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机时刻的政治领袖:克伦斯基与列宁 被引量:1
1
作者 亚历山大.拉宾诺维奇 张广翔 周嘉滢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十月革命以前,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角逐,以及列宁夺取和巩固政权并领导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常被视为"自由民主者"与"专制独裁者"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并非高度集中的政党组织,政治领袖... 十月革命以前,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角逐,以及列宁夺取和巩固政权并领导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常被视为"自由民主者"与"专制独裁者"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并非高度集中的政党组织,政治领袖的个人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在平息"科尔尼洛夫事件"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期间,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决策体现出不同的领导素质,最终对革命时期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克伦斯基 科尔尼洛夫事件 列宁 《布列斯特和约》
下载PDF
百年以来的中国俄国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广翔 周嘉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128,共21页
中国俄国史研究日趋繁荣,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成果数量大幅增加,选题更为广泛深入,史学理论更新及时,中外交流日益密切。随着现代化理论的引入,俄国现代化研究成为中国俄国史研究的主流趋势。中国学者不仅关注古罗斯起源问题,还热衷于... 中国俄国史研究日趋繁荣,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成果数量大幅增加,选题更为广泛深入,史学理论更新及时,中外交流日益密切。随着现代化理论的引入,俄国现代化研究成为中国俄国史研究的主流趋势。中国学者不仅关注古罗斯起源问题,还热衷于探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工业化、农业发展水平、村社制度、城市化等问题,借以挖掘俄国三次革命的根源。虽然中国俄国史研究已取得可喜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局限,学术积累不足,研究课题集中,人才培养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俄国史学科的发展,需要国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史研究 改革开放 现代化理论 改革 革命
原文传递
冷战以来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的研究:理论、观点和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广翔 周嘉滢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58,共31页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qu...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大改革” 俄国国家与社会 俄国官僚制 俄国史研究
原文传递
美苏意识形态分歧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嘉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9,共8页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将自己视为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的化身,希望美国经验和传统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前,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将自己视为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的化身,希望美国经验和传统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苏联确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以一国革命为基础推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二战结束以后,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愈演愈烈,双方均想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本国的理论和制度,进而为第三世界国家描绘一幅美好蓝图。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20世纪50—70年代经典现代化理论在西方知识界逐渐形成,作为同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对抗的理论武器。经典现代化理论具有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双重特质,同时它也是二战以后美国建构全球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现代化理论 美苏冷战 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张广翔教授与中国的俄国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嘉滢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2-247,共6页
张广翔教授是国内俄国史研究领域的专家,1957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3和1986年分别取得吉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取得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享受国务院... 张广翔教授是国内俄国史研究领域的专家,1957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3和1986年分别取得吉林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取得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乌拉尔历史学报》编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世界现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教授 俄国史 中国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世界现代史 吉林大学 政府特殊津贴
原文传递
西方学者有关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原因的阐释:冷战以来的理论转向与研究焦点
6
作者 张广翔 周嘉滢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57,共25页
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进了西方学界俄国史学科的日益繁荣。20世纪50至90年代,在研究1861年农民改革的原因时,西方学者采用现代化、原始工业化、官僚制等理论和社会史、个案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俄国国家机构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奴制下俄... 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进了西方学界俄国史学科的日益繁荣。20世纪50至90年代,在研究1861年农民改革的原因时,西方学者采用现代化、原始工业化、官僚制等理论和社会史、个案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俄国国家机构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奴制下俄国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修正了苏联官方史学的阐释模式。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随着"1917年范式"的衰落和"新文化史"与"新政治史"的兴起,极权主义范式和现代化理论面临挑战,西方学界有关俄国改革问题的研究整体降温。西方学者有关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的兴衰,本质上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俄国农奴制 俄国农民问题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关于情感史的研究:概念与理论 被引量:16
7
作者 查理斯.齐卡 张广翔 周嘉滢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6-256,共11页
自古以来,人类的情感一直是重要的哲学命题,备受各国哲学家的关注。但直到20世纪上半期,西方学者才从真正意义上提出"情感史"这一概念。最近几十年,"情感"问题成功吸引到西方民众和学者的热切关注。一方面,人们通... 自古以来,人类的情感一直是重要的哲学命题,备受各国哲学家的关注。但直到20世纪上半期,西方学者才从真正意义上提出"情感史"这一概念。最近几十年,"情感"问题成功吸引到西方民众和学者的热切关注。一方面,人们通过传统和新兴的交流渠道,反复谈及"情感"和"情感转向"问题;另一方面,"情感史"研究逐渐朝跨学科方向发展,西方学者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更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并就"情感"在史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情感史"是重要的历史学科,同时也是对人类理性行为研究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史 情感 概念 理论 吕西安·费夫尔
原文传递
海洋史:未来全球史研究的核心学科 被引量:7
8
作者 因戈.海德布林克 张广翔 周嘉滢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史作为一个新兴的史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历史学最为成功的分支学科之一,海洋史学科情况与其相反。由于学者和公众普遍缺乏兴趣以及来自学科本身的多重因素,海洋史学科尚未成为大学教育和科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史作为一个新兴的史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历史学最为成功的分支学科之一,海洋史学科情况与其相反。由于学者和公众普遍缺乏兴趣以及来自学科本身的多重因素,海洋史学科尚未成为大学教育和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科研经费、研究成果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海洋史学科建设对历史学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改变海洋史学科的边缘化处境迫在眉睫。科际整合是海洋史研究的新方向,将全球史与海洋史结合、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有利于解决当前海洋史学科所面临的窘境。团队合作是海洋史研究的新方式,仿效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模式,培养历史学家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推动综合性史学研究的开展,促使海洋史成为未来全球史研究的核心学科,最终深化人类对过去世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史 全球史 科际整合 团队合作 “蓝洞”
原文传递
П.А.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与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的俄罗斯学 被引量:1
9
作者 О.В.波丽莎科娃 张丁育 周嘉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158,共6页
П.А.扎伊翁契科夫斯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学术交流的典范。在20世纪60—80年代大约20年的时间里,他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国见习生,这些人后来成为推动美国的俄国史研究发展的主要力量。梳理这段特殊的学术史,不仅能展现扎伊翁... П.А.扎伊翁契科夫斯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学术交流的典范。在20世纪60—80年代大约20年的时间里,他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国见习生,这些人后来成为推动美国的俄国史研究发展的主要力量。梳理这段特殊的学术史,不仅能展现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与其美国学生的交往经历和学术成就,还能为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扎伊翁契科夫斯基倡导的朴实、严谨的治学理念和注重分析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直至今日对历史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扎伊翁契科夫斯基 美国的俄罗斯学 俄国史 美苏学术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