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新与突破:陈绎曾文体起源论的旨趣
1
作者 赵彬 周普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作为元代著名文体学家,陈绎曾在“文本于经”说、文体原出于典籍论及文体四分法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文体起源论,拓展了文体起源论的范围,明确认为文体源头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还应包括所有的古代典籍。与此同时,崇尚质实与“天... 作为元代著名文体学家,陈绎曾在“文本于经”说、文体原出于典籍论及文体四分法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文体起源论,拓展了文体起源论的范围,明确认为文体源头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还应包括所有的古代典籍。与此同时,崇尚质实与“天理”以及“立志高,入门正”的文艺思想,成为影响其形成理论的主要动因。而陈绎曾文体起源论的基本内涵,不仅在于其系统地梳理了“叙事”“议论”“辞令”“诗赋”四类文体的源流正变,还在于提出了它们分类的标准,同时也在于其在叙事类文体中另析出“叙事”“记事”两小类,并阐述了两者的差异。总之,陈绎曾的文体起源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对传统的突破,更有与时代相并行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绎曾 文体 溯源 学术思潮 文体观念
下载PDF
萨满“通神”心理机制初探——兼谈弗洛伊德主义的“潜意识”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普元 李小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萨满昏迷术及其萨满在昏迷状态下“通神”的生理、心理、思维机制,可以说是萨满教研究的制高点。文章从选萨满、传授萨满知识、萨满“通神”三方面讨论了萨满性意识是一种潜意识;又从对萨满所通“神”形象的原型探讨,指出“神”是一种... 萨满昏迷术及其萨满在昏迷状态下“通神”的生理、心理、思维机制,可以说是萨满教研究的制高点。文章从选萨满、传授萨满知识、萨满“通神”三方面讨论了萨满性意识是一种潜意识;又从对萨满所通“神”形象的原型探讨,指出“神”是一种潜意识信息的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 “通神” 潜意识 原型
下载PDF
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普元 彭无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中国宗教心理学从民国初期在教会内传播到改革开放后的起步,历经开端、停滞、起步三大时期。随着西方宗教心理学人物流派著作翻译不断拓展,中国宗教心理学相关理论梳理、研究日渐深化,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该学科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系统的... 中国宗教心理学从民国初期在教会内传播到改革开放后的起步,历经开端、停滞、起步三大时期。随着西方宗教心理学人物流派著作翻译不断拓展,中国宗教心理学相关理论梳理、研究日渐深化,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该学科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系统的学科体系,梳理中国哲学各大流派的宗教心理思想,持续"去宗教化"与"研究方法"探讨,多维度开展宗教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重视宗教心理测量研究,重视宗教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认清宗教心理学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宗教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中国宗教心理学学术史
下载PDF
老年人宗教心理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普元 万小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1,共7页
个体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逾越性,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维度和研究方法。信仰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对待超自然的存在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此,通过宗教心理学对老年人宗教心理的理论解读,有助于我们认清宗教的一般规律,且对... 个体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逾越性,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维度和研究方法。信仰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对待超自然的存在物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此,通过宗教心理学对老年人宗教心理的理论解读,有助于我们认清宗教的一般规律,且对我国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ψ模型,分析个体的"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的平衡发展过程,进一步探讨老年人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特点,即老年人宗教心理有来自心理性的ψ模型的结构不平衡,也有来自心灵(精神性)的存在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宗教心理发展 自我同一性
下载PDF
青年宗教心理发展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普元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 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及青年期,自我与环境的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性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的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的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此外,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ψ模型 生命周期 自我同一性
下载PDF
“现代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普元 李蕾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9-45,共7页
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增强了推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讨会目的在于厘清现代文化的理论内涵,指导现代文化的理论实践,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为加快新疆科学跨越、实现... 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增强了推动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讨会目的在于厘清现代文化的理论内涵,指导现代文化的理论实践,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为加快新疆科学跨越、实现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 理论与实践 综述
下载PDF
龟兹石窟壁画在视觉艺术上的宗教功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普元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龟兹石窟壁画对信徒及群众在色彩唤醒和强化宗教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壁画内容通过审美判断进一步加深了教徒的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组成宗教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宗教共时态结构的内在要素,在宗教中占... 龟兹石窟壁画对信徒及群众在色彩唤醒和强化宗教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壁画内容通过审美判断进一步加深了教徒的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组成宗教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宗教共时态结构的内在要素,在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情感构成了宗教信仰的非理性力量的主要方面,是整个宗教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所在,对宗教的存在、巩固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壁画 色彩效应 审美 宗教情感
