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EB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思欣 卢灿荣 +2 位作者 李沛雨 李晨 陈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4期179-181,共3页
胞质聚腺苷酸化物结合蛋白(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PEB)家族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RNA结合蛋白,最早发现于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调控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母源性mRNA的多聚腺苷酸化和翻... 胞质聚腺苷酸化物结合蛋白(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PEB)家族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RNA结合蛋白,最早发现于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调控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母源性mRNA的多聚腺苷酸化和翻译。随后的研究发现,CPEB蛋白与细胞周期、突触形成、学习和记忆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EB 肿瘤 MICRORNA
下载PDF
SIRT1与代谢及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鑫鑫 吴梦 +4 位作者 周思欣 卢灿荣 王华 王立生 陈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0-93,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一种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它在正常的胚胎发育、分化及维持自身平衡中是必不可少的。SIRTl在维持健康及疾病中发挥着很多重要的作用,包括SIRTI在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去乙酰化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哺乳动物代谢调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NO及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思欣 卢灿荣 +3 位作者 彭正 李晨 宋舟 陈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2期2264-2266,227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1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病例组),随机选取的60例健康体...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1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病例组),随机选取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TNF-α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IGF-Ⅱ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3 d、7 d、10 d血清TNF-α、IGF-Ⅱ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TNF-α、IGF-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清NO水平在术后3 d、7 d、10 d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术前病例组患者TNF-α、IGF-Ⅱ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3,P<0.05),TNF-α、IGF-Ⅱ与NO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0.681、-0.716,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Ⅱ呈高表达,NO呈低表达,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NF-α、IGF-Ⅱ、NO逐渐趋于正常,联合检测围手术期血清TNF-α、NO、IGF-Ⅱ有助于早期评估胃癌病情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周思欣 程海东 +2 位作者 卢灿荣 郑一琼 陈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76-3878,共3页
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7... 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70S6K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癌组织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正常结肠组织阳性14例,阴性26例,阳性率为3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x2=9.825,P=0.002<0.05,说明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印迹实验中,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重复试验三次,均显示目标蛋白(p-p70S6K)分子量约70 KD,癌组织中p-p70S6K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增加,两组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得出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结肠癌
原文传递
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鑫鑫 顾青峰 +3 位作者 张伟 周思欣 郗洪庆 彭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1例采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手术及化疗方式、化疗并发症等...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1例采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手术及化疗方式、化疗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探查,根据探查结果进行减瘤手术后腹腔置管或直接腹腔置管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患者均未发生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结论减瘤手术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的有效手段,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因创伤小、化疗药物作用充分、并发症少的特点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性黏液瘤 腹腔镜检查 腹腔热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CD68和Ki-67蛋白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马超 李沛雨 +4 位作者 周思欣 孙成博 黄晓东 张颖 赵旭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873-878,共6页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CD68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5例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男24...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CD68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5例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8~71(53.0±10.8)岁,根据CD68表达情况分为CD68阳性组(21例)和CD68阴性组(14例);根据Ki-67表达情况分为Ki-67低表达组(〈20%)与Ki-67高表达组(≥20%),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两个指标的表达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1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17例行部分切除.中位生存时间17(1~86)个月.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2.9%、8.6%.Log-rank检验显示法国联邦癌症中心(FNCLCC)分级(x2=7.002,P=0.008)、手术切除程度(x2=7.134,P=0.008)、CD68表达(x2=4.634,P=0.031)、Ki-67表达(x2=8.898,P=0.003)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失血量、有无脏器联合切除和术后有无辅助治疗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无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RR=3.755,P=0.003)和Ki-67表达(RR=4.471,P=0.002)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发现CD68阳性组和CD68阴性组FNCLC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高表达组和Ki-67低表达组在FNCLCC分级(P=0.027)、肿瘤最大直径(P=0.044)和辅助治疗(P=0.019)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较差,手术根治切除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TAMs标志物CD68阳性、核增殖标志物Ki-67高表达(≥20%)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二者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其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腹膜后肿瘤 预后 CD68 KI-67
原文传递
有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后30 d内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安全性的队列研究
7
作者 赵旭东 于志远 +4 位作者 马超 周思欣 刘娜 乔治 李沛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2-255,295,共5页
背景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是否需要长时间推迟限期手术,目前意见不统一。目的 探讨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30 d内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分析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6日于解放... 背景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是否需要长时间推迟限期手术,目前意见不统一。目的 探讨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30 d内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分析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6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 感染组胃肠道肿瘤患者81例,对照组胃肠道肿瘤患者13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淋巴结检出数目、疫苗接种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8%(12/81) vs 16.8%(22/131),P=0.703]和并发症严重程度[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2.5%、9.9%、4.9%和2.5%vs 3.8%、9.9%、7.6%和0.8%,P=0.721]等方面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的30 d内(术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胃癌 结直肠癌 择期手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