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酸和去氧胆酸抗惊厥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
作者 周俊发 乔婷婷 +4 位作者 张志宏 叶仕高 陈洁欣 匡海学 王秋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4,共11页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DC...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0.001,P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CA和DCA对热性惊厥大鼠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去氧胆酸 惊厥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下载PDF
中药单体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宏 周俊发 +4 位作者 秦安琪 孙延平 曾元宁 匡海学 王秋红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12期70-74,共5页
肝损伤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肝脏疾病,如果持续损伤,则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甚至危及生命。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常用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解毒保肝药物、抗炎护肝等药物缓解肝损伤症状,然而长期使用会导... 肝损伤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肝脏疾病,如果持续损伤,则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甚至危及生命。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常用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解毒保肝药物、抗炎护肝等药物缓解肝损伤症状,然而长期使用会导致疗效降低、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基于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优势,中医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治疗肝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多。因此本文以“中药单体”“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等为关键词,检索近年中、英文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发现中药单体可以从JAK/STAT、PI3k/Akt、NF-κB蛋白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抗肝损伤中药大多具有疏肝理气、清利肝胆、补血活血等活性,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多途径多靶点治疗肝损伤,且中药在治疗肝损伤时,大部分中药单体是通过提前给药对肝进行预保护,也有小部分中药单体是对肝损伤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急性肝损伤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胆酸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 蔡家瀚 +3 位作者 乔婷婷 周俊发 叶仕高 王秋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1-17,F0003,F0004,共9页
目的 研究胆酸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胆酸干预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其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56%酒精灌胃造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染色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胆酸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胆酸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胆酸干预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其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56%酒精灌胃造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染色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胆酸的保护作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使用SIMCA-P14.1、SPSS、Metabo Analyst等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和胆酸的作用机制。结果 胆酸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酸组的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清代谢组分析,在模型组与正常组中鉴定出31个差异代谢物,并发现其富集于苯丙氨酸代谢、嘌呤代谢、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在胆酸组与模型组中鉴定出34个差异代谢物,并发现其富集于苯丙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途径。结论 胆酸能够显著缓解小鼠因大量摄入酒精而导致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通过对比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发现胆酸能够调节嘌呤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异常,表明胆酸对急性酒精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嘌呤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酸 急性酒精肝损伤 血清代谢组学 机制
下载PDF
胆红素纳米颗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乔婷婷 张志宏 +3 位作者 周俊发 叶仕高 曾元宁 王秋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胆红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将胆红素开发成各种纳米颗粒,借助剂型优势有效消除了胆红素溶解性低的限制,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 胆红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将胆红素开发成各种纳米颗粒,借助剂型优势有效消除了胆红素溶解性低的限制,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胆红素纳米颗粒在多种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移植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既可直接抗肿瘤,又可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中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胆红素纳米制剂的研究将推动胆红素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的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纳米颗粒 抗炎 抗氧化 免疫调节 抗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贝力克烘干机烘干种子应注意的问题
5
作者 周俊发 《现代化农业》 1989年第8期25-25,共1页
从1983年开始,我们用引进的贝力克烘干机烘干小麦种子。烘干机的使用,节省了人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在1985年8月3日,一次降雨达178.3毫米,由于用烘干机及时烘干小麦种子,使小麦种子发芽率达... 从1983年开始,我们用引进的贝力克烘干机烘干小麦种子。烘干机的使用,节省了人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在1985年8月3日,一次降雨达178.3毫米,由于用烘干机及时烘干小麦种子,使小麦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力克烘干机 种子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