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最老黄土剖面的岩石、粒度、孢粉、沉积模式等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有龙 周伶琦 +1 位作者 张维雄 石文礼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37,共9页
兰州北部永登县地沟村山城湾岭剖面发现兰州地区迄今为止最老的黄土沉积,形成于1.84Ma.BP;有18个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平均粒度为23.57μm,古土壤为19.10μm,黄土主要由粉砂粒组组成;草本花粉占90%以上;总结了黄土成因及沉积模式... 兰州北部永登县地沟村山城湾岭剖面发现兰州地区迄今为止最老的黄土沉积,形成于1.84Ma.BP;有18个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平均粒度为23.57μm,古土壤为19.10μm,黄土主要由粉砂粒组组成;草本花粉占90%以上;总结了黄土成因及沉积模式;对比确定了上、下粉砂层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磁性地层 孢粉 黄土 地层对比
下载PDF
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长度及活动方式研究
2
作者 张有龙 杨斌 +2 位作者 周伶琦 柳煜 刘洪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五佛寺、杨窝铺、窑洞水3条断层不构成左阶羽列;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展布于石板沟东—大台子北东,长度为8.3km,地质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宏观蠕滑特征,室内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扫描电镜等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微观蠕滑特...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五佛寺、杨窝铺、窑洞水3条断层不构成左阶羽列;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展布于石板沟东—大台子北东,长度为8.3km,地质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宏观蠕滑特征,室内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扫描电镜等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微观蠕滑特征,因此判断五佛寺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段活动方式为蠕滑,断层不会对小观音水库坝址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段长度 活动方式 构造稳定性 晚更新世 五佛寺断层
下载PDF
炳灵大夏巨龙:中国早白垩世一新巨型蜥脚类恐龙(英文) 被引量:12
3
作者 尤海鲁 李大庆 +1 位作者 周伶琦 季强 《甘肃地质》 2008年第4期1-10,共10页
兰州—民和盆地位于中国西北横跨甘肃和青海两省的毗连地区,其中广泛发育出露良好下白垩统河口群。近年来,在该盆地东部的兰州盆地产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脊椎动物组合,其中以诸多的足印化石和世界已知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 兰州—民和盆地位于中国西北横跨甘肃和青海两省的毗连地区,其中广泛发育出露良好下白垩统河口群。近年来,在该盆地东部的兰州盆地产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脊椎动物组合,其中以诸多的足印化石和世界已知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Lanzhousaurus magnidens)为代表,还包括一类宽臀的基干巨龙型类蜥脚类——刘家峡黄河巨龙(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以及许多其他尚未发表的恐龙、鱼类和龟类。本文报道在该地区河口群中所发现的第二种新的蜥脚类恐龙——炳灵大夏巨龙(新属新种)(Daxiatitan binglingi gen.et sp.nov.)。炳灵大夏巨龙的正型标本现存于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兰州)。该标本包括最后的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估计其颈部长度为12.2m,整个身体长度为26m,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大夏巨龙是巨龙类的一个基干分子[其支干定义为:与盐龙(Saltasaurus)而不与腕龙(Brachiosaurus)更具亲缘关系的巨龙型类],其以如下特征区别于其他巨龙类分子:颈椎的前关节面后移;肩胛骨骨体的远缘与其长轴斜交;股骨远端髁相对于股骨体向背侧方倾斜10°,而且从远端看,该远端髁处于后内—前侧方向。大夏巨龙独特的股骨构造指示出一种强烈外撇的走步姿态。同时,这种姿态也得到了保存于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同一层位(河口群上段)的强烈外转的、宽间距的蜥脚类恐龙行迹的进一步佐证。炳灵大夏巨龙的发现丰富了兰州盆地脊椎动物组合,对研究巨龙类恐龙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 蜥脚类 早白垩世 河口群 兰州盆地 甘肃省
原文传递
甘肃玉门早白垩世硅化木化石群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军 任文秀 +4 位作者 脱世博 邓鹏 彭措 周伶琦 张晓琴 《甘肃地质》 2018年第3期92-93,共2页
