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愈骨方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1
作者 周梧节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508-510,共3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属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3.1%[1];老年人和年轻人均常见,但年轻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高能损伤导致;而在老年人群多因骨质疏松、肢体灵活度下降,受较小外力即可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属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3.1%[1];老年人和年轻人均常见,但年轻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高能损伤导致;而在老年人群多因骨质疏松、肢体灵活度下降,受较小外力即可发生股骨粗隆骨折,跌倒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的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股骨颈基底 骨质疏松 老年人群 高龄老人 致伤原因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梧节 金颖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锁骨是上肢带的组成部分,架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呈S型。锁骨所处位置为皮下,受到外力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1]。锁骨骨折患者多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压痛感强烈,由于锁骨处于皮下表浅位置,用手可触摸... 锁骨是上肢带的组成部分,架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呈S型。锁骨所处位置为皮下,受到外力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1]。锁骨骨折患者多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压痛感强烈,由于锁骨处于皮下表浅位置,用手可触摸到骨折断端[2]。传统治疗锁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使用“8”字石膏绷带维持锁骨对位。该方法适用于无移位锁骨骨折,而且复位后影响美观,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重,骨折愈合时间长,并发症多[3]。对锁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愈合后骨折部位不影响美观,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的报道目前较为少见,本研究选取9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旨在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骨折断端 手法复位 皮下淤血 骨折愈合时间 胸骨柄 上肢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梧节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935-936,I0004,共3页
因车祸、机器切割等外伤造成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上述部位损伤逐渐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此皮瓣因含有近端已结扎的小隐静脉,静脉血回流的逆行血流灌注,导... 因车祸、机器切割等外伤造成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上述部位损伤逐渐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此皮瓣因含有近端已结扎的小隐静脉,静脉血回流的逆行血流灌注,导致静脉回流不畅,是造成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且皮瓣面积越大,逆行灌注压力越大,出现淤血肿胀甚至坏死的概率越高[1-2]。我院采用栓塞其小隐静脉的方法,用此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缺损 小隐静脉 逆行皮瓣 回流 修复 栓塞
下载PDF
新伤续断汤结合针刺内麻点对四肢骨折治疗效果、四肢功能恢复以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定爽 王萧枫 +2 位作者 张骏 周梧节 刘东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究新伤续断汤结合针刺内麻点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四肢功能恢复以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四肢骨折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目的探究新伤续断汤结合针刺内麻点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四肢功能恢复以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四肢骨折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微创接骨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新伤续断汤结合针刺内麻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3 d及7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四肢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指标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6.67%(26/3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3.33%(7/30),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 d及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理想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骨折愈合指标水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以上骨折愈合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均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3.33%(25/30)(P<0.05)。结论新伤续断汤结合针刺内麻点治疗四肢骨折效果良好,可较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四肢功能,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微创接骨板手术 新伤续断汤 针刺内麻点 效果 并发症 四肢功能
下载PDF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余作取 许兵 +3 位作者 戴寿旺 王锋 周梧节 李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股骨外侧壁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9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型骨折,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具,对照组造成股骨外侧壁损伤,...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股骨外侧壁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9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型骨折,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具,对照组造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组行PFNA并保留外侧壁完整,治疗组行PFNA并造成外侧壁损伤,3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实验,观察并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最大承载力及骨折端压缩位移情况。结果 3组股骨的压缩前骨折端位移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压缩后位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缩后位移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和治疗组的压缩位移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的压缩位移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股骨的最大载荷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标本的最大载荷力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PFNA的坚固性,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松柏 刘东旭 +1 位作者 谷吕敏 周梧节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55-256,共2页
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13例后踝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8-66岁。均为闭合骨折。按Haraguchi后踝骨折分型均为Ⅱ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1.2治疗方法腰硬... 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13例后踝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8-66岁。均为闭合骨折。按Haraguchi后踝骨折分型均为Ⅱ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手术。切口起自跟腱内侧旁0.5-1 cm,沿跟腱内侧向远端接近内踝尖水平,弧形转向内侧止于内踝尖下方约1 cm,通过两个窗口显露后踝及内踝:(1)将跟腱向外侧牵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清肺消炎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金颖颖 陈晓和 周梧节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272-273,共2页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湿啰音等,严重者还会累及循环、神经与消化系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治疗虽对改善症状具有肯定效...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湿啰音等,严重者还会累及循环、神经与消化系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治疗虽对改善症状具有肯定效果,但患儿长期服用西药,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预后[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主要借助于中药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发挥药穴的双重治疗作用,安全性高。本研究观察了清肺消炎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现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 穴位贴敷 西医常规治疗 感染性疾病 湿啰音 毒副作用 消化系统 消炎
