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应对路径——基于深圳X街道的调查
1
作者 周林刚 孙诗萌 叶力瑛 《岭南学刊》 2023年第5期14-23,共10页
随着我国退役军人的不断增加,其社会适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深圳X街道为调查点,分别从经济适应、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等维度对退役军人的社会适应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退役军人社会适应水平整体偏低,多要素影响... 随着我国退役军人的不断增加,其社会适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深圳X街道为调查点,分别从经济适应、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等维度对退役军人的社会适应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退役军人社会适应水平整体偏低,多要素影响其社会适应,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社会认同等是影响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退役安置制度不够健全、退役军人管理机构运行尚不成熟、普惠性就业保障服务难以满足退役军人需要、尊崇退役军人的社会文化尚未形成、退役军人自身素养有待加强等是影响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深层原因。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得力措施,破解退役军人社会适应性问题,进一步健全退役军人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退役安置管理机制,大力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共治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文化氛围,为重点人群提供专业化社会适应服务,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素养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军人 社会适应 退役安置
下载PDF
公共危机应急中志愿者持续志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支青 周林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102,共12页
志愿服务岗位效能感和组织的沟通策略、信息技术能力、权益保障措施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志愿者的持续志愿意愿;志愿者的社会网络、志愿服务组织的透明度和人员能力也会影响志愿者的心理感受。志愿服务组织应注重保持组织透明度、制定能力... 志愿服务岗位效能感和组织的沟通策略、信息技术能力、权益保障措施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志愿者的持续志愿意愿;志愿者的社会网络、志愿服务组织的透明度和人员能力也会影响志愿者的心理感受。志愿服务组织应注重保持组织透明度、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数字化转型、采用全渠道沟通策略,并关注志愿者权益保护、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和外部关系协调,将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志愿服务 持续志愿意愿 组织因素 公共危机
下载PDF
公民参与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深圳X环境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林刚 王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17,共6页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在社会转型期消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目前,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深度理论探索较少,各地评估实践存在程序僵化、评估形式化等缺陷。为此,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公民参与作为分析维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在社会转型期消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手段。目前,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深度理论探索较少,各地评估实践存在程序僵化、评估形式化等缺陷。为此,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将公民参与作为分析维度,解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风险应对4个方面,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公民参与的作用机制以及现实意义进行挖掘。得出公民参与长效机制构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化解效应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以此提出对现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公民参与
下载PDF
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林刚 周胡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心理和谐则可谓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测评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残障人为例,在对其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重点就残障人心理不和谐的...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心理和谐则可谓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测评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残障人为例,在对其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重点就残障人心理不和谐的深层原因进行社会学解读,最后就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促进残障人心理和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心理和谐 和谐程度 残障人
下载PDF
伤残农民工“私了”的去权机制分析——以激发权能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林刚 朱昌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研究从激发权能理论出发,以珠三角L镇家俬行业9位伤残农民工的访谈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伤残农民工索赔制度实践的透视,揭示了伤残农民工被迫"私了"的去权机制:强势资本通过制造"法律陷阱"、消除维权凭证,恶意取用... 本研究从激发权能理论出发,以珠三角L镇家俬行业9位伤残农民工的访谈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伤残农民工索赔制度实践的透视,揭示了伤残农民工被迫"私了"的去权机制:强势资本通过制造"法律陷阱"、消除维权凭证,恶意取用程序、增大维权成本等方式对伤残农民工进行"去权",使其陷入"无权"境地,进而逼上"私了"之路。文章结尾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激发伤残农民工权能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农民工 私了 去权 无权 激发权能
下载PDF
论社会排斥 被引量:95
6
作者 周林刚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欧国家的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从福特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转型,经济结构的重建过程(Silver,1995)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剥夺” 种族歧视 社会政策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从无权到增权:社会服务组织成长问题探讨——以深圳S助残组织为个案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林刚 黄亮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8,共8页
社会服务组织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增权理论为视角,以深圳S助残组织为个案,探究了社会服务组织成长的制度空间和社会空间,在对社会服务组织的成长轨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建构了其增权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 社会服务组织 增权 残疾人
