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制度发展历程
1
作者 宋霖 王晓洁 +1 位作者 严国泰 周宏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爬梳1978年以来主管部门发布的公文、法规和标准,并对照国家级风景区总规成果,划分并总结出总规编制要求的初定、总规法制基础的形成、总规编制和建设管理的规范、总规监管和...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爬梳1978年以来主管部门发布的公文、法规和标准,并对照国家级风景区总规成果,划分并总结出总规编制要求的初定、总规法制基础的形成、总规编制和建设管理的规范、总规监管和法规体系的完善(分增强法律效力、完善法规体系2个阶段)、总规制度的保留和调整5个时期的阶段性、总体性特征,分析制度制定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业已形成的总规“编制、审批-执行、检查-实施评估”的程序,展现“现状调研-资源评价-总体布局-专项规划”并指导“实施和管理”的总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制度 规划编制 规划史
下载PDF
想象的流变:来华传教士“中国园林”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解构
2
作者 周宏俊 郭真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10,共13页
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团体带着传教使命来华,由此开启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广泛接触.以传教士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至18世纪末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在此历程中,耶稣会士对园林的记录与评述逐步构建了关于中国园林的独特话语体系,浸润... 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团体带着传教使命来华,由此开启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广泛接触.以传教士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至18世纪末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在此历程中,耶稣会士对园林的记录与评述逐步构建了关于中国园林的独特话语体系,浸润了17—18世纪“中国风”热潮下西方人关于“中国园林”的集体想象.基于互为“异域”的文化背景,传教士对中国园林的呈现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对景观要素的描述发展到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认知.其中始终伴随着对中国园林“他者”身份的觉察以及中西对比的叙述方式,并构建了以假山要素、“自然的”特征、“乡村的”氛围为表征的话语体系.至18世纪末,传教士之外的西方话语对植物要素的关注以及有关“自然”评述的负面转向预示着该话语体系的解构.中国园林的想象流变过程交织着不同情境的影响,在园林风格层面,除了欧洲园林风格演变的主观因素之外,中国本土园林风格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来华传教士 话语体系 跨文化视角
下载PDF
明代常州止园理水探原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宏俊 苏日 黄晓 《风景园林》 2017年第2期34-39,共6页
止园是明代常州的著名园林,本文在《不朽的林泉》一书对止园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于止园的理水,对相关园记、园诗、图册等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古地图等,并结合与园址的实地对比考察了园林周边环境的变化,着重复原了止园... 止园是明代常州的著名园林,本文在《不朽的林泉》一书对止园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于止园的理水,对相关园记、园诗、图册等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古地图等,并结合与园址的实地对比考察了园林周边环境的变化,着重复原了止园外部及内部的水系,分析了水系的形态特征,并概括了水景的主要特色,尤其对园林北侧的内河边界及入水口等作出了推测。可以发现,止园以水胜,主要体现在活用外部水系、内部水系多样化和营造出良好水景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止园 理水 水系 水景
下载PDF
陈从周的园林修复与营造及其理念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宏俊 王婷 李佳佳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4期35-45,共11页
文章聚焦于陈从周的造园实践,在全面梳理与其相关的造园案例的基础上,筛选其中与修复相关的案例,从现状遗存、历史信息、历史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对豫园、遂园、天一阁东园等不同类型的修复予以剖析,以探究陈从周对于修复、现状、真实性... 文章聚焦于陈从周的造园实践,在全面梳理与其相关的造园案例的基础上,筛选其中与修复相关的案例,从现状遗存、历史信息、历史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对豫园、遂园、天一阁东园等不同类型的修复予以剖析,以探究陈从周对于修复、现状、真实性等所持的态度与策略。可以发现,陈从周面对园林遗产,相比于物质要素,更重视的是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尚未在园林遗产保护中得到充分的重视;陈从周以传统文人的方式介入园林修复与重建,遵循着文人园林的重要传统,成为园林意境与精神的传承及延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从周 园林修复 意境 真实性 重建
下载PDF
中国与日本园林的“借景”源流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宏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2,共5页
中日园林间渊源极深,"借景"可谓显见的共通术语之一,并为《园冶》所极力推赏。介于此,考察了"借景"术语的起源以及在中日园林间的流传,具体比较了"借景"在中日古代文献中的情形以及中日近代园林研究对&qu... 中日园林间渊源极深,"借景"可谓显见的共通术语之一,并为《园冶》所极力推赏。介于此,考察了"借景"术语的起源以及在中日园林间的流传,具体比较了"借景"在中日古代文献中的情形以及中日近代园林研究对"借景"的阐释,发现"借景"先于《园冶》肇始并早已传入日本,但在中日古代园林中皆未见多少回响,而近代园林研究则从《园冶》中再发现了借景。进而试图挖掘中日园林关联性的一个方面:中日园林智慧相通,但日本园林自有其鲜明特征,日本园林对"借景"的阐释亦渐受其独特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借景” 源流 中国园林 日本园林
下载PDF
园林眺望的经营位置与视觉特质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 2016年第9期108-114,共7页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qu...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园林眺望 园林文学 经营位置 视觉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宏俊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7,共4页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的重点聚集到了学生的"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现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运用深度学习理论,...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的重点聚集到了学生的"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现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一些笔者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学生主体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 课堂参与度 学习方式
