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家玲 马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631-4637,共7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已经达成相关共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短期内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带来了低血糖、体重...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已经达成相关共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短期内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带来了低血糖、体重增加等相关因素的风险;然而中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缺点。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高效平稳降糖的同时,可更好地修复β细胞功能,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防止体重增加,减少低血糖反应,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本文就近五年关于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赖小桃 岑钊 周家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 目的 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的PaO_(2)、S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_(2)、CRP、NLR及WBC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均能够改善患者肺部炎症状态,增强肺功能,药物安全性均较高,均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老年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孔媛媛 孙亚朦 +6 位作者 周家玲 吴晓宁 马红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研究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将治疗前后Ishak评分变化分为3组:确定逆转组,Ishak评分下降≥2;不确定组,Ishak评分下降0~1;进展组,Ishak评分升高>1。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分段线性混合模型拟合不同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斜率的显著性及不同组间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2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5年后,18例患者(7.5%)达到肝纤维化组织学确定逆转、196例(82.0%)为不确定、25例(10.5%)为进展。开始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下降率:确定逆转组为-36.3%[95%可信区间(95%CI):-52.8%^-19.7%],不确定组为-23.7%(95%CI:-29.7%^-17.8%),进展组为-12.6%(95%CI:-31.0%~5.9%)。在确定逆转组与不确定组,肝脏硬度值在治疗后的前6个月比治疗6个月后的下降速度更快(P值均<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的下降速度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相关性较强,治疗半年时肝脏硬度值下降超过30%者发生肝纤维化确定逆转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下载PDF
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家玲 吴晓宁 +11 位作者 孙亚朦 孟彤彤 关秋爽 武珊珊 王冰琼 施漪雯 陈姝延 何志颖 马红 贾继东 欧晓娟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探讨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硬度值(LSM)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各分中心经肝穿刺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初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生化、HBV DNA、AFP、LSM、腹部超声... 目的探讨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硬度值(LSM)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各分中心经肝穿刺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初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生化、HBV DNA、AFP、LSM、腹部超声和肝穿刺资料。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不同ALT水平的LSM分布特征。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结果共入组104例患者,根据ALT水平分成3组[≤2倍正常值上限(ULN)、2~5 ULN和≥5 ULN],3组在性别构成比、BMI、HBeAg状态、HBV DNA水平、Alb水平、PLT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LSM中位值分别为15.4、18.8及29.9 k Pa,LSM随着ALT升高而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校正年龄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LSM与ALT仍呈正相关(r=0.220,95%可信区间:0.101~0.468,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LSM随着ALT升高而升高,患者年龄在不同ALT水平组间有差异,而校正年龄因素后,LSM与ALT之间仍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肝脏硬度值
下载PDF
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晓宁 张伟 +7 位作者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3年。按治疗前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HBV DNA<105IU/ml组、105~107IU/ml组和>107IU/ml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疗效及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REs)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 Tes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Es发生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eAg、生化指标、肝脏硬度及CTP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P<0.05);3组间比较HBV DNA水平的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3.95,P<0.05)。3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HBV DNA水平较基线都显著下降,其中HBV DNA<105IU/ml组和105~107IU/ml组患者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而HBV DNA>107IU/ml组在治疗12个月后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在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7、6.84,P值均>0.05),在治疗36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7%、88.0%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5)。3组LR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高水平复制的患者病毒学应答速度较慢,但基线HBV DNA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后3年内LREs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HBV DNA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LPRI评分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家玲 王冰琼 +7 位作者 孙亚朦 孟彤彤 武珊珊 马红 欧晓娟 尤红 贾继东 吴晓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LPRI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初治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既往乙型肝炎研究队列2013年6月—2015年9月... 目的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LPRI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初治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既往乙型肝炎研究队列2013年6月—2015年9月经肝穿刺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6例。