甘肃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但目前对化石种类、产出、分布概况和保护利用情况还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甘肃省古生物化石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甘肃地质博物馆和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对玉门硅化木群... 甘肃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但目前对化石种类、产出、分布概况和保护利用情况还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在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甘肃省古生物化石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甘肃地质博物馆和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对玉门硅化木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玉门 化石群 硅化木 早白垩世 古生物化石 数据库建设 国土资源厅 地质博物馆
原文传递
陇原寻龙(二)——酒泉地区恐龙研究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19年第3期92-93,F0002,共3页
酒泉地区是甘肃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1930年8月至1931年5月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时称肃州(现酒泉)以西的三个地点中发现恐龙化石。这批材料于1953年由参加过考察的瑞典人布林(Anders Birger Bohlin)在其发表的专著《甘肃、内蒙... 酒泉地区是甘肃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1930年8月至1931年5月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时称肃州(现酒泉)以西的三个地点中发现恐龙化石。这批材料于1953年由参加过考察的瑞典人布林(Anders Birger Bohlin)在其发表的专著《甘肃、内蒙古的爬行动物》一书中进行了描述,并命名了6个新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瑞典人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 酒泉地区 (二)
原文传递
陇原寻龙(四)——昌马盆地鸟化石群研究简介
6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智成,在昌马乡沈家湾村西北发现了一件鸟类化石标本,经该院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先生研究后,于1984年3月,在《中国科学B辑》发表《甘肃早白垩世鸟化石兼论早期鸟类的进化》一文,将其命名为...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智成,在昌马乡沈家湾村西北发现了一件鸟类化石标本,经该院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先生研究后,于1984年3月,在《中国科学B辑》发表《甘肃早白垩世鸟化石兼论早期鸟类的进化》一文,将其命名为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玉门甘肃鸟的发现拉开了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的序幕,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十年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在昌马地区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调研工作,揭示出了一个以甘肃鸟为主,同时保存有大量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龟类和恐龙足迹等在内的早白垩世化石群,表明这里是继辽西之后又一个潜在的化石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 甘肃鸟 中国地质科学院 恐龙足迹 无脊椎动物 化石标本 地质研究所
原文传递
陇原寻龙
7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1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甘肃省地形狭长,斜跨北山、祁连山和秦岭山系,其间分布着一系列的山间盆地和内陆盆地。境内多地黄土深厚,沟壑交错,戈壁广布,荒漠连片。然而在1亿多年前的陇原大地,气候炎热,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草木繁茂,"龙〃丁兴旺的恐龙家族独... 甘肃省地形狭长,斜跨北山、祁连山和秦岭山系,其间分布着一系列的山间盆地和内陆盆地。境内多地黄土深厚,沟壑交错,戈壁广布,荒漠连片。然而在1亿多年前的陇原大地,气候炎热,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草木繁茂,"龙〃丁兴旺的恐龙家族独步天下,悠然自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盆地 山间盆地 甘肃省 祁连山 恐龙 地形 北山 山系
原文传递
临夏西瓦猎豹
8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章介宇(摄) 《甘肃地质》 2018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特征:临夏西瓦猎豹是2004年邱占祥、邓涛、王伴月以发现于甘肃和政地区的6件化石命名的新种,材料包括两个带下颌骨的头骨和一些单独的头骨或下颌骨。西瓦猎豹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身材瘦高,四肢修长,身体结构与现生猎豹极为相似,只是... 特征:临夏西瓦猎豹是2004年邱占祥、邓涛、王伴月以发现于甘肃和政地区的6件化石命名的新种,材料包括两个带下颌骨的头骨和一些单独的头骨或下颌骨。西瓦猎豹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身材瘦高,四肢修长,身体结构与现生猎豹极为相似,只是体型明显大于现生猎豹。西瓦猎豹的大块头,可能是由于它们生活的寒冷环境造成的。按照生物演化的F法则,同类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种类往往更大一些,这有助于保持体温。由于西瓦猎豹需要快速奔跑,它们身上可能没有太多脂肪,保温任务交给了厚实的皮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豹 临夏 猫科动物 身体结构 寒冷环境 生物演化 寒冷地区 下颌骨
