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干扰RNA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恶性转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岗 李熙雷 +4 位作者 郭常安 周健 戴文达 董健 陈峥嵘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对恶性转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form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TMCs)增殖和在动物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的s...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对恶性转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form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TMCs)增殖和在动物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hTERT-siRNA转染TMCs。实验组为3个浓度组,分别为50nmol/L、100nmol/L、200nmol/L,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iRNA对TMCs生长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浓度组TMCs端粒酶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浓度组hTERT mRNA含量,并用TRAP-ELISA法检测各浓度组TMCs端粒酶的活性。用BALA/C裸鼠体内实验检测siRNA转染后各组TMCs在动物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通过Western blot,发现不同浓度的hTERT-siRNA组TMCs的端粒酶蛋白含量逐渐减少,与siRNA的浓度呈负相关。50nmol/L、100nmol/L、200nmol/L组分别下降了46.2%、69.5%、91.5%;MTT法检测3个浓度组hTERT-siRNA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74%、7.26%、10.23%。其中50nmol/L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0nmol/L组和200nmol/L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结果显示50nmol/L、100nmol/L、200nmol/L hTERT-siRNA转染组hTERT基因分别下降了19.2%、47.2%、86.4%。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发现,不同浓度的hTERT-siRNA对TMCs的端粒酶活性都产生抑制作用,3组分别下降了11.0%、42.9%、86.2%。100nmol/L组和对照组TMCs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的时间相似,分别为14.8d、14.2d;200nmol/L组成瘤时间较晚,为17.3d。对照组形成的皮下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2.56cm3、1.30g;而100nmol/L和200nmol/L组肿瘤体积分别为0.64cm3、0.31cm3,质量分别为0.78g、0.58g,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NA可以下调hTERT基因的表达,减少TMCs细胞内端粒酶的含量,也降低了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TMCs的凋亡、抑制了TMCs的生长,并降低了TMCs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端粒酶在MSCs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小干扰RNA 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单纯后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娟 董健 +3 位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马易群 李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否有同等疗效。方法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资料,其中单纯后路手术组30例,一期前后路手术组28例,...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否有同等疗效。方法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资料,其中单纯后路手术组30例,一期前后路手术组28例,均采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随访临床疗效、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43~10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引流天数及引流量等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单纯后路组1例术后3年出现肋骨结核及窦道,1例术后4年出现其他部位结核,手术部位均未见复发。后凸Cobb角矫正均较满意。结论两种术式治疗短节段胸腰椎结核疗效相当,单纯后路手术创伤较小,疗效满意,适用于不能耐受前路手术及双侧腰大肌脓肿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腰大肌脓肿 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农 李熙雷 +8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林红 阎作勤 姜晓幸 张键 郭常安 方涛林 马易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块切除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4.8~7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1500~5000ml,平均2705ml,术中输血量平均1769ml,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8例肿瘤复发,骨水泥陷入椎体和移位各1例;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6.5~8h,平均7.3h,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平均1678ml,术中输血量平均1087ml,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钛网轻度移位外,余内固定可靠。两组术后VAS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VA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32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整块切除法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局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分块切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 整块切除 分块切除 后路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健 陈农 +5 位作者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椎OLF患者,其中30例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9例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椎OLF患者,其中30例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9例采用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11分)、硬化节段、CT分型、脊髓信号改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10个月~8年,平均54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术后疗效评价为优19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达84.6%。术前病程短,JOA评分高,单节段骨化,CT分型为外侧型及矢状位T2加权像髓内信号无改变的病例术后疗效好。结论"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胸椎OLF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硬化节段、CT分型及压迫节段MRI示脊髓信号有无改变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手术治疗 术后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车武 姜允琦 +4 位作者 马易群 袁维 李熙雷 董健 周晓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观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的长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9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3... 目的:观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的长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9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31例(Coflex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8~52岁(42.1±8.9岁);单纯髓核摘除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54岁(41.5±9.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样疼痛或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MRI检查证实为L4/5椎间盘突出,脱出或游离型,经过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在术前、术后3个月、1年、3年及5年,对两组患者行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定期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1~69个月(65±4个月)。