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短流程陶瓷膜工艺运行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周婷如 程翼 +2 位作者 段冬 郭庆 芮旻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1,共9页
采用规模为60 m^(3)/d的微絮凝-平板陶瓷膜短流程净水工艺,模拟工程运行参数,对实时的长江原水进行高通量的运行测试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100 LHM的高通量工况下可稳定运行,维护性清洗周期约5~7 d,跨膜压差终点控制在35 kPa以... 采用规模为60 m^(3)/d的微絮凝-平板陶瓷膜短流程净水工艺,模拟工程运行参数,对实时的长江原水进行高通量的运行测试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100 LHM的高通量工况下可稳定运行,维护性清洗周期约5~7 d,跨膜压差终点控制在35 kPa以内。短流程工艺将出水浑浊度控制在0.05 NTU以下,对COD_(Mn)、铁离子、铝离子去除率分别为49.9%、94.8%、89.8%,平均产水率为94.6%~97.5%,出水性能稳定,且具备经济性。陶瓷膜耦合臭氧工艺可适应高浑浊度的原水切换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陶瓷膜 微絮凝 短流程 高通量 多原水
下载PDF
过氧化氢处理河流着生刚毛藻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罗慧谋 刘小宁 +3 位作者 周婷如 陶益 蔡珏铮 范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8-34,共7页
以深圳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加H2O2对刚毛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水体p H、溶解氧、氨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1.25 mol/L时能有效抑制刚毛藻生长,使藻类光合活性在10 min内从5.8降低到0,叶绿素浓度在30 min内从5.8 m... 以深圳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加H2O2对刚毛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水体p H、溶解氧、氨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1.25 mol/L时能有效抑制刚毛藻生长,使藻类光合活性在10 min内从5.8降低到0,叶绿素浓度在30 min内从5.8 mg/L降低至0.2 mg/L。现场试验投加H2O2处理河流水体中刚毛藻14 d内,藻类生物量、光合活性和叶绿素浓度降幅均高于90%。加药1 h后,河流p H值由原来的9.21~9.74迅速降低至8.23~8.80,14 d内保持在9以下。河流溶解氧、氨氮、总磷和H2O2残留浓度在除藻过程中存在变化,但是1 d后会迅速恢复至加药前水平。投加H2O2是一种有效、无污染的应急去除河流着生刚毛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刚毛藻 光合活性 PH 城市河流
下载PDF
低剂量UV-C/H_2O_2联用灭活铜绿微囊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玲静 陶益 +3 位作者 韦德权 侯德林 周婷如 张锡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15,共7页
以我国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低剂量UV—C/H2O2联用工艺的快速除藻效果并与单独H2O2处理进行对比,通过测定藻细胞光合活性及胞内氧化压力以分析杀藻机制,通过测定胞外MC—LR浓度以评价藻毒素释放风险,并考察了水... 以我国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低剂量UV—C/H2O2联用工艺的快速除藻效果并与单独H2O2处理进行对比,通过测定藻细胞光合活性及胞内氧化压力以分析杀藻机制,通过测定胞外MC—LR浓度以评价藻毒素释放风险,并考察了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对低剂量UV—C/H2O2杀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mJ/cm^2的UV—C与≥100μmol/L的H2O2联用具有6h内快速杀藻效果,藻细胞灭活率〉1-lg,UV—C和H2O2表现出协同效应,所需H2O2剂量显著低于单独H2O2处理的。低剂量UV—C/H2O2处理引起光合活性降低及胞内氧化压力升高,应是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快速杀藻过程中伴随胞外MC—LR浓度升高6~9倍的风险。水中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将显著削弱低剂量uV—C/H2O2的除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UV—C/H2O2 铜绿微囊藻 灭活 藻毒素释放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