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三种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蒙建英 蒋晓静 +1 位作者 周施利 阳华妹 《全科护理》 2016年第24期2518-2519,共2页
[目的]研究三种体位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每24... [目的]研究三种体位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每24h 3个循环周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评分、对外界刺激反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及上臂围增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仰卧位姿势相比,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过程中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位干预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潴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蒙建英 周施利 蒋晓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7期80-81,共2页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鼻饲后不同体位的胃潴留量。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三组分别于鼻饲后采取相应的护...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鼻饲后不同体位的胃潴留量。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三组分别于鼻饲后采取相应的护理体位,每2 h鼻饲一次,于下一次鼻饲前抽吸胃潴留量并作记录。观察时间为每天9:00~17:00,连续观察7 d。结果 三组总进奶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总胃潴留量为(5.32±0.54)ml,发生腹胀16例,呕吐15例;侧卧位组总胃潴留量为(2.73±0.57)ml,发生腹胀8例,呕吐7例;俯卧位组总胃潴留量(1.85±0.36)ml(P〈0.01),发生腹胀2例,呕吐1例(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侧卧位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VLBW总胃潴留量,降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位 胃潴留量
下载PDF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施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9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7,P<0.05)。2组患儿治疗后FVC、FEV_1及PEF相比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恶心、头晕、皮疹、咽喉刺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6%,与对照组的1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1,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理想,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小儿哮喘 炎性因子 肺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诊治体会
4
作者 周施利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和了解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儿作为患者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致病危险因素等。对患者组采取积极治疗,收集统计患者组治疗效果等... 目的:探讨和了解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儿作为患者组,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致病危险因素等。对患者组采取积极治疗,收集统计患者组治疗效果等。结果:患者组有病例接触史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EV71、体质差、居住卫生环境差及饭前未洗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痊愈20例(57.1%),总有效33例(94.3%)。结论:病例接触史、EV71感染、体质差、居住卫生环境差及饭前未洗手均为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的致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予以避免;通过积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治愈,且治疗总有效率接近95%,因此,临床中如何及时诊断重症病例尤为关键,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 危重症 传染疾病 诊疗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