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凯达中国画作品
1
作者 周凯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10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画作品 周凯
下载PDF
周凯达作品选登
2
作者 周凯达 《媒介批评》 2022年第2期412-415,共4页
下载PDF
周凯达
3
作者 周凯达 《当代中国画》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花鸟画艺术本身在强大的人物画、山水画艺术面前属于"小画种",历史如此,今天亦然,而写意花鸟画更是小中之小。可囿于题材的局限性和随意性,从事写意花鸟画的人尤为众多,或拜倒在青藤、白阳、八大、石涛那纵恣率性、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山水画艺术 白阳 石涛 中国画艺术 周凯 绘画语言 画面效果 折枝 小中
原文传递
周凯达作品
4
作者 周凯达 《当代艺术》 2007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周凯
原文传递
徐悲鸿“求真”“求变”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当代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凯达 刘军平 《艺术探索》 2009年第5期53-54,共2页
在未来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徐悲鸿的价值何在?对此,我们通过分析徐悲鸿先生"求真""求变"艺术精神的渊源,以及此种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而提出和探讨"求真""求变"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代中... 在未来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徐悲鸿的价值何在?对此,我们通过分析徐悲鸿先生"求真""求变"艺术精神的渊源,以及此种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而提出和探讨"求真""求变"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大胆探索中国艺术的当代化和本土化,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艺术潮流中探寻出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现代艺术道路,才是徐悲鸿的当代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求真 求变 人文精神 当代艺术
下载PDF
继承、借鉴与转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凯达 《艺术探索》 2010年第3期69-70,72,共3页
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是对古今中外艺术语言的继承、借鉴与转化。而这个转化必须是适合于表达自我情性、联系本民族文化内涵的高层次转换与化合。
关键词 继承 借鉴 转化 中国画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任伯年、吴昌硕绘画构图形式的比较——以视觉心理学为角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凯达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28-29,53,共3页
任伯年、吴昌硕都善于经营画面秩序,但在外形式和内结构方面均表现出很大不同。文章以视觉心理学为角度,就具体的"形质"入手,并结合具体作品,对二人的构图外形、内部组织结构及体量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任伯年 吴昌硕 构图形式 比较 视觉心理学
下载PDF
形态素描——从“形态认知”的角度探索基础素描教学
8
作者 周凯达 刘军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素描无论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载体还是作为艺术基础训练,都可谓历史悠长,但其训练方式仍只有两大类:以光影效果为主的明暗素描和以线条为主的结构素描,这两种方式都是侧重于对艺术客体外形及结构特征的描绘,而忽视了艺术本体的表现性追求... 素描无论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载体还是作为艺术基础训练,都可谓历史悠长,但其训练方式仍只有两大类:以光影效果为主的明暗素描和以线条为主的结构素描,这两种方式都是侧重于对艺术客体外形及结构特征的描绘,而忽视了艺术本体的表现性追求,即如何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完成表达。本文借鉴艺术设计的有关理念,结合传统素描的方法研究,创立了全新的"形态素描",并从人工形态、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形态素描"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素描 形态认知 基础素描教学 人工形态 自然形态 抽象形态
下载PDF
人居与自然——城市记忆的文化性思考
9
作者 周凯达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1期98-99,共2页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能够继承当地居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能够继承当地居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与现代人性化的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文化性居住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文化性 自然环境 传承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形式感及其视觉心理
10
作者 周凯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3年第5期38-39,共2页
本文基于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形式美,以及形成这种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以期读者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形式感 视觉心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洪毅然的艺术本体论和美的本质观
11
作者 刘军平 周凯达 《艺术探索》 2013年第1期59-61,共3页
民国时期,洪毅然已经探讨了艺术本体,建立了新写实主义艺术理论体系。洪毅然对艺术本体的探讨从艺术史扩展到社会学,进而扩展到哲学。他在对古今中外美学家的理论学习和怀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生话意识的传达,美是... 民国时期,洪毅然已经探讨了艺术本体,建立了新写实主义艺术理论体系。洪毅然对艺术本体的探讨从艺术史扩展到社会学,进而扩展到哲学。他在对古今中外美学家的理论学习和怀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生话意识的传达,美是一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毅然 艺术 美学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画要反映生命精神并体现一定的文化深度
12
作者 周凯达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
人类的一切文艺活动,说简单一点无非就是反映两大问题:第一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第二是怎样活着?前者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探寻生活的状态和方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直至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贤们... 人类的一切文艺活动,说简单一点无非就是反映两大问题:第一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第二是怎样活着?前者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探寻生活的状态和方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直至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贤们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和展望,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经典学说,历经后世的去腐存精,以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为两大主要经学流传至今,前者激励无数学子自强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精神 中国画艺术 儒家学说 活着 文艺活动 人生理想 文化理想 道家学说 儒家思想 时代精神
下载PDF
碧云天
13
