由于灰泥与粘土纹层二者的差异压实和在深部的压溶作用,导致两组缝合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塔灰岩 缝合线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白垩系储集层中长石溶蚀孔隙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书欣 卢志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6-21,共6页
砂岩次生孔隙在油气田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区的十口探井为例,研究了长石溶蚀孔隙的形成、结构分类、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对储油物性的影响。按长石溶孔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如下类型:边缘溶孔、孤立状粒内溶孔、... 砂岩次生孔隙在油气田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地区的十口探井为例,研究了长石溶蚀孔隙的形成、结构分类、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对储油物性的影响。按长石溶孔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如下类型:边缘溶孔、孤立状粒内溶孔、蜂窝状粒内溶孔、条纹或条带状粒内溶孔、网格状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混合型溶孔等。各类溶孔又按其溶蚀程度和面孔率再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据长石溶孔与其它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其成岩序列为: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长石溶蚀高峰期—石英的溶蚀和斜长石的钠长石化。长石溶孔的成因,均是在富含有机酸和 CO_2的酸性介质条件下,通过直接溶解或高岭土化后由于 K^+、Na^+和 SiO_2的被带走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储集层 白垩系 长石 溶蚀孔隙
下载PDF
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书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61-462,共2页
随着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和其它矿床普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湖相碳酸盐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续报道了一些古代和现代湖相碳酸盐岩的文章,但目前尚处于资料积累和区域性研究阶段,系统的综合性的专著尚较少。
关键词 湖相 碳酸盐岩 沉积
下载PDF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2 位作者 王建国 周书欣 姜贵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某一地区,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的模型描述,这一模型可用于:(1)反演古大地热流;(2)模拟成岩史;(3)在盆...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某一地区,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的模型描述,这一模型可用于:(1)反演古大地热流;(2)模拟成岩史;(3)在盆地内没有钻井的区域预测地层的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化学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生界白云岩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兴涛 张庆石 +2 位作者 张吉 周书欣 李景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5-559,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的白云岩进行野外观察与描述 ,提出了研究区白云岩的纵、横向分布规律 ,总结了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运用系统的室内分析、化验方法 ,应用结构标志、阴级发光标志、氧同位素标志有效地进行了白云岩成因... 通过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的白云岩进行野外观察与描述 ,提出了研究区白云岩的纵、横向分布规律 ,总结了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运用系统的室内分析、化验方法 ,应用结构标志、阴级发光标志、氧同位素标志有效地进行了白云岩成因判定。认为研究区的白云岩非原生成因 ,而均属于交代或白云化成因。根据白云岩中所含白云石的晶体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划分了白云化阶段 :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 ,并总结了各阶段白云岩的特征 ,认为成岩阶段形成的白云岩是油气最有利的储集层。通过选取典型剖面 ,归纳出研究区白云岩的两种成因模式 :毛细管浓缩作用模式和混合水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白云岩 阴级发光 氧同位素 交代作用 白云化阶段 成因模式 中生界
下载PDF
泥岩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胶结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行信 周书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30,共11页
砂泥岩地层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泥岩成岩过程中析出的无机和有机组分伴随压实流体进入砂岩孔隙后,可使砂岩中的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并形成新的化学沉淀和某些自生矿物,还可使早期的胶结物发生成岩变化而形成新的组分。因此,地... 砂泥岩地层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泥岩成岩过程中析出的无机和有机组分伴随压实流体进入砂岩孔隙后,可使砂岩中的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并形成新的化学沉淀和某些自生矿物,还可使早期的胶结物发生成岩变化而形成新的组分。因此,地层中泥岩的发育程度、粘土矿物、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成岩变化特征都将对砂岩的胶结作用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胶结 泥岩 砂岩 储集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侏罗世索瓦期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兴涛 翟世奎 +3 位作者 柳彬德 薛刚 孙革 周书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丰富石油地质理论 ,根据野外露头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 8种相标志 ,识别出索瓦期沉积相类型有 :台地相、台地边缘相、盆地相和海陆过渡相、湖泊相。受北部拉竹龙 金沙江缝合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班公湖 怒... 