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患者并发EBV和HCMV感染临床免疫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林颖 刘兴 +1 位作者 伍勇 胡金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情况,检测相... 目的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情况,检测相关临床免疫学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住院并接受EBV和HCMV筛查的1093例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荧光定量PCR检测HIVRNA载量、EBV-DNA载量和HCMV-DNA载量。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并发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93例HIV/AIDS患者中,EBV-DNA阳性率为48.22%(527/1093),HCMV-DNA阳性率为19.03%(208/1093)。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EBV-DNA和HCMV-DNA的阳性率下降(χ^(2)=39.50,143.0,均P<0.001);随着HIV-RNA载量增加,EBV-DNA和HCMV-DNA的阳性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124.3,均P<0.001)。另外,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也可明显降低EBV-DNA和HCMV-DNA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60,96.59,均P<0.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RNA载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个/μl(OR=1.46,95%CI:1.02~2.08,P=0.037),HIV-RNA载量>200 copies/ml(OR=1.70,95%CI:1.18~2.44,P=0.004),年龄>30岁(OR=2.15,95%CI:1.44~3.19,P<0.001)是HIV/AIDS患者并发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未持续接受ART(OR=1.83,95%CI:1.10~3.02,P=0.019),HIV-RNA载量>200 copies/ml(OR=2.56,95%CI:1.50~4.35,P<0.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个/μl(OR=4.61,95%CI:2.57~8.28,P<0.001)是HIV/AIDS患者并发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艾滋病的治疗与管理中,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200个/μl),HIV-RNA载量升高(>200 copies/ml)或者年龄>30岁时,应加强对病毒的监测和ART,减少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T淋巴细胞 艾滋病病毒载量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睡眠限制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对大脑警觉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鹏 朱越 +5 位作者 董晓 焦学军 周林颖 綦宏志 赵欣 何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4-511,共8页
目的通过大脑功能和脑电的变化探究睡眠限制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对大脑警觉度的影响。方法使用睡眠限制方法构建生物节律紊乱模型,10名受试者在6天内接受3次警觉度任务(PVT)实验并记录其脑电:前2天生物节律正常,此时定为基准;随后2天内比... 目的通过大脑功能和脑电的变化探究睡眠限制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对大脑警觉度的影响。方法使用睡眠限制方法构建生物节律紊乱模型,10名受试者在6天内接受3次警觉度任务(PVT)实验并记录其脑电:前2天生物节律正常,此时定为基准;随后2天内比前2天延迟3h睡眠,此时生物节律紊乱;最后2天正常作息,生物节律恢复。统计PVT结果,从大脑皮层监测的脑电中提取事件相关谱扰动(ERSP),用大脑各个区域对应为节点,建立脑网络,提取节点的度、平均路径长度及聚类系数特征。结果PVT反应时间显示出警觉度的波动变化,ERSP显示额区、顶区、枕区4~10Hz脑电活跃,恢复期13~22Hz活跃,脑网络显示大脑功能性连接程度在紊乱期低,恢复期未恢复至基准水平。结论警觉度具有节律性,睡眠限制会引起有机生命体生物节律紊乱,警觉度下降。正常作息后警觉度又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短期内无法回到初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生物节律紊乱 脑电 脑网络
下载PDF
体温对大脑认知功能状态影响与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鹏 周林颖 +3 位作者 安兴伟 杨佳佳 万柏坤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人若长期暴露在高低温极端环境下会使机体不适,极大影响其脑的认知功能,以致警觉度、注意力、工作记忆等功能受损。皮肤温度刺激作为简便易行的体温调控物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并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状态。综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 人若长期暴露在高低温极端环境下会使机体不适,极大影响其脑的认知功能,以致警觉度、注意力、工作记忆等功能受损。皮肤温度刺激作为简便易行的体温调控物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并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状态。综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未明确了解的调控体温、保护大脑神经和提高认知功能的机制,还有待探索的最佳目标刺激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快速有效提高大脑认知能力的目的。展望今后的研究策略,应紧密结合低温刺激,从大脑神经保护机制和大脑认知功能内在机理两个方面来研究制定体温调控策略,才有望找到快速有效调控、安全稳妥保护大脑认知功能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脑认知功能 警觉度 注意力 皮肤温度刺激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与应对
