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论《巴黎圣母院》的爱斯梅哈尔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招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5-29,共5页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以丰富多采的诗歌、小说、戏剧创作进入文坛,堪称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巨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孕育出了色彩斑斓的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创造了妩媚、纯洁、善良的女主人公形象爱斯梅哈尔达...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以丰富多采的诗歌、小说、戏剧创作进入文坛,堪称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巨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孕育出了色彩斑斓的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创造了妩媚、纯洁、善良的女主人公形象爱斯梅哈尔达。生活在黑暗中世纪的吉卜西女郎爱斯梅哈尔达,心如明镜,美似白玉。她的灵魂有时闪闪发光,放射异彩,惹人可爱;有时闪耀着愤怒的火花,进行无畏的抗争。诚然,她象一颗光芒四射的恒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加西莫多 法国文学 吉卜 戏剧创作 十九世纪 浪漫主义文学 维克多 主人公形象 心如明镜
下载PDF
《克兰比尔》与《阿Q正传》比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招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2期28-33,共6页
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进步的文学大师,无不关注人民的生活,创造下层人民的形象。法国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的杰出的文学家法朗士以耳闻目睹法国现实社会的事件为题材,怀着对被压迫、被欺凌人民的同情,于一九○一年发表了以城市贫民... 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进步的文学大师,无不关注人民的生活,创造下层人民的形象。法国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的杰出的文学家法朗士以耳闻目睹法国现实社会的事件为题材,怀着对被压迫、被欺凌人民的同情,于一九○一年发表了以城市贫民为主人公的中篇小说《克兰比尔》。在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重视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描绘,于一九二一年写出《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兰比尔 法朗士 下层人民 二十世纪初期 精神胜利法 辛亥革命前后 德雷福斯 十九世纪 罗曼·罗兰 鲁迅作品
下载PDF
法朗士创作的反教权主义倾向
3
作者 周招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69-72,共4页
宗教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哲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影响极为深广。虽然,它在早期产生时代曾代表劳动人民的一定愿望,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宗教常依照信徒们与教主们的利益与情感,不停止的改变,甚至于创立没有多年竟与创设者的初意,大相径庭... 宗教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哲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影响极为深广。虽然,它在早期产生时代曾代表劳动人民的一定愿望,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宗教常依照信徒们与教主们的利益与情感,不停止的改变,甚至于创立没有多年竟与创设者的初意,大相径庭”。所以从总体上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放对整个欧洲文学影响,即是文学家往往利用宗教的题材,渗透有意义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朗士 欧洲文学 教权主义 创设者 法国著名作家 基督教精神 早期作品 拉伯雷 莫里哀 巴那斯派
下载PDF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性和现实性——兼谈与当代中国小说《减去十岁》《人鬼恋》的比较
4
作者 周招芬 庄伟民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1-15,共5页
哥伦比亚当代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曾在欧美引起一场文学地震。这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打破了人与鬼、实感与幻觉、神话与现实的界... 哥伦比亚当代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曾在欧美引起一场文学地震。这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打破了人与鬼、实感与幻觉、神话与现实的界限,内容奇特、寓意隽永、技巧新颖,成为近几十年来世界文坛甚为瞩目的文学作品之一。当代中国小说也出现了一些构思奇妙、思想深邃、形式新颖的作品,其中如谌容的《减去十岁》、香港作家李辉英的《人鬼恋》等作家的作品,都以奇幻的想象和怪诞的情节展示了思想内容,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读了这些作品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去十岁 鬼恋 中国小说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李辉英 文学作品 谌容 诺贝尔文学奖金 著名小说家
下载PDF
法朗士创作思想发展述略
5
作者 周招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文人荟萃的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1844年——1924年)的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他从怀疑主义发展到深厚的人道主义,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同情者... 在文人荟萃的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叶(1844年——1924年)的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他从怀疑主义发展到深厚的人道主义,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同情者,最后参加了法国共产党。法朗士从小在书商的父亲家里阅读了不少希腊、罗马古籍和拉辛、伏尔泰等法国作家的名著。伏尔泰作品中的那种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朗士 创作思想 克兰比尔 拉辛 德雷福斯 十九世纪 法国共产党 纳托尔 企鹅岛 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杰作——评《汤姆大伯的小屋》
6
作者 周招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0-44,57,共6页
一斯陀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问世于一八五二年,一九○一年在我国由林纾译为《黑奴吁天录》。这是一部揭露和控诉蓄奴制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最早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反映奴隶生活的作品之一。美国文学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 一斯陀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问世于一八五二年,一九○一年在我国由林纾译为《黑奴吁天录》。这是一部揭露和控诉蓄奴制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最早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反映奴隶生活的作品之一。美国文学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比欧州现实主义文学大约晚了半个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到四十、五十年代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当时,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还是奴隶制,北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全国来说还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还是一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潮流 斯陀 美国文学史 五十年代 十九世纪 民主自由 人物形象 上升阶段 欧州 一九
下载PDF
试论《安娜·卡列尼娜》
7
作者 周招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79年第2期62-69,共8页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列文 俄国革命 世界文学 卡列尼娜 俄罗斯文学 金钱关系 萨诺夫 《战争与和平》 十九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