作者 周凯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花间寻幽——在形色结构中寻找心灵境界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凯达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87,共2页
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艺术的目的是以一种彻底的自我方式表达艺术家对自然与人生的看法,“花间寻幽”就是在与花鸟草虫等自然物色的对语中悟得人生的真谛,在形色、笔墨、结构中表现一种寻求自我、表现自我的心境。
关键词 心灵境界 结构 形色 表现自我 艺术家 自然物 自性 人生
原文传递
中国画构图教学中对现代构成形式的借鉴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凯达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4,共2页
新的时代,在新的观念之下,形式的变化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画构图在经历了20世纪的急剧变革后,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梳理和归纳其构图形式的规律性法则,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画构图 现代构成 传统构图 借鉴
原文传递
中国画色彩教学述要
16
作者 周凯达 《大观(论坛)》 2018年第6期112-113,共2页
中国画中对色的选择、取舍是经过生命体验、历史积淀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习惯作用于潜意识的结果,无论是重彩、淡彩,还是水墨,在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审美背后的文化观念、精神情感等因素,要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需求,... 中国画中对色的选择、取舍是经过生命体验、历史积淀的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习惯作用于潜意识的结果,无论是重彩、淡彩,还是水墨,在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审美背后的文化观念、精神情感等因素,要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需求,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要应时而变,做到醇厚、雅致,而且还要透露出鲜活、清新的时代气息。在多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和教学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用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笔墨形态 任伯年
原文传递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中的影响
17
作者 王亚男 周凯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049-0052,共4页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在世界绘画中自成体系,成为东方国家绘画的主流。中国画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民族思想和艺术精神,还拥有独树一帜的创作技法,对东西方绘画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在世界绘画中自成体系,成为东方国家绘画的主流。中国画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民族思想和艺术精神,还拥有独树一帜的创作技法,对东西方绘画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画内涵与艺术形式,并针对中国画对东西方绘画及世界绘画的影响进行探析,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绘画 影响 中国画
下载PDF
大师语言的重新解读 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节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凯达 《当代艺术》 2007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绘画实践教学要侧重于绘画本体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绘画实践要有切实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在对任伯年、吴昌硕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于二人的生平经历、交游、师承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特色的综合性评述,绝少涉及对其形式美感的探本... 绘画实践教学要侧重于绘画本体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绘画实践要有切实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在对任伯年、吴昌硕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于二人的生平经历、交游、师承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特色的综合性评述,绝少涉及对其形式美感的探本穷源。本文立于本体论的角度,从"当于目而有据"的具体形质入手,并结合传统艺术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感,通过具体、形象、可感的图例分析,对任伯年、吴昌硕二人艺术作品中的笔墨、造型、色彩、构图诸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期对他们二人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和明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笔墨 色彩 造型图式 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画要反映生命精神并体现一定的文化深度
19
作者 周凯达 《国画家》 2015年第5期74-75,共2页
人类的一切文艺活动,说简单一点无非就是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第二是怎样活着。前者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探寻生活的状态和方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直至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贤... 人类的一切文艺活动,说简单一点无非就是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第二是怎样活着。前者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探寻生活的状态和方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直至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贤们对这两个问题做了总结性的回顾和展望,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经典学说,历经后世的去腐存精.以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为两大主要经学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精神 中国画艺术 活着 文艺活动 人生理想 文化理想 时代精神 儒家思想 道家学说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画语言形态的嬗变
20
作者 周凯达 《国画家》 2011年第5期74-75,共2页
中国画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绵延数千年的线形态语言,直至今日仍然是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元素.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以及精神生活的变化,要求艺术求新创变,但事实上,不论中国画教育教学,还是创作实践中.缺少对其它艺术形态的开放心胸... 中国画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绵延数千年的线形态语言,直至今日仍然是绘画创作中的主要元素.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以及精神生活的变化,要求艺术求新创变,但事实上,不论中国画教育教学,还是创作实践中.缺少对其它艺术形态的开放心胸,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拒绝和排斥现当代国内外艺术研究成果的现象,还固守着“骨法用笔”和“以书入画”律条,语言形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语言形态不转变.就意味着“沿袭”、“重复”与“保守”.艺术将失去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态 中国画 现当代 艺术形态 嬗变 形态语言 社会环境 绘画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