4
作者 郭志鹏 娄超男 周林颖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3年第7期134-135,共2页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得到...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质量问题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1,3-丙二胺通过群体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佘鹏飞 周林颖 +2 位作者 李诗佳 曾祥海 伍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2-948,共7页
目的:探讨1,3-丙二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添加1,3-丙二胺的实验组和不添加1,3-丙二胺的对照组。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1,3-丙二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比较两组生物膜的... 目的:探讨1,3-丙二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添加1,3-丙二胺的实验组和不添加1,3-丙二胺的对照组。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1,3-丙二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比较两组生物膜的形成量;通过初始黏附抑制试验和泳动平板试验检测1,3-丙二胺对铜绿假单胞菌初始黏附和泳动能力的抑制作用,比较两组的细菌初始黏附量和泳动的直径大小;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比较两组鞭毛蛋白Flagellin的表达;通过real-time RT-PCR比较两组铜绿假单胞菌群体密度感应系统相关基因和鞭毛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试验检测1,3-丙二胺与靶蛋白LasI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 1,3-丙二胺实验组可使其生物膜的形成量相对值从1.708±0.089减少到1.288±0.080(t=6.07,P<0.01),且生物膜形成量的减少与1,3-丙二胺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的起始黏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2.0 mmol/L 1,3-丙二胺实验组作用1 h即可使生物膜的黏附量从(0.890±0.389)×10^(6) CFU/mL减少到(0.245±0.076)×10^(6) CFU/mL(t=3.257,P<0.05);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L 1,3-丙二胺实验组还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鞭毛介导的泳动能力,使其泳动圈直径从(1.840±0.144)cm减少到(0.756±0.222)cm(t=7.099,P<0.01)。此外,蛋白质印迹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鞭毛蛋白Flagellin合成受到抑制,其蛋白质印迹条带明显变淡。分子对接试验表明1,3-丙二胺的潜在作用靶蛋白为LasI。结论:1,3-丙二胺可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其潜在作用靶点为LasI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胺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群体密度感应 泳动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动态范围(HDR)人脸图片的室外光照估计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林颖 邢冠宇 《现代计算机》 2020年第3期63-68,共6页
从人脸图片中进行室外光照估计在增强现实、人脸识别、人脸图片防伪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低动态范围(LDR)人脸图片的动态范围小,会丢失一部分信息,用于光照估计会不准确,而HDR图片则有更大的动态范围,包含完整的信息。... 从人脸图片中进行室外光照估计在增强现实、人脸识别、人脸图片防伪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低动态范围(LDR)人脸图片的动态范围小,会丢失一部分信息,用于光照估计会不准确,而HDR图片则有更大的动态范围,包含完整的信息。因此不同与以往用LDR图片进行光照估计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HDR人脸图片进行光照估计的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人脸图片进行三维建模,得到人脸几何;然后利用朗伯体反射模型以及普利兹天空模型建立人脸光照模型,得到参数模型下人脸的着色;最后用参数模型下的人脸着色信息和真实人脸图片中的着色信息形成能量方程,并对能量方程进行优化求解得出光照参数。实验结果证明该光照估计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 光照估计 非线性优化 HDR 室外场景
下载PDF
沪通长江大桥首个边墩底节钢沉井下放到位
7
作者 卢方丽 周林颖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96,共2页
2014年11月2日,沪通长江大桥首个边墩底节钢沉井——31号墩钢沉井下放到预定位置(见图1),这也是沪通长江大桥继28号和29号墩钢沉井浮运到位后,下水的第3个钢沉井,标志着主跨1 092m的主航道桥3座桥墩基础开始同时施工。31号墩钢沉井长3... 2014年11月2日,沪通长江大桥首个边墩底节钢沉井——31号墩钢沉井下放到预定位置(见图1),这也是沪通长江大桥继28号和29号墩钢沉井浮运到位后,下水的第3个钢沉井,标志着主跨1 092m的主航道桥3座桥墩基础开始同时施工。31号墩钢沉井长39.6m、宽27.2m、高32m,总重达1 655t,分2节在工厂加工制造。此次吊装下水的是底节钢沉井,高14 m,在工厂通过平板车滚装上船,经过45km的航行抵达31号墩墩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桥 钢沉井 边墩 井下 同时施工 桥墩基础 加工制造 航道桥