随访期间Coflex组未发现棘突骨折和置入物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35~24.2,P〈0.05);Coflex组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椎间盘后侧高度(p DH)在术后3年及末次随访时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和t=7.53,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分级(MRI,Pfirmann)在术后5年随访时优于对照组(Z=2.85,P〈0.05);Coflex组未见术后复发,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 :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延缓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丢失和进一步退变,且可能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疗效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上方棘突间Coflex置入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车武 姜允琦 +4 位作者 马易群 袁维 周晓岗 李熙雷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对腰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上节段使用棘突间Coflex置入手术(Topping-off手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6具男性L3~S1节段的人脊柱标本,建立L4/5椎弓根螺钉坚强固定(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模型及L4/5椎弓根螺钉... 目的:对腰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上节段使用棘突间Coflex置入手术(Topping-off手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6具男性L3~S1节段的人脊柱标本,建立L4/5椎弓根螺钉坚强固定(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模型及L4/5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L3/4棘突间Coflex置入(Topping-off手术)的模型。每具标本均进行完整、坚强固定和联合固定3种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组)、L4/5坚强固定(B组)、联合固定(C组)中L3/4和L5/S1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内压差异。结果:B组L3/4节段平均活动度较A组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54°,后伸增大0.34°,侧弯增大0.30°,旋转增大0.19°);B组L5/S1活动度亦比A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3/4节段的活动度与B组相比,后伸方向显著减小(P〈0.05)(比B组减小0.32°),而前屈、侧弯、旋转减小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后伸及旋转无显著增大(P〉0.05),前屈及侧屈有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38°,侧屈增大0.28°)。C组L5/S1活动度与B组相比,除前屈方向外均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均有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L3/4椎间盘内压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78k Pa,后伸增大0.88k Pa,侧弯增大1.84k Pa,旋转增大1.45k Pa);L5/S1椎间盘内压也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1.21k Pa,后伸增大0.94k Pa,侧弯增大0.70k Pa,旋转增大0.81k Pa)。与B组相比,C组L3/4椎间盘内压减小(分别比B组前屈减小0.29k Pa,后伸减小1.39k Pa,侧弯减小0.13k Pa,旋转减小0.10k Pa),但仅后伸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5/S1椎间盘内压分别比B组前屈减小0.39k Pa,后伸减小0.10k Pa,侧弯增大0.15k Pa,旋转增加0.18k Pa,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C组L3/4椎间盘内压增大,其中前屈、侧屈及旋转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1.53k Pa,侧屈增大1.71k Pa,旋转增大1.35k Pa);C组L5/S1椎间盘内压也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82k Pa,后伸增大0.84k Pa,侧屈增大0.85k Pa,旋转增大0.99k Pa)。结论 :生物力学测试发现,Topping-off手术中Coflex对单节段坚强固定上方相邻节段有保护作用;但使下方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可能对远期退变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坚强固定 棘突间装置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前路小切口手术椎体切除MACS-TL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涛林 李熙雷 +2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周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评价前路手术应用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ACS-TL)小切口椎体切除治疗胸腰段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神经受损、脊柱不稳病例24例,原发肿瘤... 目的评价前路手术应用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ACS-TL)小切口椎体切除治疗胸腰段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神经受损、脊柱不稳病例24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7例,乳腺癌5例,前列腺癌3例,胃肠癌1例,甲状腺癌4例,不明4例,行前路减压、骨水泥重建,应用MACS-TL内固定。术后8例接受原发部位的手术,另有部分病例术后接受6个月正规化疗或放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并随访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重建骨水泥块有无断裂和下沉。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75min。手术出血量700~2100ml,平均1050ml。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除1例ASIA分级为B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3分,术后6个月平均1.0分;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4.1%。X线摄片观察显示脊柱结构稳定,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患者矢状面Cobb角均无丢失,且无骨水泥块断裂及下沉。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和肋间神经痛2例(11.8%),未出现切口或内植入物感染以及膈疝发生。结论对于孤立性转移肿瘤伴有脊髓神经压迫和脊柱不稳的患者,手术干预仍是一种可选择的方式。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ACS-TL)具有低切迹、固定可靠、操作灵活等特点,是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 前路手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椎疾病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健 陈瑜 +2 位作者 李熙雷 张磊 周晓岗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前路手术的创伤、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院施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前路手术17例。对照组在均衡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的条件下,选择开胸脊柱...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前路手术的创伤、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院施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前路手术17例。对照组在均衡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的条件下,选择开胸脊柱前路手术22例。对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围手术期参数:小切口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痛持续时间、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与开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小切口组2例(11.8%);开胸组3例(13.6%),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临床疗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15.8个月,开胸组平均随访17.6个月。胸背痛缓解率两组均为100%。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切口组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内固定效果确切。随访期间未见上下椎体肿瘤及结核的复发或神经功能障碍的加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前路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对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椎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柱疾病 胸腔镜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娟 周健 +2 位作者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7.5岁;病史0.5~36个月。12例...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7.5岁;病史0.5~36个月。12例合并腰大肌脓肿,8例为双侧;23例有椎管内压迫,后凸畸形Cobb角9°~30°。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0例;术前VAS评分5~10分,平均7.5分。椎体间植骨病例均采用自体骨。术后1周左右戴支架下床活动,服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6例获得9~70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分,平均1.6分,VAS评分改善平均5.8分。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获得不同程度改善,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E级;D级共10例,9例恢复至E级,1例无改变。椎体间植骨病例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至0~12°,随访丢失1°~2°。无复发病例,4例年轻患者在病灶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可在一次手术中同一切口内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清除双侧腰大肌脓肿无需行双侧切口,清除胸椎病灶能避免经胸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腰大肌脓肿 后路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同时合并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维 王会仁 +5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李熙雷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半个月前出现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出现不全瘫表现遂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行性加重 胸椎 大小便失禁 行走无力
