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1 位作者 张文霞 张丽霞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基本事实、人类碳排放对工业化以来全球变暖的作用,归纳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结果,阐释了1.5/2℃温升阈值与碳中和的关系,概述了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全球变暖而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模拟 气候预估
下载PDF
2024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
2
作者 范方兴 郑飞 +16 位作者 彭京备 陈红 郎咸梅 张汇玮 马洁华 李超凡 宗海锋 包庆 胡帅 董啸 刘永 田宝强 王磊 穆松宁 林朝晖 张庆云 周天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8,共12页
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分析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未来3~5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El Niño事件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汛期(6~8月),东北... 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分析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未来3~5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El Niño事件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汛期(6~8月),东北大部分地区、华北东部、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西藏大部、陕西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新疆北部至内蒙古西部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少2~5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2024年夏季登陆台风数量略偏少。由于未来El Niño事件的衰减速度、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演变趋势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此次汛期降水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气候预测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高纬度环流 东亚夏季风 夏季降水异常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中国东北地区降水侵蚀力的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预估
3
作者 辛羽婷 张文霞 +2 位作者 邹立维 周天军 赵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6,共17页
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子。我国东三省土地面积79.33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3%,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及其未来风险,目前仍不清楚。... 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子。我国东三省土地面积79.33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3%,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侵蚀情况及其未来风险,目前仍不清楚。影响土壤侵蚀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降水侵蚀力(R-factor),其与强降水有关。本研究利用CN05.1和APHRODITE观测降水资料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降水侵蚀力的观测特征。在气候平均态上,东北地区东南部降水侵蚀力最强。降水侵蚀力存在明显的年循环,以夏季为主导,占全年总侵蚀的80%以上。在观测分析基础上,对RegCM4动力降尺度模式进行了评估和订正,并预估了未来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下中国东北地区降水侵蚀力的变化。随着未来增温,到21世纪末,两种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平均的降水侵蚀力分别增加9.90%和26.70%。高排放情景下将面临更严重的降水侵蚀风险,SSP5-8.5情景下降水侵蚀力的增强幅度约为SSP1-2.6情景下变化的2.7倍,同时77.69%的区域面积上降水侵蚀力将更强。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减排措施,走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减缓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的土壤侵蚀风险,进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侵蚀 动力降尺度 气候变化 偏差订正
下载PDF
海气相互作用在模式FGOALS-g3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
4
作者 丁天 郭准 +4 位作者 周天军 胡帅 陈晓龙 何林强 巫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03,共17页
