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古代森林消耗初探——论建筑用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云庵 范升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历史时期,陕西森林消耗甚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建筑用材是其大宗。
关键词 森林 消耗 建筑材料
下载PDF
陕西古代森林资源管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本文运用大量考古、地方志及文献资料论证了陕西古代森林资源的变迁情况。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对森林资源不断进行开发利用,陕西古代森林资源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为今后振兴陕西林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森林 资源 陕西 古代
下载PDF
秦岭森林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云庵 《古今农业》 1993年第1期29-36,共8页
“何年涌出石屏风,内卫陈仓外汉中.遮住西南天半面,白云深处碧玲珑”.邑人徐冲霄的诗句道出了秦岭石质构造、高耸入云、屏障南北、幽林密布的地理形胜.地处渭河与汉江谷地之间的秦岭,东西长400多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不等.主分水脊海... “何年涌出石屏风,内卫陈仓外汉中.遮住西南天半面,白云深处碧玲珑”.邑人徐冲霄的诗句道出了秦岭石质构造、高耸入云、屏障南北、幽林密布的地理形胜.地处渭河与汉江谷地之间的秦岭,东西长400多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不等.主分水脊海拔多在2000-3000米,东连淮阳山脉,西接昆仑山系,是一条巨大而型典的东西走向山系.从终南山峰腰处向西,有三条支脉由北而南,与主脉纵横交措,碧石青林,幽邃如画.山间盆地夹杂其中,地形复杂,山高坡陡,石多土薄,婉蜒曲折,素有“危径几万转,数里且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邱”的描写.秦岭的平均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秦岭山体高大,是南北气流的天然屏障,被《山海经》称为“天下之阻也”.它的南麓属北亚热带气候,北坡属暖温带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玲珑 终南 碧石青 北亚热带气候 江谷 南北气候差异 暖温带气候 天然屏障 山间盆地 蜀道
下载PDF
陕西古代植树史述略
4
作者 周云庵 刘志莲 范升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12-117,共6页
简述了古代陕西5000年植树历史,并按类分别对行道树、护岸林、水保林、防护林、经济林、庭园绿化和陵园植树等林种论述与评价,同时介绍了古代林业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 古代 植树史 陕西
下载PDF
陕西古代蚕桑业发展概说 被引量:4
5
作者 云菴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7-72,共6页
陕西古代的蚕桑业起步早,发展快,势头好。从西周公刘算起,陕西兴桑养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陕西蚕桑业发展迅速,至汉武帝时,臻于极盛,蚕桑生产和缫丝织绸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隋、唐、宋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陕西的... 陕西古代的蚕桑业起步早,发展快,势头好。从西周公刘算起,陕西兴桑养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陕西蚕桑业发展迅速,至汉武帝时,臻于极盛,蚕桑生产和缫丝织绸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隋、唐、宋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陕西的蚕桑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元、明时期,发展缓慢,几于停顿。清朝康、乾年间,由于朝廷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加上一些得力的措施,陕西蚕桑业再度复兴,发展速度迅猛,规模空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汉时期 种桑养蚕 汉武帝 清代前期 蚕桑业 丝织品 永业田 丝绸贸易 地理志
下载PDF
秦岭森林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云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3年第1期55-68,共14页
(一) “何年涌出石屏风,内卫陈仓外汉中。遮住西南天半面,白云深处碧玲珑”。宝鸡县人徐冲霄的诗句道出了秦岭石质构造、高耸入云、屏障南北、幽林密布的地理形胜。地处渭河与汉江谷地之间的秦岭,东西长400多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不... (一) “何年涌出石屏风,内卫陈仓外汉中。遮住西南天半面,白云深处碧玲珑”。宝鸡县人徐冲霄的诗句道出了秦岭石质构造、高耸入云、屏障南北、幽林密布的地理形胜。地处渭河与汉江谷地之间的秦岭,东西长400多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不等。主分水脊海拔多在2000—3000米,东连淮阳山脉,西接昆仑山系,是一条巨大而典型的东西走向山系。从终南山峰腰处向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森林 历史变迁 地理形胜 昆仑山 终南山 东西走向 水脊 汉江 渭河 汉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