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丰富石油地质理论 ,根据野外露头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 8种相标志 ,识别出索瓦期沉积相类型有 :台地相、台地边缘相、盆地相和海陆过渡相、湖泊相。受北部拉竹龙 金沙江缝合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的影响 ,沉积相呈近东西向展布 ,具南北分带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索瓦期的沉积特征 ,总结了该期的沉积模式。根据研究区的生物特征和沉积特征 ,推断当时气候是温暖、半干旱的。综合分析认为 ,索瓦组是羌塘盆地很有潜力的油气勘探目的层 ,其与上覆雪山组地层可构成有利的含油气组合 ;而双湖 多涌地区是首选的含油气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索瓦期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砂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卓胜广 周书欣 姜耀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216-225,共10页
通过研究砂岩的自生矿物、也隙变化特征及石英和长石的次生生长,认为 SiO_2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长石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可在较低温度、压力的浅层发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是在较深层段进行。文章还讨论了自生方解石... 通过研究砂岩的自生矿物、也隙变化特征及石英和长石的次生生长,认为 SiO_2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长石溶解和粘土矿物的转化。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可在较低温度、压力的浅层发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是在较深层段进行。文章还讨论了自生方解石、浊沸石和粘土矿物的分布、成因及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对砂岩孔隙的影响。次生孔隙主要是长石、岩屑溶解的结果。斜长石溶解开始开成岩早期,钾长石溶解一般发生在成岩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成岩作用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东北含油气盆地J_3──K_1储层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捷 王海云 +1 位作者 周书欣 王东坡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类型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从几口探井看升平—汪家屯构造化探指标纵向演变规律
14
作者 王文广 周书欣 +1 位作者 杜鸿烈 王建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6,共9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已知含油气区—升平地区几口深探井系统取样,多系列化探指标分析测试,综合各种地质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地面化探数据对比,确定了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垂向逸散方式、各化探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已知含油气区—升平地区几口深探井系统取样,多系列化探指标分析测试,综合各种地质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地面化探数据对比,确定了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垂向逸散方式、各化探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地下断裂较发育、油气藏埋深较浅、地面无沼泽、无河流、无水泡子的地质单元应被选择为较理想的化探施工区。同时,证实了在松辽盆地中应用化探方法寻找油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油井 化学探矿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地体构造及演化
15
作者 姜耀俭 周书欣 卓胜广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2,共5页
构造一地层地体分析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分析方法。近年来许多人用新的研究成果支持了这种分析方法。本文从地体的概念出发,从大量实际资料入手,将现今的洋底高原与陆缘山系中的外来地块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地体的生... 构造一地层地体分析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分析方法。近年来许多人用新的研究成果支持了这种分析方法。本文从地体的概念出发,从大量实际资料入手,将现今的洋底高原与陆缘山系中的外来地块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地体的生成一迁移一拼合一碰撞一碰撞后运移的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构造 演化 地块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忠民 柳彬德 周书欣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羌塘盆地侏罗系为碳酸盐岩沉积和碎屑岩同时发育的混积型盆地 ,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古构造及构造事件对盆地的沉积演化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不同时期 ,盆地经历了四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古气候、古水深、古生态也随之改变 ,各期沉积... 羌塘盆地侏罗系为碳酸盐岩沉积和碎屑岩同时发育的混积型盆地 ,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古构造及构造事件对盆地的沉积演化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不同时期 ,盆地经历了四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古气候、古水深、古生态也随之改变 ,各期沉积相呈继承性发育 ,在整个侏罗系沉积时期中央隆起始终为羌塘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根据羌塘盆地侏罗系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 ,建立了适合于本区的侏罗系综合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羌塘盆地 沉积演化 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庆元 周书欣 郭世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3,共5页