下载PDF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8
作者 佘鹏飞 杨艺钒 +2 位作者 李琳惠 周林颖 伍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 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挖掘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简称:金葡)的新型抗菌药物。本研究的类型为实验性研究。金葡临床菌株均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通过摇菌培养浮游菌,检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药物库(包含1573种小分子)对金葡浮游菌增殖抑制作用;通过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FDA认证药物库分子对金葡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纳入小分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通过将FDA认证药物库中的小分子浓度设置为100μmol/L,初步筛选出218种对金葡浮游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118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和代谢疾病药物,分别占40、19、12、9、8和3种,未分类药物占9种。排除抗感染药物后,针对具有金葡浮游菌生长抑制作用排名前十的小分子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未分类药物维生素K3,其抑制率均达99.65%~100%。针对具有金葡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排名前十小分子也以抗肿瘤药物占比最高,其次为神经系统药物和抗炎/免疫类药物,其抑制率为50.22%~92.95%。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了第二轮筛选得到的51个小分子的MIC。其中,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炎/免疫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和其他未分类药物,分别占22、5、3、9、2、5和5种,其MIC分布分别为1.56~50μmol/L、6.25~25μmol/L、6.25~25μmol/L、0.2~50μmol/L、25~50μmol/L、1.56~50μmol/L和0.1~12.5μmol/L。综上,通过高通量药物库筛选出的小分子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微摩尔级别,成药能力强且可改造性高。其高效的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有望为针对金葡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药敏实验 生物被膜 药物研发
原文传递
高通量筛选靶向革兰阴性菌BamA蛋白的小分子药物初步研究
9
作者 佘鹏飞 李泽浩 +5 位作者 刘莎莎 李懿敏 李琳惠 杨艺钒 周林颖 伍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检测8308-0401与靶蛋白BamA的亲合力。结果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发现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的对接打分平均为5.63;通过体外生物学试验,发现了小分子8308-0401、8365-1335、C066-2507和L582-0346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8308-0401具有最高的分子对接分数,且与利福平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具有协同抗菌活性;8308-0401与靶蛋白BamA具有较强的亲合力,其结合常数为182μmol/L。结论小分子8308-0401可靶向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而发挥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库 细菌外膜蛋白质 药物协同作用 鲍氏不动杆菌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以水凝胶为基质的体外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林颖 佘鹏飞 +3 位作者 陈丽华 罗振 廖金凤 伍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135,共7页
目的在盖玻片和导尿管上分别建立以水凝胶为基质的体外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模拟体内组织细菌感染情况。方法通过XTT比色法确定最适合铜绿假单胞菌成膜的热灭活马血清浓度,并运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种类的血清对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在盖玻片和导尿管上分别建立以水凝胶为基质的体外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模拟体内组织细菌感染情况。方法通过XTT比色法确定最适合铜绿假单胞菌成膜的热灭活马血清浓度,并运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种类的血清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用波长为366nm的紫外线照射制备含有热灭活马血清的半固体水凝胶,以其为基质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用结晶紫染色观察盖玻片上生物被膜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的位置分布及立体结构。用结晶紫比色法和平板稀释菌落计数法测定导尿管上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水凝胶中的分布和生长状态。结果热灭活马血清浓度达到6.25%时即可促进生物被膜形成,并且热灭活马血清、热灭活人血清和胎牛血清均可促进生物被膜生长,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0.24,P>0.05;F=0.91,P>0.05)。与液体基质构建的传统模型相比,添加6.25%热灭活马血清构建出的以水凝胶为基质的新型模型中生物被膜结构更为紧实,盖玻片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相互聚集、粘连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生物被膜分布密集,层叠如积云状,棉絮样,有立体层次感。