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4种生境蝇类多样性及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仲瑾 葛米红 +4 位作者 卢倩 柳静 包继永 吴太平 田俊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5,共7页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地区4种生境共捕获蝇类4科7属11种15603只,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武汉地区蝇类全年活动,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蝇类活跃期较长,4-11月密度均较高,不同年...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地区4种生境共捕获蝇类4科7属11种15603只,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武汉地区蝇类全年活动,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蝇类活跃期较长,4-11月密度均较高,不同年份蝇类密度高峰期不同.蝇密度年际消长整体呈下降趋势,仅2010年密度反弹至14.5只/笼.绿化带蝇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居民区次之,餐饮外环境和农贸市场最低.4种生境蝇类群落相似性指数在0.87~1.00之间,均为极相似.基于欧式距离的系统聚类和物种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显示,2006-2008年和2010年为一组,2011-2016年为一组,相互之间距离较近.这些结果说明,4种生境蝇类多样性与气候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类多样性 种群动态 生境 系统聚类 排序 武汉
下载PDF
武汉市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慧 杨莹 +6 位作者 丁浩 周仲瑾 胡瑞 周良才 吴丽群 王怀记 陈晓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641,662,共6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39所,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对1495名医护人...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39所,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对1495名医护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AP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32.63%,传播途径(71.17%)和预防措施(59.87%)的知晓率最高,其余诊治与管理方面的知晓率均低于50%。医护人员知识合格率为2.21%,态度积极率为65.48%,行为形成率为60.87%,综合KAP得分合格率为13.98%。职业(医生:OR=1.560,95%CI:1.143~2.128)、年龄(40~49岁:OR=1.927,95%CI:1.239~2.996;50岁及以上:OR=1.821,95%CI:1.078~3.074)、知识获取途径(线下讲座/会议:OR=1.560,95%CI:1.155~2.107;手机:OR=1.913,95%CI:1.370~2.670)是KAP得分合格的影响因素。结论武汉市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水平不理想,尤其是知晓率较低,应结合线下讲座/会议与手机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针对不同职业、年龄人员实施差异化继续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登革热 知信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武汉地区蜚蠊群落演替及其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柳静 周仲瑾 +4 位作者 陈晓敏 吴太平 刘小泉 林元 田俊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目的】掌握武汉地区蜚蠊群落结构和不同种群长期变化特征,探讨蜚蠊群落演替特征,为城市蜚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5-2019年在武汉的居民区、餐饮店、宾馆、农贸市场、医院及超市等生境,以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采用粘捕法调... 【目的】掌握武汉地区蜚蠊群落结构和不同种群长期变化特征,探讨蜚蠊群落演替特征,为城市蜚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5-2019年在武汉的居民区、餐饮店、宾馆、农贸市场、医院及超市等生境,以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采用粘捕法调查蜚蠊群落多样性。【结果】1995-2019年,共捕获蜚蠊41257只,经鉴定隶属1科2属4种。其中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和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77.99%和15.36%;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常见种,澳洲大蠊Periplanetaaustralasiae为稀有种,相对多度分别为6.64%和0.01%。德国小蠊密度与蜚蠊总平均密度年际变化趋势一致,总体趋势先上升后下降。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密度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武汉地区蜚蠊全年活动,季节消长呈单峰型,9月份为密度最高峰。不同生境间蜚蠊密度差异显著(F=9.048,P<0.01)。其中农贸市场的蜚蠊密度最高(1.65只/张),蜚蠊密度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医院蜚蠊密度最低(0.11只/张),年际变化趋势较平稳。居民区生境蜚蠊密度缓慢下降,餐饮店和宾馆生境蜚蠊密度先上升后下降。不同年份蜚蠊群落的系统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以将不同年份的蜚蠊群落分成4组。【结论】武汉地区蜚蠊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城市蜚蠊优势种群由大蠊逐渐演替成德国小蠊。不同种类和不同生境的蜚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年际动态。要做好农贸市场、餐饮店、宾馆、超市等重点场所蜚蠊的防治,警惕农贸市场蜚蠊密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群落特征 演替
原文传递
2020年武汉市重点区域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良才 周仲瑾 +2 位作者 吴丽群 包继永 吴太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掌握2020年武汉市重点区域白纹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和抗药性情况,为该市登革热风险评估、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法密度监测幼虫密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目的掌握2020年武汉市重点区域白纹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和抗药性情况,为该市登革热风险评估、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法密度监测幼虫密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桶法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武汉市重点区域白纹伊蚊成蚊全年活动高峰出现在8月,全年平均帐诱指数为1.07只/(顶·h),平均BI为8.77,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mos quito ovitrap index,MOI)为7.08。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抗性,幼虫对残杀威、双硫磷、苏云金杆菌、吡丙醚抗性系数分别为4.5、9.8、81.0和30.0倍。结论应加强武汉市重点区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和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规律的监测,对于该市预防登革热疫情本地流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密度监测 季节消长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良才 周仲瑾 +3 位作者 王莹 吴太平 吴丽群 汤伟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分析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类似大型赛事活动的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6-9月武汉城区范围内军运会各类场馆、酒店、定点医院等不同类型单位... 目的分析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类似大型赛事活动的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6-9月武汉城区范围内军运会各类场馆、酒店、定点医院等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重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精准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结果显示,6月蝇类孳生地阳性率、蜚蠊成若虫侵害率和卵鞘查获率均最高,分别为3.88%、1.69%和0.06%;7月室内鼠迹阳性率、蚊幼虫路径指数、采样勺指数和室内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2.91%、1.31处/km、4.20%和4.81%,防鼠、防蝇设施合格率均最低,分别为85.97%和87.84%。8月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和成蚊停落指数最高,分别为1.04处/km和1.63只/人次。结论管理部门应实时掌握军运会重点单位(场所)的病媒生物侵害现状及防制效果,科学有效地评估军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调整应对策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运会 病媒生物 监测与控制 评估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鼠类应急监测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良才 周仲瑾 +3 位作者 吴太平 包继永 陈晓敏 吴丽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的应急监测,掌握疫情期间市场内鼠类种群、密度及分布情况,为科学开展灭鼠工作,评估灭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月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监测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密度。利...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的应急监测,掌握疫情期间市场内鼠类种群、密度及分布情况,为科学开展灭鼠工作,评估灭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月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监测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密度。利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捕获率采用趋势χ2检验,路径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夹夜法监测4次共捕获褐家鼠51只,平均捕获率为3.15%,4次捕获率分别为5.00%、3.95%、2.49%和1.22%。鼠迹法监测4次共发现鼠迹9处,鼠迹平均路径指数为1.73处/km,4次路径指数分别为3.85、2.31、0.77和0处/km;应急处置后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5.60%(夹夜法)和100%(鼠迹法)。结论应急监测显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褐家鼠危害异常严重,应急处置显著降低了鼠类密度,为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鼠类 应急监测 控制效果
原文传递
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红梅 代敏 +1 位作者 周仲瑾 黄丽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年第4期102-103,共2页
ELISA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标记检测方法,特别是对肝炎病毒的检测,但由于ELISA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某些人为因素都可造成实验性漏诊的发生。该文着重讨论ELISA法检测过程中几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ELISA法 免疫标记检测 HBV标志物 影响因素 肝炎病毒 人为因素 实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