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宽波带减反超疏玻璃的制备工艺及结构探讨
1
作者 周子吉 孙慧慧 +3 位作者 王群 曹文 周忠华 黄悦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30,共7页
高透射率和自洁净复合功能化是光伏玻璃研究热点。利用光伏玻璃原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混合溶液为刻蚀液,通过水热刻蚀,再经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疏水修饰,成功得到具有可见光宽波带(380~... 高透射率和自洁净复合功能化是光伏玻璃研究热点。利用光伏玻璃原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混合溶液为刻蚀液,通过水热刻蚀,再经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疏水修饰,成功得到具有可见光宽波带(380~780 nm)减反超疏玻璃。探究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络合物混合比例、络合物添加量对膜层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疏水剂涂覆工艺和预处理时间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160℃、8 h,刻蚀液中络合物为EDTA-2Na(40%,体积分数)与EDTA-4Na(60%,体积分数)、EDTA-nNa(0.34 mol/L)总添加量为4%(体积分数)时,所得玻璃的可见光380~780 nm各个波长的反射率小于1%;总反射率为0.45%,总透射率为98.85%,雾度为0%。采用旋涂法涂DTES进行表面疏水修饰,预水解时间为18 h时,可获得超疏水性能,水接触角为150.86°,滚动角为5.9°。表面疏水修饰对减反射性能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射 超疏水 水热刻蚀 乙二胺四乙酸钠盐(EDTA-nNa) 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 光伏玻璃
下载PDF
化学钢化前后玻璃表面裂纹扩展的实验比较与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群 李晨宇 +5 位作者 周忠华 曹文 周子吉 孙慧慧 黄悦 沈志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5,共5页
本工作对手机超薄盖板玻璃表面裂纹萌生及扩展过程进行了实验比较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未经化学钢化处理的玻璃,在载荷为9.80 N的情况下,裂纹萌生时间为压痕出现后30 s;而对于化学钢化玻璃,即便在严苛环境条件下,在9.80 N的载荷作... 本工作对手机超薄盖板玻璃表面裂纹萌生及扩展过程进行了实验比较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未经化学钢化处理的玻璃,在载荷为9.80 N的情况下,裂纹萌生时间为压痕出现后30 s;而对于化学钢化玻璃,即便在严苛环境条件下,在9.80 N的载荷作用下,缺陷压痕处未发现裂纹。ABAQU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最大主张应力位于压印缺陷的四角,并沿径向向外扩展;(2)化学钢化玻璃的最大主张应力比未经化学钢化的玻璃低465 MPa。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主张应力位置与实际裂纹萌生位置一致。对玻璃表面裂纹扩展行为的认识有助于高强度超薄盖板玻璃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板玻璃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化学钢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玻璃表面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的水热制备及水刻蚀剂添加Na_(2) HPO_(4)对膜层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孙慧慧 周子吉 +3 位作者 曹文 王群 周忠华 黄悦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6-42,共7页
玻璃表面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具有超低反射率、可实现可见光高增透率的特性,在光伏、电子显示、汽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玻璃在水热过程中与水反应激烈,表面难以形成梯度多孔结构的膜层。如何通过调控刻蚀液,减缓玻璃的刻蚀反应,形... 玻璃表面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具有超低反射率、可实现可见光高增透率的特性,在光伏、电子显示、汽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玻璃在水热过程中与水反应激烈,表面难以形成梯度多孔结构的膜层。如何通过调控刻蚀液,减缓玻璃的刻蚀反应,形成梯度多孔结构的表面膜层,是水热法制备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必须克服的技术问题。本工作以商用三种钠钙硅玻璃为基底,分别以水和Na_(2)HPO_(4)水溶液为刻蚀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分析了刻蚀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红外光谱以及玻璃的光学性能。通过Macleod和TFCalc软件进行了膜层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数值模拟。以水为刻蚀剂,得到微米级凹凸表面。水刻蚀剂添加Na_(2)HPO_(4),所得膜层为梯度多孔减反射膜层。添加的Na_(2)HPO_(4)起减缓刻蚀反应、构筑多孔刻蚀膜层作用,其最佳添加量与玻璃碱土金属含量呈反向相关关系。反射率R 380~780 nm最低达到0.88%,增透ΔT 380~780 nm最高达到7.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多孔膜层 减反射 水热法 钠钙硅玻璃 磷酸氢二钠
下载PDF
KL水电站大碧沟泥石流特性及防治设计
4
作者 周元 陈德 +2 位作者 周子吉 任金明 吴伟伟 《大坝与安全》 2023年第6期18-23,共6页
大碧沟位于KL水电站坝址左岸上游400 m,沟道顺直,主沟长26.37 km,沟谷相对高差2487 m,为稀性、中等发育泥石流沟。由于工程施工需要,KL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大碧沟沟内,为了保证施工期混凝土系统生产和人员安全,需要对大碧沟... 大碧沟位于KL水电站坝址左岸上游400 m,沟道顺直,主沟长26.37 km,沟谷相对高差2487 m,为稀性、中等发育泥石流沟。由于工程施工需要,KL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大碧沟沟内,为了保证施工期混凝土系统生产和人员安全,需要对大碧沟沟水和泥石流进行防治。根据大碧沟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结合沟内泥石流特性,在泥石流防治设计中采用了格栅坝、排水洞、进水塔、挡水坝等工程防治措施及泥位计、视频监控等监测设施。大碧沟泥石流防治设计可为西部地区类似工程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防治 格栅坝 进水塔 泥石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