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信阳市5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巾力 黄河秋 +1 位作者 胡艳 姚慧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试行第一版)》,对2020年1月13日—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型冠状病毒...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试行第一版)》,对2020年1月13日—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11例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信阳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生51起,首例病例有武汉等地旅行或居住史者31起(60.78%),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7 d,传染人数中位数为2人。包括家庭聚集45起(88.24%),混合聚集4起(7.84%),工作聚集2起(3.92%)。共涉及139例确诊病例及10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市总病例数的52.28%。输入性病例48例(32.21%),本地病例101例(67.79%);一代病例85例(57.05%),二代病例63例(42.28%),三代病例1例(0.67%)。暴露史有共同居住生活的84例(56.38%),共同聚餐的51例(34.23%),工作场所密切接触的12例(8.05%),娱乐场所聚集的2例(1.34%)。结论 51起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病例的暴露史多为有共同居住生活史和共同聚餐史;多数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有武汉等地旅行或居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艳 岑章建 +1 位作者 周巾力 姚慧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分析截至2020年2月24日信阳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发病率差异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截至2... 目的分析截至2020年2月24日信阳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发病率差异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截至2月24日,信阳市累计报告2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发病率为4.25/10万。每日新增确诊和尚有疑似病例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2月4~5日和2月3日达到峰值。确诊病例数在1月25~26日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确诊病例累计发病率,罗山县(7.68/10万)和浉河区(7.19/10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χ^2=57.81,P<0.001)。所有确诊病例中,输入病例134例(占48.91%),有武汉暴露史的占比由最高时的76.39%下降到11.76%;本地病例140例(占51.09%),占比逐渐从20.83%上升到76.47%。结论信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后期疫情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继续落实好村镇、社区、工作场所等为单位的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处置,防止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确诊病例
原文传递
2020年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巾力 朱谦 +2 位作者 黄河秋 胡艳 姚慧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4-97,107,共5页
目的分析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信阳市2020年1月23日至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 目的分析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信阳市2020年1月23日至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不同类型的感染率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追踪调查了2709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2.36%(64/2709),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2.11%(55/2612)和9.28%(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4,P<0.001)。不同感染来源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输入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3.15%(45/1427),本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1.48%(19/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2,P<0.001)。不同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中,朋友(5.56%)、家庭成员(3.16%)、亲戚(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5,P=0.006)。不同接触方式中,共同生活感染率为3.39%(28/827),共同聚餐为3.18%(25/785)、诊疗/护理2.21%(6/271)、面对面无防护的短暂对话/办事为2.21%(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83,P=0.007)。不同接触频率中,经常接触感染率为4.57%(48/1051),一般接触为1.29%,偶尔接触为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9,P<0.001)。不同接触时间中,发病前后均有接触感染率为3.49%(25/717),潜伏期接触为2.10%(19/903),发病后接触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2,P<0.001)。结论不同病例来源、不同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频次等均为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科学分类管理,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