基于患者肝脏硬度测定(LSM)联合PLT计算LPRI评分,以肝脏病理为金标准,评价LPRI评分对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诊断模型与肝穿病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通过DeLong法比较多个无创诊断模型(LPRI、LSM、APRI、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性能。采用Bootstrap方法对LPRI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根据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F0/1组(n=63)、F2/3组(n=118)、F4组(n=95),3组间Alb、TBil、PLT、LSM、AFP及HBV DNA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LPRI评分与肝穿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r=0.501,P<0.001);对乙型肝炎显著性肝纤维化(AUC=0.88,95%CI:0.83~0.91)的诊断性能优于肝硬化(AUC=0.79,95%CI:0.73~0.83)。相比APRI评分和FIB-4指数,LPRI的诊断性能更好(P值均<0.05);与LSM联合后,LPRI评分能进一步补充LSM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53%提高至82%)。经约登指数推荐的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LPRI评分界值分别为6.1(灵敏度71%,特异度92%)和6.9(灵敏度81%,特异度66%)。结论LPRI评分作为一种简易方便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和分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诊断
下载PDF
重物-桥吊耦合系统振动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谢伟平 黄金 +1 位作者 周家玲 何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27-132,共6页
考虑吊重的摆动,将重物-桥吊耦合系统简化为移动质量+吊重在简支梁上运动模型,基于Lagrange方程,推导了移动质量+吊重-简支梁耦合系统运动微分方程。采用Runge-Kutta积分法对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移动质量加速度、吊重质量所... 考虑吊重的摆动,将重物-桥吊耦合系统简化为移动质量+吊重在简支梁上运动模型,基于Lagrange方程,推导了移动质量+吊重-简支梁耦合系统运动微分方程。采用Runge-Kutta积分法对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移动质量加速度、吊重质量所占比重、吊绳长度等因素对梁体振动响应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重物-桥吊耦合系统,若不考虑吊重摆动,采用移动质量过桥模型将会低估梁体振动响应,并且在移动质量与吊重质量之和一定的情况下,吊重质量所占比重越大,梁体的振动响应越大;移动质量加速度对梁体的振动影响不能忽略,尤其是对梁体的加速度响应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物-桥吊耦合系统 移动质量 吊重 LAGRANGE方程
下载PDF
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魏巍 殷纪鹏 +7 位作者 李晗 孔媛媛 吴晓宁 周家玲 孙冬阳 孙亚朦 尤红 贾继东 《肝脏》 201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1次/d),治疗104周,随访的同时记录患者HBV DNA、Fibroscan、ALT和AST等指标,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04周时,患者生存质量有改善(F=10.78,P<0.01),并且改善情况与基线的HBV DNA(r=-0.647,P=0.030)、Fibroscan(r=-0.485,P=0.047)、ALT/AST(r=-0.356,P=0.022)相关。结论对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抗病毒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生活质量的改善与一些反映抗病毒效果的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SF-36量表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家玲 魏巍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04-607,共4页
肝纤维化程度的不断进展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分级并进行动态监测是目前临床急需的技术。无创诊断技术能避免或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来早期识别肝纤维化,并能进行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各种局... 肝纤维化程度的不断进展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分级并进行动态监测是目前临床急需的技术。无创诊断技术能避免或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来早期识别肝纤维化,并能进行动态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各种局限性也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肝脏弹性仪器不同型号探头的使用、脂肪衰减量的检测(CAP系统)、脾脏硬度检测、超声影像引导下的肝脏硬度检测以及通过肝脏弹性检测早期预测原发性肝癌等无创诊断技术已在临床研究中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诊断模型,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综述
下载PDF
一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研究的1年基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晓宁 陈国凤 +14 位作者 谢雯 丁惠国 欧晓娟 徐小元 马慧 马安林 徐有青 刘晓清 周家玲 孙冬阳 孔媛媛 魏巍 马红 尤红 贾继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治疗方案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研究中入组1年时的患者基线数据特点。方法疗效比较研究的方案为对临床或病理诊断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随访,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常规...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治疗方案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研究中入组1年时的患者基线数据特点。方法疗效比较研究的方案为对临床或病理诊断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随访,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每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和肝脏弹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至2013年8月,共入组通过临床诊断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382例,截至数据统计时可获得240例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6个月。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为200例(83.3%),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组为40例(16.7%)。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HBeAg及HBV DNA水平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中男性176例(73.3%),女性64例(26.7%),平均年龄为(44.6±11.6)岁,HBeAg阳性占58%,HBV DNA的中位数为5.94(4.33,6.87)log10 IU/ml。上述特点与经典的4 006研究中肝穿证实的肝硬化人群特征相似。结论本研究入组患者1年时,通过临床诊断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基线特征与既往研究中肝穿证实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基线特征相似,恩替卡韦单药组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联合用药组偏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代偿期 基线特征
下载PDF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媛媛 魏巍 +6 位作者 周家玲 孙亚朦 孙东阳 刘安迪 吴晓宁 尤红 贾继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阐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引起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监测、评估研究对象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过程中(4... 目的 阐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引起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监测、评估研究对象在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过程中(48周),84%的患者未出现抑郁症状;9.4%、3.5%、3.1%的患者分别曾经处于临界抑郁状态、轻度抑郁状态、中重度抑郁状态。抑郁发作在干扰素治疗第20~36周;抑郁状态从无发展至轻度中位时间是14周,抑郁加重的中位时间是6周。有、无抑郁状态的CHC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均收入以及饮酒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年龄高(OR=1.11;P=0.014)、离异/丧偶婚姻状况(OR=11.42;P=0.02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高(OR=0.14-0.54;P=0.048)是抑郁保护因素。结论 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CHC过程中应关注抑郁高危患者,并在治疗的中后期应加强对抑郁状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流行病学调查 抑郁
