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城市电信事业的基本考察(1884—1937)——以武汉为样本的分析
1
作者 王耀 周德钧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7-106,共10页
1884年,长江电报线路延至汉口,武汉三镇正式迈入电信通信时代。此后50余年间,武汉电信业发展迅速,汉口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报结转中心。电信业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商经济、市民生活等产生了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武汉三镇现代化... 1884年,长江电报线路延至汉口,武汉三镇正式迈入电信通信时代。此后50余年间,武汉电信业发展迅速,汉口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报结转中心。电信业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商经济、市民生活等产生了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武汉三镇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电信收入一度成为当政者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正因如此,交通部、湖北省、汉口市对电话局管理权的归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近代武汉三镇电信业的发展是一种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治环境动荡频仍,以及管理者的水平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电信 武汉 城市现代化
下载PDF
社区建设的意义、目的及方针步骤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社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要一环。本文就社区建设的意义、宗旨、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指出社区建设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原... 社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要一环。本文就社区建设的意义、宗旨、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指出社区建设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原则及其具体目标内涵,并基于中国当前社区发展现状提出分段建设、循序渐进的社区建设方针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建设 社会整合 功能完善 社区人文发展目标
下载PDF
近代汉口码头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1,共6页
码头文化是基于港埠贸易与河运经济而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它既是近代汉口城市生活的实态,也是人们对近代汉口城市文化的一种读解。近代汉口码头文化依托于城市特定的九省通衢、转输贸易、五方杂处的"人文生态",以&q... 码头文化是基于港埠贸易与河运经济而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它既是近代汉口城市生活的实态,也是人们对近代汉口城市文化的一种读解。近代汉口码头文化依托于城市特定的九省通衢、转输贸易、五方杂处的"人文生态",以"舟中为市"的码头经济为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形成流变不居、多元混杂的文化特性。近代汉口码头文化以通达灵巧、趋新尚变的行为取向,好武尚力、刚直任侠的行为方式,开放兼容、崇实尚利的社会心态为主要内涵,既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色彩,又具有浓郁的江湖习性,是一种优劣互见的文化样式。码头文化的极端功利主义取向、封建宗法色彩、小商品经济意识、江湖作风、强权逻辑、痞子习气等都是应该批判和剔除的文化糟粕,而它所蕴藏的开放创新的精神内涵理应不遗余力地加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口 码头文化 人文生态 “舟中为市” 文化特性
下载PDF
近代武汉“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1,共4页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武汉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商埠之一。其时,武汉港的洋货进口与转口、土货出口与复出口规模巨大,成为中国内地华洋互市的中心。本文论述了武汉国际市场形成、发展以至衰落的历程;揭示了制约武汉国际市场...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武汉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商埠之一。其时,武汉港的洋货进口与转口、土货出口与复出口规模巨大,成为中国内地华洋互市的中心。本文论述了武汉国际市场形成、发展以至衰落的历程;揭示了制约武汉国际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市场 土货出口 埠际贸易 市场枢纽
下载PDF
近代武汉商业革命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德钧 汪培 王耀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18,共6页
近代武汉的开埠开放给该地传统商业以巨大冲击,引发了近代武汉商业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从行业结构、经营方式、商业组织直至市场结构,其波及之广、影响之巨可谓前所未有。武汉的商业形态开始从植根于封建农业经济、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传... 近代武汉的开埠开放给该地传统商业以巨大冲击,引发了近代武汉商业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从行业结构、经营方式、商业组织直至市场结构,其波及之广、影响之巨可谓前所未有。武汉的商业形态开始从植根于封建农业经济、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传统商业向依托现代工业、服务国际市场的现代商业转型。这一转型对近代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武汉的商业革命在行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是不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近代 商业革命 开埠 行业结构 国际市场
下载PDF
合纵:中国古代地缘政治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合纵是战国时代现实的强权政治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反映。合纵理念的要义在于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合纵论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一旦国际间... 合纵是战国时代现实的强权政治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反映。合纵理念的要义在于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合纵论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一旦国际间力量出现失衡状态,那么,挽救、维护乃至重构力量均势对于提高相对弱小国家的安全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合纵论虽以战国七雄为论述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纵 地缘环境 均势 苏秦 战国七雄
下载PDF
略论普通高校公选课程的基本目标与设立原则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德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2-66,79,共6页
深刻把握公选课程的目标宗旨,确立严格规范的课程设置原则,是提高大学公选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大学公选课程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它具有全面性、人文性与创新性的特定目标诉求,大学公选课程的设置必须全面贯彻这一目标宗旨,依据... 深刻把握公选课程的目标宗旨,确立严格规范的课程设置原则,是提高大学公选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大学公选课程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它具有全面性、人文性与创新性的特定目标诉求,大学公选课程的设置必须全面贯彻这一目标宗旨,依据全面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前沿性原则、本土化原则确立课程体系,从而确保大学公选课程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显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公选课程 课程目标 全面性 时代性 前沿性 本土化
下载PDF
