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希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7-25,共9页
日本从明治以来形成一条对外侵略的政策路线,这就是“大陆政策”,自19l0年吞并朝鲜以后,侵华一直是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既推动日本武力侵华,形成远东战争... 日本从明治以来形成一条对外侵略的政策路线,这就是“大陆政策”,自19l0年吞并朝鲜以后,侵华一直是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既推动日本武力侵华,形成远东战争策源地;也加速了日本国内政治的法西斯化,这两者互为因果,成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经济、政治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政策 军国主义 经济危机 天皇制 统帅权独立 法西斯化
下载PDF
1940年6月法国败降对二战战局的影响
2
作者 周希奋 甘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53-58,共6页
1940年6月,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堪一击,不足六周而溃败投降。这件事本身由于其突然性和重要性,自来引起政治家、军事家和史学家的高度重视,半个世纪来,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门话题。可是在国内外发表的大量论文中,大多侧... 1940年6月,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堪一击,不足六周而溃败投降。这件事本身由于其突然性和重要性,自来引起政治家、军事家和史学家的高度重视,半个世纪来,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门话题。可是在国内外发表的大量论文中,大多侧重对其败降原因的探讨以及对欧洲战局的影响。本文认为,法国败降的影响绝不是局部性的,应该着眼于二战全局,重新评估它对当时国际关系以及整个二战战快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法国败降是欧洲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一个决定必因素,促使了二战从其初期的局部战争阶段向着全球性世界战争的新阶段转化的新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线作战 东方战线 三国军事同盟 先欧后亚 “不宣而战”的战争 南进政策
下载PDF
“四国同盟”的幻想和希特勒对苏外交策略
3
作者 周希奋 《史林》 1987年第4期138-145,共8页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随后,在10月13日,德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给斯大林,信中强调三个轴心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表示希望苏联也参加这个同盟,共同瓜分这个世界。他说:“德苏之间和日苏之问都同...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随后,在10月13日,德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给斯大林,信中强调三个轴心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表示希望苏联也参加这个同盟,共同瓜分这个世界。他说:“德苏之间和日苏之问都同样存在友好关系,加之轴心国家和日本之间的友好关系,这就存在成为一个自然的政治同盟的合乎逻辑的因素,如果明智地作出安排,将使所有有关国家都各得其益”。他说他秉承元首[希特勒]的意见这样说:“看来四大国——苏联、意大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苏联政府 外交策略 斯大林 俄国 同盟条约 策略手段 英帝国 英国 军事力量
下载PDF
从“柳条沟”到“芦沟桥”——浅论经济危机与日本全面侵华
4
作者 周希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20,8,共13页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最严重后果是东、西方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而东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就是1931年日本以“柳条沟事件”为开端武装侵略中国的东北。这一点已为人所共认,似无再加讨论之必要。然而至今很少有人把“芦沟桥...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最严重后果是东、西方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而东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就是1931年日本以“柳条沟事件”为开端武装侵略中国的东北。这一点已为人所共认,似无再加讨论之必要。然而至今很少有人把“芦沟桥事件”也和经济危机相联系起来,似乎到1937年,三十年代初期那场经济大危机已成过去,不再有所关联了。日本和西方某些史学家至今仍然断言,“芦沟桥事件”完全不同于“柳条沟”,它只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却不幸被酿成一场全面的战争。①笔者认为,芦沟桥事件完全是柳条沟事件的发展和继续,是日本国内持续的经济、政治危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军部 三十年代 战争策源地 经济区 事件 满洲 中国人民 日本国
下载PDF
为备战服务的战前纳粹外交
5
作者 周希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2-26,37,共16页
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是它的战争侵略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对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当然是紧密结合侵略扩张的步骤而进行的。希特勒在政治上是一个诡诈多变、言而无信的家伙,作为策略手段,它在外交上也软硬兼施、忽晴忽雨、五花八门,... 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是它的战争侵略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对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当然是紧密结合侵略扩张的步骤而进行的。希特勒在政治上是一个诡诈多变、言而无信的家伙,作为策略手段,它在外交上也软硬兼施、忽晴忽雨、五花八门,有其一套手腕。长期担任过他的译员的保尔·施密特在1935年初次接触他时,就印象深刻,说他“是个深知此类政治谈判一切惯例的人,能机智灵活地提出论据,好象他过去一直是这个模样”。他常常会根据需要,有时突然发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凡尔赛条约 墨索里尼 侵略战争 英国人 策略手段 法国 互不侵犯条约 布尔什维主义 侵略扩张