下载PDF
建立肝脏疾病样本库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秀红 杨爱婷 +5 位作者 姚静怡 吴晓宁 周家玲 张璇 黄涛 张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1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样本资源库的建立模式,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规范化、多样化的资源平台。方法通过规范化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建立多种类型的肝脏疾病样本库。结果根据样本库管理运行制度,对纳入样本库的样本采用统一的采集、处理、分装...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样本资源库的建立模式,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规范化、多样化的资源平台。方法通过规范化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建立多种类型的肝脏疾病样本库。结果根据样本库管理运行制度,对纳入样本库的样本采用统一的采集、处理、分装、标记、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肝脏相关疾病分库9个,现已入库3 051例,样本70 856份,已有2 142份样本出库使用。结论完成高质量、大规模、规范化的肝脏疾病样本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肝脏疾病 标准化操作流程
下载PDF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家玲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1-1922,共2页
尽管根据病因治疗已经降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疾病进展。实现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并加强干预对于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为此,从肝组织病理学、无创性指标、影像学及方法学等方面共同探讨对... 尽管根据病因治疗已经降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疾病进展。实现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并加强干预对于进一步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为此,从肝组织病理学、无创性指标、影像学及方法学等方面共同探讨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以提早筛选高风险人群,建立精准预测模型,帮助进一步减少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精准预测
下载PDF
基线血小板水平可预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转归
14
作者 吴晓宁 张伟 +11 位作者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关秋爽 王冰琼 陈姝延 施漪雯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肝脏》 2018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线指标中可预测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iver related events,LRE)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前瞻性随访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中,根据是否发生LRE将患者分为发生LRE组和未发生LRE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 目的探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线指标中可预测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iver related events,LRE)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前瞻性随访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中,根据是否发生LRE将患者分为发生LRE组和未发生LRE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并分析基线指标中可预测LRE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0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随访3年,发生终点事件者18例(17.0%)。发生LRE组的基线血小板水平低于未发生LRE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见HBV DNA均显著下降。抗病毒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水平均增加,但未发生LRE组增加程度高于已发生LRE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水平是预测LR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基线血小板水平是预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脏相关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脏相关终点事件 预测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心理合并症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15
作者 魏巍 周家玲 +3 位作者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段钟平 《肝脏》 2014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心理状况及与其他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心理症状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40例HBV相关ACLF患者,以年龄、性别因素分别匹配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采...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心理状况及与其他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心理症状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40例HBV相关ACLF患者,以年龄、性别因素分别匹配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间患者心理症状差异。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提示,HBV相关ACLF组、HBV相关肝硬化组评分均高于CHB组与健康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显示除敌对和偏执2个维度评分无差异,其他8个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抑郁程度和精神神经状况较CHB和健康对照组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心理合并症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FibroTouch与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78
16
作者 欧晓娟 王晓明 +6 位作者 吴晓宁 孔媛媛 段维佳 周家玲 孙冬阳 王宇 尤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评估FibroTouch与FibroScan两种瞬时弹性测定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相关性,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11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资料,分别用FibroScan(A组)、FibroTouch超声... 目的 评估FibroTouch与FibroScan两种瞬时弹性测定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相关性,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11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资料,分别用FibroScan(A组)、FibroTouch超声定位点(B组)和FibroScan相同定位点(C组)两种仪器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两组患者的硬度值比较。结果 A组、B组、C组对211例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值分别为5.30(4.30,8.65)和6.10 (4.70,8.90)、5.70 (4.50,8.00),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均为>0.8(P<0.05),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两组硬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roTouch与FibroScan两种瞬时弹性测定仪成功率为100%和97%。结论 FibroTouch与FibroScan两种瞬时弹性测定仪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一致性较好。FibroTouch仪器检测成功率高于FibroSc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硬度 FibroTouch FIBROSCAN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亚朦 周家玲 +22 位作者 王麟 吴晓宁 陈永鹏 朴红心 陆伦根 蒋伟 徐有青 封波 南月敏 谢雯 陈国凤 郑欢伟 李海 丁惠国 刘晖 吕福东 邵晨 王泰龄 欧晓娟 王冰琼 陈姝延 尤红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9-826,共8页