下载PDF
不同方式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嘉 陈鸥 周梧节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6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术中不同方式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四组,A组18例,不修复韧带;B组20例,...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术中不同方式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四组,A组18例,不修复韧带;B组20例,修复韧带浅层;C组21例,加强修复韧带深层;D组19例,加强修复韧带深层,同时修复浅层。比较四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的内踝间隙、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踝关节Olerud-Molander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78例患者术后获12~18(14.7±3.31)个月随访。四组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12个月的内踝间隙、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组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大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四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Olerud-Moland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踝关节功能Olerud-Molander评分最低,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单纯浅层修复、深层加强修复或深浅层全修复均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不同的修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的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浅层修复 深层加强修复
下载PDF
经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松柏 周梧节 刘东旭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6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 目的 探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0.5岁。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无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用支撑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5个月。无神经损伤,无皮肤坏死,无切口感染。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踝关节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优12例,良4例。结论 跟腱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在一个皮肤切口内可充分显露整个后踝,具有显露清楚、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10
作者 周梧节 金颖颖 骆国钢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5期791-79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并探讨其水平高低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并探讨其水平高低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渗透压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全因死亡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79例患者纳入低水平组。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与多维预后指数(MPI)得分(r=0.501)、住院时间(r=0.496)、术后并发症(r=0.383)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17.404)、血清渗透压水平(HR=1.136)、MPI(HR=1.294)、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HR=0.114)均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在校正性别、MPI评分、GPS评分后的Cox回归分析中发现,术前血清渗透压水平(HR=1.071)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前的血清渗透压水平和虚弱程度有关,术前进行血清渗透压水平检查,有助于围手术期进行更充分的液体管理,以降低术后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血清渗透压 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 死亡风险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三种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松柏 陈春 +4 位作者 刘东旭 黄淑明 周梧节 张骏 陈定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4-879,共6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分析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外侧手术入路的特点。方法取8具成人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每具标本分别采用腓骨头上入路(A组,n=8)、腓骨头二分截骨入路(B组,n=8)及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C组,n=8),测量每组...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分析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外侧手术入路的特点。方法取8具成人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每具标本分别采用腓骨头上入路(A组,n=8)、腓骨头二分截骨入路(B组,n=8)及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C组,n=8),测量每组中腓骨头上方结构向后牵开的距离和牵开后胫骨髁增加的显露面积。制作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模型,观察复位及固定是否易于操作。结果A组、B组、C组膝关节标本腓骨头上方结构向后方牵开距离平均分别为(10.61±0.97)、(15.41±1.05)、(20.72±1.35)mm,向后牵开腓骨头上方结构后增加显露的面积平均分别为(107.55±13.89)、(155.86±10.74)、(197.46±13.52)mm^2,以上项目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方便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后方直视下处理后侧壁;B组、C组均可从后方直视下操作,尤以C组显露最佳,操作最为方便。结论三种入路均可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复位及固定,采用腓骨头上入路显露范围最小,不便处理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后壁,但手术创伤最小。与腓骨头上入路比较,腓骨头二分截骨入路及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显露更充分,复位固定更方便,但手术创伤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尸体解剖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松柏 谷吕敏 周梧节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并不少见,在所有胫骨平台骨折中发生率约7%-15%,约占双髁骨折的44%。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力线、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性,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 手术入路 关节稳定性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发生率 髁骨折
原文传递
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松柏 周梧节 刘东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5-03诊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保留旋前方肌,用小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骨膜外钝性分离,建立一可插入钢板的通...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5-03诊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保留旋前方肌,用小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骨膜外钝性分离,建立一可插入钢板的通道,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平均13(10~18)个月的随访。大鱼际部位感觉麻木1例,术后2个月随访时完全恢复。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桡骨掌倾角7°~15°,尺偏角15°~20°;无桡骨远端短缩、关节面塌陷、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疗效根据Dienst标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