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神经元性发育不良病理学特征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学付 李桂生 +2 位作者 潘翠玲 王连唐 刘钧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发育不良(IND)病理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2002年间269例临床诊断为“HD”(小儿258例,成人11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选取HD病变段和近端各12例,节细胞减少症3例,IND8例,以及对照21例的全层结肠标... 目的探讨肠神经发育不良(IND)病理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2002年间269例临床诊断为“HD”(小儿258例,成人11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选取HD病变段和近端各12例,节细胞减少症3例,IND8例,以及对照21例的全层结肠标本行SY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肠神经丛的分布,肠壁肌层SY免疫活性纤维的分布。结果269例中单纯IND15例(6%),HD+IND6例(2%),两者各有1例因近端肠壁IND病变症状复发而再手术。对照中2例见纵肌异位神经丛,1例同时见粘膜下巨大神经丛;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横结肠和结肠肿瘤各2例,肠肌间见丰富的巨大神经丛。肠壁SY免疫活性在HD和节细胞减少症的病变段,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减低;对照组和HD近端功能正常的肠壁多表现丰富;IND病变段表现正常和轻度减低的各一半。结论IND的病理特征缺乏特异性,是IND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IND与“具有IND特征改变的继发性现象”可能仅是组织学现象上的相似,应有不同的病理基础。IND的诊断应结合病人的年龄、合并的其它病理因素及临床症状的情况,量化IND的病变更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元性发育不良 病理学特征 肠神经丛 节细胞增多症 肠壁肌层SY免疫活性纤维
下载PDF
粤北地区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学付 陈国星 彭晓飞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通过5例临床标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HDGC)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测序,探讨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可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病人425例,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筛选出符... 目的通过5例临床标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HDGC)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测序,探讨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可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病人425例,通过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筛选出符合国际胃癌联盟制定的临床标准HDGC病例5例。采集病人外周血提取DNA,对CDH1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 5例病人外周血细胞CDH1基因外显子测序未检测到明确致病性突变。结论粤北地区HDGC形成与CDH1种系突变关系仍不清楚,有待更多大样本检测的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种系突变 E-钙粘素蛋白基因 CDH1
下载PDF
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思维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学付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疾病诊治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临床思维,诊治措施的采用是思维结果决定的。临床思维是应用医学知识、唯物辩证法原理等,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为目的,遵循科学的方法、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 疾病诊治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临床思维,诊治措施的采用是思维结果决定的。临床思维是应用医学知识、唯物辩证法原理等,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为目的,遵循科学的方法、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工作方法。临床思维方法的领会是医学生实习阶段必备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思维 实习医生
下载PDF
单中心1199例胃癌患者男女异质性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周学付 吴晖 +5 位作者 王亮 彭建军 张常华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 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性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2年1 19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 目的 探讨男性女性胃癌的异质性及可能形成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2年1 19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男性女性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上的差异情况。结果1 199例患者中男性794例,平均年龄58岁;女性405例,平均年龄53岁。男性女性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显著(P〈0.05),在年龄分布曲线图中,男性于50~70岁间形成陡峭高峰;女性于40~70岁间形成平台状峰顶。随年龄段上升,男女比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60~70岁达顶峰(男女比率约等于3),在40岁前女性发病占优势。男性上部癌较女性相对多见(31.5%vs.18.8%),女性下部癌较男性相对多见(50.6%vs.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女性各部位肿瘤T3、T4期分布无差异(P〉0.05)。女性上、下部癌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总淋巴结数)明显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 胃癌男女临床病理的异质性表现明显,对胃癌多种易感因素差异性应答可能是男女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异质性 性别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罕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5