下载PDF
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告
11
作者 周健 董健 +3 位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6-1037,共2页
节细胞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我科收治2例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报道如下。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脊神经根 哑铃型 交感神经节细胞 细胞移行 原始神经 外周神经 纵隔内
下载PDF
对当前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晓岗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4期137-138,共2页
高校肩负着努力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历史重任,找准当前青年学生道德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切实加以解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部分学生的民族自卑心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针对部分学生... 高校肩负着努力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历史重任,找准当前青年学生道德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切实加以解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部分学生的民族自卑心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针对部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现象,加强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针对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上教育,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学校道德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道德教育 思考
下载PDF
加强法制教育常抓“四个结合”
13
作者 周晓岗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6期114-115,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近年来在高校水平评估中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学校改革,提...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教学质量还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近年来在高校水平评估中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学校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则是关键一环。而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教育管理是这一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仅根据高职高专学校近几年来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针对青年学生中存在的法纪观念淡薄而引发的一些校园治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如何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法制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粗浅意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 法制教育 四个结合
下载PDF
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健 林红 +2 位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分离手术治疗的伴有硬脊膜外脊髓压迫症(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59例...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转移瘤分离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分离手术治疗的伴有硬脊膜外脊髓压迫症(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56.2±7.5岁(45~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共置入236枚螺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前、术后7d、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Karnofsky功能评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情况。收集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失败及手术节段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18.3±3.9个月(5~34个月);患者手术时间为169.0±23.7min(125~210min),术中出血量为535±120.0ml(200~1300ml),术中输少浆血1.2±0.6u(0~6u)、血浆105±32ml(0~400ml);术后住院时间6.5±2.3d(5~11d)。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为椎前静脉少量渗漏,暂停注射后渗漏未进展,术后无不良反应;脑脊液漏1例,患者俯卧位以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后痊愈;伤口愈合不良2例,予以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术后VAS评分、Frankel分级、Karnofsky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无内固定失败,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Cobb角较手术后即刻无显著性差异(22.5°±2.1°vs 21.2°±1.8°,P>0.05)。结论:对伴有ESCC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分离手术时,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提供更加坚强的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分离手术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15
作者 胡安南 周健 +4 位作者 姜允琦 林红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8-906,共9页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治疗(Dynesys组),31例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合并基础病、吸烟史、手术节段等基线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Dynesys组3例、对照组1例术中发现硬膜撕裂,予以仔细缝合修补,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Dynesys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发热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排除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切口渗液、愈合不良再入院行清创术。Dynesys组随访72~109个月(91.8±11.1个月);对照组随访72~116个月(93.7±12.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节段DH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比Dynesys组更显著(P<0.05);两组近端邻近节段DH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变化。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在末次随访时得到部分保留(2.7°±2.1°),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近端邻近节段ROM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均较术前进展(P<0.05),对照组手术节段退变进展较Dynesys组更明显(P<0.05)。随访期间Dynesys组所有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均无复发,均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5例手术节段术前合并不稳患者均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未再发节段不稳定;对照组3例患者因椎间盘突出复发且保守治疗无效行椎间融合术,1例患者因术后再发腰痛伴手术节段不稳,行椎间融合术。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并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 青壮年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锋 宋跃明 +21 位作者 方忠 李毅中 熊伟 马真胜 周晓岗 徐华梓 钱济先 刘文革 孙宇 孙嗣国 杨惠林 杨操 罗卓荆 高延征 梁伟 黄霖 曾建成 沈慧勇 郑召民 林建华 蒋电明 戴闽 《骨科》 CAS 2018年第6期417-422,共6页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我们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问题达成共识,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选择性阻滞术,还需要和多种脊柱疾患相鉴别。