目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部分乙型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既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半定量方法,而非定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定性评估方法。方法入组CH... 目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部分乙型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既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半定量方法,而非定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定性评估方法。方法入组CHB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初治患者,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78周后行两次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根据不同纤维间隔所占比例,提出评估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定性新标准(P-I-R分类):进展为主型(predominantly Progressive),逆转为主型(predominantly Regressive)和不确定型(Indeterminate),分别使用此分类标准和Ishak纤维化分期评估治疗前后纤维化变化,使用Ishak炎症活动度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炎症活动度变化。结果共入组112例有治疗前后两次肝穿刺的CHB患者,其中71例Ishak≥3期且肝穿刺质量合格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根据P-I-R分类,治疗前,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分别为58%(41/71)、29%(21/71)和13%(9/71),三种类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HBeAg阳性率、HBVDNA和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变为11%(8/71)、11%(8/71)和78%(55/71)。在35例治疗前后Ishak分期无变化的患者中,72%(25/35)的患者治疗后P-I-R评分为逆转为主型,且这些患者的Laennec评分、胶原比例面积和肝脏硬度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结论新的P-I-R分类可用于评估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病理定性评估 Iahak评分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逆转评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亚朦 吴晓宁 +1 位作者 周家玲 尤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2-554,共3页
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对纤维化逆转的评估目前仍存在争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方面,作为“金标准”仍存在局限性。无创诊断方面,瞬时弹性成像干扰因素较多,血清学指标目前临床研究证据较少,因此,用于... 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对纤维化逆转的评估目前仍存在争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方面,作为“金标准”仍存在局限性。无创诊断方面,瞬时弹性成像干扰因素较多,血清学指标目前临床研究证据较少,因此,用于评估纤维化逆转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逆转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肝脏弹性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阴转和HBsAg清除对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家玲 王冰琼 +1 位作者 施漪雯 尤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有效抗病毒治疗获得HBV DNA阴转和HBsAg清除能够减少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有罹患HCC的风险,故筛选出这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监测,对于减少HCC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回顾HBV DNA阴转和HBsAg的清除对HCC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 有效抗病毒治疗获得HBV DNA阴转和HBsAg清除能够减少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有罹患HCC的风险,故筛选出这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监测,对于减少HCC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回顾HBV DNA阴转和HBsAg的清除对HCC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C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随访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
原文传递
长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逆转率和临床改善情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姝延 孙亚朦 +12 位作者 周家玲 吴晓宁 孟彤彤 王冰琼 刘晖 王泰龄 邵晨 赵欣宇 徐小倩 孔媛媛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组织学逆转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方法入组符合肝活检或临床诊断标准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 予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 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 治疗第5年行肝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组织学逆转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方法入组符合肝活检或临床诊断标准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 予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 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 治疗第5年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Metavir系统联合"北京标准"(P-I-R评分), 评价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5年后的组织学逆转率, 并分析其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硬度值(LSM)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进行Kruskal Wallis、Wilcoxon秩和检验, 对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检验, 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入组73例具有抗病毒治疗5年肝活检标本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根据Metavir系统和P-I-R评分, 治疗5年后肝硬化逆转率为72.6%(53/73), 其中显著逆转组患者(Metavir评分下降≥2期)占比30.1%(22/73), 轻度逆转组患者(Metavir评分下降1期或Metavir评分不变但P-I-R评分判定为逆转为主型)占比42.5%(31/73), 不逆转组患者占比27.4%(20/73)。与治疗前相比, 抗病毒治疗5年后显著逆转组、轻度逆转组及不逆转组患者血清HBV DNA、ALT、天冬氨酸转氨酶、LSM(分别由12.7 kPa降至6.4 kPa、18.1 kPa降至7.3 kPa、21.4 kPa降至11.2 kPa)及Ishak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 血小板和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LSM升高是治疗5年后组织学显著逆转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7, 95%CI为0.802~0.981, P=0.020)。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后, 72.6%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发生组织学逆转, 且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均获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逆转 临床改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