此外,该模型生物被膜形成量也显著增加。结晶紫比色法测得硅胶导尿管中PAO1和PA46生物被膜形成量(A570值)分别从0.69±0.08和0.79±0.06增加至1.54±0.38 (t=3.76,P<0.01)和1.82±0.26(t=6.82,P<0.01),平板稀释菌落计数法测得PAO1和PA46生物被膜中细菌数(cfu/ml)分别从(1.06±0.16)×10^7和(1.19±0.48)×10^7增加至(2.84±1.29)×10^7(t=2.49,P<0.05)和(3.77±0.33)×10^7(t=3.62,P<0.01)。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菌形态正常,相互聚集交融于水凝胶基质中。结论以水凝胶为基质的新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构更为紧实,成膜量也显著增加,该模型为体外建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水凝胶 热灭活马血清
原文传递
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艺清 佘鹏飞 +5 位作者 王妍乐 谭芳 周林颖 陈丽华 罗振 伍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采用运动平板法检测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涌动的抑制作用;通过RNA测序分析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基...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采用运动平板法检测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涌动的抑制作用;通过RNA测序分析原花青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在不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情况下显著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且均呈剂量依赖性;24 h组在PAC浓度为1.95μg/ml时,对PAO1生物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t=4.903,P<0.01),而12h组在PAC浓度低至0.98μg/ml时便能促进PAO1生物膜的形成(t=4.289,P<0.05);原花青素在浓度100μg/ml时可抑制PA的涌动距离及降低PA涌动复杂性,同时也能促进青脓素分泌。原花青素还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142个基因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差异基因78个,下调差异基因56个;与环境中微生物代谢通路有关的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8个;Pathway分类可知与群体感应系统相关的有9个上调基因如PqsB、PqsC、PqsD等,6个基因下调;与烯二炔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硝基甲苯降解和二甲苯降解有关通路的基因有1个;GO功能分析显示参与生物过程的基因居多,为284个,其中参与细菌代谢的基因75个;行使分子功能的基因146个,与细胞成分有关的基因100个。结论原花青素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青脓素的产生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生物膜 青脓素 原花青素
原文传递
哌立福新通过结合PqsE蛋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12
作者 佘鹏飞 徐兰兰 +5 位作者 刘亚倩 李泽浩 刘莎莎 李懿敏 周林颖 伍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旨在探讨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24孔板静置孵育24 h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 旨在探讨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24孔板静置孵育24 h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玻璃试管静置孵育24 h构建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将铜绿假单胞菌重悬于含有系列浓度的哌立福新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连续检测其生长浊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时间-生长曲线,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增殖的影响,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分子对接中的Glide超精确模式将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进行柔性对接,预测哌立福新与靶蛋白PqsE的结合力及结合模式;通过检测PqsE蛋白的催化底物硫醇的生成量,验证哌立福新对PqsE蛋白催化功能的抑制能力,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验证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与未加哌立福新的对照组相比较,4~8μg/ml的哌立福新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和气-液交界面生物膜的形成;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增殖无影响;分子对接试验提示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对接分数为-10.67 kcal/mol;哌立福新还能有效抑制PqsE蛋白的催化功能,与未加哌立福新的对照组相比,随着哌立福新浓度增高,PqsE蛋白酶受抑制程度越高;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发现PqsE蛋白与哌立福新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其结合常数为6.65×10^(-5) mol/L。综上,哌立福新可结合PqsE蛋白,干扰PqsE蛋白的催化功能并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实验 群体密度感应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