下载PDF
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 被引量:163
8
作者 周林刚 冯建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14,20,共5页
1970年代初,精神病学研究者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社会学家、流行病学家、心理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对社会支持加以研究。本文在梳理社会支持的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最后就国内学术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 1970年代初,精神病学研究者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社会学家、流行病学家、心理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对社会支持加以研究。本文在梳理社会支持的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最后就国内学术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内涵 要素
下载PDF
激发权能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 被引量:56
9
作者 周林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50,共6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激发权能”不仅成为众多学科和实践领域最为热门的话语之一,而且成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很强解释力的新兴理论。从构成要素看,激发权能理论是由权力、无权、去权、激发权能等核心概念构筑而成的。在诠释核心概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激发权能”不仅成为众多学科和实践领域最为热门的话语之一,而且成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很强解释力的新兴理论。从构成要素看,激发权能理论是由权力、无权、去权、激发权能等核心概念构筑而成的。在诠释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激发权能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最后就激发权能的维度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能) 去权 无权 激发权能
下载PDF
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深圳A区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林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文章将社区参与分为表达式参与与选举式参与两种类型,试图将社会地位与社会网络、结构因素与文化变量加以整合,重点就制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水平的因素进行探究。深圳A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参与的形式日趋多元化,... 文章将社区参与分为表达式参与与选举式参与两种类型,试图将社会地位与社会网络、结构因素与文化变量加以整合,重点就制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水平的因素进行探究。深圳A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参与的形式日趋多元化,表达式参与正呈现上升的态势;不同类型的社区参与往往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政治面貌、职称结构、组织资源、社会阶层、上网时间、社会资本、社区认同、社区结构等是影响以上两类社区参与的共同因素。加强社区党员的动员能力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培育社区认同感和社区社会资本是引导城市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式参与 选举式参与 社会资本 社区认同 社区结构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产品供求问题分析——基于深圳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林刚 朱昌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8,共5页
实现公共产品供求均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以深圳为例,重点探究市民公共需求的结构特征和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市民公共需求正在由单一的生存保障型向生存保障与发展享受型多元并存的格局转型;当前城市公共... 实现公共产品供求均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以深圳为例,重点探究市民公共需求的结构特征和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市民公共需求正在由单一的生存保障型向生存保障与发展享受型多元并存的格局转型;当前城市公共产品总体供给水平较低,供给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民本理念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如何切实坚持以人为本,把准市民公共需求的内在规律,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成为时下摆在城市政府面前一道迫在眉睫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公共产品 需求结构 供给水平
下载PDF
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策略——基于X厂3位组织精英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林刚 冯建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章以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策略为主题,以珠三角X工厂3位集体行动组织精英的深入访谈为依据,在借鉴西方框架分析理论的同时,发掘了几个中国本土文化中具有较强诠释力的概念工具。重点分析了框架连接、善用弱者武器、踩线不越线等行动合法... 文章以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策略为主题,以珠三角X工厂3位集体行动组织精英的深入访谈为依据,在借鉴西方框架分析理论的同时,发掘了几个中国本土文化中具有较强诠释力的概念工具。重点分析了框架连接、善用弱者武器、踩线不越线等行动合法化策略,把握重要时机、抓住官员小辫子等行动扩大策略以及框架延伸、游击队式忠诚等行动延伸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集体行动 策略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度、流动度和净剩余度——以甘肃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流动状况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林刚 刘敏 《东南学术》 2003年第3期72-80,共9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转型立即驶入了快车道 ,农业劳动力纷纷流向非农行业 ,与此同时 ,在学术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农业 (村 )劳动力流动的研究热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看来 ,尚有不少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转型立即驶入了快车道 ,农业劳动力纷纷流向非农行业 ,与此同时 ,在学术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农业 (村 )劳动力流动的研究热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看来 ,尚有不少领域亟待拓展和深化 ,笔者认为 ,要使农业劳动力流动这一课题的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 ,必须在研究层次和理论建树上下功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变量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度、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度、农业劳动力的净剩余度 ,以及三者的计算公式 ,并且以笔者所调查的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剩余状况为素材 ,具体阐述了以上变量的计算方法及其深刻内涵。笔者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剩余度 农业劳动力流动度 农业劳动力净剩余度
下载PDF
八二宪法与新宪法观的生成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林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5,共7页
