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水涛 江胜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8,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学民俗学意识发生发展的驱动力。感性文学民俗学意识与理性文学民俗学意识是文学层面的民俗学意识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观照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状态,有助于纠正当下文学批评的民俗学认识偏颇及消除某些理论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民俗学意识 现当代文学 民俗学
下载PDF
现代传媒与文学的佳作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水涛 李天喜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传播文学文本和调节、监察文学的运作是现代传媒作用于当代文学的两种主要方式。广泛流布文本 ,增强文本的作用力度 ,丰富文学的感受层次是电视、因特网、广播这三种传媒对文学的流布与接受作出的主要贡献。现代传媒促成了作品的遴选机... 传播文学文本和调节、监察文学的运作是现代传媒作用于当代文学的两种主要方式。广泛流布文本 ,增强文本的作用力度 ,丰富文学的感受层次是电视、因特网、广播这三种传媒对文学的流布与接受作出的主要贡献。现代传媒促成了作品的遴选机制 ,而遴选机制又带来了文学创作的佳作效应。这一效应的出现导致了“名家现象”的淡化和作家生存层次的分布变化 ,加大了作家的从业难度 ,加快了已有成功之作的“精神磨损” ,对作家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媒 当代文学 佳作效应 文学受众 文学文本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从《第九个寡妇》看乡村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 寡妇 叙事 乡村 小说创作 作家出版社 《扶桑》
下载PDF
论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发育与成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水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4,184,共7页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三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三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的"小镇人"或"小城人",演绎小城镇变迁史以表达独特的主旨。文体成熟的外在标志物是:小城镇叙事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作家"群体,出现了大批以小城镇为直接审视对象的作品。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叙事主体的小城镇意识的深化,促进了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学界忽视了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归属和文体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叙事 文体形态 文学类型 标志物 小说亚类
下载PDF
新时期乡村小说农民文化人格审视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乡村小说 农民文化人格 农耕文化积淀 中国 小农意识
下载PDF
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创作的价值分化与价值调整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关键词 乡村小说创作 价值分化 价值调整 90年代
下载PDF
略论近年“生态乡村小说”的创作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生态乡村小说” 创作思想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守望乡村 拒斥城市——评90年代农村小说的一种文化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水涛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小说 守望 创作倾向 处境 描绘 文化思考 题材 主题 过程 年代
下载PDF
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现状及特征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6,共5页
农民工题材小说在此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描写农民进城务工生活的小说。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作为一种潮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的“民工潮”居高不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集中描写农民工城市生活... 农民工题材小说在此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描写农民进城务工生活的小说。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作为一种潮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的“民工潮”居高不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集中描写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小说应运而生,随之,对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研究萌发。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已经成为当下小说创作的重要分支,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日益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研究 农民工 题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农民进城务工 现状 城市生活
下载PDF
一种权威意识的引退——评新时期小说创作中阶级意识的消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水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塑造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物,模糊阶级分野,以非阶级性意识淡化阶级斗争或阶级对立的绝对性、单纯性以及阶级斗争的绝对权威性,是作家们消解阶级意识的重要方式。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新时期作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 塑造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物,模糊阶级分野,以非阶级性意识淡化阶级斗争或阶级对立的绝对性、单纯性以及阶级斗争的绝对权威性,是作家们消解阶级意识的重要方式。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新时期作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促动下,对中国当代政治、中国现代历史和国民性进行反思和考量的结果。从艺术方面看,这一倾向又是艺术反叛的表现。这一创作倾向在体现社会思想解放、人文科学的进步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部分作家的思想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意识 阶级斗争 消解 淡化 国民性 小说创作
下载PDF
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90年代 乡村小说 创作模式 文化守成 中国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水涛 张飞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78-82,共5页
通过《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手法和英雄认同标准两个层面而展开的讨论。其英雄塑造手法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承接以理想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叙事模式的同时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颠覆,在继承革命历史传奇英雄塑造手法的同时对先前的手... 通过《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手法和英雄认同标准两个层面而展开的讨论。其英雄塑造手法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承接以理想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叙事模式的同时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颠覆,在继承革命历史传奇英雄塑造手法的同时对先前的手法进行消解。《亮剑》的英雄认同观念的变更主要表现为泛政治意识和文化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模式 英雄塑造手法 英雄认同观念
下载PDF
《围城》的戏谑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水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使作者沉迷于以学识穿透人生的乐趣之中,尤其刻意寻求知识的雅洁渊深与凡俗生活的鄙陋平庸之间的反差所致的恶谑感。认识《围城》的戏谑性,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名作以及现代闲适思潮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谑性 讽刺 宁静 闲适 揶揄
下载PDF
