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1年间华北本底地区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怀刚 汤洁 林伟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899,共2页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1].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1].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总悬浮颗粒物 变化趋势 华北地区
下载PDF
PSP总日射表热偏移特征及其测量总辐射误差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兴宏 张小玲 +2 位作者 郑向东 周怀刚 李德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6,共8页
根据2004年7月~2006年5月期间北京上甸子大气区域本底站Eppley PSP总日射表观测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了PSP表的热偏移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以Eppley8-48型日射表和NIP直射表分别观测的散射和直射辐射之和作为总辐射的标准值,分析了PSP总辐... 根据2004年7月~2006年5月期间北京上甸子大气区域本底站Eppley PSP总日射表观测太阳辐射数据,分析了PSP表的热偏移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以Eppley8-48型日射表和NIP直射表分别观测的散射和直射辐射之和作为总辐射的标准值,分析了PSP总辐射的误差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SP总日射表的热偏移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平均值为-8.8±2.7W·m^(-2);PSP表热偏移显著受到净长波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其中与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与标准的太阳总辐射观测值(水平面上的散射与直射辐射之和)相比,未做热偏移订正的PSP总辐射的平均误差约为-20.0W·m^(-2),经过当日平均热偏移订正后,平均误差接近-11.0W·m^(-2)。PSP表测量的总辐射绝对误差也呈准正态分布特征,但晴天与云天略有区别。PSP总辐射的相对误差与太阳天顶角的变化以及云量均有相关关系,反映了半球型辐射表的余弦效应对PSP总日射表测量精度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或总辐射中散射与直射所占比率的相对变化也对PSP总日射表的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总日射表测量的总辐射应考虑热偏移订正,总日射表标定还应考虑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P总日射表 热偏移特征 PSP测量误差
下载PDF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NO 2柱浓度光谱反演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巳阳 马建中 +5 位作者 周怀刚 靳军莉 刘岩 董璠 周礼岩 颜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70-3475,共6页
为了探究京津冀本底浓度地区NO_2 这一重要空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采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在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太阳散射光谱观测以及NO_2 柱浓度反演研究。在NO_2 的405~430nm特征谱段进行了定量光谱解析,并通过... 为了探究京津冀本底浓度地区NO_2 这一重要空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采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在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太阳散射光谱观测以及NO_2 柱浓度反演研究。在NO_2 的405~430nm特征谱段进行了定量光谱解析,并通过几何近似法计算了2009年7~9月NO_2 对流层垂直柱浓度(VCD_(trop))。观测期间NO_2 VCD_(trop)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5.43×10^(15)和7.15×10^(16) molec·cm^(-2)。NO_2 VCD_(trop)日均值浓度水平较低,但总体上有上升趋势。NO_2 VCD_(trop)变化过程与风速风向关系密切:西南风时风速越小NO_2 VCD_(trop)越低,东北风对NO_2 VCD_(trop)有扩散稀释作用。NO_2 VCD_(trop)日变化形态总体上呈现为中午时段低、早晚较高的特征,并且傍晚峰值比早间峰值略高。上甸子站NO_2 VCD_(trop)浓度水平和日变化幅度相比北京城区同期观测结果明显偏小。NO_2 VCD_(trop)变化特征与河北香河和固城等污染相对较轻站点观测到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总之,MAX-DOAS能够有效监测区域本底大气的NO_2 VCD_(trop),其变化特征与工业和交通排放、大气光化学过程、大气传输等复杂因素有关,还需积累更多数据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二氧化氮 柱浓度 区域大气本底站
下载PDF
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徐敬 张小玲 +5 位作者 徐晓斌 丁国安 颜鹏 于晓岚 程红兵 周怀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利用上甸子本底站自1999-2004年的降水资料,对8种离子(K^+、Na^+、Ca^2+、Mg^2+、NH4^+、SO4^2-、NO3^-、Cl^-)浓度做了统计分析,并通过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方法对该地区的湿沉降来源做了解析.结果表明,①pH分... 利用上甸子本底站自1999-2004年的降水资料,对8种离子(K^+、Na^+、Ca^2+、Mg^2+、NH4^+、SO4^2-、NO3^-、Cl^-)浓度做了统计分析,并通过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方法对该地区的湿沉降来源做了解析.结果表明,①pH分布在4.41~6.55之间,电导率分布在40.97~69.64μS.cm^-1之间.②上甸子本底站的电导率结果明显高于清洁地区降水背景点(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低于北京城区的观测结果,表明降水化学成分受大气污染显著,但污染水平要低于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③SO4^2-、NO3^-、NH4^+、Ca^2+是上甸子站降水样品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从季节变化来看,SO4^2-离子春季最高、夏季最低,NO3^-离子冬春两季浓度水平相当,夏季略偏低,H+离子浓度春季最低,夏秋两季相当,冬季最高.④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是上甸子本底站降水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来源;与施肥有关的农田排放是本底站降水成分的另一个重要的源;此外,来自污染地区的交通运输排放和燃煤排放的输送作用同样影响着该地区降水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 降水 源解析 PMF
