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优化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坚民 张统超 +1 位作者 李孝茹 周冬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5,共9页
针对固定结合面传统建模方法精度较低和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改进了基于弹簧阻尼单元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验模态分析和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优化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固有频... 针对固定结合面传统建模方法精度较低和结合面的动态特性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改进了基于弹簧阻尼单元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验模态分析和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固定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的优化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与其对应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识别固定结合面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以自行设计制作的固定结合面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建模、实验、参数识别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参数识别误差在5%以内,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结合面 动态特性 参数识别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的骨折创伤断面生理刺激应力寻优方法
2
作者 朱坚民 周冬儿 翟东婷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4-560,共7页
针对骨折愈合中创伤断面最佳生理刺激应力的寻优问题,以骨折治疗的Jorgensen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骨折创伤断面生理刺激应力的寻优模型.针对普通免疫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抗体种群总体相似度替代单个抗体相似度作为判断标准以计算抗... 针对骨折愈合中创伤断面最佳生理刺激应力的寻优问题,以骨折治疗的Jorgensen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骨折创伤断面生理刺激应力的寻优模型.针对普通免疫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抗体种群总体相似度替代单个抗体相似度作为判断标准以计算抗体浓度和亲和力,提出了动态变异概率的概念和确定方法.基于山羊骨折创伤断面的实测应力曲线族,采用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普通免疫遗传算法和标准遗传算法分别对山羊骨折创伤断面的生理刺激应力进行了寻优.寻优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较高的寻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免疫遗传算法 骨折愈合 创伤断面 生理刺激应力 优化
下载PDF
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金玲 张小小 +4 位作者 金赟 于源泉 周冬儿 刘达人 李江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792-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126例,另同期随机选取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患者12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组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126例,另同期随机选取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患者12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1例)和非感染组(95例),对可能与术后感染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26例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共发生术后感染31例(24.6%),远高于胆管结石首次手术组的术后感染率8.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37.5 min)、术中出血量(≥125 ml)、输血、术后腹腔引流量(≥542.5 ml)、术后住院时间(≥11.5 d)、NNIS分级2级与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腹腔引流量(≥542.5 ml)、年龄(≥60岁)和术中胆汁培养阳性为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通过预防以减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再次手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1例产气性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赵巧梅 黄冰瑛 +4 位作者 徐虹霞 蔡凌云 周冬儿 朱焕兵 丁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05,共5页
总结1例罕见的以产气性后腹膜脓肿伴全身多处蜂窝织炎为主要表现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致侵袭性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酮症酸中毒与感染性休克并发的救护;产气性后腹膜脓肿的观察与护理;全身皮下气肿伴蜂窝织炎的观... 总结1例罕见的以产气性后腹膜脓肿伴全身多处蜂窝织炎为主要表现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致侵袭性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酮症酸中毒与感染性休克并发的救护;产气性后腹膜脓肿的观察与护理;全身皮下气肿伴蜂窝织炎的观察与护理;多种致病微生物继发感染的治疗和护理;分阶梯营养支持与血糖管理;ICU获得性衰弱的康复护理。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入院68 d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复查,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后腹膜脓肿 蜂窝织炎 糖尿病 护理
原文传递
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决策
5
作者 周冬儿 李江涛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0-354,共5页
1978年Compago等首次归纳总结胰腺囊性肿瘤这一类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浙江3市儿童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水平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芬 邵裕坤 +5 位作者 赵正言 王珏 朱红 郦柏平 徐勤伟 周冬儿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比较浙江3市儿童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水平。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浓度。结果:274份血样维生素E、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9.02±2.36)、(0.53±0.10)、(0.23±0.16)μg·mL-1... 目的:比较浙江3市儿童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水平。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浓度。结果:274份血样维生素E、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9.02±2.36)、(0.53±0.10)、(0.23±0.16)μg·mL-1;25-羟基维生素D3和维生素D3检出率分别为75.55%、51.10%,检出浓度分别为(18.51±7.64)、(20.83±10.67)ng·mL-1。5种脂溶性维生素水平没有性别差异(P>0.05),但地区间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浙江3市儿童血清中维生素E、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营养状况比较理想,但25-羟基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偏低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 儿童
原文传递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金星 +6 位作者 于源泉 周冬儿 金赟 张小小 刘达人 李江涛 彭淑牖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BPG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腺中段切...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BPG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汉化的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BPG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调查。将BPG术患者术后6、12个月SF-36健康调查数据分别和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两组SF-36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理职能、生活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44±43)、(71±22)、(43±42)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3±18)、(84±32)分(t=-3.843,-2.480,-4.370;P<0.05)。BPG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54±18)、(54±24)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4±32)分(t=-2.438,-2.374;P<0.05);而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生活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生理职能、生活功能和情感职能有一定的改变,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可趋于正常化,但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仍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心理方面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锦洪 周冬儿 +6 位作者 于源泉 李百周 卢良骥 刘达人 王亮 彭淑牖 李江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820,822,共4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南建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ICC病人,运用循证决策方法制定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新辅助化疗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多部位转移的治疗(附2例病例报告)
9
作者 戚小刚 冯洋洋 +5 位作者 金赟 于源泉 周冬儿 刘达人 王亮 李江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结直肠癌是困扰全球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1].结直肠癌常合并肝转移,其次是肺转移.结直肠癌常出现多个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为8.4%.其中肝和肺、肝和区域外淋巴结、肝和腹膜是最常见的多部位转移部位[2].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部位转移 手术切除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