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报刊编、校质量的好举措
1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4年第Z1期20-20,共1页
省教育报刊社第二届中青年编辑校对竞赛结果揭晓了。我从《江苏教育通讯》上看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去年这个时候,看到报刊社第一届编、校质量竞赛的报道,我就认为这是社领导为了保证和提高报刊编、校质量,加强管理,提高编、校队伍素质... 省教育报刊社第二届中青年编辑校对竞赛结果揭晓了。我从《江苏教育通讯》上看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去年这个时候,看到报刊社第一届编、校质量竞赛的报道,我就认为这是社领导为了保证和提高报刊编、校质量,加强管理,提高编、校队伍素质的一次活动。质量是报刊的生命和信誉所在。质量不仅反应在报刊的指导思想、重点(方向)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教育 质量 加强管理 教育报刊 报刊编辑 报刊社 编辑校对 中青年 竞赛题 队伍素质
下载PDF
浓墨重彩大手笔——我看《成才导报》“农村教育专题”
2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4年第1期18-19,共2页
《成才导报》A版《教育周刊》第822、823两期16个版面全部用于"农村教育专题",隆重推出了《农村教育变革图强之路》。这一举动在我印象中,前所未有,其他报纸也未看到,可谓惊人之举,这是江苏教育报刊社和《成才导报》编辑部为... 《成才导报》A版《教育周刊》第822、823两期16个版面全部用于"农村教育专题",隆重推出了《农村教育变革图强之路》。这一举动在我印象中,前所未有,其他报纸也未看到,可谓惊人之举,这是江苏教育报刊社和《成才导报》编辑部为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摇旗呐喊的大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育改革 变革图强 成才 报刊社 教育周刊 专题 教育工作者 出谋划策 教育报刊
下载PDF
“的”“地”混用之我见
3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3年第2期36-36,共1页
"的"、"地"、"得"三字同音(de)、同名(都是助词),但不同座(使用位置、功能不同)。在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和"地"、"的"和"得"常有混淆。我在《成才导报》审读中... "的"、"地"、"得"三字同音(de)、同名(都是助词),但不同座(使用位置、功能不同)。在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和"地"、"的"和"得"常有混淆。我在《成才导报》审读中发现,"的"和"地"的混用较多,可说是常见性差错。见得多了,我有时作为差错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用 中小学生作文 使用位 成才 记忆 助词 混淆 审读员 可能性 教师
下载PDF
优质学校呼唤“优质校长”——读《成才导报》788期《打造优质高中》有感(外一篇)
4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3年第2期12-13,共2页
列宁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职责、任务、培养目标都很明确,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指明了道路和途径。"校长是学校之魂",... 列宁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职责、任务、培养目标都很明确,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指明了道路和途径。"校长是学校之魂",要办好一所学校,打造优质学校,校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中 优质学校 校长 办学理念 决定性作用 教育现代化 成才 自身建设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成才导报》787期续后
5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3年第3期24-24,共1页
其一:本期A8版是A1版"热点聚焦"的"链接"。记得去年771期B1版刊登《痛·快高三》时用过这个办法,当时我就感觉好。不过那时B3.版所"链"两篇文章只用了"上接B1版"提法,没有这次这么明确,且... 其一:本期A8版是A1版"热点聚焦"的"链接"。记得去年771期B1版刊登《痛·快高三》时用过这个办法,当时我就感觉好。不过那时B3.版所"链"两篇文章只用了"上接B1版"提法,没有这次这么明确,且这次链接量也大。我感到,对学校、家庭、社会或老师、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一做法很好。"链接"部分是主体文章的补充、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接 点聚焦 热点问题 文章质量 家长 高中学生 本期 高三 刊登 学校
下载PDF
“情迹”
6
作者 周根清 《江苏教育宣传》 2003年第4期32-33,共2页
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建社50年大庆之际,直接从事江苏教育报刊通联、审读工作10余年的我,心情十分激动。回顾我与江苏教育报刊社的"情感之旅",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我一直喜爱动笔和报刊通讯工作,并深知宣传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建社50年大庆之际,直接从事江苏教育报刊通联、审读工作10余年的我,心情十分激动。回顾我与江苏教育报刊社的"情感之旅",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我一直喜爱动笔和报刊通讯工作,并深知宣传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988年,我任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时,"一把手"要把教育宣传工作让我分管,我高兴地接受了。建立江苏教育报刊社镇江通联站时,我兼任站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教育 报刊社 教育报刊 审读工作 情感 通讯 成才 宣传工作 宣传舆论 通联
下载PDF
用“退化”的观点求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
7
作者 周根清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93年第8期17-19,共3页
中学生对求一定点到二次曲线上的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还觉得有章可循,但对求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退化”的观点去考察这类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当其中一点在圆周上移动时,问题得到圆满... 中学生对求一定点到二次曲线上的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还觉得有章可循,但对求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退化”的观点去考察这类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当其中一点在圆周上移动时,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现将一般解法综述如下。设点P在曲线y=f(x)上移动,点Q在圆周(x-x<sub>0</sub>)<sup>2</sup>+(y-y<sub>0</sub>)<sup>2</sup>=r<sup>2</sup>上移动,求点P、Q间距离的最值。当圆的半径很小时,距离|PQ|与|OP|近似相等。当半径逐渐缩短到0,圆退化为一点,此时|PQ|=|OP|。问题转换成求定点O到动点P的距离的最值。现在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寻找|PQ|的最值与|OP|的最值问题间的联系,容易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值问题 问题转换 二次曲线 求一 圆相 大者 了万 三边 点坐标
下载PDF
浅谈中学数学试题的编制
8
作者 徐小菊 周根清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5年第10X期10-12,共3页
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进行再创造.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有自身的思考,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 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进行再创造.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有自身的思考,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数学 主体性发展 学习能力 思维结果 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 思维过程 发散思维 巩固性原则 抽象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