新范例·新视阈·新期待——评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水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陈思广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又一部著作《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以下简称《审美之维》)于2012年10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陈思广继《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 陈思广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又一部著作《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以下简称《审美之维》)于2012年10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陈思广继《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1922-1949)》后又一部有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之维》 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 陈思 史论 大学出版社 期待 视阈
下载PDF
远离乡土的作家与农村农民描写的真实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水涛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第2期44-49,共6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五四文学'至今,农村农民一直是文学的重要描写对象,而描写的真实性一直是评价乡村小说创作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作家们怎样描写农村农民以及描写的真实性,日趋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五四文学'至今,农村农民一直是文学的重要描写对象,而描写的真实性一直是评价乡村小说创作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作家们怎样描写农村农民以及描写的真实性,日趋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怎样描写农村农民随着'生活质量'已然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和价值追求,有成就的作家先后由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一般社区搬到豪华小区,与此同时,'体验生活'或'观察生活',成为遥远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书斋 乡村小说 乡土 乡村生活 农民 劳动者 农村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文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水涛 余付安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文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其实践性建构要从观念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着手。实践性建构的基本要求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定位于"实践",针对论文写作实际需求设置讲... 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文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其实践性建构要从观念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着手。实践性建构的基本要求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定位于"实践",针对论文写作实际需求设置讲授内容,对讲授内容进行具象化与平易化处理,依托多媒体展开教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实践性 操作性 毕业论文
下载PDF
论五四文学精神对新时期前期小说中孝文化内涵的影响
17
作者 周水涛 江胜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4,共5页
非孝与启蒙是五四文学精神的具体表现。非孝催生批判父亲或父辈的"弑父叙事",启蒙导致审视父亲或父辈人格精神的"审父叙事"。文学的"回归"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新时期前期小说向五四文学精神的皈依。&q... 非孝与启蒙是五四文学精神的具体表现。非孝催生批判父亲或父辈的"弑父叙事",启蒙导致审视父亲或父辈人格精神的"审父叙事"。文学的"回归"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新时期前期小说向五四文学精神的皈依。"弑父叙事"使父亲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与宗法文化的象征,因而父亲的能指化事实上构成对孝或孝道的拒斥,导致部分作品的孝文化内涵空缺。"审父叙事"凸显父亲或父辈的保守、愚昧、委琐,"父范"的消解及前喻文化威权的丧失阻遏了新时期小说孝文化内涵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精神 孝文化 弑父 审父
下载PDF
论现代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水涛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鲁迅及其追随者奠定了我国现代乡村小说的批判性和乡土性这两大基本特征 ,因此文化批判与乡土文化的展示是 2 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构建的主要方式。在 30年代 ,文化批判仍是 3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构建的主要资源 ,“乡土情结”... 鲁迅及其追随者奠定了我国现代乡村小说的批判性和乡土性这两大基本特征 ,因此文化批判与乡土文化的展示是 2 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构建的主要方式。在 30年代 ,文化批判仍是 3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构建的主要资源 ,“乡土情结”也是浇筑乡村小说文化内涵的活水。进入 40年代之后 ,侵略者的血腥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使沦陷区与国统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呈现出向“五四”乡村小说“回归”的趋势 ,而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依托使解放区的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显现出独特的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 乡土情结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化批判
下载PDF
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在新时期的发展——以乡村小说创作为例
19
作者 周水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6,共9页
新时期作家在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的基础上,对这一经典叙事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深化与拓展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揭示"贫穷文化"对农民活力的扼杀和对其人格的扭曲,观照国民的驯顺、麻木、保守等精神痼疾。第二个方... 新时期作家在继承鲁迅国民性批判叙事的基础上,对这一经典叙事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深化与拓展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揭示"贫穷文化"对农民活力的扼杀和对其人格的扭曲,观照国民的驯顺、麻木、保守等精神痼疾。第二个方向是考察农民文化人格在特定政治语境中的畸变与异化,既考察特定的政治文化所致的奴性,又观照主奴根性的"主性"所致的文化人格缺陷。第三个方向是审视传统农民文化人格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不适应性,这种审视有两个重点:一是考察小农意识在新型生产关系中显露出来的种种局限,展示小农文化心理导致的文化人格缺陷;二是揭示落后农民对现代经济社会的隔膜,凸显他们在现代生产关系面前的"现代愚昧",进而否定传统农民文化人格。新的思想资源、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学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促成了该领域传统叙事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性批判 乡村小说 何士光 乔典运 阎连科 王兆军 柳建伟 陈世旭
下载PDF
主流农民工文学形象塑造的价值判断
20
作者 周水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3,175,共7页
价值负载"空缺"是农民工形象塑造的显著特点:作者既不以人物的"落后性"来展示人物的负价值,从而间接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也不以人物"先进性"来展示人物的正价值,从而直接从正面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农民... 价值负载"空缺"是农民工形象塑造的显著特点:作者既不以人物的"落后性"来展示人物的负价值,从而间接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也不以人物"先进性"来展示人物的正价值,从而直接从正面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农民工形象的特殊价值负载状况与作家的双重视角密切相关。"道德"与"历史"的双重视角,是导致创作主体内在价值冲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类型小说 类型人物 社会义愤 价值负载 价值冲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