下载PDF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被引量:87
5
作者 颜鹏 刘桂清 +5 位作者 周秀骥 王京丽 汤洁 刘强 王振发 周怀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系数σ_(abs)和单次散射反照率ω都远高于雾霾过后清洁时段的数值,其中气溶胶ω在雾霾影响时段为0.94~0.97,雾霾后为0.84~0.86,平均减小了0.1左右,表明雾霾天气有利于气溶胶的累积和生成。相比于光吸收性气溶胶,雾霾天气对光散射性气溶胶的增加更为有利,反映了二次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对消光的贡献可能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过程 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 单次散射反照率
下载PDF
临安和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组成与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木林 程红兵 +4 位作者 丁国安 汤洁 俞向明 刘国平 周怀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8-665,共8页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成与浓度。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先后按季度分4次观测与取样,共获145个有效样品。检测出C2-C10的NMHCs组分52个,其中包括26个烷烃、17个烯烃和9个芳香烃化合物。在临安和上甸子大气中非甲烷烃总烃(TNMHC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8.5±126.0)×10-9C,(278.7±185.5)×10-9C。两站烷、烯、芳香烃在TNMHCs中所占的比例相近,分别约为21%—33%,7%—19%,54%—70%。受源、汇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NMHCs浓度存在明显地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但变化趋势两地略有不同。TNMHCs平均浓度的峰值都出现在10月,谷值分别出现在1,7月。气象要素以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最为明显。TNMHCs高浓度大多与上风向存在较强污染源有关。另外发现,临安TNMHCs浓度比10 a前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热脱附 气相色谱法 非甲烷烃(NMHCs) 本底浓度 日和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大气传输对华北区域本底地区降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敬 张小玲 +3 位作者 徐晓斌 于晓岚 程红兵 周怀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对华北区域本底站1999~2007年239次降水过程的气流后向轨迹进行分类,从中选取典型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和东南路径降水,研究了不同输送路径下降水pH值、电导率、化学组成特征及影响本底地区的主要排放源。结果显示,起源于我国中东部内陆... 对华北区域本底站1999~2007年239次降水过程的气流后向轨迹进行分类,从中选取典型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和东南路径降水,研究了不同输送路径下降水pH值、电导率、化学组成特征及影响本底地区的主要排放源。结果显示,起源于我国中东部内陆地区途经太原、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的西南气流,起源于蒙古国途经我国内蒙地区的西北气流,以及源自海上途经我国东部部分沿海城市的东南气流是对上甸子本底站降水输送的3个主要路径。其中西南路径降水频次最高;西南路径降水pH值最高、东南最低;西北路径降水电导率最低、西南路径最高。SO24-、Ca2+、NO3-和NH4+是影响华北区域降水化学性质的主导性离子,西南路径中上述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方向路径;土壤尘、农田排放、交通运输排放和燃煤排放是影响本底地区的主要排放源,西北清洁路径下以自然源的影响为主,而来自西南人类活动集中地区的输送对人为源影响体现突出,如交通运输排放和燃煤排放。年际变化来看,与1999~2004年相比,2005~2007年pH值呈降低趋势,这与降水中碱性离子浓度的降低密切相关;降水等级划分的统计结果显示,随着雨量的增大,酸雨出现率逐渐增多,电导率及测得的全部离子成分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 本底 降水化学
下载PDF
北京乡村地区分粒径气溶胶OC及EC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颜鹏 郇宁 +1 位作者 张养梅 周怀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TSP)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TSP)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1.5μg·m^(-3),EC质量浓度为1.4~6.6μg·m^(-3);PM_(2.5)(粒径小于2.1μm)中OC质量浓度为4.0~19.1μg·m^(-3),EC质量浓度大约为0.8~4.3μg·m^(-3)。冬季OC及E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冬、夏、秋季OC及EC峰值粒径出现为0.65~2.1μm,但在春季峰值粒径移至2.1~4.7μm。观测期间,OC与EC质量浓度比值平均为4~6,该比值略高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有机碳 元素碳 尺度分布
下载PDF
大气氢氟碳化物采样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波 李培昌 +5 位作者 周凌晞 许林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石庆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97-1601,共5页
