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拉非尼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柰岑 刘保兰 +2 位作者 齐美颖 徐波 刘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1-133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索拉非尼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索拉非尼干预骨髓瘤细胞后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索拉非尼诱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索拉非尼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索拉非尼干预骨髓瘤细胞后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索拉非尼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索拉非尼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caspase-3、BCL-2和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索拉非尼(0-10.0μmol/L)可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48 h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改变;索拉非尼可明显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P<0.05),主要将细胞阻滞于G1期(P<0.05);索拉非尼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BCL-2及MCL-1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减少(P<0.05),caspase-3表达量变化不大,而蛋白水平的活化型caspase-3表达增加(P<0.05)。结论:索拉非尼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骨髓瘤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激活死亡受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索拉非尼 细胞凋亡 CASPASE BCL-2
下载PDF
克拉屈滨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柰岑 齐美颖 +2 位作者 刘保兰 徐波 刘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4-1648,共5页
本研究探讨克拉屈滨(2-Cd A)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及其作用机制。应用MTT检测不同浓度克拉屈滨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则应用流式... 本研究探讨克拉屈滨(2-Cd A)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及其作用机制。应用MTT检测不同浓度克拉屈滨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则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BCL-2、MCL-1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克拉屈滨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克拉屈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Western检测结果与PCR结果一致,BCL-2和M CL-1表达量下降,而caspase-3变化不明显。结论:克拉屈滨可抑制骨髓瘤RPM I 822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和死亡受体凋亡途径有关,细胞周期阻滞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克拉屈滨 细胞凋亡 CASPASE BCL-2
下载PDF
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国辉 陈任安 +6 位作者 及月茹 秦炜炜 陈怡 王文清 刘聪 周柰岑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3-749,共7页
目的:研究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年龄大于5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除M3)49例(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目的:研究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年龄大于50岁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除M3)49例(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均采取以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包括地西他滨单药(DAC)、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DAC-CAG)及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DAC-HAAG)。在强化治疗方面对大部分患者继续应用原诱导方案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标准"3+7"方案及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患者缓解后疗程数为2-4周期。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16例,CR率53%,总有效率(ORR)67%。DAC组、DAC-CAG组及DAC-HAAG组有效率分别为17%、77%及63%。诱导过程感染14例,死亡1人,死因为肺部感染。诱导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9 U,输注血小板69U。白细胞恢复时间15 d,血小板恢复时间20 d。患者0.5、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及26%,0.5、1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54%及47%。诱导治疗是否能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年龄、诱导治疗效果、预后分层、化疗方案及诱导时是否合并肺炎均为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诱导效果优于单药,首次诱导治疗结果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初诊时高白细胞、不良核型、合并症、伴有病态造血相关改变并不影响长期生存。DAC-CAG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合应用于年龄大、合并症多、不适合常规方案化疗的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方案 诱导治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保兰 刘心 +2 位作者 周柰岑 齐美颖 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研究探讨奥沙利铂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奥沙利铂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 本研究探讨奥沙利铂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奥沙利铂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检测Bcl-2、caspase-8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79)和浓度(r=0.949)依赖性增强;24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奥沙利铂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体积变小,细胞碎片增多,可见凋亡细胞;48 h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奥沙利铂作用24 h后,骨髓瘤细胞被阻滞于S期(P<0.05);而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P<0.05);奥沙利铂作用48 h,细胞Bcl-2 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caspase-8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奥沙利铂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将细胞阻滞于S期,上调caspase-8、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奥沙利铂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可能不通过调节Bcl-2基因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PMI8226细胞株 奥沙利铂 细胞凋亡 CASPASE BCL-2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心 周柰岑 +10 位作者 张海涛 陈丽梅 习杰英 贺鹏程 李静 王孟昌 刘华胜 王晓宁 刘海波 韦素华 张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化疗及动员剂动员(CHOP方案9例,CHOP+MTX 3例,CEP、大剂量MTX、单用G-CSF各1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10例(BEAC、CBV方案为主),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5例(TBI、TLI各1例,提前局部照射3例)。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9-13)天,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天。随访时间为1-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3(1-110.5个月)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66.7%。