本文基于观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最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探究了海气相互作用在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大气环流模式(AGCM... 本文基于观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最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探究了海气相互作用在模拟东亚夏季风及其对前冬El Niño响应中的贡献。大气环流模式(AGCM)模拟的气候态夏季风雨带偏东,东亚季风区表现为干偏差,耦合模式(CGCM)虽模拟出了夏季风雨带的位置,但降水仍偏弱。AGCM由于缺乏海气耦合过程,夏季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模拟过强,使得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偏东、南中国海季风槽偏东,造成东亚夏季风雨带偏东;东亚陆地区域水汽偏少,也是降水干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两项可以解释70%以上的干偏差。在考虑海气相互作用后,西北太平洋的降水正异常减弱了局地海表温度,因此CGCM显著改进了副高以及南中国海季风槽偏东等偏差,使得夏季风雨带位置得到改进,季风区降水干偏差减小了36%,但由于水汽偏少,水汽纬向输送偏少,东亚季风区仍维持着显著的干偏差。另一方面,对前冬El Niño的响应,CGCM能够再现El Niño衰减年夏季印度—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IPOC机制)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维持作用及偶极型分布的降水异常。而AGCM中夏季西北太平洋以及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周围海域对流对于海温的响应过于敏感,一方面西北太平洋局地暖异常造成的对流质量输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WNPAC的建立,另一方面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周围海域过强的上升异常,通过局地环流,抑制了其南侧印度洋的对流异常,导致无法模拟出IPOC机制对衰减年夏季WNPAC的维持作用。因此,缺乏海气耦合过程是AGCM不能模拟出东亚夏季风对前冬El Niño滞后响应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OALS-g3 模式 东亚夏季风 海气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 气候态
下载PDF
2023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方兴 郑飞 +16 位作者 彭京备 陈红 郎咸梅 詹艳玲 马洁华 李超凡 包庆 胡帅 董啸 田宝强 王磊 穆松宁 宗海锋 段晚锁 林朝晖 张庆云 周天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0-460,共11页
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结果,在未来4~6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持续3年的La Niña事件转为异常偏暖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汛期,东北的北... 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结果,在未来4~6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持续3年的La Niña事件转为异常偏暖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汛期,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华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黄淮流域、东南沿海、西北地区中部、新疆和西藏的西部、西南地区中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及黄淮流域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套北部至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2~5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今年夏季登陆台风数量接近正常。由于未来ENSO的演变趋势、西太平洋暖池对流的异常变化以及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的季节内变化等诸多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此次汛期降水预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根据2023年春末、夏初大气环流和海洋等因子的实际演变趋势,做进一步补充订正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气候预测 El Niño-南方涛动 东亚夏季风 中高纬度环流 暖池对流 夏季降水异常
下载PDF
热带大气对流垂直结构与降水模拟偏差的关系:基于GAMIL3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子坤 周天军 +3 位作者 郭准 陈晓龙 李立娟 吴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58,共20页
针对LASG/IAP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GAMIL(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的两个版本GAMIL2(G2)和GAMIL3(G3),评估了其对热带降水气候态以及对流垂直结构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版本模式降水模拟改进的原因以及热带对... 针对LASG/IAP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GAMIL(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的两个版本GAMIL2(G2)和GAMIL3(G3),评估了其对热带降水气候态以及对流垂直结构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版本模式降水模拟改进的原因以及热带对流垂直结构与降水模拟偏差的关系。两个版本的GAMIL模式都较好地捕捉到了热带降水的主要特征,且G3的模拟结果整体优于G2。新版本的主要改进在于显著减小了热带西北太平洋正降水偏差。水汽收支诊断显示,模式降水偏差主要来源于蒸发项和水汽垂直平流动力项,而后者的偏差则来自于对流强度和对流垂直结构的共同作用。对流垂直结构偏差主要存在于赤道印度洋与赤道大西洋区域,表现为大气低层辐合分量偏小,对流卷出层高度偏高;在热带西北太平洋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模式较好地还原了典型的“头重型”和“脚重型”对流垂直结构,但依然存在有整体性的对流偏深。湿静力能(MSE)收支显示,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过量的净能量通量是模式垂直运动偏差的主要来源。而对流垂直结构偏深造成的总湿稳定度(Gross Moist Stability,简称GMS)偏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模式中的净能量通量偏差,抑制了模拟的对流强度。诊断结果显示,G3中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的降水改善主要源于对流强度正偏差的减小。G3中对流阈值和层云阈值的下调,使得对流发生频率增加,从而抑制了过大的对流强度。热带对流垂直结构与降水偏差有着紧密且多样的联系,在未来模式发展中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L模式 热带海洋降水 对流垂直结构 总湿稳定度(GMS)
