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91,共6页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的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的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神山崇拜 祭祀文化 文化功能
下载PDF
藏传佛教信仰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拉 孙悟湖 夏吾交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根据对西藏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之间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 本文根据对西藏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之间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趋于简化,信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现代化是藏传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宗教信仰 古露镇 拔戎寺 世俗化 现代化
下载PDF
断裂与重建:藏族水库移民社区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重建研究——以青海省尖扎县夏藏滩移民安置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拉 炬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1,共5页
夏藏滩水库移民安置区是青海省尖扎县境内最大的水库移民安置区。由于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的水库淹没了尖扎县境内黄河两岸的村庄及农田后,该区域内的群众集中迁移至夏藏滩村,成为青海省尖扎县境内最大的水库移民安置区。本文根据夏藏... 夏藏滩水库移民安置区是青海省尖扎县境内最大的水库移民安置区。由于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的水库淹没了尖扎县境内黄河两岸的村庄及农田后,该区域内的群众集中迁移至夏藏滩村,成为青海省尖扎县境内最大的水库移民安置区。本文根据夏藏滩移民安置区藏族村庄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及民间公共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移民社区原有的传统文化发生断裂的后果及其影响,重点探讨了在新的生态移民社区亟需加强和重视社区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藏滩 移民 断裂 社会适应 社区重建
下载PDF
试析汉、藏两地佛教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1,共7页
汉、藏两地佛教的关系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唐蕃时期,汉传佛教向吐蕃传播,对吐蕃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两地佛教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明、清及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东向发展,在内地蔚然成风。三个发展阶段的关系模... 汉、藏两地佛教的关系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唐蕃时期,汉传佛教向吐蕃传播,对吐蕃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两地佛教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明、清及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东向发展,在内地蔚然成风。三个发展阶段的关系模式虽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讲,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莲花戒与摩诃衍的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7-22,共6页
"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三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 "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三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诀》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顿渐"两派在思想教义及修持方法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渐之诤 莲花戒 摩诃衍 修习次第
下载PDF
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培养汉藏双语翻译人才经验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拉 仁乃杰 《民族翻译》 2020年第6期90-96,共7页
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绩,分析我国民族院校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探讨了新时代培养汉藏双语翻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引领新时代民... 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绩,分析我国民族院校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探讨了新时代培养汉藏双语翻译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引领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高素质双语翻译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明确提出新时代汉藏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规格、条件、方式及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汉藏双语翻译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从“顿渐之争”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9,共6页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渐之争 摩诃衍那 莲花戒 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 禅宗
下载PDF
从萨迦寺、仁钦岗寺与周围社区互动关系看藏传佛教信仰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悟湖 周拉 索次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0,共14页
宗教的现代转换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藏传佛教亦然。文章根据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寺、仁钦岗寺与周围社区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藏区社会的现代化推动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 宗教的现代转换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藏传佛教亦然。文章根据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寺、仁钦岗寺与周围社区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藏区社会的现代化推动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主要表现在宗教行为功利化、宗教生活现代化、宗教观念淡化、宗教信仰理性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现代转换 发展趋势 萨迦寺
下载PDF
宁玛派密咒师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完麻加 周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2,共7页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信众受邀时为民众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依据史料和田野调查,宁玛派密咒师跨越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时期,最初是以占卜打卦的形式出现的...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信众受邀时为民众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依据史料和田野调查,宁玛派密咒师跨越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时期,最初是以占卜打卦的形式出现的神职人员,后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变迁,在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密咒师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
10
作者 完麻加 周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度,让他学习印度佛教。毗卢遮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到桑耶寺,并弘扬佛教,尤其是花费所有精力翻译和传...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度,让他学习印度佛教。毗卢遮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到桑耶寺,并弘扬佛教,尤其是花费所有精力翻译和传授佛法。但是,由于吐蕃大臣和显教大师、苯教徒等的反对和诬陷,毗卢遮那被流放到嘉绒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卢遮那 吐蕃 嘉绒 流放
下载PDF
师德建设点滴体会
11
作者 周拉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1期104-104,共1页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它不仅决定了教师的素质,也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师德 教育理念 差异教育
下载PDF
畜间包虫病防制工作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拉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8期76-76,共1页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牲畜患包虫病后形体瘦小,难以繁殖,导致畜牧业减产,牲畜不能抵抗冬季的严寒,其中羊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高达60.2%。造成每年经济损失达上亿...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牲畜患包虫病后形体瘦小,难以繁殖,导致畜牧业减产,牲畜不能抵抗冬季的严寒,其中羊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高达60.2%。造成每年经济损失达上亿元,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人畜共患 发生原因 损失 有效措施 疾病预防
下载PDF
牦牛炭疽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第10期88-89,共2页
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海拔超过3000m的高寒地区,是高原地区人民的主要家畜之一,直接关乎着高原地区人民的食用安全及健康。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且不分季节,夏季为高发期,传染性很强,致死率也很高,直接... 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海拔超过3000m的高寒地区,是高原地区人民的主要家畜之一,直接关乎着高原地区人民的食用安全及健康。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且不分季节,夏季为高发期,传染性很强,致死率也很高,直接关乎牦牛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炭疽病 发病表现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 发挥宗教和顺思想积极作用
14
作者 周拉 肖航 《中国西藏》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藏传佛教作了“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指示,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定了清晰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西藏工作座谈会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治藏方略 中国化 积极引导 宗教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多媒体视角下《格萨尔》文化传承与保护路径探析
15
作者 周拉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9期0284-0284,共1页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多种传播媒介的介入,新的思想观念的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发展呈衰微之势,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西藏地区亦是如此,出现文化消亡、文化折扣、文化趋同等现象...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多种传播媒介的介入,新的思想观念的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发展呈衰微之势,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西藏地区亦是如此,出现文化消亡、文化折扣、文化趋同等现象,传统文化发展陷入两难的境地。基于此,本文站在多媒体视角下对《格萨尔》史诗如何传播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传统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设置汉藏翻译专业之我见
16
作者 周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1期91-98,共8页
下载PDF
略谈直译与意译
17
作者 周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下载PDF
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中国化之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拉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214,共11页
文章从宗教“本土化”“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对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提出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经过3个历史发展阶段。公元8世纪末,莲花戒撰写的《修习次第论》三篇作为吐蕃佛教“道次第”理论的雏形,开创了藏传... 文章从宗教“本土化”“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对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提出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经过3个历史发展阶段。公元8世纪末,莲花戒撰写的《修习次第论》三篇作为吐蕃佛教“道次第”理论的雏形,开创了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之先河;公元10—13世纪,阿底峡《菩提道灯论》进一步完善了“道次第”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博多瓦、卓垅巴等噶当派学者关于“道次第”的学说,推进了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本土化进程;公元15世纪,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问世,标志着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体系构建臻至完善。由此可见,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创新,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从语言表述、思维方式、隐喻修辞、理论特色等方面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体系,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和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中国化 “道次第”理论 《修习次第论》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原文传递
《佛说稻杆经》的藏译及“缘起”思想在吐蕃的传播研究
19
作者 周拉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8年第1期40-54,102,共16页
下载PDF
论宁玛派十三部大论讲闻之缘起
20
作者 桑旦东知 周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5年第4期59-71,共13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