结论:AH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疗效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保兰 刘心 +2 位作者 齐美颖 周柰岑 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8-1383,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西他赛对骨髓瘤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西他赛对骨髓瘤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多西他赛对BCL-2、caspase-8及caspase-3 mRNA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西他赛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0.25-8.0μg/ml终浓度的多西他赛均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7)和浓度(r=0.726)依赖性;多西他赛处理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高倍镜可见凋亡细胞,偶见坏死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以及少数坏死细胞;多西他赛可明显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P<0.01),主要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作用48 h时BCL-2 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caspase-8、caspase-3 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多西他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多发性骨髓瘤 RPMI8226细胞系 细胞凋亡 CASPASE BCL-2
下载PDF
米托蒽醌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齐美颖 刘心 +2 位作者 刘保兰 周柰岑 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33-1639,共7页
本研究探讨米托蒽醌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米托蒽醌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 本研究探讨米托蒽醌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米托蒽醌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检测BCL-2、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米托蒽醌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4)和浓度(r=0.947)依赖性增强。米托蒽醌作用24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米托蒽醌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可见凋亡细胞;在48 h后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米托蒽醌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后,在低浓度1.0μg/ml组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在高浓度2.0μg/ml组RPM I8226细胞阻滞于S期(P<0.05);米托蒽醌作用48 h,BCL-2 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BAX、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米托蒽醌可诱导RPM I8226细胞凋亡,此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的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多发性骨髓瘤 RPMI8226细胞系 细胞凋亡 CASPASE BCL-2 BAX
下载PDF
依托泊苷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齐美颖 刘心 +1 位作者 把环环 周柰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367-3372,共6页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依托泊苷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依托泊苷作用于骨髓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检测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依托泊苷可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6)和浓度(r=0.938)依赖性增强。24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依托泊苷组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可见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48h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依托泊苷组RPMI8226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依托泊苷作用48h后将RPMI8226细胞阻滞于S期(P<0.05);依托泊苷作用48h,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依托泊苷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多发性骨髓瘤 RPMI8226细胞系 细胞凋亡 CASPASE-3 BAX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怀鹏 康蕾 +4 位作者 魏同 娄典 周柰岑 范丹 刘苍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收集达雷妥尤单抗对比其他... 目的系统评价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收集达雷妥尤单抗对比其他疗法治疗NDMM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分别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纳入4项研究,共2629例NDMM患者,其中2项研究是关于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1443例;2项研究是关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1186例。达雷妥尤单抗与其他疗法治疗NDMM比较,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和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完全缓解率、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率、总反应率、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PFS、30个月PFS均明显改善。在安全性方面,4项研究均报道了输注反应发生率,达雷妥尤单抗治疗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输注反应发生率为34.0%,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输注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对于不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和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达雷妥尤单抗与其他疗法比较,疗效确切。对于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可提高深度缓解率,虽然输注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伴ASXL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4 位作者 秦炜炜 王文清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1745,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ASXL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ML患者22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ASXL1基因突变... 目的:探讨伴有ASXL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ML患者22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ASXL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45例(19.6%)患者检测到ASXL1基因突变,移码突变22例(48.9%),错义突变15例(33.3%),无义突变8例(17.8%),均位于12号外显子。中位突变比例为32.47%(2.74%-53.50%)。伴有ASXL1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位年龄为54(14-74)岁,以男性患者多见、且前期多有MDS或MPN病史、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不高。伴有ASXL1突变组的患者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低于无ASXL1突变的患者。伴或不伴ASXL1突变的患者在20个月内的生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2),而20个月以上的两组患者OS时间无差异(P=0.505)。伴ASXL1基因突变患者中,预后良好者6例全部存活,预后不良组中位OS时间16个月(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前期血液病史及诱导治疗是否获得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伴ASXL1突变的AML患者中以移码突变常见。ASXL1突变多见于男性,起病白细胞不高,且易存在前期血液病史。伴ASXL1突变AML患者的CR率低于无ASXL1突变组,且短期疗效更差(≤20个月),但20个月以上的长期生存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ASXL1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4 位作者 秦炜炜 王文清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4例年龄≥60岁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4个急性髓系白...