原文传递
披毛犀
9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章介宇 《甘肃地质》 201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学名:Coelocdonta Bronn,1831分类位置:哺乳纲奇蹄目犀科披毛屡属特征:披毛犀是一类已绝灭的冰期动物。与猛犸象一样,在晚更新世它的足迹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北部,常被合称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通过发现于西伯利亚的披毛犀冻尸与... 学名:Coelocdonta Bronn,1831分类位置:哺乳纲奇蹄目犀科披毛屡属特征:披毛犀是一类已绝灭的冰期动物。与猛犸象一样,在晚更新世它的足迹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北部,常被合称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通过发现于西伯利亚的披毛犀冻尸与发现于波兰的保存在沥青里的披毛犀木乃伊,古生物学家对这类生物的解剖结构知之甚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毛犀 古生物学家 分类位置 欧亚大陆 晚更新世 西伯利亚 解剖结构 猛犸象
原文传递
金城洮河龙--亚洲首次发现的多刺甲龙亚科恐龙
10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1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学名:Taohelong jinchengensis 杨精涛,尤海鲁,李大庆,孔得来2013 语源:属名献给流经化石产地的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金城,兰州的吉称,距离化石产地不远:金城亦有固若金汤之意,寓意多刺甲龙类背部覆有大片愈合的甲片以保... 学名:Taohelong jinchengensis 杨精涛,尤海鲁,李大庆,孔得来2013 语源:属名献给流经化石产地的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金城,兰州的吉称,距离化石产地不远:金城亦有固若金汤之意,寓意多刺甲龙类背部覆有大片愈合的甲片以保护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 洮河 恐龙 亚科 亚洲 黄河上游 产地 化石
原文传递
后猫
11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章介宇 《甘肃地质》 201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学名:Metailurus Zdanksy, 1924 分类位置: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后猫属 特征:后猫是一种已灭绝了的中型猫科动物,生存于晚中新世(约900—600万年前)的亚欧大陆上。模式种为大型后猫(metailurus major),是由师丹斯基于1924年根据... 学名:Metailurus Zdanksy, 1924 分类位置: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后猫属 特征:后猫是一种已灭绝了的中型猫科动物,生存于晚中新世(约900—600万年前)的亚欧大陆上。模式种为大型后猫(metailurus major),是由师丹斯基于1924年根据产自甘肃的化石对其定名的。最早它们被认为是猎猫科的残存后裔.但现在一般认为它们是不折不扣的猫科动物,也是剑齿虎家族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科动物 分类位置 晚中新世 食肉目 哺乳纲 模式种 学名 灭绝
原文传递
巨鬣狗
12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章介宇(摄) 《甘肃地质》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学名:Dinocrocuta gigantea(Schlosser,1903)生存年代:晚中新世(距今1161—533万年)生存地点:旧大陆.即欧亚大陆和非洲 分类位置:哺乳纲食肉目 中鬣狗科
关键词 巨鬣狗 欧亚大陆 晚中新世 生存年代 分类位置 食肉目 哺乳纲 鬣狗科
原文传递
陇原寻龙(五)——甘肃恐龙遗迹化石研究简介
13
作者 周伶琦 彭措(撰稿/摄影) 《甘肃地质》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甘肃恐龙遗迹化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年兰州大学谷祖纲教授在海石湾地区采集到4块恐龙足迹化石。可惜的是,后来不仅标本下落不明,也未留下任何可以考证的资料。甘肃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正式报道是在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 甘肃恐龙遗迹化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年兰州大学谷祖纲教授在海石湾地区采集到4块恐龙足迹化石。可惜的是,后来不仅标本下落不明,也未留下任何可以考证的资料。甘肃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正式报道是在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省地质局区调队联合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遗迹化石 红古区 兰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花庄镇 恐龙
原文传递
陇原寻龙(三)——兰州盆地恐龙研究简介
14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20年第1期2-2,共1页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黄土高原的西端,为一中新生代盆地。大致北以天祝—景泰—线为界,南既水—漳县—和政—线为界,东至张家川—静宁,西接青海。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发育、层序较全,是一套以紫红、棕红、棕褐、灰绿、蓝灰、...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黄土高原的西端,为一中新生代盆地。大致北以天祝—景泰—线为界,南既水—漳县—和政—线为界,东至张家川—静宁,西接青海。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发育、层序较全,是一套以紫红、棕红、棕褐、灰绿、蓝灰、桔红色组成的杂色碎屑岩沉积,岩性岩相及沉积厚度变化较大,统称为河口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盆地 张家川 沉积厚度 黄土高原 河口群 青藏高原 早白垩世
