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玄言诗的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16-18,共3页
玄言诗和山水诗出现于魏晋时期,都属于文学史上的新品种。尽管以文学的眼光来衡量,玄言诗远不如山水诗,可是自西晋永嘉时至东晋,玄言诗却雄踞诗坛一百余年。而山水诗却要到南朝刘宋时才头角崭然,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种演化... 玄言诗和山水诗出现于魏晋时期,都属于文学史上的新品种。尽管以文学的眼光来衡量,玄言诗远不如山水诗,可是自西晋永嘉时至东晋,玄言诗却雄踞诗坛一百余年。而山水诗却要到南朝刘宋时才头角崭然,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种演化、递变,是很有趣的文学现象,其中有值得探讨的规律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山水诗 南朝刘宋 谢混 理过其辞 建安风力 玄风 一吟一咏 玄思 淡乎寡味
下载PDF
洞庭西山与“商山四皓”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71-72,共2页
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皓”,据说现在太湖洞庭西山尚有遗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四皓”在秦时已避入商山。汉兴,高祖刘邦召四人,四人不至。到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时,张良使太子迎而致之。刘邦见有此四人辅... 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皓”,据说现在太湖洞庭西山尚有遗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四皓”在秦时已避入商山。汉兴,高祖刘邦召四人,四人不至。到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时,张良使太子迎而致之。刘邦见有此四人辅助太子,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打算。这件事属于宫廷权力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山四皓 洞庭 入商山 良使 东园公 陶潜诗 汉兴 蓝田山 赵王 杜甫诗
下载PDF
读书零札(二则)
3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6,9,共3页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孔子家语》 刘熙载 礼记·檀弓 中华书局 “三” 七年间 “真” 生平事迹 朱自清
下载PDF
谢朝征及其《安遇斋诗》
4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3-15,26,共4页
谢朝征是《白香词谱笺)的笺者,《安遇斋诗》是他诗作的未刊稿本。 《白香词谱笺》(以下称《谢笺》)是刊行甚广的一部书。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白香词谱,辑者舒梦兰、字白香,是清嘉庆年间江西靖安县一个秀... 谢朝征是《白香词谱笺)的笺者,《安遇斋诗》是他诗作的未刊稿本。 《白香词谱笺》(以下称《谢笺》)是刊行甚广的一部书。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白香词谱,辑者舒梦兰、字白香,是清嘉庆年间江西靖安县一个秀才。除辑本书外,还著有天香词和香词百选一卷。”“笺者谢朝征、字韦庵,广东南海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湖北做过典史。著有安所遇词和本书笺本。”又云“笺文仿照厉鹗、查为仁《绝妙好词笺》的体例,对于作者姓名、里居、出处和当时文献掌故、词的本事,尽可能地搜罗详列。这就根本改变了原书的面貌,笺本似更侧重于词的内容,因之价值也就提高,更切合读者的需要。”辑者舒梦兰的撰述,据钱钟书先生所引,当还有《古南余话》(见《管锥编》第四册1220页)本文不多涉及。“出版说明”对该书的辑者、笺者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该书的价值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荫桓 第二次鸦片战争 出版说明 词谱 《管锥编》 郁达夫 钱钟书 文学古籍 《沧浪诗话》 《复堂词话》
下载PDF
一部注重实用的古汉语教材——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评介
5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1-42,共2页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有同感:选一部内容恰当、难易适度、讲练结合的教材,不太容易。这自然不是说已出的教材都不行。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三册)以及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的...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有同感:选一部内容恰当、难易适度、讲练结合的教材,不太容易。这自然不是说已出的教材都不行。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三册)以及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的《古代汉语读本》等,都在古汉语的教学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更贴近他们的工作需要、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则更是他们所急需的教材。既不失之于艰深繁复,又不流于浅陋琐屑,这个“度”确实不易把握。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荆贵生主编、集四十一所院校四十八位老师之力编撰而成的《 古代汉语》(以下简称《荆编》,在教材建设上可以说是作了有益的尝试,是一个可喜的收获。《荆编》上、下两册九十余万字,自一九九五年第一版印行以来,不仅受到好些专家学者的好评,而且还受到用作教材的师生及一些自学者的欢迎。目前,该书修订之第二版业已问世,明年可望编印出版《古代汉语导读》,对于教学或自学者将更为方便。现就个人阅读之浅见,略作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汉语教材 荆贵生 注重实用 汉语大词典 自学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 师范生 文言文 教材建设
下载PDF
《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商兑
6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3-34,76,共3页
《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下简称《春译》)于在春先生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已出四编,每编印行二十余万册,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春译》之撰,不同于一般的古文今译,因为它“译文语言用普通话,尽量做到口语化规范化”,“是一个... 《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下简称《春译》)于在春先生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已出四编,每编印行二十余万册,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春译》之撰,不同于一般的古文今译,因为它“译文语言用普通话,尽量做到口语化规范化”,“是一个新品种,是一种新工艺”(见该书“出版说明”)。它不但有助于一般读者学习文言散文,而且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于先生希望该书“经受社会的检验,接纳群众的批评”,所以笔者仅就浅见所及,提出几例与译者、读者共同讨论,以求得正确的理解。 一、“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春译》:“他下车去察看了齐国战车的车辙,又爬上车杠了望了敌人的队形”(第3页)。句中“下”字不是动词“视”的状语,本身也是动词,译为“下车”是正确的。下车子后,自然还要上车才能追逐齐师,故“登”字,应译为“上车”才对。“轼”字是车箱前扶手的横木,译为“车杠”,不确。“爬上”轼木察看,真是悬乎的耍杂技动作了。 二、“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春译》:“把它扔到渤海的尽头去。”(21页)何谓“渤海的尽头”?是此岸还是彼岸?以“尽头”释“尾”字,不当。郝懿行《尔雅义疏·第十二释水》:“尾犹底也。”渤海之尾,应是渤海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散文 普通话 古文今译 渤海 语文教学 司马迁 刑法条文 译文语言 出版说明 等候处
下载PDF
《廉颇蔺相如列传》论赞别解
7
作者 周本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4-46,共3页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传末,有太史公的一段论赞。文不长,按通行本具录如下: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传末,有太史公的一段论赞。文不长,按通行本具录如下: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赞 太史公 秦王 《管锥编》 两虎共斗 本具 智勇 赵奢 见其 后世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