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目前已发现并已圈定出控制储量面积的油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油藏。该类型油藏的砂体,在松辽盆地平缓东倾的西部斜坡上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砂岩条带沿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形成南北向展布的泥质岩条带。泥质岩条带... 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目前已发现并已圈定出控制储量面积的油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油藏。该类型油藏的砂体,在松辽盆地平缓东倾的西部斜坡上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砂岩条带沿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形成南北向展布的泥质岩条带。泥质岩条带象一道屏障,起到了阻止油气继续向西运移的遮挡作用。在泥质岩分布带的东侧形成了地层圈闭,使油气聚集在砂岩的上倾部位,形成了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在西部超覆带地区应以寻找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同时注意岩性圈闭与微幅度构造圈闭相结合的油气藏则是最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砂岩 油气藏 超覆带
下载PDF
有机粘土化学在油气生成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行信 周书欣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8,共6页
本文探讨了有机质与粘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粘土矿物容易吸附有机质。有机分子以各种方式与粘土结合成有机-粘土复合体,增强了有机质在早期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随着埋深、温度和压实程度的增加,以及介... 本文探讨了有机质与粘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粘土矿物容易吸附有机质。有机分子以各种方式与粘土结合成有机-粘土复合体,增强了有机质在早期的抗生物降解能力,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随着埋深、温度和压实程度的增加,以及介质条件的变化,早期形成的有机-粘土复合体会变得不稳定而释出有机质,后者在粘土矿物的催化下向油气转化。由此可见,有机粘土化学对油气生成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成因 天然气 有机质 粘土
下载PDF
对岩石记录中三角洲和海岸平原的判别
19
作者 J.亚历山大 周书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0,共10页
三角洲和海岸平原沉积可以通过在一个广阔区域中能足以判明三维相分布和不整合的岩石记录资料来相互区分。这个区别是建立在分布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象过去那种纯理论上的由海相到河流冲积相的变化。对这两类环境沉积物的区别一般是很难... 三角洲和海岸平原沉积可以通过在一个广阔区域中能足以判明三维相分布和不整合的岩石记录资料来相互区分。这个区别是建立在分布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象过去那种纯理论上的由海相到河流冲积相的变化。对这两类环境沉积物的区别一般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是建立在有限资料上,将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甚至可导致错误的相模式,使之引起对地下储层或煤层位置的预测出现问题。作为构造、海平面升降和自循环活动控制海岸平原的相分布模型来说,可被看作是岸线沉积类型之间的统一连续体的端员。以约克盆地中侏罗世的沉积岩为例说明由不确切的定义和不正确相模式的应用可引起的争论。中侏罗世的Ravenscar群在这里被解释为受构造和海平面升降影响的海岸平原沉积。浅海和非海相环境的反复波动被解释为受垂向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引起的,而不是自循环过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三角洲 海岸平原 储层
下载PDF
Depositional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model of Buqu Stage in Mid-Jurassic in Qangtang Basin, Xizang (Tibet), China
20
作者 王兴涛 翟世奎 +1 位作者 柳彬德 周书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6-364,共9页
The largest Mesozoic northward transgression in Qangtang Basin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occurred during the Buqu Stage, Middle Jurassic. Mainly filled with carbonate rocks, the whole basin is composed of tran... The largest Mesozoic northward transgression in Qangtang Basin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occurred during the Buqu Stage, Middle Jurassic. Mainly filled with carbonate rocks, the whole basin is composed of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sedimentary cycle. Field outcrops and indoor analysis revealed 8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markers in this region. 4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platform facies, platform marginal facies, foreslope facies and basin facies. Influenced by the northern Lazhuglung-Jinshajiang suture zone, central uplift region and southern Bangongco-Nujiang suture zone, these facies belts extended east-west. The sedimenta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observed depositional features. From their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aleo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at that time. The Buqu Formation is a promising target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Shuanghu-Duoyong area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zang(Tibet) Qangtang Basin Buqu Formation depositional features sedimentary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