下载PDF
北非季风气候态及其年际变率的数值模拟:基于FGOALS-g3模式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慧 周天军 +4 位作者 陈梓明 张文霞 陈晓龙 李立娟 林鹏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5-1084,共20页
本文基于参加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的耦合(Historical)与非耦合(AMIP)试验结果,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比较,评估了FGOALS-g3模式Historical与AMIP试验对北非地区1979~2010年7~9月... 本文基于参加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IAP/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的耦合(Historical)与非耦合(AMIP)试验结果,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比较,评估了FGOALS-g3模式Historical与AMIP试验对北非地区1979~2010年7~9月降水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利用水汽收支方程与回归分析研究了模式模拟降水偏差的原因;通过比较耦合与非耦合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非洲季风模拟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平均态上,Historical与AMIP试验模拟的降水均较观测偏少且位置偏南,模拟的北非夏季西南季风环流偏弱。AMIP试验模拟的萨赫勒和北非季风区降水与观测降水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2,而Historical试验仅有0.74和0.46,且AMIP试验对应的均方根误差为2.58、3.23 mm,Historical试验为3.30 mm、4.01 mm,说明与Historical试验相比,AMIP试验的模拟偏差更小。水汽收支分析表明,Historical与AMIP试验均低估了北非季风区水汽辐合,同时低估了垂直水汽平流项与蒸发项,高估了水平水汽平流项,导致模式模拟的降水偏少,且Historical试验的偏差大于AMIP试验。在年际变率方面,观测中,北非夏季风降水—ENSO呈负相关关系。AMIP试验能够模拟出ENSO正位相时北非夏季降水的负异常,且较观测的负异常偏强,而Historical试验模拟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AMIP试验高估了北非地区垂直运动、热带东风急流与低层季风环流对ENSO的响应强度,导致降水异常偏强,而Historical试验低估了上述响应强度,产生弱降水负异常。水汽收支表明,北非夏季降水—ENSO的负相关关系由垂直水汽平流项的动力项主导。AMIP试验高估了垂直平流项及其动力项的贡献,但Historical试验高估水平平流项与垂直热力项异常的贡献,说明Historical试验模拟的北非夏季降水—ENSO相关关系偏差与水平平流项异常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夏季风 FGOALS-g3模式 模式评估 气候态 年际变率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星 周天军 +2 位作者 张文霞 左萌 张丽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合理再现全球季风气候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年平均、年循环模态、季风降水强度和季风区范围等,但模式低估陆地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高估海洋平均降水,模拟的热带地区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强。研究指出FGOALS-g3模拟的陆地季风区范围偏小,这与模式模拟的夏季水汽垂直平流(尤其是热力项)偏小有关。年际变率上,FGOALS-g3能再现El Niño年全球季风降水偏少的整体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季风区的降水异常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其模拟的El Niño年西非季风区降水偏多和西南印度洋的偶极子型降水异常,均与观测分布不一致,且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季风区降水较观测偏多。这是由于El Niño年,模式中西非高层无弱辐合中心,且海洋性大陆较观测偏暖,对流中心西移。相较于FGOALS-g2,FGOALS-g3对环流、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和季风–ENSO关系的模拟有改善。比较耦合和非耦合模拟结果,耦合模式的偏差大多源自大气模式本身,海气耦合过程部分提高了对亚澳季风区和热带印度洋的降水和环流的模拟,但耦合过程引起的海温偏差增强了气候态上印度半岛的干偏差和热带印度洋的湿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FGOALS-g2模式 FGOALS-g3模式 海气耦合
下载PDF
对流层增暖热带放大现象:基于FGOALS-g3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士嘉 周天军 +2 位作者 江洁 左萌 巫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100,共15页