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4例年龄≥60岁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4个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4例患者均采用DAC+CAG方案诱导治疗,经过1-2个疗程治疗达完全缓解者36例(66.7%),总有效率75.9%,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依次为TET2(33.3%)、CEBPA(31.5%)、DNMT3A(18.5%)、ASXL1(16.7%)、NRAS(14.8%)、RUNX1(14.8%)、FLT3-ITD(12.9%)、TP53(12.9%)、NPM1(12.9%)、I DH2(12.9%)。7例伴TP53突变的患者中6例经1-2个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但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FLT3-ITD和NRAS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均短于无突变的患者(P=0.47,P=0.48)。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及N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ET2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伴TET2和TP53基因突变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从地西他滨中获益,而伴FLT3-ITD、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TET2
下载PDF
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2 位作者 刘聪 郭怀鹏 刘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084-308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20年03月就诊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的49例接受HDAC方案作为巩固治疗的AML患者,观察巩固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20年03月就诊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的49例接受HDAC方案作为巩固治疗的AML患者,观察巩固治疗中三系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输血量及治疗中的不良事件,记录OS及RFS时间,并进行基因突变与预后分析。结果:49例患者共进行121个疗程,中位2.7(1~4)个疗程。巩固化疗期间共发生感染34例次(28.1%)。2年RFS率及OS率分别为64.3%、76.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巩固化疗次数和伴有FLT3-ITD基因突变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值分别为0.019和0.024)。而复发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08)。结论:HDAC用于AML患者巩固治疗的安全性好。巩固治疗≤2次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不良因素,伴有FLT3-ITD基因突变不能从HDAC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FLT3-ITD
下载PDF
伴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柰岑 郭欢绪 +3 位作者 郭怀鹏 范丹 胡静宇 刘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166-4170,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内科的225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 目的:探讨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内科的225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NRAS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有36例(16%)患者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全部为错义突变,33例突变位点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2例位于3号外显子61号密码子,1例位于4号外显子109密码子。中位突变比例为21.99%(1%~49.85%)。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4(9~85)岁。年龄分布、前期血液病史、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与无NRAS患者差异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伴有NRAS突变组的患者一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高于NRAS野生型组(P=0.033),但复发率也较高(P=0.055)。伴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2个月,无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8个月,两组OS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5);两组患者的RFS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采用“3+7”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40个月,8例采用DEC+CAG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5个月(P=0.027)。36例患者中31例伴有其他基因突变,生存分析显示NRAS同时伴DNMT3A突变组患者的预后更差(P=0.019)。结论:AML患者NRAS突变率16%,均为错义突变,大部分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伴有NRAS突变的患者CR率高,复发率也高,RFS时间短于无NRAS突变组。“3+7”方案诱导治疗缓解率更高。NRAS伴DNMT3A突变提示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RAS DNMT3A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与肿瘤的耐药、复发和转移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柰岑 徐波 刘心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肿瘤干细胞(NSC)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源,其特殊的微环境可通过调控NSC或者其自身变化参与肿瘤的耐药、复发和转移。根除NSC和干扰其特殊微环境可能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抗药性 复发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国辉 陈任安 +6 位作者 秦炜炜 及月茹 陈怡 王文清 刘聪 周柰岑 刘利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67-869,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与阿糖胞苷的"3+7"方案仍是标准诱导方案。随着蒽环类新药的出现及剂量的优化,60%~85%的患者经标准"3+7"方案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但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蒽环类药物与阿糖胞苷的"3+7"方案仍是标准诱导方案。随着蒽环类新药的出现及剂量的优化,60%~85%的患者经标准"3+7"方案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但老年患者并不能从标准方案中获益。因此,探索老年患者的化疗策略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诱导治疗老年AML,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方案 老年
原文传递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meta分析
16
作者 郭怀鹏 郭欢绪 +5 位作者 范丹 周柰岑 胡静宇 魏同 娄典 康蕾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系统评价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和单次auto-HSCT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的疗效。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 系统评价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和单次auto-HSCT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的疗效。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OVID、万方、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11月。收集双次auto-HSCT组对比单次auto-HSCT治疗NDMM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meta分析纳入5项研究,共2001例MM患者,双次auto-HSCT组996例患者,单次auto-HSCT组1005例患者。双次auto-HSCT较单次auto-HSCT治疗NDMM比较,2年和4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4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延长,8年、10年、12年OS及8年、10年、12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NDMM患者,双次移植可提高患者2年、4年PFS,但长期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危患者而言,中位PFS、5年OS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双次移植对于首次移植后未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2 位作者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的34个基因突变,分析总体基因突变的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的差异,对比不同基因突变患者生存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60岁和≥60岁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共检测到496个基因突变位点,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38.55%(1.00%~94.86%),患者中位突变基因数为3个/例(0~8个/例)。