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手术及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周宏望
彭庆财
李雅文
夏晓琼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麻醉科
-
出处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034-1039,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项目编号:SYJS201912]。
-
文摘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手术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76例,年龄30~75岁,体重指数(BMI)18~28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组(E组),每组38例。E组麻醉诱导时静脉缓慢推注0.1 mg/kg艾司氯胺酮,麻醉维持时静脉泵注0.1 mg/(kg·h)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静脉泵注0.015 mg/(kg·h)艾司氯胺酮,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前均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术中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记录术后1 h、4 h、8 h、12 h、24 h、48 h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前、术后1 d、2 d、3 d和7 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及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胸管拔除时间、皮质醇浓度、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术后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h、4 h、8 h、12 h、24 h、48 h E组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8 h、48 h E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1 d 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48 h内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和术后输注艾司氯胺酮可以提高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消耗,缩短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以及较低的手术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
-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