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奶牛卧床、颈枷与地面的处理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周旭全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5期18-18,共1页
-
文摘
1卧床
许多地区选择沙子作为卧床填充,沙子对于牛体是很舒适的,其极低的有机物含量可以大大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多数情况下,沙子是来源广泛而且经济的材料,缺点是容易流失浪费,需要经常进行补充,卧床维护的费用较高。干旱季节里,牛粪也可以收集晒干用来垫卧床。
-
关键词
奶牛
地面
有机物含量
干旱季节
沙子
发病率
乳房炎
晒干
-
分类号
S823.91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奶牛生产环境的温度和光照调节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旭全
慕长顺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4期10-10,共1页
-
文摘
成母牛的温度适宜区为5~25℃,这个范围存在个体差异,也随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一般假定对奶牛采食的影响为最小,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影响奶牛的饲料进食量。
-
关键词
温度范围
生产环境
光照调节
奶牛
个体差异
发生变化
适宜区
成母牛
-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周旭全
慕长顺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2期59-59,共1页
-
文摘
1能量奶牛从出生到周而复始连续不断产犊和产奶,能量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依据泌乳阶段的不同,成母牛的体膘应始终维持在2.0~3.5。低于2.0会致繁殖功能受损,延滞产后发情和配种,情期受胎率降低9%以上;高于3.5,则会与过肥妊娠育成牛相似,造成难产增多和分娩后代谢障碍。
-
关键词
能量因素
繁殖效率
奶牛
维生素
蛋白质
泌乳阶段
繁殖功能
产后发情
-
分类号
S828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奶牛卵泡交替发育的诊断与输精
- 4
-
-
作者
周旭全
-
机构
呼兰区家畜繁育指导站
-
出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17,共1页
-
-
关键词
卵泡
发育
奶牛
发情母牛
输精
诊断
人工授精
行为表现
-
分类号
S823.91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杨再龙
周旭全
-
机构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畜牧局繁育站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站
-
出处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7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要实现母猪的高产高效,除了要有好的种群外,还要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留与培育,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等综合技术措施。
-
关键词
后备母猪
繁殖能力
繁殖障碍疾病
高产高效
饲养管理
选留
-
分类号
S828.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奶牛场的舍型与分群方法
- 6
-
-
作者
周旭全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3期37-37,共1页
-
文摘
1舍型式
奶牛的主要饲养方式是围栏式舍饲和牛舍设置自由卧栏散栏饲养。采用哪种饲养方式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管理习惯以及奶牛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和有效利用。典型情况下,围栏式舍饲适合于年度水分缺损(年度蒸发率-年度降水率)高于50.8厘米的地区。然而,持续大量的冬季降水以及暴风雪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此条件下,奶牛场建筑依据蒸发率需要满足每头牛45~63平方米的基础设施面积和3.6~4.5平方米的遮荫面积。
-
关键词
奶牛场
分群
饲养方式
基础设施
散栏饲养
有效利用
合理投入
冬季降水
-
分类号
S823.91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奶牛卧床、颈枷与地面处理
- 7
-
-
作者
周旭全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北方牧业》
2012年第12期24-24,共1页
-
文摘
1卧床
许多地区选择沙子作为卧床填充,沙子对于牛体是很舒适的.其极低的有机物含量可以大大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
关键词
地面处理
奶牛
有机物含量
发病率
乳房炎
沙子
-
分类号
S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猪的人工授精方法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景茹
周旭全
刘溪溪
纪志刚
-
机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站
-
出处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1年第3期37-38,共2页
-
文摘
人工授精可提高猪良种化水平和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量,克服本交时体格悬殊的障碍,避免疫病传播,特别是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
关键词
人工授精方法
公猪
集约化养猪场
疫病传播
经济效益
利用率
良种化
饲养量
-
分类号
S82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猪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 9
-
-
作者
纪志刚
慕长顺
周旭全
-
机构
哈尔滨市呼兰区家畜繁育技术指导站
-
出处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0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猪种改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技术可以促进品种更新,提高商品猪整齐度,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克服本交时体格悬殊的障碍,避免疫病传播,特别是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
关键词
人工授精技术
猪种改良
集约化养猪场
品种更新
疫病传播
经济效益
整齐度
商品猪
-
分类号
S828.3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