用自组装采样系统冲洗双口不锈钢采样罐,并采集大气样品至1.36×105Pa,在实验室利用自组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分析样品,对6种主要氢氟碳化物(HFCs)分析精度为0.24%~1.02%.空白实验表明,采样-分析过程未引入污染.通过压力... 用自组装采样系统冲洗双口不锈钢采样罐,并采集大气样品至1.36×105Pa,在实验室利用自组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分析样品,对6种主要氢氟碳化物(HFCs)分析精度为0.24%~1.02%.空白实验表明,采样-分析过程未引入污染.通过压力-体积曲线对进样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校正.回收率实验及存储实验表明,6种HFCs回收率范围为99.5%~100.4%,存储112d内HFCs浓度没有显著变化.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80m梯度塔顶大气样品并分析,2个串联采样罐HFCs浓度差值范围为0.04×10-12~0.16×10-12.采样分析与同期该站GC-MS在线观测系统获得的HFCs浓度差值范围为-0.17×10-12^-0.86×10-12.本研究建立的采样-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和流程适用于大气中HFCs高精度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碳化物(HFCs) 采样 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国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东贞 周怀刚 张忠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分析了 3个代表不同背景特征的WMO(世界气象组织 )区域本底空气污染站黑龙江五常县龙凤山本底站 ,北京密云县古北口上甸子本底站和浙江临安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为降水的pH值和SO2 -4 、NO-3 、Cl- 、F- 、NH+4、K+、Na+、Ca... 分析了 3个代表不同背景特征的WMO(世界气象组织 )区域本底空气污染站黑龙江五常县龙凤山本底站 ,北京密云县古北口上甸子本底站和浙江临安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为降水的pH值和SO2 -4 、NO-3 、Cl- 、F- 、NH+4、K+、Na+、Ca2 +、Mg2 +诸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 ,降水 pH值和SO2 -4 、NO-3 、NH+4、Ca2 +具有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 ,但其变化趋势各站及各要素不尽一致。离子Cl- 、F- 、K+、Na+、Mg2 +浓度偏低 ,变化不明显。就多年平均而言 ,临安站的 pH值为 3站最低 ,SO2 -4 为最高。上甸子除了SO2 -4 浓度次于临安外 ,其余所有离子浓度均为 3站之首 ,而且 pH值也为 3站最高。龙凤山除了降水中的Ca2 +、Mg2 +离子浓度略高于临安外 ,其它各离子的浓度是 3站中最低的 ,pH值在 3站中的位置居中。降水化学特征演变趋势为 :3个站的降水皆呈酸性 ,其中临安最严重 ,龙凤山其次 ,上甸子相对轻一些 ,但其酸化的速率为 3站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 降水 PH 化学组分 中国 大气环境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北京上甸子典型天气个例的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小静 孙俊英 +4 位作者 张养梅 张璐 周怀刚 周礼岩 董璠 《气象科技进展》 2014年第1期31-37,共7页
使用差分淌度粒径分析仪(TD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析仪(APS)对上甸子区域本底站气溶胶(直径3nm^10μm)数谱分布特征进行观测。利用2008年的观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天气(包括沙尘天气、干洁天气和雾霾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及其与... 使用差分淌度粒径分析仪(TD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析仪(APS)对上甸子区域本底站气溶胶(直径3nm^10μm)数谱分布特征进行观测。利用2008年的观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天气(包括沙尘天气、干洁天气和雾霾天气)条件下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和气团来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天气条件下,上甸子站受西北方向的气团控制,风速较大,粗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PM10的质量浓度可以迅速增加到毫克每立方米(mg·m-3)的量级。典型的"香蕉型"新粒子生成事件通常发生在比较干洁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西北气团主导,大气中背景气溶胶数浓度较低,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迅速增长,气溶胶的粒径呈现明显的增长过程,核模态可以平稳地增长到约80nm,达到成为云凝结核的尺度。雾霾天气通常是在西南气团影响下,细颗粒物(1μm以下)不断累积、相对湿度不断升高的条件下发生的。雾霾天气条件下数谱分布的几何中值粒径出现在积聚模态,积聚模态数浓度也高于非雾霾天。个例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条件下,PM2.5质量浓度可以达到非雾霾天的10倍左右,其中以细颗粒物的贡献为主。在雾霾天气条件下,上甸子站数浓度较高的积聚模态颗粒物主要来自城区的传输,因此对背景地区气溶胶数谱的研究可以为解析城区气溶胶复杂来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干洁天气 气溶胶数谱分布 新粒子生成事件
下载PDF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氢氟碳化物在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文琪 姚波 +8 位作者 权维俊 方双喜 马志强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何迪 石庆峰 陈丽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41-4949,共9页
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对大气中11种氢氟碳化物(HFCs)开展在线观测研究.2018年1~12月,HFC-23、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HFC-365mfc、H... 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系统对大气中11种氢氟碳化物(HFCs)开展在线观测研究.2018年1~12月,HFC-23、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HFC-365mfc、HFC-4310mee本底数据浓度分别为:(31.9±0.4)×10^12、(22.1±1.7)×10^12、(29.3±1.3)×10^12、(110.2±2.4)×10^12、(24.0±0.3)×10^12、(10.3±0.7)×10^12、(1.59±0.04)×10^12(0.19±0.01)×10^12、(3.30±0.08)×10^12、(1.27±0.03)×10^12、(0.28±0.01)×10^12;本底数据出现频率分别为:34.5%、23.4%、22.5%、24.6%、24.5%、42.5%、24.3%、46.4%、38.3%、68.1%、77.9%;非本底数据浓度分别为:(39.2±11.1)×10^12、(47.7±21.8)×10^12、(38.6±8.7)×10^12、(137.3±15.7)×10^12、(26.1±2.2)×10^12、(15.9±7.0)×10^12、(2.77±1.11)×10^12、(0.25±0.06)×10^12、(4.10±0.97)×10^12、(1.34±0.06)×10^12、(0.30±0.01)×10^12.