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条湖剖面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探讨研究区~11400—1060 cal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1400~9400 cal BP期间,条湖处于高水位且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条件...通过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条湖剖面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探讨研究区~11400—1060 cal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1400~9400 cal BP期间,条湖处于高水位且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湿润;~9400—8100 cal BP期间,湖泊水位下降,化学风化作用减弱,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8100—5800calBP气候相对湿润,其中最湿润时段出现在-8100—7200calBP之间;-5800-4800 cal BP期间,气候转干-4800 cal BP以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展开更多
天津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世沉积物为阐释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提供了研究载体,本文依据塘沽区1226m深G2孔的花粉分析结果,结合古地磁等定年手段,重建了天津滨海地区约7.65Ma BP 以来的古植被特征。研究显示,区域地貌环境与气...天津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世沉积物为阐释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提供了研究载体,本文依据塘沽区1226m深G2孔的花粉分析结果,结合古地磁等定年手段,重建了天津滨海地区约7.65Ma BP 以来的古植被特征。研究显示,区域地貌环境与气候环境共同作用于周边的植被环境。沉积速率与草本花粉组合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约6.73-6.43与3.58-3.03 MaBP 沉积速率较大时形成相对较高的河滩高地,其他时期以盐沼和盐碱地为主。由乔木花粉显示的植被历史表明在6.90-7.65Ma BP周边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代表暖湿环境,3.61-6.9 MaBP为干旱的疏林草原,2.80-3.61MaBP 为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凉湿,1.28-2.80 Ma BP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景观,整体上较为暖湿。1.28 Ma BP 以来,草本与乔木花粉的波动变化,反应了更新世中后期冷暖气候的波动。展开更多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条湖剖面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探讨研究区~11400—1060 cal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1400~9400 cal BP期间,条湖处于高水位且流域内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湿润;~9400—8100 cal BP期间,湖泊水位下降,化学风化作用减弱,指示了干旱的气候条件;~8100—5800calBP气候相对湿润,其中最湿润时段出现在-8100—7200calBP之间;-5800-4800 cal BP期间,气候转干-4800 cal BP以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
文摘天津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世沉积物为阐释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提供了研究载体,本文依据塘沽区1226m深G2孔的花粉分析结果,结合古地磁等定年手段,重建了天津滨海地区约7.65Ma BP 以来的古植被特征。研究显示,区域地貌环境与气候环境共同作用于周边的植被环境。沉积速率与草本花粉组合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约6.73-6.43与3.58-3.03 MaBP 沉积速率较大时形成相对较高的河滩高地,其他时期以盐沼和盐碱地为主。由乔木花粉显示的植被历史表明在6.90-7.65Ma BP周边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代表暖湿环境,3.61-6.9 MaBP为干旱的疏林草原,2.80-3.61MaBP 为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凉湿,1.28-2.80 Ma BP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景观,整体上较为暖湿。1.28 Ma BP 以来,草本与乔木花粉的波动变化,反应了更新世中后期冷暖气候的波动。
文摘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