作者 周学付 刘钧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分析5例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罕见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近5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共5例。结果严重膀胱损伤2例,输尿管断裂、脐尿管损伤和误扎精索动脉各1例。结论熟悉小儿腹股沟... 目的分析5例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罕见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近5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共5例。结果严重膀胱损伤2例,输尿管断裂、脐尿管损伤和误扎精索动脉各1例。结论熟悉小儿腹股沟区解剖的特点,具备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高度责任心是确保手术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粪石性小肠梗阻临床与MSCT表现对诊断的价值
6
作者 周学付 彭晓飞 +1 位作者 杨栋梁 刘红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98-801,共4页
目的 分析粪石性小肠梗阻临床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的特征,探讨及时有效的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3年手术证实粪石性小肠梗阻36例的临床和MSCT资料。结果 36例中男∶女=1∶2;农村∶城镇居民=4∶1;28例(78%)年龄〉60岁... 目的 分析粪石性小肠梗阻临床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的特征,探讨及时有效的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3年手术证实粪石性小肠梗阻36例的临床和MSCT资料。结果 36例中男∶女=1∶2;农村∶城镇居民=4∶1;28例(78%)年龄〉60岁。发病时间为10月至次年3月。均无上消化道手术史。临床表现腹痛29例(81%);呕吐25例(69%);腹胀19例(53%);肛门停止排气12例(33%)。发病时间1~60天(平均17天),21例(58%)首诊为肠梗阻。发病至手术时间7~73天(平均22天),术中见腹水29例(81%),粪石位于回肠26例(72%),小肠中段6例(16%),空肠4例(12%)。术前腹部MSCT检查29例(42人次),15例(52%)提示肠梗阻病因(“粪石”7例,“肠套叠”4例,“肿瘤”3例,“肠扭转”1例)。回顾分析上腹检查6人次未见粪石;上、下腹检查29人次2次未见粪石;全腹(上下腹盆腔)检查7人次均见粪石。10例增强扫描肠壁均见强化,而肠腔内粪石及边缘无强化。结论 粪石性小肠梗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全腹MSCT检查并具备相应影像诊断经验,可及时准确诊断避免术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石 小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腹茧症再认识对诊治的启示
7
作者 周学付 吴晖 +2 位作者 彭晓飞 刘红艳 何裕隆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通过腹茧症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有效诊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诊断腹茧症16例[男11、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73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阑尾炎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腹部闭合伤并肠穿孔、右侧隐睾恶变各... 目的通过腹茧症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探讨提高有效诊治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术中诊断腹茧症16例[男11、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73岁)]。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0例;急性阑尾炎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腹部闭合伤并肠穿孔、右侧隐睾恶变各1例。15例腹部CT检查至少1次(增强6例,肠系膜血管重建5例);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随访3~8年。结果 16例既往均无腹腔感染或手术史,13例有慢性腹痛史。12例肠梗阻时CT检查中11例见"肠禁锢"征:小肠蛇形蜿蜒或呈"菜花征";非梗阻状态CT检查5例未见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重建均见系膜血管束样纠集;钡餐检查均见肠管聚集舒展受限。16例(弥漫型13例,局限型3例)中11例行全部粘连小肠松解(弥漫型10例,局限型1例),2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粘连松解者平均恢复时间14天(7~30天);小肠漏1例保守治疗治愈;肠切除者1例1年后症状复发伴慢性肠瘘;余未出现肠梗阻。5仅治疗原发病的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情况同术前。结论腹茧症"肠禁锢"病理特征决定临床和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解除"肠禁锢"是手术解除梗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肠梗阻 粘连松解
下载PDF
乙状结肠扭转的CT征象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栋梁 郑可国 +2 位作者 刘红艳 周学付 冉慕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609-3613,共5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volvulus,SV)的CT征象,以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6例SV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扩张、积气,呈倒"U"形肠袢共6例;5例肠壁明显变薄,肠腔含有少量液体,1例肠...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 volvulus,SV)的CT征象,以提高术前C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6例SV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扩张、积气,呈倒"U"形肠袢共6例;5例肠壁明显变薄,肠腔含有少量液体,1例肠壁密度增高,肠腔含有大量液体;倒"U"形肠袢最高点位于肝下缘以上水平者6例,位于横结肠上方者2例.双鸟嘴征6例.X征6例,输入端位于输出端上方者5例,下方者1例.漩涡征6例,其中逆时针5例,顺时针1例.