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227ea本底浓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4.4×10^12,3.8×10^12,7.3×10^12,1.0×10^12,0.14×10^12a^-1,而HFC-152a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CO为示踪物利用示踪物比值相关法估算了HFC-23、HFC-32、HFC-125、HFC-143a、HFC-152a、HFC-236fa、HFC-245fa排放量,分别为6.4,17,14,27,4.0,0.10,1.3k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碳化物(HFCs) 大气浓度 在线观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示踪物比值相关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线观测大气中的三氟化氮(NF_3)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苗 姚波 +3 位作者 陈丽曲 权维俊 马志强 周怀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52-2158,共7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及自制吸附解析装置,研发了一套大气中三氟化氮(NF_3)的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精度3.9%(1σ),准确度1.2%,检出限0.23×10^(-12),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NF_3浓度在线观测.2016年9月...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及自制吸附解析装置,研发了一套大气中三氟化氮(NF_3)的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精度3.9%(1σ),准确度1.2%,检出限0.23×10^(-12),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NF_3浓度在线观测.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北京上甸子本底站进行了在线观测实验,空气样品时间分辨率130 min,获得大气中NF_3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本底数据百分比53.1%,平均本底浓度为1.72×10^(-12),与同纬度带的爱尔兰Mace Head站和美国Trinidad Head站浓度相当.非本底浓度的中位数2.41×10^(-12),相对平均本底浓度抬升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化氮(NF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观测
下载PDF
CORRECTION METHODS FOR THERMAL OFFSET ERRORS IN TBQ-2-B PYRANOMETERS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兴宏 丁蕾 +5 位作者 杨云 白素莲 周怀刚 彭继达 权继梅 宋建洋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offsets,global solar irradiances measured by pyranometers are smaller than actual values,and errors are larger in the daytime.Until now,there is no universally-recognized correction me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rmal offsets,global solar irradiances measured by pyranometers are smaller than actual values,and errors are larger in the daytime.Until now,there is no universally-recognized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rmal offset errors.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identify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correction method.Five correction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data measured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from 23 January to 15 November,2011.Results have shown:1)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offsets in the four tested pyranometers are consistent.2) Among the five methods,non-dimensional quantity method is suggested for use to correct thermal offsets,because it is convenient and no modification of instruments is required.If collocated net longwave radiation and wind speed data are available and their uncertainties are small,the historical solar radiation datasets can also be corrected.And correction effects by the method are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ANOMETER TBQ-2-B THERMAL OFFSETS solar RADIATIO
下载PDF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HCFC-22在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波 周凌晞 +6 位作者 张芳 张晓春 许林 张小玲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49-1754,共6页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本底浓度为(199.5±5.1)×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浓度为(312.1±121.0)×10-12,出现频率69.8%,表明该站受到较强HCFC-22排放源及输送的影响.上甸子站HCFC-22本底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但非本底浓度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浓度最高月(7月)比最低月(1月)高100.9×10-12,与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结合风向分析,该站西南扇区平均浓度(327.3×10-12)比东北扇区(236.2×10-12)高91.1×10-12.HCFC-22高浓度水平主要由W-WSW-SW方向贡献引起,NNE-N-NE方向则使得全年HCFC-22浓度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HCFC-22 在线观测 浓度 污染源和输送