下载PDF
宗教心理学视阈下弗洛伊德的宗教经验观——兼论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普元 彭无情 《宗教心理学》 2013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本文梳理了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层面阐释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进而揭示了“人神合一”等神秘经验不过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本文梳理了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层面阐释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进而揭示了“人神合一”等神秘经验不过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这表明了心理学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X模型的建立,能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学潜意识理论,本文期望能对起步中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弗洛伊德X模型 宗教神秘经验
下载PDF
新疆苏非派的神秘性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普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苏非主义渗透到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疆苏非派的...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苏非主义渗透到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疆苏非派的神秘性特征也是它吸纳教徒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并运用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法,对苏非成员及其社会的神秘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分析苏非派"接近真主、人主合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苏非派 神秘性 弗洛伊德主义
下载PDF
新疆苏非派的思想特征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普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王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作为一种新传入的宗教派别,苏非派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吸收了新疆地区原有宗教和...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王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作为一种新传入的宗教派别,苏非派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吸收了新疆地区原有宗教和习俗的相关内容,使得新疆苏非派具有了自己的特征和不同的社会影响。文章概括了新疆苏非派六方面的思想特征:神秘性;继承性;包容性、适应性;入世性;渗透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苏非派 思想特征 探析
下载PDF
宗教心理学视阈下弗洛伊德的宗教经验观——兼论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普元 彭无情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宗教意识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层面阐释了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揭示了"人神合一"等宗教神秘经验,其实质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这...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宗教意识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层面阐释了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揭示了"人神合一"等宗教神秘经验,其实质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这预示了心理学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的建立,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学潜意识理论,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弗洛伊德模型 宗教神秘经验
下载PDF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ψ(普西)模型及其应用——兼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普元 《宗教心理学》 2015年第1期57-106,共50页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山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哈特曼的自我适应性和皮亚杰平衡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山模型,并据此模型分析了个体生命周期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和“自我与环境”两组关系内,个体生命阶段与宗教之间呈现的关系。在儿童期,自我逐渐从本我中剥离,并强化了超我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儿童宗教意识的“泛灵论、目的论、拟人论”由强渐弱。青春期中,自我与环境的危机呈现,自我同一性成为最大需求。中年期,自我成熟并形成稳定的人格,对道德的渴望加剧。老年期内在心理系统的不平衡成为主要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超越。本文还对个体生命周期中人类宗教心理呈现的不同特征进行理论总结,期望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山模型 生命周期 自我同一性
下载PDF
弗洛伊德宗教观中的唯物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普元 《河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弗洛伊德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现实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痹"的典型代表。并认为,宗教产生于... 弗洛伊德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现实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痹"的典型代表。并认为,宗教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他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能"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可见,弗洛伊德虽然没有阐明宗教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根源,但是他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是颇有见地的,并显露出无神论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宗教观 唯物性
下载PDF
论宗教心理学视阈下詹姆斯的中介项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普元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 詹姆斯借助潜意识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现象,认为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既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中介项",也是"人神感通"的"中介项",潜意识理论被神学家所利用,成为宗教神学的"亲密伙伴"。然而,潜意识理论是宗教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正确认识潜意识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其后期的研究也充分表明了潜意识这个"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詹姆斯 潜意识