结论:倒"U"型肠袢结合X征及双鸟嘴征是诊断SV可靠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扭转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K1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昕 冯正富 +3 位作者 赖志伟 江艳琴 徐淼玲 周学付 《现代医院》 2016年第6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肿瘤性疾病早期预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苷激酶1检测试剂盒(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对院内进行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血清TK1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TK1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肿瘤性疾病早期预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苷激酶1检测试剂盒(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对院内进行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血清TK1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TK1的变化情况及与生物学行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血清TK1浓度为(1.65±0.31)p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浓度(2.51±0.73)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血清TK1的浓度呈现正性相关性(P<0.05),TK1在大肠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胃癌及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中,与各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和转移组血清TK1的平均浓度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8±0.64)pmol/L、44.93%,显著高于未复发和转移组(1.03±0.31)pmol/L、3.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和肺癌不同分期之间TK1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可将TK1水平的程度作为患者机体内肿瘤细胞增殖及是否存在复发可能性的指标,同时此项指标还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项之一,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预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清胸苷激酶1 肿瘤标志物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新生儿巨结肠类缘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桂生 周学付 +2 位作者 潘翠玲 刘云建 刘钓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恰当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4年间手术治疗的HD患儿315例,重新复习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发现新生儿HAD17例。其中14例表现为腹胀、便秘、呕吐;3例表现为肠穿...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恰当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4年间手术治疗的HD患儿315例,重新复习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发现新生儿HAD17例。其中14例表现为腹胀、便秘、呕吐;3例表现为肠穿孔的症状。病理分型混合型11例:HD+IND3例、HD+节细胞减少症1例、HD+节细胞未成熟7例;单纯型6例:IND3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3例。经历的手术方式:单纯肠造瘘;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或造瘘;右半结肠切除;巨结肠根治术;造瘘口关闭术;肠粘连松解术等。6例行过2次手术;10例曾行3次(包括3次)以上手术;1例行回肠造瘘。13例已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2例死于多次手术导致的肠功能异常、营养不良、感染等;2例需经常回流洗肠协助排便;1例回肠造瘘后4月在观察中;2例失访;其余随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HAD的存在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疑似HD的患儿术前应尽量做到诊断明确,以便施以正确的术式,避免多次手术。按HD根治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应再复习病理切片,防止遗漏HA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病理学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下载PDF
肛瘘术前高分辨力3.0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春瑜 李光明 +4 位作者 徐田勇 赖碧玉 刘红艳 周学付 曾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高分辨力3.0 T 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证实的舡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及肛瘘分型。结果 MRI诊断2例高位肛瘘,16例低位肛瘘;复杂肛瘘3例,其中两例为高位,15例...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高分辨力3.0 T 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证实的舡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及肛瘘分型。结果 MRI诊断2例高位肛瘘,16例低位肛瘘;复杂肛瘘3例,其中两例为高位,15例为简单肛瘘。根据Parks分型,MRI显示括约肌间瘘12例,经括约肌瘘3例,括约肌上瘘1例,括约肌外瘘2例。与手术相比,MR诊断肛瘘(或脓肿)、内口、外口及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4%(17/18)、85.7%(18/21)、100%(18/18)、88.9%(16/18)。结论 MRI术前检查能够为外科治疗提供较多信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力
下载PDF
血清TK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昕 冯正富 +3 位作者 赖志伟 江艳琴 徐淼玲 周学付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健康人群中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检测某院68例胃癌、162例肺癌、65例结肠癌、28例良性肿瘤、109例红斑狼疮、15癌前病变及600例健康人...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健康人群中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检测某院68例胃癌、162例肺癌、65例结肠癌、28例良性肿瘤、109例红斑狼疮、15癌前病变及600例健康人群的TK1水平,分别比较上述几组的水平差异,并观察临床分型、病理类型、转移等因素对其水平影响。结果:胃癌、肺癌、结肠癌患者TK1值分别为(3.53±1.31)pmol/L、(2.11±0.84)pmol/L、(2.49±1.23)pmol/L与健康人群(0.80±0.20)pmol/L比较显著较高(P<0.05);随分期增高TK1水平也呈递增趋势,且大细胞癌水平高于腺癌及鳞癌,发生转移的TK1水平较高,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K1 胃癌 肺癌 结肠癌
下载PDF
手法摘除小儿直肠息肉26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卞家兴 周学付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41-41,共1页
小儿直肠息肉是好发于2~6岁年龄段的良性疾病,因其有蒂距肛门近,给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组病例采用手法摘除,方法简单,创伤小,费用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3.85岁,... 小儿直肠息肉是好发于2~6岁年龄段的良性疾病,因其有蒂距肛门近,给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组病例采用手法摘除,方法简单,创伤小,费用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3.85岁,息肉直径0.8~1.2cm,平均直径约1cm,蒂长者1.5cm,短者0.5cm,距离肛门直径3~5cm,平均3.8cm,息肉生长在后壁14例,侧壁7例,前壁5例。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儿童 手法摘除 直肠肿瘤