关于武汉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德钧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武汉及其形成发展所依托的区域是武汉学研究的基本空间,这个空间是历史形成的、不以现状行政区为限的人文地理单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人文地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变迁,则构成武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研究旨趣而论,武... 武汉及其形成发展所依托的区域是武汉学研究的基本空间,这个空间是历史形成的、不以现状行政区为限的人文地理单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人文地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变迁,则构成武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研究旨趣而论,武汉学应该追求共时态与历时态的统一,即:它既是一门对武汉城市现状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城市学、社会学;又是一门对武汉城市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长时段研究的区域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学 城市 区域 社会结构 文化结构 历时态 地方学
下载PDF
东湖文化与武汉城市文化之关系探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德钧 朱声媛 《决策与信息》 2019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东湖文化"指围绕着东湖自然景观而形成的建筑、园林、考古遗址、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以及由它们所表达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与审美趣味之总和。作为武汉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式与内涵都受到... "东湖文化"指围绕着东湖自然景观而形成的建筑、园林、考古遗址、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以及由它们所表达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与审美趣味之总和。作为武汉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式与内涵都受到武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它传载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精神个性,表现了武汉城市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精神气质。而作为一种旅游景区文化,它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文化面貌,这种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是两者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东湖文化与武汉文化的双向互动为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地域特色与个性魅力的武汉城市文化体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东湖文化 景观 人文精神 武汉
下载PDF
近代武汉区域教育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发展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德钧 王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6,共6页
作为中部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是武汉城市功能的一大特征,自元代开始,武汉即成为湖广地区的行政中心,明清以降,汉口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商品、资本、人才的不断聚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始得以形成。近代武汉... 作为中部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是武汉城市功能的一大特征,自元代开始,武汉即成为湖广地区的行政中心,明清以降,汉口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商品、资本、人才的不断聚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始得以形成。近代武汉是华中地区经济与政治中心,其作为中部地区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也获得相应的发展。通过纵向的历时态考察与横向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武汉之所以成为中部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源于其显著的经济地位、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政治精英的强力推动。正因此,武汉的这一角色地位具有明显的官方主导性、不稳定性和不完善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武汉 中部区域教育中心 区域教育史
下载PDF
关于建立湖北沿江城市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德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建构湖北沿江城市带是加速湖北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步骤。沿江城市带的建构对优化湖北现有经济资源,加速湖北城市化进程,推动湖北经济与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对接,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建构湖北沿江城市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建设湖北... 建构湖北沿江城市带是加速湖北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步骤。沿江城市带的建构对优化湖北现有经济资源,加速湖北城市化进程,推动湖北经济与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对接,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建构湖北沿江城市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建设湖北沿江城市带应当遵循“面向长江”、“一主两副”、“开放发展”等原则,从而使沿江城市带建设沿着高起点和协调有序的方向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湖北沿江城市 资源整合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区域内埠际贸易及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以近代湖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4,共8页
近代以来,湖北地区在沿江开埠的刺激下,形成了以武汉为主导的、以土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埠际贸易。这种区域内的经贸互动不仅密切了武汉与老河口、襄樊、沙市、宜昌等省内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也使省内各县城、中心镇之间的经贸联系进一... 近代以来,湖北地区在沿江开埠的刺激下,形成了以武汉为主导的、以土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埠际贸易。这种区域内的经贸互动不仅密切了武汉与老河口、襄樊、沙市、宜昌等省内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也使省内各县城、中心镇之间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埠际贸易对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导致武汉在区域城镇体系中"一城独大"的功能地位,带动了湖北地区县属中心镇的全面发展,促使湖北地区城镇分布形成"两横一纵"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埠际贸易 中心城市 土货出口 城镇体系
下载PDF
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德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唐王朝自640年灭高昌,设西州,到790年放弃安西四镇,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对西域地区全局的掌控。其关键在于在巩固边防、治理边疆等方面多有创新,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治边之道:一,分别主次、缓急有序、离强合弱的地缘战略;... 唐王朝自640年灭高昌,设西州,到790年放弃安西四镇,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对西域地区全局的掌控。其关键在于在巩固边防、治理边疆等方面多有创新,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治边之道:一,分别主次、缓急有序、离强合弱的地缘战略;二、战和相济、文武并用、威德兼施的治边战略;三、一区两制、双轨并行、顺俗施化的政治战略;四、立足边地、征募蕃兵、胡汉一体的兵力动员战略;五、依托军镇、精兵布控、屯戍结合的综合防控战略。唐王朝的治边之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西北边疆的安全利益,促成了唐王朝盛世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西域 大战略 治边