突变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有ASXL1、CEBPA、NPM1、NRAS、FLT3-ITD、DNMT3A、IDH2、TET2、RUNX1、IDH1。≥60岁患者(56例)TET2、SRSF2、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均高于<60岁患者(16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0岁患者中同时发生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者比例较<60岁患者高[53.6%(30/56)比33.1%(56/169),χ^(2)=7.44,P=0.006]。TP53、RUNX1或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OS)较各基因野生型患者差,CEBPA基因双突变患者OS优于其单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BPA(HR=0.279,95%CI 0.084~0.926,P=0.037)、TET2(HR=2.611,95%CI 1.115~6.111,P=0.027)和TP53(HR=3.609,95%CI 1.159~11.234,P=0.027)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ASXL1(HR=3.523,95%CI 1.385~8.962,P=0.008)、FLT3-ITD(HR=4.618,95%CI 1.813~11.762,P=0.001)和NRAS(HR=2.896,95%CI 1.166~7.000,P=0.022)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AML患者基因突变分布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易同时合并多种基因突变。除了已知的CEBPA双突变和TP53、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外,TET2和NRAS基因突变可能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预后 年龄
原文传递
t(5;12)(q33;p13)合并inv(3)(q21q26)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1 位作者 陈任安 刘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0,共3页
染色体t(5;12)(q33;p13)产生TEL(ETV6)-PDGFRB融合基因,染色体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异常可使EVI1基因异常表达。WHO 2016年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中分别将"伴有PDGFRB基因重排的髓系或淋系肿... 染色体t(5;12)(q33;p13)产生TEL(ETV6)-PDGFRB融合基因,染色体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异常可使EVI1基因异常表达。WHO 2016年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中分别将"伴有PDGFRB基因重排的髓系或淋系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单独列出。近来我科收治1例t(5;12)(q33;p13)合并inv(3)(q21q26)染色体异常的初治AML患者,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文献复习 基因异常表达 髓系肿瘤 急性白血病 INV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索拉非尼及其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周柰岑 徐波(综述) 刘心(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血液肿瘤的复发和耐药一直是其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这一口服抗肿瘤新药,能够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多种受体,已经在肾细胞癌和肝癌等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对索拉非尼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 血液肿瘤的复发和耐药一直是其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这一口服抗肿瘤新药,能够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多种受体,已经在肾细胞癌和肝癌等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对索拉非尼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国辉 范玉贞 +7 位作者 陈任安 秦炜炜 及月茹 刘聪 周柰岑 陈怡 郭怀鹏 刘利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96-304,共9页
目的分析接受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54例初诊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间及诱导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 目的分析接受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54例初诊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间及诱导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诱导组(n=87,2012年以前确诊者)和ATRA+ATO双诱导组(n=67,2012年以后确诊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ATRA+化疗诱导组和ATRA+ATO双诱导组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完全缓解(CR)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复发率、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比例、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PML/RARα融合基因表型、危险度分层、CD2及CD34表达情况等临床资料,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34个月)。2组患者的早期死亡率、CR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等的比较,采取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率及无复发生存(RFS)率的比较采用寿命表法。采用Log-rank检验对影响AP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均常规签署化疗及毒麻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154例初诊APL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后,CR率为92.8%(143/154)。ATRA+化疗诱导组患者CR率为89.6%(60/67),ATRA+ATO双诱导组CR率为95.4%(83/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162)。ATRA+ATO双诱导组和ATRA+化疗诱导组患者诱导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98.9%和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早期死亡率为7.1%(11/154)。②本研究154例初诊APL患者在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过程中,复发患者为11例,死亡为6例。ATRA+化疗诱导组和ATRA+ATO双诱导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3.4%(9/67)和2.3%(2/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19)。③ ATRA+化疗诱导组5年OS率及RFS率分别为83.6%和85.0%,而ATO+ATRA双诱导组分别为95.4%和96.5%,2组OS及R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38,P=0.029;χ^2=3.297,P=0.040)。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O累积使用时间≥84 d和<84 d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3.0%和67.9%,RFS率分别为93.5%和77.3%,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7,P<0.001;χ^2=6.915,P=0.004)。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比例≥5%和<5%患者5年OS率分别为75.7%和97.7%,5年RFS率分别为74.6%和97.1%,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3,P=0.014;χ^2=13.387,P=0.012)。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5%和<5%患者5年OS率分别为79.6%和9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05);其5年RFS率分别为85.9%和92.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P=0.399)。不同PML/RARα融合基因表型、不同危险度分层和CD34表达的APL患者的5年OS率及R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死亡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ATO可以提高诱导治疗的CR率和诱导治疗的分子生物学转阴率。ATO累积使用时间>84 d是APL患者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其仍不能改变初诊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对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砷剂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