下载PDF
PPH术治疗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闻东 周学付 +2 位作者 曾军 汪荣 牛晓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对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患者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效果。方法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PH组,各50例。常规组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予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 目的探讨对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患者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效果。方法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PH组,各50例。常规组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予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PH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痔疮合并黏膜内脱垂患者的治疗中应用PPH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黏膜内脱垂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下载PDF
63例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学付 李桂生 +7 位作者 潘翠玲 王连唐 刘钧澄 谢家伦 莫家骢 李穗生 刘文旭 刘唐彬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巨结肠根治术 未成熟 HD IND 保守治疗 弥漫型 短段型 节细胞 病变肠管 新生儿期 肠神经元 结肠切除 钡灌肠 大肠造影
原文传递
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名称的商榷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学付 李桂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名称 儿童 便秘
原文传递
家族性胃癌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学付 何裕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5-398,共4页
关键词 家族性胃癌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钙黏附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肠神经分布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学付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肠神经分布异常 研究进展 便秘 节细胞减少症
原文传递
肠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生理与病理现象的探讨
19
作者 周学付 李桂生 +3 位作者 潘翠玲 王连唐 刘钧澄 梁英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理与病理性节细胞未成熟的本质区别 ,以确切诊断节细胞未成熟症(IGC)。方法 ①选取HD术后恢复顺利 2 9例和合并肠炎 37例 ,单纯类缘病 (HAD)术后恢复顺利者2 6例的近端结肠 ,对照 2 2例的横结肠。年龄 18d~ 4岁。石蜡切... 目的 探讨生理与病理性节细胞未成熟的本质区别 ,以确切诊断节细胞未成熟症(IGC)。方法 ①选取HD术后恢复顺利 2 9例和合并肠炎 37例 ,单纯类缘病 (HAD)术后恢复顺利者2 6例的近端结肠 ,对照 2 2例的横结肠。年龄 18d~ 4岁。石蜡切片HE染色 ,光镜下统计各切面含成熟节细胞肌间神经丛的分布。②选取 12例HD术后恢复好的病变段、近端 (年龄 5个月~ 2岁 ) ,节细胞减少症 (年龄 7个月~ 3.5岁 )和IGC(年龄 2~ 4岁 )的病变段各 3例的结肠 ,2 1例对照的横结肠。分别行突触素 (SY)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肠壁肌层SY和节细胞胞浆CathepsinD免疫活性的分布。 结果 功能正常结肠壁普遍存在未成熟节细胞 ,类似IGC病理特征的“节细胞未成熟现象”较普遍 ;肠壁总体节细胞中成熟与未成熟的比例与年龄不密切正相关。所有实验对象环行肌层SY免疫活性表达较一致。对照组和HD近端正常肠壁 ,环行肌SY免疫活性普遍丰富 ;HD和节细胞减少症病变段SY免疫活性均不同程度减低 ;IGC病变段表现丰富。功能正常结肠壁均见CathepsinD呈成熟和未成熟形态表达的节细胞 ;“节细胞未成熟现象”见一定数量成熟形态的节细胞 ,而IGC难于见到 ;HD病变段CathepsinD呈阴性表达。 结论 维持消化道正常动力 ,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节细胞 生理现象 病理现象 突触素 组织蛋白酶D
原文传递
术前应用螺旋CT超声内镜和PET—CT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武 何裕隆 +4 位作者 张常华 蔡世荣 周学付 彭建军 詹文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估在螺旋CT筛选出胃癌侵犯胰腺病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和PET-CT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术前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的患者,联合EUS检查(60例)和PET—CT检查(14例),判... 目的评估在螺旋CT筛选出胃癌侵犯胰腺病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内镜(EUS)和PET-CT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60例术前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的患者,联合EUS检查(60例)和PET—CT检查(14例),判断是否存在胃癌侵犯胰腺,并与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38例存在胰腺侵犯,22例无胰腺侵犯。CT在胃癌侵犯胰腺方面诊断的准确率为63.3%,过度诊断率为36.7%。在CT诊断的基础上,结合EUS检查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达到87.8%,过度诊断率为7.3%,与单纯使用螺旋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ET-C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比PET—CT检查更有优势(P〈0.01)。结论术前应用螺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尚有待提高;在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US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和EUS检查在诊断胃癌侵犯胰腺位置、侵犯胰腺程度等方面可提供比PET—CT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超声检查 螺旋CT PET—CT 胃肿瘤 胰腺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