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生需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加强重视、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小关节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钛网及自锁定椎间融合器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健 李熙雷 +2 位作者 周晓岗 林红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3-680,共8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4.2岁。患者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连续3个节段及以上的脊髓受压,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JOA评分及Odom标准评价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及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钛网及融合器置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0±1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23.0±9.4ml。平均随访时间23.2±2.3个月(12~4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获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4±0.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3.1%),经保守治疗7d后治愈。钛网沉降2例(6.2%),患者无临床症状;自锁定融合器无沉降。无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根据Odom标准,术后疗效优11例,良好17例,一般4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减少长钛板相关并发症,并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融合 自锁定融合器 钛网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顾宇彤 李云飞 +3 位作者 朱东晖 周晓岗 冯振洲 董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术后手术节段复发40例,术后手术节段残留7例,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椎病9例,L_5/S_1椎间孔镜术后发生L_(4/5)椎间盘突出症1例。均行PTES。随访2年,进行下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Mac Nab法进行疗效评级。结果手术时间(52.4±5.9)min,中位术中透视次数5(4~14)次,出血量5(2~20)ml,住院时间3(2~4)d。术后即刻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的9(6~10)分降至1(0~3)分,术后2年随访为0(0~3)分。术后2年Mac Nab分级优51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2%(56/57)。无永久性神经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结论 PTES技术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 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外科
下载PDF
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娟 周晓岗 +3 位作者 李熙雷 林红 周健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8-315,共8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为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筛选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13例,男8例,...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为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筛选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0~71岁(44.2±18.7岁)。2例以腹股沟区包块为首发表现,2例患者以发热和咳嗽首发症状,其余患者均以腰背痛首发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8分(6.2±0.8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9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影像学上未见明显椎间隙狭窄、后凸畸形,CT可见不同程度的椎体骨破坏或囊性变、边缘硬化灶、“磨玻璃”样改变,MRI表现为椎体破坏、炎症水肿和椎旁脓肿改变。4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10例行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pot,ELISPOT)检查均为阳性,4例术前行病灶活检。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2周,根据病灶位置及椎体破坏情况,7例行后路手术,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继续采用标准疗程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非典型胸腰椎结核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20.3%(13/64)。胸椎6例,腰椎5例,胸腰椎均累及2例。根据CT及MRI影像学分类,单脊椎型2例,椎间盘型1例,多脊椎连续型10例。手术时间130~260min(177.7±43.0min),出血量400~1000ml(638.5±198.1ml),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清除病灶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肉芽肿性病变和/或凝固性坏死;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各有1例阳性。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清创后好转。术后随访12~72个月(45.1±22.2个月),随访期间钛网移位1例,因无明显症状,未翻修,术后32个月随访无继续移位及内固定断裂;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断裂。植骨在术后3~6时可见融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术后疼痛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4分(1.8±0.9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末次随访均为E级。结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确诊需多种诊断手段相结合,手术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非典型结核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运 刘鹏 +3 位作者 周晓岗 李熙雷 林红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1-786,共6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9月因多椎节脊柱肿瘤于我院行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且资料完整的9例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42.0±...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9月因多椎节脊柱肿瘤于我院行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且资料完整的9例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42.0±13.7岁(24~64岁)。原发肿瘤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造釉细胞瘤、间叶源性肿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4例,其中肾癌、肝癌、前列腺癌、脂肪肉瘤各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情况。术后随访观察肿瘤是否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后路多椎节全脊椎切除术,其中2椎节切除6例,3椎节2例,4椎节1例。手术时间8.9±2.8h(7~16h)、术中出血量3422.2±1342.4ml(1700~6000ml)、输血量2200.0±842.6ml(1000~4000ml)、住院时间31.1±20.3d(14~73d)。3例患者术中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4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胸腔感染,无神经、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钛网下沉,其他无内固定并发症。术后VAS评分(0.9±1.1分)较术前(7.1±1.2分)明显下降(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5例ASIA分级为E级,术后仍为E级;3例术前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仍为D级;1例术前C级,术后恢复至D级。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9.8±15.2个月(12~61个月),随访期内6例患者局部无肿瘤复发,另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18个月、28个月时发现手术部位局部肿瘤复发。4例死亡,其中3例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引起的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34.7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多椎节脊柱肿瘤仍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但是可以术后即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多节段 全脊椎切除术 临床结果 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