原文传递
密云水库区域大气-土-水污染过程复合相关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东贞 徐祥德 +7 位作者 刘晓端 丁国安 徐清 程兴宏 陈怀亮 周怀刚 王振发 王文彦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195-205,共11页
采用密云水库15km处WMO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上甸子站1990-2001年降水化学资料,并结合2002-2003年现场科学试验阶段获取的大气干沉降和湿沉降资料,从大气-土-水污染过程的复合相关源角度,综合分析了大气干、湿沉降以及白河沿岸农... 采用密云水库15km处WMO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上甸子站1990-2001年降水化学资料,并结合2002-2003年现场科学试验阶段获取的大气干沉降和湿沉降资料,从大气-土-水污染过程的复合相关源角度,综合分析了大气干、湿沉降以及白河沿岸农田、矿区和城镇污染源对密云水库的水质综合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密云水库区域大气降水中离子以SO4^2-,NO3^-,NH4^+和Ca^2+为主;密云水库湿酸沉降量夏半年(4-9月)大于冬半年(10-3月),其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达1038.45t,最高年份(1996)达1766.31t,最低年份(1994)为604.02t;密云水库区域大气降水pH的多年平均值为5.20,降水呈弱酸性,pH值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密云水库水体不同深层的pH值均大于7.0.pH值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呈非均一性特征,同一区域pH值随水深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密云水库降尘量分别为13513.08t和3577.64t,春季降尘量为全年之首,分别占其全年的61.91%和44.56%.由于大气干、湿沉降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及有害元素,它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库水富营养化、潜在重金属污染以及库水酸化起“加剧”作用.上述综合分析结果揭示出密云水库区域大气.土.水污染过程复合相关源特征及其多圈层相互作用效应.另外,夏季(雨季)是局地土壤污染源由于受暴雨或强降水冲刷后通过入库水系山谷坡地汇流,引起区域性大气-土-水连锁污染过程,导致水库或河流水质污染.统计分析亦发现密云水库水质污染可能与水库周边及上游局部区域降水冲刷和汇流因素相关.水库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水库上游局地区域降水量呈较显著的相关,这些相关特征揭示了水库水质污染过程大气-土-水多圈层相互作用效应.提出了水库污染复合相关源分析法观点及其追踪入库水系上游污染源空间分布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水质 上甸子区域本底站 大气干、湿沉降 水系污染
原文传递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四氯化碳(CCl_4)在线观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波 周凌晞 +7 位作者 张芳 许林 臧昆鹏 张晓春 张小玲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7-2382,共6页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 利用自组装GC-ECD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大气四氯化碳(CCl4)摩尔分数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该站CCl4本底摩尔分数(89.4±0.7)×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 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摩尔分数(94.7±5.1)×10-12,出现频率63.6%,表明该站也能捕捉到高摩尔分数CCl4空气团输送信息;CCl4本底摩尔分数变化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非本底摩尔分数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摩尔分数最高月份(6月)比最低月份(1月)高7.6×10-12.应用CO比值相关法初步估算2007年4月~2008年3月我国CCl4排放量约4.7kt·a-1,与文献报道Bottom-up方法估算我国同期CCl4排放量接近;CO比值相关法估算CCl4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同源假设及观测站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 四氯化碳(CCl4) 在线观测 CO比值相关法
原文传递
北京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大气CFC-11浓度在线观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芳 周凌晞 +6 位作者 姚波 张晓春 许林 张小玲 周怀刚 董璠 周礼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52-1758,共7页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系统(GC-ECD),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网(GAW)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CFC-11浓度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CFC-11浓度波动较大,非本底浓度值出现频率62%.其本底浓度中值为245.4ppt(1ppt=10-1...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系统(GC-ECD),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网(GAW)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CFC-11浓度在线观测.2007年4月~2008年3月期间,CFC-11浓度波动较大,非本底浓度值出现频率62%.其本底浓度中值为245.4ppt(1ppt=10-12mol/mol),10%和90%的CFC-11浓度数据百分位值分别为244.6和246.1ppt;非本底浓度中值为254.7ppt,10%和90%的CFC-11浓度数据百分位值分别为246.6和272.1ppt.夏秋季CFC-11本底浓度与非本底浓度差值较大、冬春季差值较小,主要由于夏秋季节环境温度高,储存在聚氨酯硬泡中的CFC-11更易挥发而逃逸到大气中,使CFC-11浓度水平有较明显抬升.上甸子站CFC-11各月本底浓度与北半球中高纬度爱尔兰MHD站、美国THD站和巴巴多斯RPB站接近,高于南半球澳大利亚CGO站和美属萨摩亚SMO站.四个季节CFC-11浓度高值主要在W-WSW-SW扇区,表明来自该方向气流对CFC-11浓度抬升产生正的贡献;冬春季CFC-11浓度低于夏秋季,尤其NNE-NE-ENE-E风向观测浓度与本底值接近,表明冬春季该方向气流相对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站 CFC-11 本底浓度 季节特征 地面风
