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柏红 郑云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形而上学 判断标准
下载PDF
证伪主义与渐进式改革指导理论的相似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柏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1-24,共4页
波普尔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不过其证伪主义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有理论上的相似性,而且证伪主义所倡导的批判、创新、探索、求证的主张对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证伪主义 科学发展观 渐进式改革
下载PDF
科技风险的法律防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柏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55-58,共4页
科技风险正在成为当下社会主要的风险源,控制科技风险最理想的做法是建立良好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实现事前防范。集预见性、强制性和广泛性于一体的法律防范是事前防范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法律对科技风险的危害未给予相应的重视,未... 科技风险正在成为当下社会主要的风险源,控制科技风险最理想的做法是建立良好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实现事前防范。集预见性、强制性和广泛性于一体的法律防范是事前防范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法律对科技风险的危害未给予相应的重视,未充分体现科技研发、评估、应用的风险监控与防范的相应内容,应把以人为本和安全的价值目标贯彻于新的科技法之中或对现有的科技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以求达到降低科技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风险 科技法 法律防范
下载PDF
论地方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4
作者 周柏红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S期10-11,共2页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对于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同志来说,如何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对于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同志来说,如何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激发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长期战略,精心打造创新型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亟需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地方政府 民族创新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自主创新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譬”、“喻”之辨——从名辩学和因明学的角度
5
作者 周柏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qu...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学 因明学 “譬” “喻” 因明论式
下载PDF
逻辑学与认识论在本质上的同一——论杜国庠逻辑思想的特色
6
作者 周柏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杜国庠指出逻辑学与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杜国庠认为,客观辩证法是逻辑学和认识论统一的基础;三大逻辑传统都富含认识论的因素是重要例证;... 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杜国庠指出逻辑学与认识论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杜国庠认为,客观辩证法是逻辑学和认识论统一的基础;三大逻辑传统都富含认识论的因素是重要例证;认识是流动的,逻辑是定式化的;逻辑学和认识论是具体的、历史的一致,要坚持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认识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 逻辑学 认识论 历史主义
下载PDF
杜国庠的先秦名实观
7
作者 周柏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3-17,共5页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杜国庠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先秦名实问题的文章,对中国先秦逻辑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国庠认为名实问题是把握先秦逻辑思想的关键所在,他以名实问题为线索勾勒出先...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杜国庠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先秦名实问题的文章,对中国先秦逻辑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国庠认为名实问题是把握先秦逻辑思想的关键所在,他以名实问题为线索勾勒出先秦诸子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用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名"、"实"概念的含义,对孔子、宋尹学派、荀子、公孙龙、后期墨家等先秦诸子在名实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被郭沫若誉为"墨名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 名实问题 先秦逻辑思想
下载PDF
“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8
作者 周柏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30期1-2,共2页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低现象”的一剂良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更为便捷通畅;能丰富教学方法...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低现象”的一剂良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更为便捷通畅;能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亲和力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初探
9
作者 周柏红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民生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又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的现实尺度,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目标之一。
关键词 民生问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
下载PDF
敬与乐——儒家的情感体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锁江 周柏红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12期28-30,共3页
礼主敬,已经是一个儒学通论。而孔颜乐道来自仁学,其情感体验主于乐。敬与乐,便是礼学和仁学分别的情感倾向。敬与乐不仅仅是统一的,而且是探索儒家终极存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礼学 仁学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