下载PDF
借景的法与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宏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2期19-22,共4页
将借景置于陈从周先生"造园有法而无式"的论述背景下,考察了关于借景的"法"与"式"的含义,及其在造园文献及实例中的表象,并比较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不同情形。可以发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可称之为"... 将借景置于陈从周先生"造园有法而无式"的论述背景下,考察了关于借景的"法"与"式"的含义,及其在造园文献及实例中的表象,并比较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不同情形。可以发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可称之为"有法无式",而日本园林则发展出借景园林这一类型以及样式化的造园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日本园林 借景
下载PDF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视野下的借景理法的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宏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4期25-30,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分衔接。介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旧吴县西南、松江九峰两个典型地带及曾经存在的大量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考据的基础上结合中日比较以补偿现存园林实例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远意"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转译为技术性因子及量化指标,开展基于GIS等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及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园林选址与布局以及远景构成等进行造园理论的总结,并分析中日借景的不同地域性表现及其成因。同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进行应用转化研究,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的视觉评价以及风景区规划的景点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景 理法 数字化 古典园林 中日比较
下载PDF
相地与布局——陈从周楠园造园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宏俊 丁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0,共5页
安宁楠园是陈从周先生造园的代表之作。梳理了陈从周先生设计建造楠园的过程梗概,调查了楠园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明了楠园设计之初的基地环境与场地特点,分析了陈先生在相地过程中对环境与场地的回应;进而阐述了楠园在总体结构、... 安宁楠园是陈从周先生造园的代表之作。梳理了陈从周先生设计建造楠园的过程梗概,调查了楠园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明了楠园设计之初的基地环境与场地特点,分析了陈先生在相地过程中对环境与场地的回应;进而阐述了楠园在总体结构、空间布局及景观构成等方面的特点,论述了对景、层次、对比等手法以及陈先生造园理论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陈从周 楠园 相地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小中见大”——日本借景园林的空间与视觉特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宏俊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1期194-196,共3页
以日本的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整理借景园林的案例,分析空间及视觉层面的群体特征,并探讨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具体选取了32个典型的借景园林案例,以及其中"背山"的布局方式,基于景观视觉的分析方法,... 以日本的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整理借景园林的案例,分析空间及视觉层面的群体特征,并探讨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具体选取了32个典型的借景园林案例,以及其中"背山"的布局方式,基于景观视觉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借景意识与园林及其环境的空间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园林的借景意识与借景对象的视觉尺度间存在对应关系,借景园林往往基于借景对象而得以布局,并从中总结出了"小中见大"的空间及视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景 空间构成 “小中见大” 借景意识 园林布局
下载PDF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三副支架——例谈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宏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分割的现象,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即以阅读为基础,借助文本的话题、体裁、词汇、结构等搭建支架,以读促写,优化写作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分割的现象,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即以阅读为基础,借助文本的话题、体裁、词汇、结构等搭建支架,以读促写,优化写作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读写结合 写作设计 支架 话题
下载PDF
试析《江南园林志》之造园三境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宏俊 《时代建筑》 2016年第5期67-71,共5页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造园及其品评的三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文章旨在探寻造园三境界的背景、内涵与意义。具体来说,文章基于文本解读,揭示了造园三境界的...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造园及其品评的三种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文章旨在探寻造园三境界的背景、内涵与意义。具体来说,文章基于文本解读,揭示了造园三境界的诗画语境,分析了童寯先生的若干园林观点;在园林研究的语境中考察了"对景",即"眼前有景"的两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营位置"及"对景"在山水画及拙政园中的具体表现。文章基于童离先生的园林观点,阐释了造园与绘画在"经营位置"的布局、空间和视觉三个层面上的同构性,并进一步揭示了童寯先生的园林粉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志 造园三境界 经营位置 对景 山水画
