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测度、动态演进及空间关联
1
作者 周以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8,共11页
生态富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足生态和富民两个维度,构建包含物质生态、精神生态、居民收入、居民文化、居民教育、居民医疗、居民就业创业七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富民水平评价指标体... 生态富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足生态和富民两个维度,构建包含物质生态、精神生态、居民收入、居民文化、居民教育、居民医疗、居民就业创业七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富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生态富民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生态富民水平动态演进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从生态富民水平变化趋势看,在全国层面,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整体较低但呈快速上升态势,其中2013—2018年增速较慢,2019—2022年增速不断加快,生态、富民两个维度的得分均在不断提升;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生态富民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生态富民综合得分高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中西部地区生态富民综合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和省份间差距看,在全国层面,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不断减弱,省份间差距逐渐拉大;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减弱,省份间差距不断扩大,中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减弱,省份间差距不断缩小,西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始终比较严重,省份间差距变化不明显。从空间关联看,我国各省份生态富民水平空间关联特征显著,东部省份多数属于生态富民水平和空间关联性“双高”的H-H类型,中部省份多数属于生态富民水平或空间关联性“单低”的L-H或H-L类型,西部省份大多属于生态富民水平和空间关联性“双低”的L-L类型,且大多数省份空间关联类型比较稳定。因此,应打通绿色转化通道,助力生态富民水平提升;打造模块化生态富民模式,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提高生态富民空间关联水平,夯实区域生态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富民 动态演进 空间关联 核密度估计法 莫兰指数
下载PDF
右玉精神蕴含的绿色发展观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以杰 曹顺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右玉县排除一切困难,始终坚持植树造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经过近70年的绿色植树接力,将一个"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在此过程中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右玉县排除一切困难,始终坚持植树造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经过近70年的绿色植树接力,将一个"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在此过程中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荒野也是金山银山"等思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右玉县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绿色发展经验,如"领导重视,执政为民,依靠群众搞建设""生态第一,严守红线,生态优势经济化""特色发展,坚持不懈,一张蓝图绘到底""解放思想,系统思维,五位一体搞发展""厚植文化,凝练精神,传承好绿色基因"。右玉精神为我国当下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深入挖掘右玉精神蕴含的绿色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经验,彰显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玉精神 人与自然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优先
下载PDF
学生社团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以杰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6期211-212,共2页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舞台。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就业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完...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舞台。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就业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完善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团建设 大学生就业能力 提升 作用
下载PDF
大学生“无聊症候群”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以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0期249-249,共1页
大学生"无聊症候群"是由多种原因影响造成,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人生目标的缺失、支配时间能力差、专业知识的枯燥、心理懒惰等。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闲暇教育... 大学生"无聊症候群"是由多种原因影响造成,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人生目标的缺失、支配时间能力差、专业知识的枯燥、心理懒惰等。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闲暇教育、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无聊症候群 对策
下载PDF
我国耕地休耕制度的实现路径
5
作者 周以杰 《神州》 2019年第14期256-257,共2页
休耕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以往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和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目前我国具备了推进休耕制度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扩大休耕试点;实现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需要从耕... 休耕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以往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和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目前我国具备了推进休耕制度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扩大休耕试点;实现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需要从耕地质量的评估与休耕地的选定、休耕的规模、休耕的补偿机制、休耕地的集中经营、休耕地的管护及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制度 粮食安全 休耕补偿 耕地评估
下载PDF
关于高校践行低碳教育的思考
6
作者 周以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29期144-144,共1页
高校践行低碳教育是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低碳理念认同度比较高,但践行力度远远不够;高校作为宣传低碳理念的重要阵地,首先应该高度重视低碳教育,要将低碳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要对高校实行低碳管理,要... 高校践行低碳教育是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低碳理念认同度比较高,但践行力度远远不够;高校作为宣传低碳理念的重要阵地,首先应该高度重视低碳教育,要将低碳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要对高校实行低碳管理,要加大对校园低碳、环保等学生社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低碳教育 实践途径
下载PDF
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以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3,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农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谋求共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首先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特别是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我国农业经济 现代农业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 经济的发展 21世纪
下载PDF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诠释 被引量:43
8
