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身认知观协同建构主义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1
作者 郭铭笙 林洁丽 +2 位作者 李杰森 盛杰 周容富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高校目前普遍流行的实验课程教学主要以教为中心,导致学生做实验不积极,依赖教材和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本文将具身认知观的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思想应用在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模式,... 高校目前普遍流行的实验课程教学主要以教为中心,导致学生做实验不积极,依赖教材和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本文将具身认知观的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思想应用在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利用微课、微信学习群、小组合作、身心合一法、学习循环法、探究式等教学模式,使大学生从“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文中描述了学生在实验课堂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情境化评价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发现这种新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并能形成更好更久的认知。学生们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实验项目的设计者、操作者、思考者、验证者和分析者,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研究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以提高教学效率。The current popular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mainly focuses on teaching, leading to students being inactive in conducting experiments, relying on textbooks and teachers, and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pplied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mbodied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vism 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It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de to a student-centered mode, and used teaching modes such as micro courses, WeChat learning groups, group cooper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integration, learning cycle, and inquiry to transform college students from “cognitive subjects” to “practical subjects”, cultivat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room, situational evaluation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feedback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this new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knowledge to ability and form better and longer lasting cognition. Students have demonstrated unprecedented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ctivities, truly becoming designers, operators, thinkers, validators, and analysts of experimental projects. They were no longer passive recipients of knowledge, but active explorer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ers. Thi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ractice is worth promoting on a wider scal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建构主义 物理化学实验 学习模式
下载PDF
一种双四唑亚胺基钴和铜异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文 管阳凡 +3 位作者 严华 高斐鲜 欧阳振杰 周容富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合成了一种钴和铜异金属配合物[Cu(pn)2Co2(BTA)4(pn)2]·4H2O,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了该化合物是三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如下:a=8.657 1(2),b=13.666 7(3),c=18.516 7(3),β=100.783 0(10)°,Mr=1 154.4... 合成了一种钴和铜异金属配合物[Cu(pn)2Co2(BTA)4(pn)2]·4H2O,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了该化合物是三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如下:a=8.657 1(2),b=13.666 7(3),c=18.516 7(3),β=100.783 0(10)°,Mr=1 154.47,V=2 152.10(8)3,Z=2,Dc=1.782 g·cm-3,μ=1.343 mm-1,F(000)=1 190.0,R=0.044 4,wR=0.107 9(I>2σ(I)).在该化合物中,π-π作用和O-H…N,N-H…N和O-H…O氢键连接配合物单元和结晶水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报道了该化合物溶液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四唑亚胺 钴(Ⅲ) 铜(Ⅱ) 异核配合物 荧光性质
下载PDF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融入科学家精神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容富 李杰森 +2 位作者 林洁丽 许锋 陈忻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196-198,共3页
《无机化学》是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与许多理工类专业交叉融合,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科学家精神是百年党建与科技发展中提炼的关于科技和科技人才的精神之魂,无机化学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辅... 《无机化学》是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与许多理工类专业交叉融合,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科学家精神是百年党建与科技发展中提炼的关于科技和科技人才的精神之魂,无机化学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化学等理工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而且能够深化对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培养。本文将从科学家精神内涵、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和《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等方面阐明科学家精神引入到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将科学家精神厚植于新时代大学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无机化学 融合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SrAl_(2)O_(4):Eu^(2+),Dy^(3+)发光材料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周容富 周子凡 +1 位作者 刘贝贝 陈鑫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5期33-37,共5页
SrAl_(2)O_(4):Eu^(2+),Dy^(3+)是商用的绿光长余辉发光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Al_(2)O_(4):Eu^(2+),Dy^(3+)材料,通过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分析铝/锶投料比、铝/尿素投料比和煅烧气氛等几个关键因素对... SrAl_(2)O_(4):Eu^(2+),Dy^(3+)是商用的绿光长余辉发光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Al_(2)O_(4):Eu^(2+),Dy^(3+)材料,通过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分析铝/锶投料比、铝/尿素投料比和煅烧气氛等几个关键因素对SrAl_(2)O_(4):Eu^(2+),Dy^(3+)的发光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SrAl_(2)O_(4):Eu^(2+),Dy^(3+)材料的溶胶-凝胶法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参数,本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思路和实验操作能力,研究工作也为优化SrAl_(2)O_(4):Eu^(2+),Dy^(3+)材料的品质和发光性能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l_(2)O_(4):Eu^(2+) Dy^(3+) 合成 影响因素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观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在培养化工类人才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洁丽 陆冠尧 +5 位作者 李杰森 周容富 朱峰 吕道飞 许锋 张俊敏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12期3997-4003,共7页
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劳动教育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高校劳动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同时也是观念教育。具身认知观以人为本,反对身心分离,主张身体、精神、环境三者合一,为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 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劳动教育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高校劳动教育既是技能教育同时也是观念教育。具身认知观以人为本,反对身心分离,主张身体、精神、环境三者合一,为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新视野,与思政教育一起融合在化工类专业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从“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真正体验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改变以往的身心分离状态,达到身心融合,养成身心合一的学习模式,对新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良好的体验感觉,实现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共赢的结果。本文以培养化工类人才为例,将具身认知观贯穿教学,提供大学生实践情景,渗透各种劳动、思政、专业知识元素,得到良好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劳动教育 思政教育 化工类人才 专业教育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精神在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洁丽 许锋 +4 位作者 李杰森 周容富 吕道飞 宋照风 陈忻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9期2619-2628,共10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共赢的目标。本文通过讨论中国物理化学家的科学家精神,提炼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将...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共赢的目标。本文通过讨论中国物理化学家的科学家精神,提炼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化学动力学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课堂为例,详细展示了思政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家精神融入专业课堂。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的人格与知识的独特魅力去感染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刻苦学习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科学严谨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拥有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矛盾思维、团结合作、爱国爱民、乐于奉献等这些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科学文化修养、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点,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经过应用,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给予的评价教学分数有所提高,同行专家给与了较好评价,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物理化学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