下载PDF
1935—1936年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英、法的绥靖政策
6
作者 周希奋 周耀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4-55,74,共13页
三十年代中期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系列序幕战之一。在英、法和它们所控制的国际联盟的姑息和纵容下,埃塞俄比亚成为“绥靖”的牺牲品。绥靖政策是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在法西斯势力进攻面前所采取的一种外交策... 三十年代中期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系列序幕战之一。在英、法和它们所控制的国际联盟的姑息和纵容下,埃塞俄比亚成为“绥靖”的牺牲品。绥靖政策是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在法西斯势力进攻面前所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行动。这条政策路线决非如通常所说的从1937年内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之后才开始,即使是作为“绥靖”典型意义的“祸水东引”也不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不过,张伯伦上台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这条政策发展得更完整、更露骨、更无耻,“绥靖”的臭名也就和张伯伦的名字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但毕竟在三十年代前半期绥靖政策就已经产生,在不同的情況下,它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是与以后有所区别的,不能笼统地一概称之为“祸水东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靖政策 三十年代 墨索里尼 国际联盟 英国外交 希特勒 战争期间 英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
下载PDF
二战期间的日本工业
7
作者 克利斯多芬.J.阿尔基勒 周希奋 《外国问题研究》 1983年第4期70-79,共10页
很少有一个新兴起的工业国家会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面临着那么大的挑战。由于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的无情袭击,使得日本人发现他们正在和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效率的工业国—美国进行一场生死较量。然而前景是可悲的,日本... 很少有一个新兴起的工业国家会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面临着那么大的挑战。由于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的无情袭击,使得日本人发现他们正在和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效率的工业国—美国进行一场生死较量。然而前景是可悲的,日本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的原料。钢铁生产在其最高峰时也只有美国产量的1/13;煤只有1/9。电力输出量从没有达到美国电力输出量的16%。美国在1943年一年所生产的飞机数量比日本在整个战争时期所生产的还多得多—几乎多50%以上。在1944年,即使日本的造船厂竭尽全力,造船的吨位也只及美国的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工业 钢铁生产 美国电力 工业国家 飞机工业 山本五十六 数量比 钢铁工业 输出量 全部产量
下载PDF
雅尔塔协定和美国的远东战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希奋 《世界历史》 1985年第12期39-48,共10页
1945年2月11日,在欧战行将结束前夕,美、苏在安排战后世界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签订了划分远东势力范围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协定规定,将中国的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旅顺港由苏联租用为海军基地;中苏合营中东铁... 1945年2月11日,在欧战行将结束前夕,美、苏在安排战后世界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签订了划分远东势力范围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协定规定,将中国的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旅顺港由苏联租用为海军基地;中苏合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苏联的优越权益必须给予保证;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维持外蒙古的现状等。以此换取苏联在战胜纳粹德国之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表态只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不支持中国共产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协定 远东战略 苏联 雅尔塔会议 共产党 纳粹德国 战后世界 外蒙古 势力范围 千岛群岛
原文传递
简论一九四○年柏林条约
9
作者 周希奋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4期138-142,共5页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已经各自发动了侵略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对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彼此势力范围,进一步实现政治军事上的合作达成了协议,从而建立起三国间的政治军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国...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已经各自发动了侵略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对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彼此势力范围,进一步实现政治军事上的合作达成了协议,从而建立起三国间的政治军事同盟,正式形成法西斯国家侵略军事集团。缔结这个条约当时针对了哪些国家?实际上起过什么作用?有没有达到缔约者当初所企求的目的?换句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同盟 希特勒 军事同盟 苏联 同盟条约 日苏中立条约 日本政府 德国 法西斯 柏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