原文传递
鼬鬣狗
15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章介宇(摄影) 《甘肃地质》 2018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特征:鬣狗科成员体型相似,前肢较后肢微长,肩高而臀低;头部类似犬,体型也类似犬,但实际上是猫型亚目的一员,和灵猫的关系很近。鼬鬣狗是一类较原始的鬣狗,体长约1.2米,身体细长四肢较短,比后期的鬣狗小而轻巧。与现生生物相比,其外表... 特征:鬣狗科成员体型相似,前肢较后肢微长,肩高而臀低;头部类似犬,体型也类似犬,但实际上是猫型亚目的一员,和灵猫的关系很近。鼬鬣狗是一类较原始的鬣狗,体长约1.2米,身体细长四肢较短,比后期的鬣狗小而轻巧。与现生生物相比,其外表更像灵猫而非鬣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狗科 灵猫 生物相 体型 类似 体长
原文传递
库班猪
16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特征:库班猪是一属大型及长脚的猪,头骨较长,上、下颌各有一对向外伸出的巨型獠牙,眼睛上方具角形突起物,额部长有一个相当大的角,跟传说中的独角兽的角相似。其下最大的物种是巨库斑猪,它们四肢粗壮.肩高可达1米,体重可达500... 特征:库班猪是一属大型及长脚的猪,头骨较长,上、下颌各有一对向外伸出的巨型獠牙,眼睛上方具角形突起物,额部长有一个相当大的角,跟传说中的独角兽的角相似。其下最大的物种是巨库斑猪,它们四肢粗壮.肩高可达1米,体重可达500公斤,下颌可长达1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起物 独角兽 下颌 眼睛 体重
原文传递
陇原化石珍品
17
作者 李大庆 周伶琦 +1 位作者 彭措 章介宇 《甘肃地质》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埃氏马 学名:equus eisenmannae邱占祥、邓涛、王伴月 2004 词源:种名献给为马科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维拉·埃森曼(Vera Eisenmann)博士。
关键词 化石记录 古生物学家 珍品 早更新世 分类位置 奇蹄目 埃森曼 哺乳纲
原文传递
陇原化石珍品
18
作者 李大庆 周伶琦 +1 位作者 彭措 章介宇 《甘肃地质》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临夏鸵鸟 学名:Struthio linxiaensis 侯连海,周忠和,张福成,王赵2005 词源:以化石产地甘肃临夏为种名。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晚中新世柳树组 分类位置:鸟纲,鸵鸟目,鸵鸟科,鸵鸟属 特征:鸵鸟是现生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仅存... 临夏鸵鸟 学名:Struthio linxiaensis 侯连海,周忠和,张福成,王赵2005 词源:以化石产地甘肃临夏为种名。产地与层位:和政地区晚中新世柳树组 分类位置:鸟纲,鸵鸟目,鸵鸟科,鸵鸟属 特征:鸵鸟是现生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仅存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一属一种。它的前肢已经十分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不具飞行能力,两趾行走,拥有强壮的双腿,奔跑速度可达90km/h。临夏鸵鸟的模式标本为两件保存比较完整的腰带化石,由其大小推测,临夏鸵鸟的体型应稍大于现生的鸵鸟。在已发现的鸵鸟化石中,临夏鸵鸟具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化石 非洲鸵鸟 珍品 晚中新世 分类位置 飞行能力 奔跑速度 临夏
原文传递
长脖子恐龙脖子长的奥秘
19
作者 张晓琴 彭措 周伶琦 《大自然》 2021年第2期46-53,共8页
在亿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有许多长着纤长脖子的恐龙。它们的脖子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会这么长?长脖子具有哪些解剖学特征?本文作者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恐龙脖子长的秘密。长长的脖子在许多现生动物类群中很常见,如陆地上体形最大的鸟类--... 在亿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有许多长着纤长脖子的恐龙。它们的脖子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会这么长?长脖子具有哪些解剖学特征?本文作者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恐龙脖子长的秘密。长长的脖子在许多现生动物类群中很常见,如陆地上体形最大的鸟类--鸵鸟的脖子长度可达1米,成年雄性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可达2.4米。它们为什么会长这么长的脖子呢?澳大利亚恐龙学者卡梅隆和英国恐龙学者马丁等认为,长脖子显著地提高了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但也提供了演化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梅隆 新陈代谢 澳大利亚 解剖学特征 长颈鹿 恐龙
原文传递
神州戈壁巨龙
20
作者 李大庆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1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学名:Gobititan shenzhouens尤海鲁,唐烽,罗哲西2003 语源:“gobi”即戈壁,指蒙古与内蒙古之间的地理区域,该处已发现了大量的中生代恐龙化石,
关键词 戈壁 神州 地理区域 恐龙化石 内蒙古 中生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