八二宪法代表着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的一次深刻转变,对此,似乎不应提出重大的异议。但对这一转变的内涵却有必要加以澄清。这种转变不能单纯从政策学或所谓的基本路线的角度来识别,还有一个比政策或路线更为基础的形式维度。
关键词 宪法观 人民共和国 基本路线 政策学 法史 异议
下载PDF
纤维加砂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林刚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0年第11期92-95,共4页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的目的在于优化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改善裂缝导流能力,降低压裂液粘度,配合液体快速返排,减小滤失伤害,防止支撑剂倒流,从而实现低伤害压裂改造。通过纤维网络加砂作用机理研究,在室内评价实验和纤维网络加砂设计优... 纤维网络加砂压裂的目的在于优化支撑剂在裂缝中的铺置,改善裂缝导流能力,降低压裂液粘度,配合液体快速返排,减小滤失伤害,防止支撑剂倒流,从而实现低伤害压裂改造。通过纤维网络加砂作用机理研究,在室内评价实验和纤维网络加砂设计优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分别形成了以快速返排,高效防砂为目的的尾追纤维防砂工艺和以改善支撑剂铺砂剖面为目的的全程纤维网络加砂压裂工艺。现场先导实验表明纤维加砂压裂技术对提高裂缝支撑缝长、降低储层伤害、提高措施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加砂压裂 低伤害 返排
下载PDF
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深圳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林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以经典生活质量理论为逻辑起点,采取客观社会环境与主观生活质量的整合分析范式,建构了由认知、情感、行为和态度等四维的生活质量因果解析模型,并以城市化后深圳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具体探究了地位结构、家庭资源、集体消费... 本文以经典生活质量理论为逻辑起点,采取客观社会环境与主观生活质量的整合分析范式,建构了由认知、情感、行为和态度等四维的生活质量因果解析模型,并以城市化后深圳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具体探究了地位结构、家庭资源、集体消费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以往生活质量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度。城市化后,集体消费对于个体生活质量影响日趋显著。加大集体消费的供给、确保城市化后失地农民的家庭生存资源,是当前城市政府提升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地位结构 家庭资源 集体消费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政治宪法”的概念--从“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之争切入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林刚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第一是当前最高权力的内部结构,是承载党与人民这一对关系的宪法安排;第二是这一结构的未来理想形式;第三是向未来理想形式的演变是内在于既有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因此,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应当之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宪法是历史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的概念 规范宪法 政治宪法 历史主义
下载PDF
作为基本法的《共同纲领》——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及其宪法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林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106,共1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连续性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宪法学课题。无论是从制宪权的内容还是从制宪权主体的角度出发,既有的宪法理论都没有能够妥当地说明这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需要从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当中去寻找。以新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连续性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宪法学课题。无论是从制宪权的内容还是从制宪权主体的角度出发,既有的宪法理论都没有能够妥当地说明这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需要从1949年"建国"的正当性原理当中去寻找。以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通过的《共同纲领》为集中体现的建国行动,包含了一项以人民的名义向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诺,即未经人民正式选举产生的新政协代行正式人民代表的职权,目的是为了正式的人民代表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无拘束地自由出场,以便自由地制定出正式的宪法。这个原理可以被称为新中国宪法史中的基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共同纲领》政治协商会议 基本法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农业劳动力流动决策的理论模型——对甘肃省东乡族苜叶里社区的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林刚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时 ,学者们往往在二元经济论等宏观理论与推拉理论、期望收入理论等微观理论之间周旋。笔者认为 ,仅仅停留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极端上对农民的流动行为加以研究 ,可能会将该领域的研究引入一个死胡同。因此 ,在... 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时 ,学者们往往在二元经济论等宏观理论与推拉理论、期望收入理论等微观理论之间周旋。笔者认为 ,仅仅停留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极端上对农民的流动行为加以研究 ,可能会将该领域的研究引入一个死胡同。因此 ,在社会学的学术视野中 ,要想摆脱这种尴尬境地 ,必须从综合的研究视角出发 ,并结合西方相关经典理论 ,从而构建农业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中国化”理论模型。笔者基于对甘肃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状况的调查 ,建构了农业劳动力流动决策的理论模型。最后得出结论 :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与否 ,是社会结构的扩张力 (F)、城镇非农行业的拉力 (F1)、社区不合理的机会结构所形成的推力 (F2 )、家庭的外在驱动力 (F3 )、行动者的内在驱动力 (F4 )以及阻力 (F5)等六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若以上六种力量的合力大于零 ,流动行为就会发生 ;若以上六种力量的合力等于或小于零 ,流动行为就难以发生 ,农业劳动力就会滞留在社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苜叶里社区 农业劳动力 流动力 决策模型
下载PDF
个体的失败——评婚姻法解释(三)之公开征求意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林刚 《清华法治论衡》 CSSCI 2011年第1期451-458,共8页
怎么是个体的失败?《婚姻法解释(三)》明明是个体和他的自由的高歌猛进,是共同体价值的节节败退,怎么会是个体的失败?是的,是个体的失败。这就是这篇小文打算指出的秘密。一、对争议的争议《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巨大的争... 怎么是个体的失败?《婚姻法解释(三)》明明是个体和他的自由的高歌猛进,是共同体价值的节节败退,怎么会是个体的失败?是的,是个体的失败。这就是这篇小文打算指出的秘密。一、对争议的争议《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论者批评说,《婚姻法解释(三)》着眼的全部是离婚,这不是很荒唐吗?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领域 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关系 分割问题 法院审判工作 同居关系 离婚案件 财产分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