热带地区的湿绝热过程会放大地表的增暖幅度,在约200 hPa高度上产生增暖峰值,该现象被称为“热带对流层放大”。热带对流层放大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检验气候模式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RSS4.0卫星数据和ERA5.1再分析资料,系... 热带地区的湿绝热过程会放大地表的增暖幅度,在约200 hPa高度上产生增暖峰值,该现象被称为“热带对流层放大”。热带对流层放大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检验气候模式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RSS4.0卫星数据和ERA5.1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FGOALS-g3模式对气温变化特别是热带对流层放大的模拟能力,并通过新旧版本模式(FGOALS-g3与FGOALS-g2)的比较指出了新版本模式模拟技巧的提升;通过比较FGOALS-g3历史模拟试验与GAMIL3单独大气模式AMIP试验结果,研究了海气耦合过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够合理再现观测中的全球对流层显著增温趋势,但模拟的增温趋势偏强,这与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以及两代气候系统模式所使用的历史气候外强迫差异有关。其对于观测中热带平均增温廓线以及热带对流层放大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良好的模拟性能,模拟的热带对流层放大现象的量值大小存在正偏差,与模拟的对流层低层温度变化偏强有关。FGOALS-g3较FGOALS-g2在性能上有一定提升,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对于火山气溶胶强迫的响应,并在热带对流层放大的空间分布及平均气温趋势廓线的刻画方面更加合理。由于缺少海气耦合过程,GAMIL3 AMIP试验无法有效体现外强迫变化对于对流层增温趋势的作用,故在长期趋势的模拟上存在结构性偏差,但由于受观测海温驱动其在年际变率方面表现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增暖 长期趋势 热带对流层放大 FGOALS-g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因子追踪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宇佳 满文敏 +1 位作者 周天军 彭冬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630,共15页
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是现代水循环的重要示踪剂,可以有效地追踪水汽来源及其输送过程。在中低纬度季风区,局地“降水量效应”是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主要特征,但是近期研究表明,水汽来源及其输送过程等非局地因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 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是现代水循环的重要示踪剂,可以有效地追踪水汽来源及其输送过程。在中低纬度季风区,局地“降水量效应”是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主要特征,但是近期研究表明,水汽来源及其输送过程等非局地因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和卫星遥感观测的大气水汽稳定氘同位素数据(数值表示为千分差,δD),针对前人研究较少的中国东部石笋氧同位素区域,进行水汽源地追踪,并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分析水汽δ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季节尺度上,水汽δD在夏末秋初较低,冬春季较高,这种特征与局地气象因子、水汽源地贡献的关系较弱,水汽输送路径上的累积降水是影响水汽δD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两者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年际尺度上,厄尔尼诺(El Nino)年夏季中国东部水汽δD较高,拉尼娜(La Nina)年夏季水汽δD较低。水汽源地贡献在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不同位相的变化较小,而水汽输送路径上的累积降水在La Nina年较之El Nino年偏多,表明La Nina年热带对流活动和水汽输送过程的贫化作用更强,导致目标区域的水汽δD更低。因此,代表热带对流活动的累积降水是水汽δD季节和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热带对流活动增强(减弱)将降低(增加)目标区域的水汽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同位素 拉格朗日水汽追踪 水汽源地贡献 对流活动
下载PDF
亚洲季风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气候系统模式模拟:基于FGOALS-g3和FGOALS-g2的比较评估
11
作者 王泽毅 陈晓龙 +4 位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李立娟 林鹏飞 何林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8-1404,共17页
亚洲季风降水的季节演变对亚洲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与观测资料对比,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最新版本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相对于上一版本FGOALS-g2对亚洲季风降水季节演变的模拟能力,并通过与FGO... 亚洲季风降水的季节演变对亚洲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与观测资料对比,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最新版本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相对于上一版本FGOALS-g2对亚洲季风降水季节演变的模拟能力,并通过与FGOALS-g3海温驱动的大气模式结果对比,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季风降水量年循环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提高了对南亚和西北太平洋降水量年循环的模拟能力,部分源于大气模式的改进,但对其他区域模拟性能改进不明显。FGOALS-g3对西北太平洋季风爆发、撤退、峰值和持续时间、阿拉伯海东部季风撤退和持续时间以及印度半岛至中国南海季风峰值时间的模拟偏差有所改进,且考虑模式自身海气耦合过程后,可显著改善西北太平洋区域降水量年循环等模拟偏差。与FGOALS-g2相比,在南亚和中南半岛区域,FGOALS-g3模拟的季风爆发更晚,这是由非洲大陆降水量干偏差导致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减弱,加剧该区域5月负降水量偏差导致。在西北太平洋,FGOALS-g3显著改善了季风爆发西侧推迟而东侧提前的模拟偏差,原因是太平洋东暖西冷的海温偏差显著减小,局地Hadley环流增强,在该区域产生异常下沉运动,减小了西侧1月降水量湿偏差,使5月相对于1月的降水量增加,而东侧5月降水量与1月降水量的干偏差得以互相抵消。研究表明热带大尺度海温型模拟偏差的改进对提高亚洲季风降水量年循环的模拟能力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季节演变 亚洲季风爆发 模式偏差 FGOALS 模式