下载PDF
积累、生成与创新:武汉城市文化散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德钧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武汉是一个积累深厚、传承悠远,具有深厚化底蕴的城市,又是一个多元整合、中西交汇,不断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武汉城市文化是武汉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武汉 城市文化
下载PDF
江汉关: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德钧 蔡萌 《决策与信息》 2021年第2期49-60,共12页
对近代武汉而言,江汉关不仅是一座城市建筑地标,更具有城市文化意象的价值。它在见证武汉近代百年风雨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开放求新、勇立潮头的文化品格凝聚其间,成为武汉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内陆走向世界的一个时空坐标。进入20世纪以... 对近代武汉而言,江汉关不仅是一座城市建筑地标,更具有城市文化意象的价值。它在见证武汉近代百年风雨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开放求新、勇立潮头的文化品格凝聚其间,成为武汉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内陆走向世界的一个时空坐标。进入20世纪以后,江汉关伴随武汉经历了风雷激荡的时代变革,书写了一幕幕宏伟壮阔的“革命叙事”,在其原有的文化意象基础上又增添了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全新寓意,使其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内涵更为丰满。梳理江汉关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是透视武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视角,也是识读近代武汉城市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关 城市转型 文化意象 时空坐标 革命叙事
下载PDF
民初汉口德俄租界的接收与改制评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德钧 《武汉文史资料》 2002年第12期55-58,共4页
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是一件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件。它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反帝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在收回英租界以前,湖北暨武汉地方当局也... 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是一件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件。它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精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反帝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在收回英租界以前,湖北暨武汉地方当局也曾有两次接收外国租界的举措,其性质与结果与前者颇不相同,知之者寥寥而论之者亦少。笔者认为,民国初期武汉地方当局接收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租界 地方当局 北洋政府 接收过程 领事馆 德国 市政管理 汉口 武汉 工部局
下载PDF
德治主义:中国古代的“以德治国”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德钧 《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德治主义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政治理念 ,它强调“教化乃为政之本” ,主张为政以德、省赋役、举贤才、兴教化 ,并以道德伦理作为评价政治行为的主要标尺。作为一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念 ,德治主义发挥了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德治主义 “以德治国” 政治理念 历史发展
下载PDF
经济与人文兼备 保护与开发并举——关于武汉老字号社会人文价值及其振兴发展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周德钧 《学习与实践》 1998年第5期29-31,共3页
武汉老字号的历史与现状、振兴与发展问题时下各类传媒间有所论,然而老字号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其社会经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加以评估?怎样保护、利用、振兴老字号,进而为武汉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事业服务,凡此种种问题,人们... 武汉老字号的历史与现状、振兴与发展问题时下各类传媒间有所论,然而老字号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其社会经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加以评估?怎样保护、利用、振兴老字号,进而为武汉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事业服务,凡此种种问题,人们似乎并未完全廓清。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价值 保护与开发 老字号 人文价值 武汉 历史文化价值 建设事业 现代化
下载PDF
重构汉口城市发展的历史叙事--罗威廉《汉口》的城市史研究方法评析
19
作者 周德钧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7-86,127,共11页
美国学者罗威廉的《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摒弃西方学者惯用的“欧洲中心论”视角,将焦点对准中国城市发展的“内生性”,力图在近世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中探寻汉口生长发育的缘由,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别开生面、跌宕多姿的汉口城... 美国学者罗威廉的《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摒弃西方学者惯用的“欧洲中心论”视角,将焦点对准中国城市发展的“内生性”,力图在近世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中探寻汉口生长发育的缘由,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别开生面、跌宕多姿的汉口城市史。罗氏运用区域分析法,从中国经济地理的大格局看汉口,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历史发展大势看汉口,从区域互动的角度看汉口,由此对汉口崛起的历史缘由、汉口作为“天下四聚”的历史角色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诠释。罗氏继而运用“国家—社会”理论并辅之以社会结构分析,为我们重构了一段汉口商业与社会的历史叙事。这些分析与研究虽限于汉口一地,却具有显著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研究近世以来中国城市的转型发展,尤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历史叙事 本土化 内生性 近世城市
下载PDF
差异发展、区域开放与带状整合——加快湖北城镇发展的历史社会学思考
20
作者 周德钧 《决策与信息》 2018年第1期85-95,共11页
加快湖北城镇化进程是全面推进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看,湖北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城镇发展模式、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均影响至今。参照湖北城镇化进程的历史特点,我们认为,充... 加快湖北城镇化进程是全面推进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看,湖北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城镇发展模式、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均影响至今。参照湖北城镇化进程的历史特点,我们认为,充分发挥武汉的中心极核效应、实施差异化发展,仍是湖北城镇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促进县际之间的区域开放,振兴并强化县属中心镇的地位,使之成为湖北城镇体系的主干。而对于小城镇,则可选择旅游带动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湖北沿江沿河文化资源带进而整合沿线城镇带,使旅游产业带与城镇发展带相互呼应,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极核效应 差异发展 县属中心镇 城镇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