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周思易 黄悦 +1 位作者 李波 张剑蔚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化原则将患儿分...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化原则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期间艾司氯胺酮组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静脉注射,术中均予以体积分数为0.02~0.03七氟烷与体积分数为0.5氧气吸入维持。记录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分别于术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拔管即刻(T_(2))记录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麻醉后EA、术后疼痛、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_(0)、T_(1)、T_(2)时间点,两组间患儿的心率和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7%)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26.7%,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儿麻醉后EA发生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6.7%,与右美托咪定组的16.7%、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艾司氯胺酮组拔管时间为(6.9±2.2) min、PACU停留时间为(24.0±13.2) min,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间为(6.1±2.5) min、PACU停留时间为(28.7±9.1) min;两组间患儿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间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后EA与0.3μg/kg右美托咪定的效果相当,且其镇痛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儿童 苏醒期躁动 七氟烷麻醉
下载PDF
半骨盆置换术麻醉管理十年回顾
2
作者 周思易 黄燕 +2 位作者 孙宇 徐辉 姜虹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脊索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5%;后者常见于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1970年前对骨盆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主要采取半... 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脊索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5%;后者常见于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1970年前对骨盆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术(hemipelvectomy),即半侧骨盆与同侧下肢一并切除,也称后四分之一截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骨盆置换术 麻醉管理 神经源性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 半骨盆切除术 骨盆肿瘤 软骨肉瘤 转移肿瘤
下载PDF
口服咪达唑仑复合经鼻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ED 90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思易 徐韬 +2 位作者 卞勇 侯慧艳 郑吉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确定口服咪达唑仑联合经鼻艾司氯胺酮行小儿术前镇静时所需咪达唑仑的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 90),并观察其可行性。 方法:根据偏倚钱币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复合经鼻... 目的:确定口服咪达唑仑联合经鼻艾司氯胺酮行小儿术前镇静时所需咪达唑仑的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 90),并观察其可行性。 方法:根据偏倚钱币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复合经鼻小剂量艾司氯胺酮30 min后使患儿达到亲子分离焦虑评分(Parental Separation Anxiety Score, PSAS)=1分的口服咪达唑仑剂量。次要观察指标为麻醉诱导前后的SBP和心率、镇静水平、起效时间、术前用药副作用、用药30 min时PSAS评分、面罩接受量表(Mask Acceptance Scale, MAS)评分、静脉穿刺反应(reaction to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scale, IC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氧血症、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用Isotonic回归分析法计算咪达唑仑ED 90及其95%CI。 结果:咪达唑仑口服复合0.25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ED 90为0.253 (95%CI 0.242~0.278)mg/kg,平均起效时间为(8.9±3.8)min。给药后患儿出现幻觉、兴奋、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为7.5%,无患儿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高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0.25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复合咪达唑仑口服能有效缓解小儿术前焦虑,咪达唑仑ED 90为0.25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咪达唑仑 镇静 90 有效剂量 小儿
原文传递
圆梦冬奥
4
作者 郑婉陶媛 石晓艳(指导) +7 位作者 林茂杰 计艳冉(指导) 张铄海清 付向云(指导) 底一菲 孔祥慧(指导) 周思易 徐宝婕(指导) 《少儿国学》 2022年第8期48-48,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