原文传递
秋冬季节华北背景地区PM_1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周祥 张养梅 +4 位作者 张小曳 王亚强 沈小静 孙俊英 周怀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47-2655,共9页
利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在华北背景地区——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亚微米气溶胶(NR-PM_1)化学组分及粒径分布的连续观测实验,观测时段为2015年10月17日至2016年1月27日,涵盖了秋、冬两季.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 利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在华北背景地区——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亚微米气溶胶(NR-PM_1)化学组分及粒径分布的连续观测实验,观测时段为2015年10月17日至2016年1月27日,涵盖了秋、冬两季.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NR-PM_1平均质量浓度为25.2μg·m^(-3),PM_1中有机物占绝对优势,硝酸盐占的比例高于硫酸盐.各化学组分平均粒径分布以积聚模态为主,其中,有机物峰形最宽,峰值粒径最小,硝酸盐峰值粒径最大,表明有机物在颗粒物形成、增长初期及老化阶段均有贡献,硝酸盐在气溶胶粒子老化过程中更易于增长为大粒子.有机物种元素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季有机气溶胶平均氧碳比(O/C)和氢碳比(H/C)为0.58和1.58,OM/OC达1.91,有机气溶胶的氧化程度高于城市站点平均水平.在华北地区污染环境下,有机气溶胶演变途径Van Krevelen拟合曲线斜率为-0.21,其老化潜质和速率较珠三角地区和欧美地区城市要慢.对比污染时段和清洁时段化学组成特征发现,在污染时段,硝酸盐质量浓度及其对PM_1的贡献率超过硫酸盐,有机物氧化程度明显高于清洁时段.后径向轨迹气团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时段气团来向较为复杂,来自西部,南部以及东北部气团均有贡献,清洁时段,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洁净空气的影响,对站点污染物扩散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背景 化学成分 粒径分布 有机气溶胶
原文传递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NMHCs at Shangdianzi and Lin’an Regional GAW Sites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洁 王木林 +4 位作者 程红兵 丁国安 俞向明 周怀刚 刘国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7年第3期334-341,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s) in background area of China,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NMHCs were measured at Lin'an (LA...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s) in background area of China,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NMHCs were measured at Lin'an (LA) regional GAW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Station (30°25'N, 119°44'E; 132.0 m ASL) and Shangdianzi (SDZ) regional GAW Station (40°19'N, 117°07'E; 286.5 m ASL) with the sorbent sorption/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Totally 14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October 2003 and July 2004. Among the 52 NMHC species of C2-C10 detected there were 26 alkanes, 17 alkenes, and 9 aromatic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MHCs (TNMHCs) at LA and SDZ were (238.5±126.0) ×10^-9C and (278.7±185.5)×10^-9C,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mbient concentrations of TNMHCs at LA regional GAW Station increased notably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compositions of NMHCs at SDZ and LA were relatively similar. The proportions of alkanes, alkenes, and aromatics for SDZ and LA were in ranges of (27.3±4.0)%, (10.3±3.5)%, and (62.5±4.8)%, respectively, with features of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NMHCs at the two sites showed obvious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TNMHC concentrations in October-November were high at the two sites, and relatively low in April and July. The diurnal variation patterns at the sites were different. The high TNMHC concentrations at SDZ normally appeared in evening and night, but appeared in morning at LA. The TNMHCs concentrations at the two 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The high TNMHC concent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l wind from the urban areas or traffic in upper 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BENT thermal 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NMHCs)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