下载PDF
基于LASG/IAP大气环流谱模式的气候系统模式 被引量:66
12
作者 周天军 王在志 +8 位作者 宇如聪 俞永强 刘屹岷 刘海龙 包庆 王鹏飞 李薇 吴国雄 吴统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2-715,共14页
文章扼要介绍了基于LASG/IAP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的气候系统模式的新版本FGOALS-s的发展和结构。出于发展一个在东亚季风模拟方面有一定优势的气候系统模式之目的,FGOALS-s的大气模式分量SAMIL采用了较高的水平分辨率R42,这相当于2.81... 文章扼要介绍了基于LASG/IAP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的气候系统模式的新版本FGOALS-s的发展和结构。出于发展一个在东亚季风模拟方面有一定优势的气候系统模式之目的,FGOALS-s的大气模式分量SAMIL采用了较高的水平分辨率R42,这相当于2.8125°(经度)×1.66°(纬度),高于三角截断T42的分辨率。对FGOALS-s在模拟大气、陆面、海洋和海冰的气候平均态,以及主要的年际变率信号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FGOALS-s成功地控制了气候漂移趋势,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大气、海洋和陆面的气候平均态,特别是受益于大气模式的较高分辨率,由中国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夏季风雨带的分布,在模式中得到较为真实的再现,表明该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具有较强能力。耦合模式能够成功再现El Ni^no事件的非规则周期变化,但是其年际变化的振幅较之观测要弱。赤道中西太平洋年际变率的强度较之赤道中东太平洋要强。在中高纬度,模式模拟的北大西洋涛动模态,在空间分布上与观测接近。FGOALS-s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模拟的热带海温偏冷、而中纬度海温则偏暖,原因是模式模拟的云量分布存在偏差,它直接影响到海表的净热通量收支。模式模拟的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海温明显偏冷,令该地区的年平均海冰分布的范围明显偏大;然而受南极周边海温偏高影响,南极洲周围的海冰范围则偏少。FGOALS-s的未来工作重点,宜放在大气模式的云过程、海洋模式的经向能量输送过程、以及海洋与大气的淡水通量耦合方案的改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大气环流谱模式 耦合模式 LASG IAP 海陆气相互作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58
13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中的耦合器研制问题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天军 俞永强 +3 位作者 宇如聪 刘海龙 李薇 张学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3-1008,共16页
基于“耦合器”框架、采用模块化结构是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作者概述了耦合器的基本功能 ,对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 1 1个耦合器进行了综合评述 ,重点是美国通用气候模式耦合器和法国的OASIS耦合器 ,扼要概括了目... 基于“耦合器”框架、采用模块化结构是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作者概述了耦合器的基本功能 ,对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 1 1个耦合器进行了综合评述 ,重点是美国通用气候模式耦合器和法国的OASIS耦合器 ,扼要概括了目前较具影响力的三个耦合器发展计划 ,在此基础上 ,对耦合器的主要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 ,并结合自身模式发展的需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器 模块化结构 数值模式 界面通量 CSM
下载PDF
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响应: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28
15
作者 周天军 俞永强 +2 位作者 宇如聪 张学洪 李肇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73,共17页
观测事实显示 ,在ElNi no期间 ,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 (SST)的升高 ,热带印度洋SST出现正距平。作者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上述响应 ,并进而讨论了其物理机制。所用模式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ierre Simon Lapl... 观测事实显示 ,在ElNi no期间 ,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 (SST)的升高 ,热带印度洋SST出现正距平。作者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上述响应 ,并进而讨论了其物理机制。所用模式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ierre Simon Laplace全球环境科学联合实验室 (IPSL)发展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该模式成功地控制了气候漂移 ,能够合理再现印度洋的基本气候态。观测中与ENSO相关的热带印度洋SST变化 ,表现为全海盆一致的正距平 ,并且这种变化要滞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变化大约一个季度 ,意味着它主要是对东太平洋SST强迫的一种遥响应 ,模式结果也支持这一机制 ,尽管模式中的南方涛动现象被夸大了 ,使得模拟的与ENSO相关联的SST正距平的位置南移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被负距平 (而不是正距平 )所控制。研究表明 ,东太平洋主要通过大气桥影响潜热释放来影响印度洋SST变化。赤道东太平洋ElNi no事件的发展 ,导致印度洋上空风场异常自东而西传播 ;伴随着风场的变化 ,潜热发生相应变化 ,并最终导致SST异常的发生。非洲东海岸受索马里急流控制的海域 ,其SST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利用热通量的变化来解释。证据显示 ,印度洋的增暖是ENSO事件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其前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ENSO事件 大气桥 热通量 海气耦合模式 SST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变化机理的模拟和未来变化的预估:成绩和问题、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32