下载PDF
浅析回归建筑本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宏俊 《华中建筑》 2005年第5期12-13,共2页
在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下,认识中国建筑的怪现象不外乎简单的形式主义和简单的拿来主义,其根源都是对建筑的认识停留在形式和风格上,该文在分析本原和原型的基础上,提倡回归建筑的本原,论述了现象学的借鉴意义和解构主义的... 在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下,认识中国建筑的怪现象不外乎简单的形式主义和简单的拿来主义,其根源都是对建筑的认识停留在形式和风格上,该文在分析本原和原型的基础上,提倡回归建筑的本原,论述了现象学的借鉴意义和解构主义的局限性,消解和无的意义使本原走向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本原 原型 现象 消解
下载PDF
寄畅园的造园环境与借景探原
15
作者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1期23-28,共6页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寄畅园 借景 造园环境 园林布局 景深
下载PDF
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千叶学访谈录
16
作者 周宏俊 《新建筑》 2014年第4期52-55,共4页
基于访谈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建筑师千叶学的设计经历,以及他近十年完成的主要设计作品如Alley周末住宅、日本导盲犬中心和八岳山别墅等,着重阐释了建筑师的"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同时... 基于访谈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建筑师千叶学的设计经历,以及他近十年完成的主要设计作品如Alley周末住宅、日本导盲犬中心和八岳山别墅等,着重阐释了建筑师的"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同时也对建筑细节控制、建筑空间设计、中国当代建筑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叶学 建筑 环境间隙
下载PDF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培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2 位作者 周宏俊 王均明 牟方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97-302,共6页
1978 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 s14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 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 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交叉选择, 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耐黄萎和抗枯萎抗黄萎的... 1978 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 s14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 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 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交叉选择, 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耐黄萎和抗枯萎抗黄萎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 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以抗A1 和抗A2 作母本已选配成3 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两用系 抗病选育 遗传 抗病性
下载PDF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抗A3的培育及蜜蜂传粉制种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相琼 岳福良 +2 位作者 周宏俊 胡吉远 王均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以自育的抗病核不育洞 A型两用系抗 A2 (含ms14 不育基因 )为母本 ,引进抗虫品系 ,通过杂交转育 ,结合病圃、网室和大田的选择 ,获得具有抗病、抗虫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洞 A型抗虫不育系抗 A3。以抗 A3为母本 ,抗虫和非抗虫棉为父本 ,进行... 以自育的抗病核不育洞 A型两用系抗 A2 (含ms14 不育基因 )为母本 ,引进抗虫品系 ,通过杂交转育 ,结合病圃、网室和大田的选择 ,获得具有抗病、抗虫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洞 A型抗虫不育系抗 A3。以抗 A3为母本 ,抗虫和非抗虫棉为父本 ,进行了人工放养意蜂和中蜂的传粉制种研究。结果表明 :意蜂传粉效果优于中蜂 ;父母本种植比例以 1∶ 4~ 6较合适 ;隔离区在 1 0 0 0 m以上 ,每公顷人工放养意蜂数在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虫核不育系 抗A3 培育 蜜蜂传粉 抗虫育种 杂交制种
下载PDF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1 位作者 周宏俊 王均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0-65,共6页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抗A1和抗A2作母本已选配成3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两用系 抗病选育 遗传
下载PDF
豫园东部重修历程及理景分析
20
作者 周宏俊 邹旻玥 《园林》 2022年第10期11-19,共9页
在豫园不言而喻的历史遗产价值之外,基于传统园林设计视角进行考察,亦是现代复园、构园中具典范意义的佳例。聚焦豫园东部自现代以来的历次变迁,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及要素的演变过程、主要特征,并着重分析陈从周先生所主持的80年代东部重... 在豫园不言而喻的历史遗产价值之外,基于传统园林设计视角进行考察,亦是现代复园、构园中具典范意义的佳例。聚焦豫园东部自现代以来的历次变迁,全面梳理空间格局及要素的演变过程、主要特征,并着重分析陈从周先生所主持的80年代东部重修的空间组织特点,探讨理景手法指归。园林营建上,轩堂指示观者在场,统领各自停赏空间,对景各具兴味;韵律变化则主要展开于多尺度层次的感受对比及对重要景观的设伏指引,充实主景、灵动生趣,令动静相宜,出“空灵高洁”之雅韵;构思立意上,重修着重考量添景与原景、东部与全园的空间关系,体现时空整体性与历史接续性。豫园东部重修理景不仅是对陈先生构园理论的实践印证,更饱含传统文人借园林笔墨,吐情怀志趣之深意,宣誓了造园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承寄了传统园林艺术上征而向荣的殷殷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园 重修 理景 意境 陈从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