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致冠状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南南 陈瑶 +2 位作者 周冬辰 陆建华 来钰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3-875,共3页
本例75岁男性患者,在行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出现胸闷、血压降低,且心电图aVR、V_(1)导联ST段抬高,伴多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至左前降支夹层,遂于此处置入两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生... 本例75岁男性患者,在行左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出现胸闷、血压降低,且心电图aVR、V_(1)导联ST段抬高,伴多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至左前降支夹层,遂于此处置入两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随访过程中无明显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流出道 室性早搏 射频导管消融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夹层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情况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冬辰 李龙芸 +3 位作者 崔全才 王孟昭 张力 穆新林 《癌症进展》 2006年第5期462-466,433,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NSCLC和结直肠癌患者EGFR突变的发生率及与此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利用含有野生型和突变型EGFR基因的质粒DNA,摸索条件,建立DHPLC最佳检测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近期NSCLC手术标本和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通过PCR和DHPLC...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NSCLC和结直肠癌患者EGFR突变的发生率及与此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利用含有野生型和突变型EGFR基因的质粒DNA,摸索条件,建立DHPLC最佳检测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近期NSCLC手术标本和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通过PCR和DHPLC筛查突变,测序验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9例NSCLC标本中,8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7·6%,其中6例为缺失突变、1例为点突变、1例为混合突变;8例女性中有7例发现突变,突变率为87·5%,而21例男性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8%(P<0·001);8例无吸烟史的病人全部突变,突变发生率为100%,21例有吸烟史的病人无1例突变(P<0·001);20例腺癌病人中有8例突变,突变率为40·0%;9例鳞癌病人无一突变(P=0·026);肿瘤家族史和肿瘤分期则与突变无关。在37例结直肠癌标本中,未发现突变。结论中国人NSCLC的EGFR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且以19外显子上的缺失突变为主。突变发生与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有相关性,与肿瘤家族史和肿瘤分期没有相关性。结直肠癌EGFR未发现突变。DHPLC可作为EGFR突变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gefitinib和erl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冬辰 李龙芸 《癌症进展》 2006年第6期540-544,共5页
Gefitinib和erlo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点,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证实,东亚人群、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有效,进一步的研究揭示癌症病人EGFR酪氨酸激酶区突变与对... Gefitinib和erlo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点,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证实,东亚人群、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有效,进一步的研究揭示癌症病人EGFR酪氨酸激酶区突变与对EGFR-TKI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这些突变包括框架缺失、点突变等多种类型。本文综述了EGFR突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RFCA治疗TA患儿的疗效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丽英 张川 周冬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7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究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TA)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RFCA治疗的TA患儿为研究... 目的探究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TA)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及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RFCA治疗的TA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消融效果、不同类型TA的消融效果、复发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00例患儿中,消融成功97例,成功率为97.00%;复发8例,复发率为8.00%。不同类型TA患儿年龄和消融成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0.25,P=0.78;χ~2=2.35,P=0.09),各组复发率比较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35,P=0.04),但经年龄分层后,5~8岁组、9~14岁组的RFCA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10、0.25、0.15,均P>0.05)。结论 RFCA可作为治疗TA患儿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且不同年龄组的患儿手术效果、复发率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快速型心律失常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文坚 王齐齐 +2 位作者 周冬辰 胡晓晟 刘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策略,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左室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住院率与全因死亡率。然而,即使按照指南推荐的标准选择患者,仍有30%的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寻找能预测CRT反应性的可靠指标有助...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策略,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左室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住院率与全因死亡率。然而,即使按照指南推荐的标准选择患者,仍有30%的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寻找能预测CRT反应性的可靠指标有助于CRT目标患者群的筛选,推动CRT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落实。近年来,寻找评估CRT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其中一些生物标志物在预测CRT反应性中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现就预测CRT反应性的不同生物标志物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反应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左心房自主神经节消融1例
6
作者 葛南南 胡晓晟 +1 位作者 陈瑶 周冬辰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4期398-400,共3页
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5月11日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左心房自主神经节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1例。本例患者晕厥反复发作,行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出现晕厥症状发作,窦性停搏约7 s,予以胸外按压后恢复意识。后予以左... 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5月11日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左心房自主神经节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1例。本例患者晕厥反复发作,行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出现晕厥症状发作,窦性停搏约7 s,予以胸外按压后恢复意识。后予以左心房自主神经节消融,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性 自主神经节 射频导管消融 直立倾斜试验
下载PDF
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冬辰 郑良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74-477,共4页
1992年,Brugada兄弟首次提出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的概念[J],至今已有20余年.目前为止,在B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处理策略和基因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先后也出版了数个共识和指南.但对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 1992年,Brugada兄弟首次提出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的概念[J],至今已有20余年.目前为止,在B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处理策略和基因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先后也出版了数个共识和指南.但对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处理策略仍存在争议[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无症状 患者 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 基因学
原文传递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高除颤阈值处理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连苗军 陶谦民 +2 位作者 周冬辰 张必祺 郑良荣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0,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晕厥8年余,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8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晕厥,于我院诊为Brugada综合征,并行ICD植入术,长期服用胺碘酮200 mg/d,期间出现过4次放电,加用比索洛尔...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晕厥8年余,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8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晕厥,于我院诊为Brugada综合征,并行ICD植入术,长期服用胺碘酮200 mg/d,期间出现过4次放电,加用比索洛尔并逐渐加量至5 mg/d,数年间随访都未出现心室颤动(室颤)和放电的情况.2011年11月患者因起搏电池耗竭行ICD(电池容量30 J)更换术,病情一直稳定,随访均无事件.于2013年11月7日,患者于睡眠中出现放电,并晕厥,持续约30 min,伴四肢抽搐、发绀,就诊于当地医院,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ICD程控发现有多次复律未成功的记录.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有青霉素过敏史.有吸烟史,6支/d×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颤阈值 BRUGADA综合征 ICD植入术 反复晕厥 青霉素过敏史 电池耗竭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必祺 尹翔 +4 位作者 孙泽玮 周冬辰 胡晓晟 陶谦民 郑良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由于发作的突然性及偶然性,晕厥的原因往往很难通过传统检查方法得以明确。本文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人选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明... 目的由于发作的突然性及偶然性,晕厥的原因往往很难通过传统检查方法得以明确。本文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人选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的33例患者,植入ICM,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出现晕厥事件。随访时调取ICM记录的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705.0±389.4)d,2例患者死亡,7例患者出现晕厥,ICM共记录到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室颤动及5例心室停搏。其中5例患者依据ICM监测结果,植入相应的治疗性器械,之后随访未再出现晕厥。结论ICM可以有效提高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不明原因的晕厥推荐尽早植入I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晕厥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