16
作者 周天军 吴波 +13 位作者 郭准 何超 邹立维 陈晓龙 张丽霞 满文敏 李普曦 李东欢 姚隽琛 黄昕 张文霞 左萌 陆静文 孙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2-934,共33页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使得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制约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季风变化机理的准确理解,又降低了未来预测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关于造成季风模拟偏差的原因,既涉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问题,又与模拟系统的构建、强迫资料的误差、乃至我们当前对季风变化规律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本文以时间尺度为序,从气候态、日变化、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预估等季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角度,本着总结成绩、归纳问题、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目的,从七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水平,归纳了其主要偏差特征,讨论了影响模式性能的可能因素。内容涉及模式分辨率和地形效应、对流和云辐射效应的作用、与季风相关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内部变率(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自然变率(太阳辐照度变化和火山气溶胶强迫)和人为辐射强迫(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季风变化的不同影响、热力和动力过程及气候敏感度对季风环流(副高)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最后从优化参数、实现场地观测和过程模拟的协同、发展高分辨和对流解析模式等角度,讨论了提升东亚夏季风模拟能力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数值模拟 副高 降水 日变化 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气候预估 温室气体和气溶胶 海气相互作用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45
17
作者 周天军 陈梓明 +21 位作者 邹立维 陈晓龙 俞永强 王斌 包庆 鲍颖 曹剑 何编 胡帅 李立娟 李建 林岩銮 马利斌 乔方利 容新尧 宋振亚 唐彦丽 吴波 吴统文 辛晓歌 张贺 张明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50,共19页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 模拟性能 气候预测与预估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周天军 李立娟 +1 位作者 李红梅 包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6-922,共17页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气候变暖的归因模拟与预估研究上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利用海温、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等实际强迫因子驱动大气环流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模拟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20世纪的演变,但是难以模拟...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气候变暖的归因模拟与预估研究上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利用海温、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等实际强迫因子驱动大气环流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模拟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20世纪的演变,但是难以模拟出包括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在内的高纬度环流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等"历史资料"驱动气候系统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后期的全球增暖,但如果要再现20世纪前期(1940年代)的变暖,还需同时考虑太阳辐射等自然外强迫因子。20世纪中国气温演变的耦合模式模拟技巧,较之全球平均情况要低;中国气候在1920年代的变暖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对于近50年中国东部地区"南冷北暖"、"南涝北旱"的气候变化,基于大气环流模式特别是区域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表明,夏季硫酸盐气溶胶的负辐射效应超过了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从而对变冷产生贡献。但现有的数值模拟证据,不足以说明气溶胶增加对"南涝北旱"型降水异常有贡献。20世纪中期以来,青藏高原主体存在明显增温趋势,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对这种增暖有显著贡献。