作者 曹顺仙 周以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8,47,共9页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孕育于新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萌芽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于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其生态哲学内涵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六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人...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孕育于新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萌芽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于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其生态哲学内涵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六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体两面的生态世界观,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生态道德观,科学统筹、亦此亦彼的方法论和生态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论。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质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蕴含的生态哲学价值: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赋予山水林田湖草以生命的意义,因而超越了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观念;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破解了既有生态哲学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上的分歧和对立,开创了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新境界;三是形成了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思维,即整体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共享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价值 生态生命观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当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凯 周以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43-46,共4页
随着全球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凸现,佛教作为一种普世的伦理思想资源,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一些大师、居士、专家、学者从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中发现和挖掘出与当前社会思潮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和新... 随着全球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凸现,佛教作为一种普世的伦理思想资源,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一些大师、居士、专家、学者从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中发现和挖掘出与当前社会思潮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和新的思维视角。这些论述主要从佛教的一般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思想、全球伦理思想、经济伦理思想等方面来进行,本文就这些观点作一个总结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佛教伦理思想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社团组织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发展支持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以杰 王智 《西部素质教育》 2019年第4期136-137,140,共3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设高校贫困生社团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支持路径,分别是加强组织管理,倡导协同育人;构建社团制度,培育社团文化;重视思想教育,发展健康人格;构建发展型资助,提升能力素养;倡导育人为本,开展劳动教育。
关键词 社团组织视域 贫困生发展 劳动教育
下载PDF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提升路径探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以杰 刘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2-354,共3页
感恩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当前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过度资助导致的“钝化现象”、贫困文化的影响、贫困... 感恩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当前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过度资助导致的“钝化现象”、贫困文化的影响、贫困生认定制度有待完善、感恩教育体系尚未有效形成、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要构建“四位一体”感恩教育体系、从无偿型资助转向反馈型资助、从经费助学转向多渠道助学、从个体零散教育转向社团集中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作为等方面提升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助育人 感恩教育 反馈型资助
下载PDF
一种复合生态伦理何以可能——基于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审问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顺仙 周以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0-94,共5页
近年来,人类基因编辑的进展一次又一次地叩响基因编辑人类的大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论争。这种伦理论争实质是对高新科技时代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审问,它既包含着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互作... 近年来,人类基因编辑的进展一次又一次地叩响基因编辑人类的大门,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论争。这种伦理论争实质是对高新科技时代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审问,它既包含着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互作的全面反思,也包含着基于新的科研进展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构的探索,包含着代内、代际和种际道德正义的整体思考,包含着对未来人的生产和再生产乃至自然和经济社会再生产方式颠覆性转型的深层价值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 生态伦理 编辑 婴儿 复合 新科技时代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集体经济绿色转型——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顺仙 周以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地展现出一个绿色转型或重构的过程,并日益呈现为一种以绿色生态为表征的新农村集体经济样态,或称之为乡村版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这种“再集体化”与“绿色转型”...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地展现出一个绿色转型或重构的过程,并日益呈现为一种以绿色生态为表征的新农村集体经济样态,或称之为乡村版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这种“再集体化”与“绿色转型”的高度契合,既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重点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实现小康、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台阶式发展规律及其客观要求,也是由于“再集体化”和“绿色转型”可以较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既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又要坚持“强基”“固本”“富民”“利民”“惠民”“为民”的社会主义宗旨和方向的要求。这一趋势的进步意义或价值意涵同时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维度,而单向度的经济考量或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定位,都不足以准确反映农村集体经济及其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集体经济 农村 绿色转型 生态公民 江苏省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周以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10期99-100,共2页
大学生自杀案件逐年增多,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学生自杀与其承受的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自身心理的脆弱等方面有着重要联系。预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可以从加强生命道德教育、心理体验、加强挫折教育、充分... 大学生自杀案件逐年增多,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学生自杀与其承受的情感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自身心理的脆弱等方面有着重要联系。预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可以从加强生命道德教育、心理体验、加强挫折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牧师—教徒式"交流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传统人格理论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模式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以杰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5期185-186,共2页
理想人格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理想人格模式,试图构建起以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为基础、以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为灵魂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理论 理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