下载PDF
论存在分析宗教心理学的双重X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普元 《社会心理科学》 2015年第8期64-70,共7页
"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是精神分析的基点,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体现了主体竭力向客体世界建立联结的事实。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 "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是精神分析的基点,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体现了主体竭力向客体世界建立联结的事实。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心灵动力的驱使下,唤醒第一重X模型的小我在本能和冲动的游离状态中对自身人性的重视,唤醒一个作为万物灵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存在分析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即作为第一重X模型的人(主体)认识到自己(自我中超我的层面)与第二重X模型的客体大我世界(即世界的爱、良心、责任、意义等)存在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灵动力——紧张,在意义意志的指引下,个体自我在世界客体中寻求现实意义,唤起自我在被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宗教对精神或神经病患者有治疗作用,而且对正常人,对所有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都有一种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存在分析 双重X模型 意义疗法
下载PDF
论弗洛伊德群体宗教心理思想的Y模型
16
作者 周普元 《宗教心理学》 2017年第1期43-61,共19页
Y模型的运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同力的作用。在个体力比多驱动下,个体自我和群体领袖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互动过程,造就了人类群体的全部活动。就投射来说,在Y模型中个体力比多驱动潜意识中的本能和... Y模型的运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同力的作用。在个体力比多驱动下,个体自我和群体领袖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互动过程,造就了人类群体的全部活动。就投射来说,在Y模型中个体力比多驱动潜意识中的本能和各种情结的欲望,在快乐原则的引导下打破意识阈限的防御机制,力比多通过群体领袖进入无意识的群体场域形成联系各成员的感情纽带;就认同而言,在Y模型中群体领袖将自己的意志置于群体理想之中,并向个体理想渗透,在无意识的群体理想向个体无意识的超我植入领袖意志的同时,需要通过催眠、暗示、模仿等手段来打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意识阈限,最终使得同一客体世界置于个体相同的超我位置,以达到对群体领袖的认同和个体间的彼此认同。宗教教会是人为形成的群体,它的有效运行需要Y模型中各种要素力量配合,并防止其结构的改变和解体。本文试图构建弗洛伊德群体宗教心理思想的Y模型及其运演法则,以期对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构建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群体宗教心理思想 力比多纽带 Y模型
下载PDF
CO_2气体保护焊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普元 任芸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06,共2页
论述了CO2气体保护焊在焊接中存在的飞溅、气孔、裂纹、表面成形等问题。从工艺和焊接件的材质方面进行分析及介绍了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焊接飞溅 气孔 裂纹 表面成形 焊接速度
下载PDF
论情感传播的特点和原则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建军 马瑞雪 周普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6,F0002,共8页
情感传播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传播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相对于理性传播而言,情感传播是直指人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是“国之交”与“民相亲”的主要传播方式和深层互动平台。情感传播具有内容的主观性... 情感传播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传播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相对于理性传播而言,情感传播是直指人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是“国之交”与“民相亲”的主要传播方式和深层互动平台。情感传播具有内容的主观性、情感的移情性、目的的价值性和角色的转换性等特点;情感传播要固守主体间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均衡原则、得体原则、和谐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传播 跨文化交际 特征 原则
下载PDF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宗教心理治疗的双重X模型
19
作者 周普元 《宗教心理学》 2019年第1期29-58,共30页
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尔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存在分析宗教心理学是连接精神分析宗教心理学与人本主义... 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弗兰克尔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存在分析宗教心理学是连接精神分析宗教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宗教心理学的桥梁。精神分析的基点是"潜意识"领域,竭力向"意识"呈现人的本能的事实,而存在分析的"意义治疗学"则寻求精神现实的意识。文本构建了存在分析的双重X模型,运演了第二重X模型的大我在心灵动力的驱使下,唤醒第一重X模型的小我在本能和冲动的游离状态中对自身人性的重视,唤醒一个作为万物灵长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存在分析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精神分析的治疗原理,即作为第一重X模型的人(主体)认识到自己(自我中超我的层面)与第二重X模型的客体大我世界(世界的爱、良心、责任、意义等)存在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灵动力——紧张,在意义意志的指引下,个体自我在世界客体中寻求现实意义,唤起自我在被抛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本文进一步探讨宗教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治疗(精神性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牧师与心理医生的关系,期望对起步中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心理学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双重X模型 宗教心理治疗
下载PDF
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剖析--以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军 周普元 杨帆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文章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概括了西方媒体在中国突发暴力事件中抹黑中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其妖魔化中国的深层背景,提出了防范和应对之策。
关键词 西方主流媒体 妖魔化中国 行径与对策 乌鲁木齐“7·5”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