多模式集合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表明,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继续增暖,增温幅度因不同排放情景而异;中国大陆年均表面气温的增暖与全球同步,但增幅在东北、西部和华中地区较大,冬季升温幅度高于夏季、日最低温度升幅要强于日最高温度;全球增暖有可能对我国中东部植被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伴随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夏季平均温度升高,极端温度事件增多;在更暖的气候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总降水将增多,极端降水强度加大且更频繁发生,极端降水占总降水的比例也将增大。全球增暖有可能令大洋热盐环流减弱,但是减弱的幅度因模式而异。全球增暖可能不是导致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弱的原因。文章同时指出了模式预估结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归因 预估
下载PDF
2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特征 被引量:37
19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李薇 张学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70,F003,共15页
利用时间连续性相对较为理想的 GISST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基本特征 ,探讨了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1 )北印度洋 SST的季节变化具有鲜明的季风特征 ,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 利用时间连续性相对较为理想的 GISST资料 ,分析了 2 0世纪印度洋气候变率的基本特征 ,探讨了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 :(1 )北印度洋 SST的季节变化具有鲜明的季风特征 ,在西南季风爆发期 ,海温达到全年最冷 ;南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较为合乎常规 ,大致落后太阳辐射季节循环 2个月左右 ;赤道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 ,SST的季节变化受季风带影响显著 ,但在赤道中东印度洋 ,SST的季节循环特征不明显。(2 )印度洋 ,特别是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 SST的变化 ,具有显著的整体一致性 ,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变暖 ,赤道印度洋增暖了大约 0 .6℃。当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暖异常时 ,2 0°S以北的热带印度洋海域同样出现暖异常 ;赤道印度洋 SST与 Nino3区指数的相关系数 ,在滞后 Nino 3区指数 4~ 5个月左右达到最大。 (3)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化 ,与南印度洋西风漂流区、赤道北印度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年代际的时间尺度上 ,赤道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区 SST的变率特征极为一致。 (4)南印度洋 SST的年际振荡幅度 ,远强于热带印度洋 ;南印度洋的 SST演变特征 ,从统计上看 ,更多地与西太平洋暖池 SST变化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气候变率 季节循环 年代际变率 20世纪 季节变化 厄尔尼诺
下载PDF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对大气中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与海气间水通量交换的模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4 位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李薇 刘海龙 刘喜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608,共13页
基于ECMWF再分析结果对LASG第三代全球海洋- 大气- 陆地耦合系统模式 (GOALS)的两个版本和第四代耦合气候模式初始版(FGCM—0) 所模拟的大气水汽输送 与辐散辐合特征、海气间水通量交换,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对垂直积... 基于ECMWF再分析结果对LASG第三代全球海洋- 大气- 陆地耦合系统模式 (GOALS)的两个版本和第四代耦合气候模式初始版(FGCM—0) 所模拟的大气水汽输送 与辐散辐合特征、海气间水通量交换,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对垂直积分的水汽 通量场的流函数及其对应的无辐散水汽通量矢量的模拟,三个耦合模式都能够较为合理地再 现副热带大洋的涡旋结构、中纬度西风带的东向水汽输送。赤道东风带的西向水汽输送和东 亚夏季风水汽输送等行星尺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只是GOALS的涡旋位置。FGCM—0的 涡旋中心强度,较之实际略有偏差。(2) 反映在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场的势函数和对应的无 旋水汽矢量上,对南北半球副热带大洋水汽辐散区、热带辐合带(ITCZ)、东亚夏季风区强 烈的水汽辐合特征等的模拟,FGCM—0的结果相对合理。GOALS的热带辐合中心过于集 中在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东亚夏季风水汽辐合中心偏南。(3)关于海气水通量交换, FGCM—0较为理想地再现了副热带的净蒸发、ITCZ和中高纬度的净降水特征以及夏季 ITCZ的季节性北移,但对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副热带南大西洋的净蒸发特点,以及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季节变化的差异,模拟结果不理想。FGCM—0在模拟SPCZ上的偏 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 水汽输送 海气水通量交换 水汽辐散 水汽辐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